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真实的海战(世界战史世界著名海战)

bj0012024-10-23奇闻异事0

世界著名海战有哪些?

从人类对战争最古老的记载中,战船和海战便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一席之地。海战是陆战的延伸,但又不仅仅是陆战的延伸。

对一些海权国家而言,从最早的雅典到后来的英国,反而可以说陆权不过是海权的延伸。谁能控制大海,谁就能控制陆地,过去两千年来的史实都反复证明着这一点。以下就是精选的、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十场海战

第10位:日德兰海战

日德兰海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第二大的海战(第一是莱特湾),也是史上最大的战列舰决战。英国人出动了28艘战列舰、9艘战列巡洋舰。德国人也出动了16艘战列舰、5艘战列巡洋舰。不过,之所以让日德兰海战成为历史最重要海战之一的,并不是规模。

在这一战中,英国人虽然损失了三艘战列巡洋舰,但事实上却是成功“吊打”了德国大洋舰队,在前卫部队的战列巡洋舰侦察支援下,主力战列舰两次吓得德国人180度掉头逃跑,甚至不得不逼得德国人用战列巡洋舰发动自杀冲锋,才算逃出生天。

大伙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场消耗战,位于欧陆上的德国事实上根本不能自给自足。在速决战于1914年失败之后,德国人就从海上被封锁了。日德兰海战是德国人唯一一次下决心动员整个海军,尝试突破封锁的行动。

然后却被英国强大的舰队彻底打败,自此之后,直到1918年投降,全军都被押送到英国羁押为止,德国海军再也没敢走出海港一部(除了潜艇)。可以说,正是日德兰海战,打破了德国人赢得一战的最后一丝希望。

第9位:亚克兴海战(公元前31年)

公元前31年,罗马共和国正处在从共和制转向君主制的门槛上。凯撒、庞培、小加图、西庇阿等一批巨头都已死于非命。争夺罗马王位的,是小一辈的屋大维和安东尼。双方各自集结了300艘战舰,最终屋大维击败了安东尼和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的联军,赢得了罗马统治权。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这一战,虽然看起来只是一场内战。但对世界历史却有着更大的影响。屋大维的首都在罗马,安东尼的却在埃及。如果吴大维取胜,那么罗马就将成为一个以罗马人的民族性为核心的封闭帝国。

如果安东尼取胜,罗马则会成为一个继承亚历山大的开放思想,继续向东方扩张、追求民族融合的开放帝国。事实证明,在屋大维的领导之下,罗马虽然赢得了长期和平,但却逐渐失去活力和奋斗精神,最终为野蛮人所逐渐入侵、消灭了。

第8位:中途岛海战(1942年)

1942年6月,日本帝国正处在自己的巅峰时期。但在中途岛海战中,不可一世的南云机动部队却遭到美国太平洋舰队伏击,损失了四艘航空母舰、一艘重巡洋舰。而美国人却只损失了一艘航空母舰和一艘驱逐舰。自19世纪末日本海军组建以来,这也是他们所遭受的第一次失败。

当然,这场海战的意义远不止如此。人人都知道,在二战中决定日本命运的,是太平洋方面的战事。在这里,日本海军原本制订了一套“要塞+机动预备队”的防御战略。在太平洋诸岛上建造机场,设立防御阵地,把大航程的作战飞机布置在各岛上作为航空防线。

如果美国人对某个岛发动进攻,就把航空母舰组成的机动预备队派到该岛附近,夹击美国舰队。中途岛一战,四艘航空母舰的损失摧毁了日本人的机动预备队,使他们在后来三年的岛屿争夺战中始终无法集中足以抵御美国进攻的力量,节节失利,从未能在任何一次争夺战中获胜。

可以说,虽然日本人面对着强大无比的美国,虽然从来都没有获胜的机会。但正是中途岛海战,摧毁了他能够与美国战平或者至少拖延战争进程的机会。东亚人民的迅速解放,也同样是中途岛海战的间接后果之一。

第7位:对马海战(1905年)

如果要评选世界历史上最一边倒的大海战,对马海战绝对要名列前茅。从1904年开始,日本和俄国便为了中国东北的控制权而展开了日俄战争。此时的日本正乘着10年前战胜清帝国的威风蒸蒸日上,而腐朽破败的沙俄虽然仍然拥有巨大的实力,却已经变成了一架运转不良的机器。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为支援自开战伊始即被日本人封锁在旅顺的太平洋舰队。沙俄海军从波罗的海调集了最先进、最新锐、最强大的战列舰,组成第二太平洋舰队,后来又增派了老实战列舰组成的第三太平洋舰队。整支舰队总计拥有多达8艘战列舰。

