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世界十大瓷母(世界十大瓷器品牌排行榜)
故宫有哪些珍贵的藏品?
北京故宫是当之无愧的文化艺术宝库,拥有藏品180多万件,藏品类别有:书法绘画、陶瓷青铜、文房用品、珐琅雕塑等等,类别非常丰富。至于说到让人惊叹的藏品,这主要看是让谁惊叹。因为每个人的阅历不同、爱好不同、学识不同,所以喜欢看的东西肯定不一样。但是对于美的认同是属于人类的本能,相信每个人都能领略到文化之美、艺术之美。就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比较喜欢文字、书法、青铜器、绘画一类。故宫宁寿宫珍宝馆可以说是一个让人连连惊叹的地方。珍宝馆的陈列里有明清时期的首饰、摆设,都十分精美,这且不说。重点是宁寿宫后殿的石鼓馆。这里摆放的是陈仓石鼓,铭刻秦大篆。石鼓的刻凿年代一直没有定论,韩愈《石鼓歌》认为是周宣王时期的刻石,欧阳修的《石鼓跋尾》也认为属周宣王时史籀所作。罗振玉《石鼓文考释》认为是秦文公时的古物,郭沫若以为是秦襄公时遗物,唐兰考定为秦献公十一年(前374年)刻。前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在《石鼓文秦刻石考》中认定石鼓刻于先秦时期,但具体年代说法不一。有观点认为是秦景公时期的,也有认为是秦惠文王时期的。十面石鼓记述了“秦公”銮车出行,从人如流,登原游猎、献获祭祀的种种盛况,描绘了秦国的大好河山,“秦公”有感而发,述志作诗。从文字角度看,石鼓上的文字为秦大篆,比起李斯小篆虽不似其规整严谨,但格外透出早期文字的个性灵动之美。描摹、绘画的感觉更胜于理性。可以体会文字从蒙昧时期向理性时期转化的过程。从书法的角度来讲,书法的追求目标绝不应该是技巧。秦大篆是界于金文和小篆之间的文字,不讲求笔锋、笔意,但正因为如此格外表现出文字之美,朴拙的书体是书法的本质,气势超越了后世的精巧之作。陈仓石鼓自从唐代出土之后几经流离,几次失踪又几次出世,现在安居于故宫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3.建窑、越窑、刑窑分别有哪些特色瓷器?举例说明。
越窑是我国闻名遐迩的青瓷窑之一。越窑青瓷是中国最久远的瓷器之一,是世界公认的“瓷母”。古越地不仅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也是我国瓷器的诞生地。越窑烧造瓷器历史悠久,从西周原始瓷到唐宋秘色瓷,从未间断,唐代越窑青瓷成为皇室贡品,唐诗人陆龟蒙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越窑青瓷的典雅秀美,对其釉色清澈碧绿、如冰似玉的光泽,给人以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誉称为秘色瓷。越窑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隋、初唐继承南朝风格,生产碗、盘、盘口四系壶、四耳罐、鸡头壶等产品。盛唐以后产品精美,赢得声誉。产品都做得很规整,一丝不苟。常将口沿做成花口、荷叶口、葵口,底部加宽,作成玉璧形、玉环形或多曲结构,十分美观。胎体为灰胎,细腻坚致;釉为青釉,晶莹滋润,如玉似冰。
东晋中期以后,越窑青瓷多为日常用具,如烛台、灯、盆、钵、盘碗、壶、砚等,造型趋向简朴,装饰简练,纹样以弦纹为主。在东晋晚期出现的莲瓣纹,在南朝时成为越窑青瓷的主要纹饰。器物上装饰有小而密集的褐彩。器物以日用品为主,胎、釉分为两种。一种胎质致密,胎呈灰色,施青釉。另一种胎质粗松,呈土黄色,外施青黄釉或黄釉。
唐、五代时期是越窑发展鼎盛时期,代表了青瓷的最高水平,尤其是所谓的“秘色”瓷,更是当时越窑青瓷的十分引人注目的产品。越窑青瓷在初唐时胎质灰白而松,釉色呈青黄色。晚唐时胎质细腻致密,胎骨精细而轻盈,釉质腴润匀净如玉,釉色为黄或青中含黄,无纹片,普遍使用素地垂直划纹的装饰方法。另有一种在器物上堆贴花卉、人物、鱼兽等的方法,器物常见的有碗、盘、水盂、罐、盒等,特色器如瓷砚、执壶、瓷罂等,尤其是口唇不卷、底卷而浅腹的越瓷瓯,风靡一时,成为文人墨客的歌咏对象。
五代越窑青瓷胎质细腻,胎壁较薄,表面光泽,胎色呈灰或浇灰色,釉质腴润光亮,半透明,釉层薄而匀,釉色前期以黄为主,后期以青为主。装饰初期以素面为主,后期堆贴尤其是刻花大为盛行,题材多为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艺术形式多种多样,艺术风格丰富多彩。
