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厚道的汽车(比较厚重的车)
日系三大品牌,丰田、本田、日产,谁的造车理念更厚道?值得购买
日系三大品牌丰田、本田、日产都是世界上鼎鼎有名的 汽车 制造商,在中国市场他们也有非常好的销售成绩,那么在中国市场这三个品牌哪个更厚道,更值得推荐呢?接下来我们就从几个接地气的方面做一下比较。
从车重量看
车的重量并不能完全反应一辆 汽车 的好坏,但是确实可以间接反应一个车是否用料很足,也许有些人会反驳,从车重看用料程度已经过时了,现在都是谁轻谁更好,这句话也不错,但是只对了一半。衡量一辆车是轻了好还是重了好,主要看是否有铝合金和一些高端材料的运用,低端车在四门两盖和底盘悬挂结构不存在铝合金的运用,基本上都是钢铁,所以重量轻也足以说明比竞品存在用料不足的情况,对于高端车型就不一样了,高端车型基础配置不会存在偷工减料,所以基础重量是差不多的,如果越轻,就说明铝合金或者其他高级用料比较多,造价成本就越高,也就是说越轻越好,当然这个只是概括说法,并不能反映所有情况。好在日系三大品牌基本上以中低端车型为主,并没有大面积的铝合金运用,所以从车重看用料程度还是可行的。
接下来我们就实际举几个例子,已指导价差不多的车型为例,看看同级别谁最重,谁最轻。
以上数据是热销的几款紧凑型轿车,从数据来看丰田卡罗拉最好,日产轩逸最差,和其他三款车差距明显。
以上数据是热销的几款中型轿车,都是2.0L最低配,指导价完全一样,从数据来款还是丰田最好,日产天籁最差,对比的迈腾指导价为21.99万元,仅用来对比,用1.4T的机头来比显得很不公平。
以上数据是几款比较小的车的重量对比,结果还是差不多,日产再一次垫底,本田丰田相当。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几个级别不同车型的对比,可以看出日系品牌中,重量和同级别有明显差异的只有日产品牌,特别是日产阳光这种三厢车只有1032kg,比小型两厢车飞度都要轻,这真的是造车理念的问题了,很多车企都在重量控制上有自己的底线,而日产的底线显然太低了,坦白点说,很多车企根本就造不出这种车,因为他们不屑于这种造车理念。实际体验来说,日产阳光的内部空间真的很大,大到像一个空壳子。这种车反正我不会去碰。
从定价来看
从定价上看我认为比较良心的是本田,也许有人会说本田车动不动就加价,哪里还有良心可言。其实大家弄错了一个点,定价是官方行为,但加价是市场行为,也就是说加价是经销商供货量和消费需求共振的结果。反过来来说,消费者认为值这个价才会去购买,消费者加价去购车型买只能说明这个车足够优秀。目前来说本田是出现加价车型最多的,思域,冠道,URV,CRV等车型,丰田本土基本上就汉兰达一直持续火爆,日产基本上没有。
比起那些高定价然后大幅降价的市场行为,我更欣赏本田这种一开始就不高,到市场后期也不降幅特别大的行为。高定价然后大降价其实是一种杀鸡取卵的行为,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种行为对自己的老客户伤害非常大,也就导致市场口碑一落千丈,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韩系车型,除了政治因素,其实是自己“作”的太狠,之前的每一款车都是这个套路,导致新车定价太高卖不动,后期没有口碑积累也没人买的情况,如此恶性循环,销量一落千丈。目前的韩系显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新ix35,菲斯塔定价都接地气很多。
从用料和配置
日系车向来被大家诟病“车皮薄,车漆薄“,这并不是以讹传讹,事实情况确实如此,和美系,德系,法系相比,日系车确实要比他们薄一些,不过这并不违规,当然也是造车理念问题。很多车企说是”吸能轻量化”不过我觉得还是厚实一点比较实在,至少不用每次轻微剐蹭都漏底漆,不一定说车皮越厚就越安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铁皮越厚越省心,同时成本也越高。
在车身外壳厚度方面,其实三个品牌都不是很厚,因为车型太多,我们就以卖的最好的几款车为例,卡罗拉厚度1.06毫米,轩逸1.1毫米,思域1.16毫米,速腾1.25毫米,所有车型的平均成绩也差不多,本田最好,日产中等,丰田最差。在配置方面举个例子,思域全系标配ESP车身稳定系统,卡罗拉只有老款不怎么卖的1.6不带,但是轩逸只有中高配才有。
在其他看不见的地方,我认为还是本田用心一些,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发动机护板的运用,本田全系都带护板全包护板,一般都是铝合金搭配塑料,把发动机包的严严实实的,最便宜的飞度也是全包护板,但是丰田和日产就不行,价位稍高的汉兰达和奇骏也不是全包护板。
从动力和操控
三个品牌都各有特点,谈不上高低之分。日产大沙发偏舒适,本田偏运动,丰田偏中庸。总的来说都有自己的受众群体。我比较年轻还是比较喜欢本田多一些。
我结语
日系三大品牌都是非常好的 汽车 制造商,也都有很多值得买的车型,但是论品牌好感度,我是绝对更倾向本田的。当然了我对日产的造车理念有很多不能苟同的地方,虽然它有很多“毒物”比如GTR,Z系列,G37等,但它们确实有点遥远。至于丰田的话,我还是比较喜欢的,至少有很多车型非常优秀,比如汉兰达,普拉多,兰德酷路泽。
综合来说,我认为本田是日系中最厚道的车企,也是本人比较推荐的品牌。
您认为日系品牌中谁最值得购买呢?留言评论您的答案吧。
最良心德系轿车!内饰厚道,它和速腾你选谁?