而相比之下,因触雷而损失了两艘战列舰的日本人却只有4艘战列舰。可即使如此,当俄国人远渡重洋,航行了18000海里来到日本海时。被养精蓄锐数月之久的日本海军在对马海峡截住,以精准的火力和高超、大胆的战术机动彻底摧毁,成为了一场教科书式的以弱击强的经典海战。

对马海战的意义在于。当时日俄战争的陆上战场已经陷入僵持。俄国虽然初期失利,但却已经集结了数十万大军准备发动反攻。日本作为小国,国力事实上已经筋疲力竭。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但对马海战失利的消息却使俄国上下挨了当头喝棒,顿时士气全失,国内起义的势头开始浮出水面,军队也无心作战,导致沙皇不得不与被他看不起的日本猴子媾和。

对马海战之后,日本人凭借击败白人强国的威望,成为了东亚霸主。沙俄却陷入了动荡不安和国内矛盾的漩涡。并最终使日本成为了二战前世界巨强之一,沙俄却被彻底推翻了

第6位:露梁海战(1598年)

1598年,入侵朝鲜的日军已成强弩之末,仅能守住南海岸的几个港口要塞。而此时,统治着日本的丰臣秀吉刚刚病死,日本全军上下无一人想在朝鲜多留一日。

日本第一军小西行长被明军包围,动弹不得。岛津义弘不得不率领舰队前去救援。但二者却在露梁海战中遭到明军将领邓子龙和朝鲜将军李舜臣的联合舰队攻击,几乎全军覆没。中朝联合水师在露梁海面以800艘战船包围500艘日本战船,几乎全歼,日军死亡万计。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这一战之后,日本人直到19世纪末,都不敢再对亚洲大陆进行入侵。再加上明朝始终拒绝与日本建交,再加上后来日本的封闭政策。导致日本在此后将近三个世纪中,都不敢踏上亚洲大陆一步,乖乖地自己锁国大吉了。

第5位:特拉法尔加海战(1805年)

真以为拿破仑真是输在了莫斯科、莱比锡和滑铁卢?错!大错特错!这位大皇帝的命运,早在他最辉煌的1805年就已经奠定了!像拿破仑这样伟大、精明的军事家,早就知道,自己的真正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英国。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而击败英国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登陆英伦三岛。可为什么没登陆呢?两点,一是英国人买通了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从陆上威胁法国本土。二就是从海上击败法国舰队。

1805年10月21日,双方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面相遇,决战不可避免,战斗持续5小时,由于英军指挥、战术及训练皆胜一筹,法兰西联合舰队遭受决定性打击,主帅维尔纳夫被俘,21艘战舰被俘。

英军主帅霍雷肖·纳尔逊海军中将也在战斗中阵亡。此役之后法国海军精锐尽丧从此一蹶不振,拿破仑被迫放弃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而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得以巩固。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特拉法尔加海战是装备实心炮弹的木质帆船之间最大的一次海战。此战把英国从拿破仑登陆入侵的威胁中解脱了出来。有人说:“一个特拉法尔加,一个莫斯科,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赶下了台。”

第4位:白江口海战(663年)

公元663年,倭军(有战船400余艘),唐军(战船120艘)在朝鲜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唐将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最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数万日军被杀或溺死。

粉碎了日本侵入朝鲜半岛的野心,日后一千年日本都未敢向朝鲜用兵。而且乖乖地派遣唐使学了将近1000年。然后想当大爷,梁露海战又被抽了一顿,回去继续当了300年孙子!

第3位: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失败(1588年)

16世纪,欧洲的中世纪刚刚结束。西班牙将阿拉伯人从伊比利亚半岛驱逐了出去,在欧洲建立了强权。当时的英国却仍是一个并不太强大的岛国。不过在格拉沃利讷海战中,英国海军却利用奇袭战术,彻底击败了统治着大海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几乎使其全军覆没。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英国如何成为了通知世界大洋300年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海洋帝国?就是凭借这场格拉沃利讷海战!从此时起,已经殖民到了美洲的西班牙帝国走向了下坡。英国夺得了大西洋,终于将国家推上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第2位:勒班托海战(1571年)

现代西方都是基督教国家,可是基督教却不止一次处在岌岌可危的地位上。在地面上,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利奥和法兰克人的国王铁锤查理,在东西两端守住了基督教世界的疆界。但在海上,直到16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都还在不断扩张着地中海制海权。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直到1571年,以西班牙为主导,几乎整个基督教世界都联合起来,组成了一支联合舰队,与土耳其人在勒班托海战中一决雌雄,最终击败了后者。勒班托海战不仅是划桨时代的最后一场大海战。也为直到今天的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教世界,划定了疆界。

