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上海世界十大遗产(上海世界十大遗产是什么)

bj0012024-05-24奇闻异事0

上海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关于上海的文化遗产有哪些的介绍

1、江南丝竹

中国民间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辛亥革命以后,在上海地区得到较大的发展,相继成立了“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 “国乐研究社”等组织。2006年5月20日,由江苏苏州太仓市和上海市联合申报的江南丝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锣鼓书

旧称“太保书”,“太保”是由上海郊县农村中求保佑太平的活动“太卜”衍化而成,是在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艺之一,因演出时由演员自击锣鼓演唱故事,民间亦称之为“堂锣书”、“神鼓书”。新中国成立后,合其名称为“锣鼓书”。锣鼓书有着极广泛的群众基础,堪称曲艺的杰出代表。在当地家喻户晓,影响甚广。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十锦细锣鼓

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音乐,距今已近300年的历史。于2008年6月成为国务院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

4、上海道教音乐

是一个各乐种成分相互融汇、并具有江南地区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道教色彩的音乐。它伴随着上海道教浩繁的斋醮科仪的进行,灵活巧妙地在各种场合穿插运用,有时鼓声震天,气势磅礴,以示召神遣将、镇邪驱魔;有时丝竹雅奏,余音绕梁,使人身心清静,如入缥缈之境。

世界十大遗产是哪些?

中国十大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1、万里长城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黄山

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与长江、长城、黄河同为中华壮丽山河和灿烂文化的杰出代表,被世人誉为“人间仙境”、“天下第一奇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历来享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3、明清故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是一处包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遗址。200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4、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以秦始皇兵马俑为基础,在兵马俑坑原址上建立的遗址类博物馆,也是中国较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秦兵马俑坑发现于1974-1976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1979年向国内外公开开放。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

5、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景区内群山高度都不超过400米,环布在西湖的南、西、北三面,其中的吴山和宝石山象两只手臂,一南一北,伸向市区,构成优美的杭城空间轮廓线。景区总面积达49平方公里,其中湖面6.5平方公里,以湖为主体,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

6、拉萨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布达拉宫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主要景观由宫殿、壁画、灵塔组成,主要景点有帕巴拉康、白宫德央厦、措钦司西平措努、伍孜加毗、其美德丹基、堆廓拉康、布达拉宫珍宝馆等。

7、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代表流派之一,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园林建筑风格,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古典园林更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18年8月7日,苏州园林总数达到108座。苏州园林独特的造园手法,为我们带来“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的艺术境地。

8、颐和园

颐和园是皇家园林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遗产、世界著名旅游胜地,与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较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9、洛阳市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6公里处的伊阙峡谷间。由于地处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拟己为“真龙天子”,故又称“龙门”。这里青山绿水、万象生辉,伊河两岸东西山崖壁上的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10、重庆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鼎足而立,齐名敦煌莫高窟,是巴蜀地区石刻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它集中国石窟艺术之大成,把中国石窟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发展有重要贡献,是晚期石窟艺术世俗化、生活化的典范。同时,其在题材上为中国密宗佛教史增添了新的一页,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佛教民间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199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民间文学14种、传统音乐16种、传统舞蹈10种、传统戏曲10种、曲艺6种、传统体育和游艺与杂技15种、传统美术34种、传统技艺84种、传统医药15种、民俗18种。

1、浙派古筝艺术

浙派古筝艺术广泛流行于我国的江浙地区,即长江以南的江苏南部、上海和浙江地区。唐宋年间,筝已由中原传至浙江杭州地区。明清以后,古筝被保留在“杭州滩簧”的伴奏和“杭邦丝竹”的合奏中。

近40年的筝乐新作品的技法没离开过浙派筝艺传统与新创的技法,推进了全国古筝融入社会生活的进程,目前已吸引了500余万人学习古筝,以浙派古筝为基础的古筝人才已遍及了全国及世界各地。

2、腰鼓

亭林腰鼓是亭林地区民间文化活动中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特色活动项目,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中,其表演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健身、体操、秧歌和民俗文化。

3、宣卷

宣卷源于唐代的“信讲”和宋代的“谈经”,至清代出现以唱宣卷为职业的艺人。宣卷艺人以讲故事的形式,为民众说讲民间事物和民间传说,故宣卷艺人又被人们称之为“说讲人”。它由一人主宣,二人帮衬,小乐队伴奏,其形式近似苏州评弹,又不尽相同,更具特色。

4、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

周虎臣笔墨庄集湖笔、水笔、书画笔三大制笔技艺之大成,融会我国南方制笔技艺,创制了海派毛笔,使海派毛笔与海派书画相伴而生。制笔的兽毛常用山羊毛、黄鼠狼尾、山兔毛、淮兔毛等。

扩展资料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了上海这座海派都市的传统理念、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成为见汪上海城市发展的“活化石”,是上海的城市文脉。自开埠之日起,上海作为“通商码头”就成为了各种文化和文明交汇、交流与交融的天然平台。

频繁进出的商船,不仅带来了丰富的物资,也带来了东西南北各具特色的文化,于是“通商码头”衍生为“文化码头”。

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环境逐步沉积发展起来的。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形态繁多,几乎涵盖了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中涉及到的所有门类。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资源,其巾不仪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以口头传承、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形态代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既有乡村特色浓郁的民间歌谣(如网山歌、长山歌、哭嫁歌)、民间故事(如郊县农民故事、市区新故事)、民间传说(如城隍庙传说、七宝传说),也有都市文化鲜明的戏剧曲艺(如沪剧、京剧、独脚戏)、手工技艺(如刺绣、编织、剪纸、木版水印)。