中国车市哪一个市场区间竞争最激烈呢?想必合资品牌紧凑型家用车绝对是排的上号的一个候选。丰田本田、大众通用、现代起亚等等各路诸侯都在此区间厉兵秣马,全球同步车/中国特供车也是不胜枚举。上汽大众出厂的斯柯达明锐从2006年国产以来一直是这个区间的老牌劲旅,用同步大众集团的最新技术辅以接近大众朗逸等特供车型的售价,以性价比赢得了不少用户的垂青。而在即将开始的日内瓦车展上,斯柯达也会带着Octavia全家族卷土重来。
作为曾经经典的15万级家轿之一,斯柯达明锐在当时一度可以与同属PQ35平台的速腾分庭抗礼。在比速腾更早换装MQB平台后,随着大众品牌紧凑型轿车同时也大幅度降价,第三代明锐的声量日益式微。不过随着第四代明锐的卷土重来,它在很多方面紧随着大众集团的王牌高尔夫一同更新,所以预计未来在技术上又将领先速腾一个身位。这样的优势会不会给它带来市场的转机呢?我们接着看看它有什么真本事!
第四代明锐的大体轮廓保持了一直以来Octavia大体造型,但细节处相对于之前的工科男属性,会更加接近奥迪的精致质感。更凌厉更具有捷克风格的细节装饰,让斯柯达看起来比其它的大众集团车型看起来要更有颜值。再说回来斯柯达车型的传统优势:旅行车,国内上市的合资品牌同级别旅行车并不多。而斯柯达明锐旅行车无论是先期进口还是后期国产倒是一个不落,未来第四代的明锐旅行的国产可能性依然不低,它的颜值配合不高的价格肯定会有不少颜粉买单。
如果说曾经明锐的外形是中庸中带有一点波西米亚风格的话,那么内饰一直以来都是德系的工业直男风格。而全新的第四代明锐上加入了很多不一样的新鲜元素:双大屏幕联动、车内氛围灯和神似992代911的换挡手柄。当然明锐一直以来都不是以配置和设计脱颖而出的车型,它真正杀敌的是它在空间上的实用性。就算是三厢轿车,它的掀背设计和旅行车的天然优势让三厢轿车的后备厢真正可以使用起来。
在最新的电动化时代背景下,MQB平台的光环已经被MEB分摊了不少,但在这个汽油车依然占据主流的时代,也需要新的进化。曾推起小排量风潮的大众,却在大家都在努力小排量化的今天,出了一台新的1.5T发动机。而这台发动机不只是简单的排量增减,它的升级是让这个平台更加容易适配插电混合动力系统,来应对更加严苛的碳排放法规,预计未来所有大众MQB平台的紧凑型轿车都会配上这套动力总成。
我一直都有个观点,就是在同价位如果必须选择一台大众集团的车型,非大众不买的话。斯柯达其实在各个级别都会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从速派、柯迪亚克再到今天的主角明锐都是如此。可无可奈何的是大家更加认准的是大众的品牌价值而非实际产品力,但如果以更新技术技术加持的明锐,能辅以更低廉售价的话,那就完全没有在紧凑型家用轿车里选择大众品牌的理由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产车哪个牌子用料厚道?