第1位:萨拉米斯海战(公元前480年)

公元前480年,占有世界4/5领土(除中国以外)的波斯大王薛西斯,率领数十万大军入侵希腊。整个西方世界岌岌可危,即将拜倒在亚洲铁蹄之下。温泉关会战之后,薛西斯一路直抵雅典,将这座希腊文明中心城市化为废墟。

雅典公民全部转移到了萨拉米斯岛上。并在这里,联合所有抗击波斯入侵的希腊人,在萨拉米斯海峡与波斯人决一死战,利用海峡的狭窄地形,仅凭300余艘战舰便击败了波斯人的600艘战舰。在这一战之后,薛西斯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动摇,因为担心后方新近征服的民族发生叛乱,撤离了希腊。

第二年,希腊陆军击败波斯陆军,光复雅典。虽然这场海战从军事上讲并不能算是大胜。但诚如历史学家所共识的。萨拉米斯海战无疑是西方文明的支柱。

如果没有这场海战,希腊人绝对无法抵挡住波斯人海陆并进的进攻。如果希腊遭到毁灭,希腊文化便会遭到毁灭。而正是希腊文化的果实和影响力,缔造了今天的整个西方世界。因此,萨拉米斯海战作为单次海战对世界的影响,足以排名世界第一。

参考中国军事网

世界战争史上最狗血的海战是哪一场战役,过程如何?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海战,同样是围绕物资补给线进行的。英国作为岛国,海上补给线就是生命线,为了保证补给线不被德国海军切断,英国将大量的商船加装了武器,令其在海战中具备一战之力。德国也征用了大量的商船,将其改造成了攻击舰。

双方在海上的战斗异常血腥,英国商船有时会伪装成德国商船躲避攻击,德国商船也会伪装成英国商船,发动出其不意的战斗。双方经常因为在海上偶遇而发生战斗,让人恍惚以为回到了大航海时代。这场“真假美猴王”的战斗,就发生在德国“特拉法尔加角”号客轮和英国的“卡曼尼亚”号客轮之间。

这两艘船从排水量和外形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德国“特拉法尔加角”号排水量1.8万吨,“卡曼尼亚”号客轮排水量2万吨。双方都将对方选作了自己的伪装对象,“特拉法尔加角”号为了更像还拆掉了一个烟囱。于是,这两艘船就这么出现在了大西洋上,直到1914年9月中旬,它们相遇了。

当时,德国“特拉法尔加角”号正在巴西特林达迪岛附近寻找英国商船下手,英国“卡曼尼亚”号也碰巧出现在这个海域,两艘船就这么狭路相逢了。德国人本来很高兴,以为又碰到了肥肉,但德国侦查员报告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信息,对面的船和我们长得有点像!

英国“卡曼尼亚”号也发现了“特拉法尔加角”号,船员们有一种怪怪的感觉:“咦?我们什么时候有了姊妹舰了?”为了不引起误会,“卡曼尼亚”号扯下了德国旗,换上了英国旗,还高兴地跟对面打招呼。德国人立刻发现了事情的真相,“这货竟敢假冒我?”

德国船立刻向英国船逼近,英国人这才发现了事情不对,开始调整炮口迎战,双方海战立刻“开花”。在火力配置上,德国“特拉法尔加角”号配备了2门105毫米舰炮和数门37毫米速射炮,英国“卡曼尼亚”号装备了8门120毫米舰炮。虽然德国人气势汹汹,但其火力还是不如英国人。

德国船率先发起攻击,在前期占据了一定优势,但后面就被英国船反超。双方炮战持续数小时,最终德国“特拉法尔加角”号爆炸沉没,英国“卡曼尼亚”号身负重伤。

于是,这场“真假美猴王”的海战,就以发起攻击的一方失败而结束了。

世界海战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战

日德兰大海战是世界海战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战吗?莱特湾大海战?还是别的?我来帮您回答吧,本人精通海战史,希望对您有帮助