既有反映上海商业文化特色的民间商贸(如老字号、民间医药、小热昏),也有展现地方风情风貌的节庆庙会(如龙华庙会、三巡会、豫园灯会、端午赛龙舟)等。

参考资料来源:市级名录-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上海十大地标建筑的具体地点及介绍

1、金茂大厦

地点:位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与著名的外滩风景区隔江相望。

简介:上海金茂大厦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其中主楼88层,高度420.5米,约有20万平方米,建筑外观属塔型建筑。裙房共6层3.2万平方米,地下3层5.7万平方米,外体由铝合金管制成的格子包层。

金茂大厦1-2层为门厅大堂;3-50层是层高4米,净高2.7米的大空间无柱办公区;51-52层为机电设备层;53-87层为酒店;88层为观光大厅,建筑面积1520平方米。

2、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地点: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坐落于黄浦江畔浦东陆家嘴嘴尖上,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

简介:该建筑于1991年7月兴建,1995年5月投入使用,承担上海6套无线电视发射业务,地区覆盖半径80公里。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塔内有太空舱、旋转餐厅、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等景观和设施,1995年被列入上海十大新景观之一。

3、上海展览中心

地点:位于上海市中心静安区。

简介:上海展览中心承办了许多国内外重要的展览会,也担当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和政府工作会议举办场所的重要角色。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2016年9月,上海展览中心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4、上海图书馆

地点: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

简介:是上海市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和行业情报中心,也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上海市分中心、文化部公共文化研究基地,是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上海图书馆创立于1952年,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995年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合并,1996年12月上海图书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截至2015年底,上海图书馆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拥有各类阅览室36个,设有24个机构部门,在编职工751人。图书馆藏有中外文献5500余万册,其中中文古籍线装书约170万余册,善本2.5万种17万册,属国家一、二级藏品2256种13526册。

5、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地点: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位于浦东滨江大道,与外滩建筑群隔江相望。

简介:她与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一起组成陆家嘴地区的一道著名的景观。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会议场馆:有43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和3600平方米的新闻中心各1个,可容纳50-800人的会议厅三十余个;豪华宾馆客房,有总统套房、商务套房、标准间近270套;还有高级餐饮设施、舒适的休闲场所和600余个车位。

1999年9月,20世纪最后一次“财富”世界论坛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6、上海博物馆:

地点: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原址在南京西路325号旧跑马总会,1959年10月迁入河南南路16号中汇大楼,现位于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的南侧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

简介:1993年8月,上海博物馆新馆开工建设,1996年10月12日全面建成开放。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五层,高29.5米,总投资5.7亿元。新馆是方体基座与圆形出挑相结合的建筑造型,具有中国“天圆地方”的寓意。馆名“上海博物馆”系建国后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所书。

上海博物馆设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文物近百万件,其中精品文物12万件,其中尤其是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收藏了来自宝鸡及河南、湖南等地的青铜器,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誉,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

7、上海大剧院

地点: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广场,南靠上海博物馆,西临黄陂北路,北望人民公园和上海历史博物馆,东毗位于人民广场中轴线北端的上海市人民政府。

简介:上海大剧院占地面积约为21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0000平方米,建筑总高度40米,共有10层,是上海的文化标志性建筑物,上演过歌剧、音乐剧、芭蕾、交响乐、室内乐、话剧、戏曲等各类大型演出和综艺晚会。

2000-2017年,上海大剧院连续九届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2004年,上海大剧院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6年,上海大剧院获得“中国最佳剧院经营金奖”;2008年,上海大剧院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8、上海新锦江大酒店

地点:新锦江大酒店坐落于上海著名的淮海路商业中心,毗邻新天地、人民广场,高架地铁直达。

简介:582间(套)客房,客房配置酒店数字视讯系统,集平板电视、高清、电脑、高速上网。

酒店拥有7个风味餐厅和酒吧,提供各色中西日式料理。另有9个多功能和会议厅,其中大宴会厅用上海市花“白玉兰”命名,可同时容纳400人。

酒店还设有购物中心、商务中心、票务中心及室内健身设施。

9、上海体育场

地点:位于上海西南部要脉,是上海地铁唯一的环线4号线和内环高架路交汇处。

简介:上海体育场是目前我国规模较大、设施较为先进的大型室外体育场(我国规模最大、设施最为先进的大型室外体育场是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和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

1998年,上海体育场被评为"上海市最佳体育建筑";1999年,又评为"新中国50周年上海十大经典建筑金奖之一"。地址在上海市徐汇区天钥桥路666号。

10、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地点:浦东国际机场位于上海浦东长江入海口南岸的滨海地带。

简介: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于1999年建成,1999年9月16日一期工程建成通航,2005年3月17日第二跑道正式启用,2008年3月26日第二航站楼及第三跑道正式通航启用,2015年3月28日第四跑道正式启用。

根据2017年11月官网信息显示,浦东机场有两座航站楼和三个货运区,总面积82.4万平方米,有218个机位,其中135个客机位。拥有跑道四条,分别为3800米2条、3400米1条、4000米1条。截至2016年底,浦东机场已吸引了37家航空公司在此运营全货机业务,全货机通航31个国家、112个通航点,每周全货机起降近1000架次。

上海的世界遗产?

广东的“开平碉楼与村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它因为融会中西文化、保留稻作文明原生态而入选,欣赏过碉楼的独特历史风貌后,上海人不禁把眼光投向了同样融会了中西文化的“万国建筑博览会”———外滩。作为国际性大都市,上海迄今还没有一处世界遗产,不免是一件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