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关于世界上最臭的铜钱的信息

bj0012024-10-15奇闻异事0

常说商人一身铜臭味,“铜臭”有何典故?

在古代商人的地位比较低,铜臭味就是指他们身上的钱的味道,因为身份地位比较低,所以就说他们挣得钱是臭的。

臭铜钱来由

一般不说臭铜钱,而是说铜臭。

如果骂一个人太爱钱,称之曰“充满了铜臭气”,“铜臭”一词自然成了一个贬义词。“铜臭”一词怎么由来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典故。

根据《后汉书·崔烈传》记载:东汉时,一名叫崔烈的人,用500串铜钱买了个相当于丞相的司徒官职。由于司徒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是掌握军政大权、辅助皇帝的最高长官,所以,人们虽对崔烈的丑行议论纷纷,但当着他的面谁也不敢谈及此事。

一天崔烈问儿子崔钧:“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意思是说,人们对我当上三公有何议论。崔钧据实相告:“论者嫌其铜臭。”这就是“铜臭”一词的来历。

万般铜钱臭什么意思

万般铜钱臭意思是到处散发着的铜钱的臭味。铜臭本身是铜制品上的一种气味,后讽刺只看重金钱,不重人情的人。

古人常把铜钱和铜臭连在一起,并用“铜臭”来讽刺爱财之人或是无德的有钱人,虽然铜臭的其中一层意思是铜钱本身的气味,但是它应用最广泛的场合则是形容人的,而且是偏向贬义词的。这个“铜臭”是形容人的品行,而不是人身上的味道。如果说一个不爱卫生的人充满铜臭味,这就闹笑话了。

铜臭的典故

东汉时,一名叫崔烈的人,用五百万钱买了个相当于丞相的司徒官职。由于司徒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是掌握军政大权、辅助皇帝的最高长官,所以,人们虽对崔烈的丑行议论纷纷,但当着他的面谁也不敢谈及此事。

一天崔烈问儿子崔钧:“人们对我当上三公有什么议论”崔钧按照实际告诉对方:“谈论的人都嫌其铜臭。”铜臭其词,在当时就蕴含强烈贬义。

父子之间对话本来还平和,及至儿子如实相告,一听到“嫌”、“铜臭”这样的字眼,崔烈就怒不可遏了,是又怒又骂又打的。可见“臭”字只有当恶气讲、含讥讽意时才有惹得名士发怒、咒骂和“举杖击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