莱特湾海战的确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战1916年5月3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生于斯卡格拉克海峡的日德兰半岛海战,英德两国海军投入军舰总吨位约190万吨,稍不及莱特湾海战的206万吨,前者为无畏舰时代最大的海战。莱特湾海战海战进行的时间从1944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在六天之内,日军与盟军投入船舰总吨位超过两百万吨,其中盟军舰队多达133万吨,日本海军则达73万吨。21艘航空母舰、21艘战列舰、170艘驱逐舰与近2,000架军机参与了战斗。美军9艘重型航空母舰8艘轻型航空母舰18艘护卫航空母舰12艘战列舰24艘巡洋舰141艘驱逐舰许多其它舰只、鱼雷艇、潜艇和约1500架飞机日军1艘重型航空母舰3艘轻航空母舰9艘战列舰19艘巡洋舰34艘驱逐舰约200架飞机日德兰海战英军28艘战列舰9艘战斗巡洋舰8艘重巡洋舰26艘轻巡洋舰78艘驱逐舰1艘布雷舰1艘水上飞机母舰德军16艘战列舰5艘战斗巡洋舰6艘无畏舰11艘轻巡洋舰61艘鱼雷艇,对于战列舰时代来说,日德兰大海战算是世界海战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战,莱特湾大海战其实还是以航空兵为主导的战斗。

一战日德兰海战:

日德兰海战亦称斯卡格拉克海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也是英国海军主力舰队和德国海军大洋舰队唯一的一次倾巢出动的较量。

自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战以来,英国一直保持着海上霸主的地位,它的庞大舰队耀武扬威地游戈于全球的各个海洋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尽管德国加强了海军力量,但在舰只数量和排水吨位上仍然落后于英国,火炮口径和数量也不及英方。因此,在战争开始后的两年半时间里,英国海军凭借其优势对德国实行海上封锁。英国的主力舰队像一条看门狗一样蹲在斯卡帕弗洛港,死死盯住了德国的大洋舰队,使其多半时间困在威廉港和不来梅港,成了名副其实的“存在舰队”。

1916年1月,莱因哈德.舍尔海军上将被任命为德国大洋舰队司令。面对实力强大的英主力舰队,舍尔这位“粗暴好斗”的老水兵认为,战争虽说是实力的较量,但摆在他面前的现实选择只有一个,要么困在港内无所作为,要么拼掉英主力舰队。如何以不占优势的德国海军去拼掉强敌呢?经过一番冥思苦想,一个富有进攻性的大胆计划在舍尔脑海里酝酿成熟:首先以少数战列舰和巡洋舰袭击英国海岸,诱使部分英国舰队前出,然后集中大洋舰队主力聚歼,继而在决战中击败英国主力舰队。为实现这一计划,舍尔用了4个月的时间,派出战列巡洋舰、潜艇和“齐柏林”飞艇,多次袭击英国东海岸。并实施布雷和侦察行动。

1916年5月31日凌晨,希佩尔海军中将按计划率领5艘战列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和30艘驱逐舰组成的“诱饵舰队”驶出威廉港。根据舍尔的命令,这支“诱饵舰队”将沿丹麦西海岸北驶直趋斯卡格拉克海峡。这样,海峡两边地区的众多英国间谍就会将希佩尔舰队所经过位置报告给伦敦。航行中,希佩尔还让各舰的无线电发报机不停地发报,以诱使英国人上钩。

在希佩尔出发2小时后,舍尔亲自率领大洋舰队主力也悄悄地离开了威廉港。这是一支由21艘战列舰、6艘轻巡洋舰和31艘驱逐舰组成的的庞大舰队,隐蔽在“诱饵舰队”舰队之后50海里处,随时准备聚歼上钩之敌。另外,一支由16艘大型潜艇、6艘小型潜艇以及10艘大型“齐柏林”飞艇组成的侦察保障部队,已预先在英国海域和北海海域展开,严密监视英国海军动向。

与充当“诱饵”的希佩尔舰队大张旗鼓的航行相反,舍尔所率主力编队的出航保持了严格的无线电静默。同时,威廉港的无线电台仍继续使用舍尔的旗舰――“菲德勒大帝”号的呼号,同外界联络,造成舍尔海军上将及大洋舰队主力仍在港内的假象。

舍尔的计划看上去似乎无懈可击,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此次行动的天机已经泄露。这是因为1914年8月,俄国在芬兰湾口击沉德国“马格德堡”轻巡洋舰后,俄国潜水员在德国军舰残骸里,意外发现了一份德国海军的密码本和旗语手册,并将其提供给英国,使英国人轻而易举地破译了德国海军的无线电密码。5月30日下午,英国海军主力舰队司令约翰.杰利科海军上将接到一份来自伦敦的绝密情报:“德国大洋舰队将于明日出航。”获悉情报后,杰利科连夜制定出一个与舍尔如出一辙的作战计划:贝蒂海军中将率领前卫舰队从苏格兰的罗赛思港出发,于31日下午到达挪威以东日德兰半岛附近海域,以期与德舰队相遇。杰利科则亲自率主力舰队从斯卡帕弗洛港出发,也于31日下午到达贝蒂舰队西北方向60海里处的海域,如果此刻贝蒂与德舰队交上火,在主动示弱后,他应将对方引向舰队主力的方向,这样杰利科庞大的舰群就会出现在德舰的侧后。凭借英舰队庞大的火力和速度,杰利科认为完全有把握歼灭出现在预想海域上的德国舰队。