去年年底广州车展的我们可没闲着,而是为大家精心挑选了14台热门的紧凑级家轿,它们分别来自于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和法国。并且我们还对它们的做工情况来了一次大横评,哪国车做工最好?哪国车最差?中国车的表现又是怎样呢?赶紧看看吧!
汽车 车身的钣金缝隙大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整车在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水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工水平。所以,如果想要比较车与车之间的做工孰优孰劣,只需要比较他们的钣金缝隙情况就可以了,具体数据可以通过一个叫“塞尺”的工具来进行测量。
首先,我们选取车辆车头盖与尾箱盖左右两边均匀分布的三处位置进行测量,最后统计并计算出间隙的平均值与最大差值,最终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得出了以下排名。
丰田卡罗拉
丰田雷凌
马自达昂克赛拉
间隙总平均值:4.3
间隙最大差值:3.5(卡罗拉:6.0-2.5)
现代菲斯塔
间隙总平均值:4.0
间隙最大差值:3.0(5.5-2.5)
标致408
间隙总平均值:3.9
间隙最大差值:2.5(5.5-3.0)
领克03
荣威i6
名爵6
长安睿骋CC
吉利博瑞GE
间隙总平均值:3.7
间隙最大差值:3.0(荣威i6:6.0-3.0)
福特福克斯
雪佛兰沃兰多
间隙总平均值:3.6
间隙最大差值:2.0(福克斯/沃兰多:4.5-2.5)
大众朗逸
斯柯达明锐
间隙总平均值: 3.2
间隙最大差值:1.5(朗逸:4.0-2.5)
德系车的做工向来都被大家所津津乐道,今天的横评结果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点,而在我们印象中粗枝大叶的美系车也令我们刮目相看。中国品牌经过近几年的穷追猛赶,在做工层面也已经完全不逊于合资对手里的法系品牌。相比之下,日韩系车的表现就似乎暗淡了一些,所以只能垫底了
比亚迪,公路坦克不是白叫的哦。
民族的,世界的!登喜路 汽车 ,伟大的 汽车 品牌
为什么都说国产车不好那方面不好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我觉得国产车还是有一些问题的,第一个要讲的就是发动机的问题,其实很多国产车的发动机到现今为止依然使用来自东安三菱的4A91发动机,这台发动机可谓是给我们的国产车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说现在有很多自主品牌的车型,比如说吉利或者是长城,研发出了属于自己自主设计的发动机,但是拆开内部结构你依然还是能够发现三菱发动机的影子。虽然说如今国产的发动机相比于合资品牌发动机的噪音和震动震动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国产发动机的油耗的表现就差太远了,比如说吉利的那一台1.8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很多网友都说它的市区油耗可以轻松的达到15升左右,这对于合资发动机来说是很难以忍受的,一般来说2.0t的发动机,即使是比较高性能版本的宝马520的2.0t发动机,它的油耗基本上也都可以维持在10升左右,这也显示出了国产发动机和合资品牌发动机的差别。
国产车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变速箱,一般来说国产车的变速箱采用双离合的变速箱,因为相对来说双离合变速箱的研制难度是要比AT变速箱要低很多了,虽然说国内也有AT变速箱,但是国内的AT变速箱它的换挡反应速度还有换挡的流畅性,是远远比不上国际主流的AT变速箱的。而且在动力的连接效率上,国产的变速箱也要差一些,比如说奇瑞的那台CVT变速箱,虽然采用了CVT变速箱,但是艾瑞泽5的那一台CVT变速箱的匹配,我觉得做得不是特别好,它的油耗可以轻松的达到百公里8升左右,在合资品牌里面,搭载CVT变速箱的车型一般的油耗基本上都可以维持在6升。
国产车的底盘质感相比合资车我觉得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在很多合资车里面即使不放置吸音棉或者是隔音棉的材料它的行驶噪音表现依然是要比那些堆砌了很多隔音材料的国产车要好一些。特别是在经过一些起伏比较大的路面,或者是一些非铺装路面的时候,这种感受是十分明显的。