5月30日晚20时30分,杰利科亲率由24艘战列舰、4艘战列巡洋舰、20艘巡洋舰和50艘驱逐舰组成的庞大舰群开出了斯卡帕弗洛港。之后,贝蒂率领由4艘战列舰、6艘战列巡洋舰、14艘轻巡洋舰和27艘驱逐舰组成的前卫舰队驶离了罗赛思港。几小时后,设伏在罗赛思港外的德国潜艇向大洋舰队发回了“敌人舰队出航”的电报。而德国的“诱饵舰队”也早在英国人的监视之下。几乎倾巢而出的两支舰队都认为自己的“诱饵战术”获得了成功,他们相向而行奔赴预定战场。这时,无论是舍尔还是杰利科,都未预料到对方舰队已经全数出动。更未预料到在不久之后,他们将亲自参与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舰队决战。

5月31日14时,贝蒂海军中将率领的英前卫舰队到达了合恩礁以北海域。此时,在贝蒂舰队以东的海面上,希佩尔海军中将率领的德前卫舰队也正按平行的航线向北行驶,其后40海里处是舍尔海军上将率领的德国大洋舰队主力。贝蒂和希佩尔谁也不知道敌人就在自己不远处,眼看这两只敌对的舰队就要擦肩而过,但命运的玄妙安排硬是把这两个死对头拉在了一起。14时20分,一艘丹麦籍货轮“弗约尔”号经过日德兰半岛以南海面时拉响了汽笛。随着一声尖利的啸叫,一股浓浓的蒸气冲上天空。英巡洋舰“加拉蒂”号和德轻巡洋舰“埃尔平”号同时发现了这股异常的蒸汽,并都前往查看。当两舰共同向这艘货轮接近时,不久便相互认了出来,于是立即向各自舰队司令官发出警讯:“发现敌舰!”的信号。14时28分,“加拉蒂”号首先向德舰开炮,德舰“埃尔平”也开炮还击,双方展开了一场短暂的炮战。这幕序剧之后,一场总共有265艘各类型军舰,其中英国149艘,德国116艘和10万名左右海军官兵,在400平方英里洋面上展开的日德兰大海战很快就拉开了正剧的战幕。

希佩尔海军中将在他的旗舰“吕措夫”号上收到“埃尔平”号发现敌情的报告后,即下令所属各舰转向东南,尽量将贝蒂引向大洋舰队主力。贝蒂见希佩尔要溜,便驱舰猛追。他的行动太过急切,以至于手下4艘威力巨大的战列舰未能看清信号而掉队10多海里,结果,贝蒂对希佩尔本来是10∶5的实力降为6∶5。

15时45分,日德兰海面,英德海军的两支前卫舰队成同向异舷的航行状态,由于贝蒂在速度上稍快一些,他和希佩尔的距离越来越缩短。与此同时,双方的主力舰队――杰利科距此约20海里,舍尔距此约40海里。但在希佩尔的引诱下,贝蒂逐渐向舍尔所在的海域接近,而他自己却浑然不知。当然,希佩尔也不知道在贝蒂舰队之外,还有一支由杰利科海军上将亲自率领的规模更庞大的英国舰队,也正向这里驶来。15时48分,希佩尔命令命令各舰向21000码之外的贝蒂舰队开火,随着德舰发出的第一批炮弹,双方前卫舰队之间的战斗终于打响了。

由于德舰采用了先进的全舰统一方位射击指挥系统,火炮命中率远远高于英舰。另外,德军的穿甲弹也优于英军。双方交火后,德舰的第一次齐射就命中了贝蒂的舰队,贝蒂的旗舰“狮”号频频被击中。16时,一枚穿甲弹洞穿中“狮”号中部炮塔,并在塔内爆炸,引燃了火药袋。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双腿已被炸断的炮塔指挥官哈维上校挣扎着通过传声管下令向弹药舱注水,才使2.6万吨的“狮”号免遭覆没的厄运。战后,哈维上校被追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16时5分,英1.9万吨的战列巡洋舰“不屈”号被2枚穿甲弹击中,发生了惊人的大爆炸,不久就连同舰上1017名官兵沉没了。之后,希佩尔下令集中火力猛轰英战列巡洋舰“玛丽皇后”号,使这艘2.635万吨的超级无畏战舰连中数弹,爆炸后一折两段,迅速沉没,全舰1275人仅有9人生还。

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英战列巡洋舰舰2沉1伤,而德军只损失了2艘小型驱逐舰。力量对比迅速发生逆转,英军的形势岌岌可危。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掉队的4艘英战列舰赶到,巨炮怒吼,弹如雨注,总算把贝蒂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在英战列舰大口径火炮的轰击下,德国舰队有些顶不住了,希佩尔指挥他的战舰,向东边打边撤,贝蒂紧追不舍。直到发现迎面而来的德国大洋舰队主力时,才发觉上当,急令他的舰队北撤,同时向杰利科发电呼救。舍尔见状下令舰队全线追击,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钓上的“鱼”,也是他人布下的诱饵。希佩尔则复仇心切,转身率领他的舰队冲在最前面。

18时左右,杰利科的主力舰队从东北方向杀入战场,发现了德大洋舰队的位置。杰利科立即命令舰队变换战斗队形,采用海战中惯常的“T”字头战术,24艘战列舰很快排成一条1.5万码长的作战单行,向东南方向的德大洋舰队猛扑过去。贝蒂舰队也调转航向,与希佩尔舰队展开激烈的搏杀。18时20分,希佩尔的旗舰“吕措夫”号被英舰密集的炮火击中。而英国的2艘老式装甲舰也被德国的战列巡洋舰击中,一炸一沉;18时33分,1.7万吨的英第3战列巡洋舰中队旗舰“无敌”号又被德舰击中,当即炸成两段,舰队司令胡德少将连同全体舰员一同沉入海底。但英国舰队的损失并没有影响主力舰队在数量上的优势,加之杰利科成功地运用“T”字头战术,充分发挥了他的舰炮火力。而德方一艘接着一艘的排成纵行的战舰,由于前面的挡住了后面的射界,所以在发挥火炮威力方面大大受到了阻碍。更加不利的是,提前转向的贝蒂舰队,已经开始插入德国舰队的后方海面, 面对困境,加上英国水兵俘虏的供词,舍尔终于发现他所面队的是整个英国主力舰队。他没有犹豫,果断地命令各舰转向右舷。根据这项命令,德国各舰都倒转航向,作了个180度的急转弯,撤出了战斗。由于通往德国本土基地的航路被贝蒂舰队切断,大洋舰队只得向西南方向行驶,这就是说大洋舰队跑得越远,离东南方向本土基地也就越远。舍尔见杰利科没有实施追击,判断杰利科一定是把他的主力舰队部署到自己的返航航线上去了,这比追击更加可怕。于是,舍尔决定趁英国舰队变换队形时转身杀回去,从主力舰队的尾部实施突破,打破英军封锁,拼杀出一条血路,返回基地。一番琢磨之后,舍尔再次下达了全舰队转向的命令。他要打回去,与杰利科再厮杀一番。

晚上19时刚过,舍尔的舰队在杰利科舰队的左舷出现了。不幸的是,由于参谋们的计算误差,德国大洋舰队没有冲向英国主力舰队的尾部,而是直接撞入了英国主力舰队的中央,战场上又一次形成了对英国舰队有利的“T”字行作战态势。大洋舰队再度处于背向日落的方向,其轮廓清晰可见,而主力舰队仍隐没在烟雾之中。英国战列舰在8000码的距离开炮,德舰看不到英舰,只看到远方炮口处的闪光。舍尔眼见大洋舰队又一次陷入危急之境,立即下令施放烟幕和鱼雷,并命希佩尔的战列巡洋舰作“死亡冲锋”,掩护主力转向后撤。在烟幕和希佩尔的掩护下,大洋舰队又一次脱离险境。当最后一批舰只从乱军中冲杀出来时,屡建战功的“吕措夫”号已千疮百孔,无法继续航行,被迫弃舰沉没。战列巡洋舰“毛奇”号上升起了希佩尔海军中将的指挥旗。

20时,天色已渐渐地黑了下来,杰利科担心受到德军鱼雷和水雷的攻击,便没有追击,他打算先将舍尔舰队围堵在返回其本土基地的航线外,待天明之后再一举歼灭。用他的话说,“那将是皇家海军的一个精彩的白昼”舍尔同样明白,如果他的舰队未能在夜间冲出包围,那么天亮之后,他将不可能再有任何希望了。经过仔细分析和推算,舍尔决定转向东南,趁夜从主力舰队的尾部冲杀过去,然后经合恩礁水道返回基地。为此,舍尔把所有能用的驱逐舰都派出去拦截英军主力舰队,掩护大洋舰队突围。