大众旗下最可靠的3款车,价格厚道品质也良心,个个都是实力派
说起大众大家一定不陌生,但要说起大众最可靠的三款车,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但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这三辆一定是公认的好,它们分别是途锐、迈腾和ID.3,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款:大众途锐
官方指导价:59.18-82.18万
途锐的威名无需多讲,虽然它的块头在大众家族算不上最大,但其旗舰的地位至今无人撼动,从设计上来看,全新途锐一改老款车型的圆润造型,转而使用了更多平直的线条和锐角设计,前脸面积较大且自带下沉效果的格栅风格大气稳重,下方两侧还配有极具运动气息的包围组件,让其看上去年轻不少。
侧面来看,新款途锐比老款更加紧凑和敦实,4878*1984*1686mm的尺寸在长宽上都要大上一圈,车高有一定减少,这也使得新款途锐变得更为干练。车尾部分的造型保持了圆润风格,柔和的线条勾勒出凹凸的立体感,“Toureg”的标识被安放在大众车标下方,旗舰气场难以隐藏。
进入车内,途锐的内饰设计一改往日的规整,转而采用了全新不拘泥于过往的风格,除最低配的2.0T车型外,其他版本都搭载了15.3英寸的超大中控,同时车机也集成了车内几乎全部的调节功能,不仅显示内容丰富,在动画设计上也极为细腻,高集成度也带来了车内实体按键的减少,使得科技感也同步提升。
动力方面,作为旗舰的途锐提供了2.0T和3.0T两款动力,分别可输出245马力/370牛米和340马力/450牛米,均匹配8AT和4MOTION,即便是2.0T版本,也可在6.8秒完成0-100km/h的加速,同时在四驱系统的加持下,整个过程都干脆没有迟疑。
第二款:大众迈腾
官方指导价:18.69-30.99万
要说起大众在国内商务中型轿车的顶梁柱,那非迈腾莫属了,不仅在几年间持续地霸榜,口碑表现也非常不错。从外观上来看,迈腾有一个西装革履的外表,前脸采用了分层式横向饰条格栅,大灯眼神锐利并与中网融合,带来了一副既年轻又严肃的视觉效果。
车侧最明显的要数折角分明的腰线了,4865*1832*1471mm的尺寸和2871mm的轴距,在各方面都要优于对手,迈腾的身形是标准的德系风格,成熟稳重的同时又四平八稳。车尾最大的亮点是迈腾的英文标识同样放在了车标下方,要知道这可是大众旗舰车型的标配,如今全线下放,也为迈腾带来了更多的气场。
进入车内,迈腾主打的仍是浓郁的商务风,大量横向线条的运用带来了宽敞的空间感,车内细节处的设计是冷工业风的精巧感,包括中控上方的小时钟设计,一下将车内豪华度提升起来,全面液晶屏化也代表了大众数字座舱的理念,无论是在功能性还是显示效果上都有很好的表现。
动力方面,迈腾针对不同需求提供了多种动力组合,包括1.4T、2.0T高低功率合计三款动力,均匹配7DCT,动力分别为150马力/250牛米、186马力/320牛米和220马力/350牛米。经过多年的迭代,7DCT已经足够平顺,不到1.6吨的体重,三款动力均能轻松地应对。
第三款:大众ID.3
官方指导价:15.99-17.39万
作为电气化时代的先行者,大众ID.3堪称来自异次元的产品,呆萌科幻的设计风格也足以让它在道路上成为万千瞩目的明星,车头部分,ID.3使用了极简风设计,封闭前脸下方还保留了传统车的包围造型,不过为了突出辨识度,它也加上了点阵浮纹装饰。
ID.3的车侧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轴距特长,虽然4261*1778*1568mm的尺寸在长宽上都要略逊于高尔夫,但2765mm的轴距比高尔夫多出134mm,这也为它带来了四平八稳的视觉效果。车尾采用了黑化尾箱盖的设计,并配有高位的扰流板,看起来略带性能范儿,车尾下方的包围采用了带有立体感的纹路设计,看上去极为时尚。
进入车内,大众全新的电动车型设计理念映入眼帘,极简主义的设计不仅体现在几乎没有的实体按键,还表现在中控区域的精简上,座椅和中控台面区域还采用了和车身同色的设计,并配有多色氛围灯,可让夜晚车内的荷尔蒙急速上升。仪表和中控显示直观,但最能体现科技感的要数AR抬头显示了,每当临近路口,动态的箭头指引都能让你获得极大的视觉满足感。
动力上,ID.3采用了后驱布局,全系搭载的125kW电机可爆发出310牛米的扭矩,比大众EA211 1.4T机器输出更强,这能让ID.3拥有对手少有的驾驶乐趣,电池采用三元结构,NEDC续航可达430km。