按照舍尔的命令,德驱逐舰拼死一搏,如狼群一般,从不同的方向袭击英主力舰队,给英军造成混乱和判断失误,使杰利科摸不清德国舰队在哪个方向。23时30分,大洋舰队和英军担任后卫的驱逐舰遭遇,由此演出了日德兰大海战的最后一幕。双方借助照明弹、探照灯和舰艇中弹的火光进行着漫无目标的射击和冲撞。夜战中,英国的战列巡洋舰“黑太子”号误以为向其驶来的几个巨大黑影是友舰,便发出联络信号,结果招来4艘德国战列舰的一阵齐射,“黑太子”当即变成一团火球。德国老式战列舰“波梅恩“号、轻巡洋舰“弗劳恩洛布”号和“罗斯托克”号被英国驱逐舰的鱼雷击沉,还有1艘轻巡洋舰“埃利宾”号同已方战列舰“波森”号意外相撞而沉没。夜间战斗驱逐舰的损失是:英军5艘,德军2艘。进而切断了德国舰队与本土基地的航路。

6月1日凌晨3时,德国舰队终于从英军封锁线上杀开了一条血路,向合恩礁水域狂奔。合恩礁水域是出入德国大洋舰队的基地――威廉港的必经之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海军防御英国舰队的海上袭击,在此布下了无数水雷。水雷阵极不规则,犹如谜宫。开战以来,许多企图偷袭威廉港的英国军舰都有来无回,葬身雷区。要想通过雷区,只有德国海军高级将领才知道其间唯一的一条狭窄水道。3时30分,时间已到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舍尔校对了一下罗盘方位,找到水道的入口,指挥他的舰队排成一路纵队,一艘紧跟着一艘安然通过雷区,向着威廉港驶去。大洋舰队总算摆脱了英国主力舰队!雷区外,随后追来的英国主力舰队只能咆哮着鸣炮,却不敢越雷池半步。凌晨4时15分,英国海军部给杰利科发来电讯侦察通报,告诉他舍尔的舰队已安全通过了合恩礁水道,即将回到威廉港,失望的杰利科只好带着他的主力舰队悻悻地返回斯卡帕弗洛海军基地。这场盛况空前的战列舰海上龙虎斗结束了。

海战结束后,交战双方都宣称自己是胜利者,以至于如何评判它成了世界海战史上的一段著名公案。此战英国舰队共损失3艘战列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战斗吨位达11.5万吨,伤亡6945人;德国舰队共损失了1艘老式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战斗吨位达6.1万吨,伤亡3058人。英德双方损失比近2比1。就战术而言,德国人的确是这场海战的胜利者,大洋舰队向强大的英主力舰队发起了勇猛的挑战,希佩尔舰队重创了贝蒂舰队,舍尔准确的判断和优良的航海技术,使他成攻地摆脱了占极大优势的杰利科的追击。然而就战略而言,德国海军没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全球海洋仍然是英国海军的天下,大洋舰队困在港内毫无作用,仍然是一支“存在舰队”。正如美国《纽约时报》所评论的那样:“德国舰队攻击了它的牢狱看守,但是仍然被关在牢中。”

日德兰海战是战列舰时代规模最大也是最后的一次舰队决战。在这次海战中,大炮巨舰主义遭到失败。此后,德国和其它海上强国开始研发争夺制海权的新型力量和探索新的战法。二战中出现的潜艇破袭战和航母海空决战正是这一探索的产物。

二战莱特湾大海战:

美军统帅部在1944年6—7月攻占马里亚纳群岛之后计划夺取菲律宾群岛(参见菲律宾战役)。这次战役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从攻占莱特岛开始,因为该岛能控制太平洋通往南中国海的各个出口。10月20日,美军开始在莱特岛登陆(司令为麦克阿瑟上将)。日军统帅部查明美军在菲律宾的主要突击方向后,向莱特湾派去了3个舰艇编队;中央编队(战列舰、巡洋舰组成的主力,指挥官为栗田健男海军中将),南方编队(包括有2个舰艇队,指挥官分别为西村海军中将和志摩清英海军中将)及北方编队(为航空母舰编队,指挥官为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3个编队共有战列舰9艘,航空母舰4艘,巡洋舰21艘和驱逐舰35艘。菲律宾地区的岸基航空兵(400架飞机)及母舰航空兵(116架飞机)负责消灭莱特地区的美军航空兵。日本海军的任务是在莱特湾消灭美军的入侵兵力和阻止美军在莱特岛登陆。美军统帅部识破了日军的意图,把第7舰队(司令官为金凯德海军中将)和第3舰队(司令官为哈尔西海军上将)展开在通往莱特岛的接近水域。两个舰队共有战列舰12艘,航空母舰25艘(其中6艘轻航空母舰,18艘护航航空母舰,共计有1350架飞机),巡洋舰20艘,驱逐舰130艘及护卫舰11艘。它们的任务是协同已在菲律宾附近展开的潜艇迎击和消灭驶向莱特岛的日本各编队。 二战网

10月24日,美第3舰队的航空兵攻击了驶入圣贝纳迪诺海峡的日本中央编队,击沉日本战列舰1艘。日本中央编队随即转向返航。但在黄昏到来后,这支编队重新驶入圣贝纳迪诺海峡,并于10月24日午夜以后顺利进入了太平洋(因为美国第3舰队当时已离开圣贝纳迪诺海峡,出动所有兵力去迎击新发现的日本北方编队)。但是,日本中央编队沿萨马岛海岸向南运动时,又遭到了美国第7舰队航空兵的攻击。中央编队由于没有航空兵掩护,在离美军登陆地域约40海里的地方,不得不返航回到圣贝纳迪诺海峡。10月25日昼间,美国第3舰队的航空兵攻击了日本北方编队,在恩加尼奥角附近击沉日本航空母舰4艘、驱逐舰1艘。日本南方编队的行动也遭到了失败,10月24日午夜后,南方编队的第1队在驶往莱特湾的途中,在苏里高海峡遭到美国第7舰队战列舰、巡洋舰的炮火攻击和驱逐舰、鱼雷艇的鱼雷攻击,全军覆没。第2队确信不能突破苏里高海峡而决定返航。交战中,日军首次使用“神风特攻队”攻击美军航空母舰。共击沉1艘护航航空母舰,重创4艘,轻伤1艘。

此战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但在战术上并没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实际上是一场海上混战。莱特湾海战的结果,日军损失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8艘、潜艇7艘、损失飞机500架,另有3艘巡洋舰受重伤,伤亡约1万人。美军损失航空母舰3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1艘,损失飞机100余架,伤亡2800余人,另有6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负伤。在宽达600海里的正面上展开的这次海战说明了空军在海上战斗中的愈益增大的作用及雷达器材在海上夜间战斗中的重要意义。这次海战的突出特点是,日本海军各编队之间缺乏统一的指挥,不能协同行动;无论日本海军还是美国海军,各编队之间互通情报都很差。美军由于在这次对日本海军的作战中取得了巨大胜利,掌握了全面的制海权和制空权,这对太平洋上以后战争的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日本海军则遭到毁灭性打击,不再对美国海军构成重大威胁。1944年12月20日,美军完全攻占了莱特岛,以后又利用该岛作基地,进攻菲律宾群岛的其余岛屿

如果单论舰支规模的话,应该是日德兰大海战;如果轮战争攻击投入量的话,应该是莱特湾大海战(其中飞机的数量惊人)

但是从上内容不难看出,从实际产生的意义来看的话,日德兰大海战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战

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四大海战是哪四次?

中途岛战役,马里亚纳海战,英德日德兰大海战,美日莱特湾大海战。

1、日德兰海战(英文:Battle of Jutland ;德国称为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Seeschlacht am Skagerrak),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是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大海战。

此役是有史以来参战兵力最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也是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惟一一次全面出动的舰队主力决战,从而结束了以战列舰为主力舰的海战史。

2、中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也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中途岛战役于1942年6月4日展开,美国海军在此战役中成功击退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日军在海战中大败。

3、莱特湾海战(英文:Battle of Leyte Gulf,日文:レイテ冲海戦),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上菲律宾莱特岛附近的一次海战。

以两军投入战场的军舰总吨位而言,莱特湾海战堪称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战,也是最后一次航母对战,彻底摧毁了日本的航母力量。

4、马里亚纳海战也被称为菲律宾海海战(Battle of the Philippine Sea),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日本帝国海军与美国海军之间在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一次海战。

是历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决战。

由于战斗中日军飞机被美军战斗机轻易击落,被美国人戏称为「马里亚纳猎火鸡大赛」(The Great Marianas Turkey Shoot)。

扩展资料:

日德兰海战战端的起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把赢得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具有传统军事实力的陆军身上,海军则仅以小兵力开展海上游击战,袭击协约国海上交通运输船。

但是,通过一年的作战,形势并未好转,凡尔登战役后,德国陆军陷入持久作战的困境,企图在陆上结束战争的梦想破灭了。

德国最高统帅部不得不改变初衷,把战略重心转到海上。

为了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保证德国在海上的行动自由,扭转被动局面,德国统治当局准备在海上寻找机会与英国进行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