写在最后
作为大众最具实力的三款车,途锐、迈腾和ID.3分别代表了旗舰、顶梁柱和发展趋势,其中我最为看好ID.3,在电动化大浪潮下,它代表着大众ID家族前进的方向,也将引领大众走向新的未来。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未来汽车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福特锐界:选车如交友,做人要厚道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真诚和善良变得稀缺,甚至交友择偶都充满风险,所以《射雕英雄传》里忠厚温良的郭靖才会得到那么多人喜欢,因为他代表了人们对信任和真情的渴望。
选车购车又何尝不是一样:有的车把成本都花在讨巧的地方,花哨的外观,炫酷的配置一大堆,当车主为这些买单之后才发现,开起来满满的廉价感,时间一长这里坏那里坏,本来是买车给生活提供方便,没想到却带来各种烦恼。
有的车虽然设计或者性能出色,要么价格傲娇,要么生性娇贵,必须得好生保养伺候,本来是买车给人提供服务的,倒像是人给车服务了,越开越发现,头疼,心累……
就像女人择偶看重安全感,成熟的消费者购车时也会在外观、配置等肉眼表面可见之外,关注车辆的安全性能。福特锐界就很有代表性,消费升级时代,中产人群换购消费和购买家庭第二辆车的现象变得普遍,作为家庭使用的一台“大车”,呵护全家老小的安全至关重要。年轻消费者选车可能被外观配置所吸引,中产人群却更多被锐界的安全性能所打动。
所以他们看重的是,锐界全系标配7安全气囊/帘(注意是标配),车身采用的硼钢,强度达到了1500Mpa,且应用比例远超竞品。什么概念?最坚固之处每平方厘米能承受10吨以上的压力,相当于两只成年大象。
而且对比发现,无论是安全气囊/帘数量还是车身高强度钢比例,或者是主动安全系统的功能,同级其它车型比起锐界来都是有所不足的。
如果说被动安全的车身强度类似于打造钢筋铁骨的堤坝,那么主动安全方面的举措,则相当于侦查和规避潜在的敌人入侵。就如锐界的Co-Pilot360?系统,包含全速智能自适应巡航控制、智能感应制动保护系统、紧急避让转向辅助、碰撞后主动制动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智能领航辅助系统、主动泊车辅助系统、盲区监测系统等一系列强大功能。
锐界的矩阵式LED前大灯及尾灯、LED前雾灯能够增加辨识度和照明亮度,同样属于主动安全范畴。重要的是,这三项LED灯光锐界是起步就标配,而汉兰达、途观L低配车型是没有配备的。
很多人没注意到,除了科技配置,锐界还从更多地方提升主动安全。
锐界最低配车型起步就是2.0升EcoBoost??双涡流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80千瓦,最大扭矩390牛·米,而价格接近的汉兰达2.0T发动机对应参数为162千瓦、350牛·米;途观L最低配车型则是1.4L排量;变速箱方面,锐界全系标配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而汉兰达是6速手自一体变速器,途观L搭载7速双离合。
这意味着什么?锐界拥有更强的动力,衔接更紧密的动力响应输出,在超车、闪避等紧急情况下能够更从容地掌控车辆,也能更快速地脱离危险区域。
如果你是走南闯北的老司机,一定会明白这是多么重要。比如,在大西北的直线公路上,你想借道超越成群结队的大货车,可对向车道的来车也速度很快,刚看着没多远,一会就跟前了,如果动力不够不能果断超车后迅速“回位”,后果不堪设想。
差点忘了,锐界还拥有2.7T六缸发动机的“大排量”性能版本,而汉兰达则早早取消了六缸车型,全系2.0T。虽然追求更高动力的用户数量不多,但这却体现了厂家的一种态度。
同样的,汽车的操控水平也关系到主动安全,越是好开顺手和操控极限更高,“身手”更敏捷矫健的车,失控可能就更小,脱离危险成功率更高。这种感觉像什么呢,一个人除了“外挂装备”,通过提高身体素质来加强免疫力。
不管锐界还是所有福特家族的车型,操控都一直是强项,就像人们总爱说福特的车开起来很棒,充满驾驶乐趣。殊不知锐界为了追求操控还有很多细节的用心:
底盘:前悬架还带有横向防侧倾稳定杆,搭载同级唯一轻量化铝合金多连杆式后独立悬挂,前后控制臂和转向节均采用铝合金材料,千方百计减轻簧下重量;
轮胎:采用性能车专用的、同级独有的21英寸倍耐力高性能四季性SUV轮胎,提供更强抓地力,给车主在雨雪天气湿滑路面上更多保障;
此外还包括转向传动比设定,刹车片材质也有更多讲究……
当然,说了这么多“好料”,最重要的还是看“疗效”,在最新一期全球最权威的IIHS测试中,锐界获得年度安全车型里顶级安全的荣誉评价,要知道,2020年的安全测试是IIHS历史上最严格的一次。
需强调的是,与国内碰撞测试(如C-NCAP)不同,IIHS只会选择最低配车型进行测试。锐界低配车型即具备顶级安全水准,这不仅体现出造车水准,也看出厂家造车理念上的诚意。
说到安全,这次疫情让广大消费者更加重视车内空气质量的健康安全。其实早在疫情爆发之前,健康配置就为福特主流车型标配,包括新风系统、远程空气净化等;就拿锐界来说,它的新风系统还支持自动换风功能,则是途观L所没有的,而汉兰达还不具备PM2.5过滤装置。
(大部分福特车型都能通过福特派远程操控,进行遥控空气净化等操作)
疫情期间,福特全面开启“神盾行动”,构建新一代新风健康座舱,以领先行业的“超微盾、智应盾、云护盾”三重健康守护策略,呵护车内呼吸健康。具体工作原理篇幅有限难以详细说明,各位可以搜索官方资料。打个比方,可以理解为健康管理方面的美国神盾局特工吧。
不难发现,往往在这些不太显山露水,但又和安全息息相关的地方,能看到福特造车无形之中的处处用心。如果把汽车比作人,那么从这些产品的“人品”则能看出他们的“家教家风”。
无论是对安全的格外坚守,不惜成本打造车辆的运动操控,还是锐界、金牛座、锐际等全新车型同级领先搭载8AT;包括很多人没注意到,长安福特是最先在智能互联(SYNC+)和智能驾驶辅助(Co-Pilot360)领域双管齐下的合资品牌;服务方面,去年“一站式无忧服务”政策里的三年免费保养和发动机5年或20万公里超长质保,不仅放眼合资品牌独一家,且已经向豪华品牌雷克萨斯看齐……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福特,我想会是中国人常说的“厚道”。这也与福特造车理念里的InvisibleFordCare不谋而合。君子之义,隐于无形;无形之中,处处用心。
纵观福特百年峥嵘岁月,有太多代表性事件体现出这个品牌的厚道。
1909年:福特首次大规模量产T型车,以低廉的价格使汽车作为一种实用工具走入了寻常百姓之家。在20世纪世界最有影响力汽车的全球性投票之中,福特T型车荣登榜首。
1927年:福特首次配备安全玻璃
1956:福特首次提供安全带选配,并进一步推动汽车行业全面普及安全带的使用。
1968年:福特率先使用防抱死系统(ABS),1968年,福特推出了仅在后轮上运行的“Sure-Track”防抱死制动系统是全球首次将防抱死制动系统大规模商用。
……
虽然企业天性是赚取利润,生存发展,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品牌的价值观,将会极大增强品牌的好感和信任,就如为人处世,人品带来的好口碑和人缘。大道至简,古话说的“得道者多助”,俗话讲的好人有好报,就是这个理儿。
如果把车企比做人,就如君子与小人之别,投机取巧的车企只能赚块钱,时间一长就容易“露陷儿”失去信任,很难有长远发展;而福特这样的厚道车企,无论是产品的“日久见人心”,还是多年来打造产品的多一分诚意,都会点点滴滴累积汇聚,带来品牌附加值红利。
如今消费者除了产品本身的功能属性,也更多被这份品牌的附加值所打动。人们选车购车,就如交友择偶,谁都愿意和君子相处,也通过爱车来彰显自己的品味修养。
产品设计虽然有国别之分,但成功之处一定有其中的某些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正如我们欣赏好莱坞大片,阿甘正传也好,漫威系列也好,或是伊斯特伍德的西部片,总是被英雄主角的勇敢、坚毅、善良等品质所打动。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正如美国西部片和中国武侠的精神气质契合,福特InvisibleFordCare里的“君子之义,隐于无形”,放到东方文化语境里,可以理解为中国传统孔孟之道里的宽厚、仁义等理想人格。
君子之道即是企业之道。如今存量竞争时代,车企巨头的竞争除了技术、性能等维度,已经上升到文化层面的竞争,企业文化决定着其格局。正因为福特造车的“厚道之道”,才走上了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之道,历经风雨洗礼的百年福特才能深刻影响全球汽车工业进程,并在今天依然焕发蓬勃生命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 上一篇:世界上最疯狂的彩票(世界彩票史上最大奖)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