北宋时期越窑继续烧造青瓷。据文献记载,宋朝立国初期,前越国控制下的越窑曾为北宋朝廷烧制青瓷贡品达17万件之多,说明北宋初年越窑生产的青瓷不仅质精而且量大,许多珍品还作为礼品被宋廷赠与辽国,所以在北方辽代贵族墓葬中也常有越窑瓷器出土。越窑青瓷,以胎质细腻、造型典雅、青釉莹莹、质如碧玉而着称于世。这种如冰似玉的美丽釉色,深受诗人的赞赏和喜爱。
越窑青瓷在晚唐五代时被称为“秘色瓷”。关于“秘色”瓷也有两说。一说是广义的,越窑青瓷就是“秘色瓷”;一说是狭义的,越窑青瓷中的上好之品才能称之为“秘色瓷”。狭义中的“秘色瓷”,曾是越窑中烧制的供御之物。
越窑瓷器之所以著称于世,因为她不但釉色类 玉、类冰,而且造型高超精湛,雕塑精美、器物众多千瓷百态,深受国内外人们所喜爱和珍视。越窑的研究从浅层次而逐步向深层次的深度、广度 拓展。鉴定的水平也是由表及里,从一般的古玩角度,逐步向考古类型学研究入手。
乾隆各种釉彩大瓶制作时间
在故宫武英殿瓷器馆的中心位置,展陈有一件不同凡响的瓷瓶,其体量之巨大、釉彩之丰富、装饰之华丽,足以吸引任何一位置身瓷器馆的游客驻足观赏、击节赞叹。这就是享有“中华瓷王”“瓷母”之美誉的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
一、“瓷王”,海纳百川的鼎盛王朝
各种釉彩大瓶系清代乾隆年间烧制,是中国古代制瓷工艺达到巅峰的代表作。瓶洗口,长颈,长圆腹,圈足外撇,颈两侧各置一螭耳。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5层之多。所使用的釉上彩装饰品种有金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下彩装饰品种有青花,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所使用的釉有仿哥釉、松石绿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仿汝釉、仿官釉、酱釉等。
主体纹饰在瓶的腹部,为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吉祥图案,共12幅开光图案:其中6幅为写实图画,分别为“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另6幅为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灵芝、花卉,分别寓意“万”“福”“如意”“辟邪”“长寿”“富贵”,辅助纹饰主要有缠枝纹、缠枝莲纹、团花纹等。
12幅开光画面十分精致,内容多取谐音字义、祈颂吉祥的传统内容。瓶内及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整个大瓶以众多画面配合繁多的釉彩装饰,呈现出繁缛奢华的艺术风格。
乾隆瓷器造型规整,比例适度,外观曲线俊秀尤为精致,器型恰到好处胎体细润,彩瓷釉面常有均匀的似涟漪状小纹,以瓷板类最为明显,据此再佐以纹饰、彩色,粉彩中似青金蓝的蓝彩与珐琅彩中的鲜亮鹅黄色,独具特色,粉彩的器里和足底,多施浅淡黄而匀净的豆瓣绿釉,金彩厚实光亮。乾隆官窑的瓷器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如险峻奇巧的纯观赏品,仿铜、玉、石、木、漆和生物的各种精巧的工艺品以及小文玩类,充分表现了华贵侈靡的时代风尚。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瓶身局部纹饰
图案纹饰的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内容多含福禄寿和太平盛世的寓意。附饰双耳的装饰、彩器中的色地轧道、万花地锦上添花、开光图案等,此时广为流行。反复交替使用的色地装饰,剔花轧道及大面积加施金彩等,使图案纹饰更显得富丽堂皇。纹饰中还演化出多种连续性的规矩图案,画工严谨而细腻砂底虽仍光润,但不及雍正朝的细腻光滑,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一般仿哥釉器,底部留有酱色釉的七个支钉痕。
这些乾隆官窑瓷器的突出特点,都在“瓷王”身上体现得丝毫不差,同时又发挥出了另一种极致,集历代大成的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一如海纳百川的鼎盛王朝。
二、“瓷母”,富贵之姿母仪天下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 是故宫瓷器收藏中无可超越的至宝,号称 “瓷母” 。也有人将这件集合了乾隆敕令,唐英督办,景德镇御窑把17种不同的釉彩高达86.4厘米的一尊大花瓶,戏称其为“六百年瓷器工艺合订本”。当然有人捧也就有人踩,也有人认为这件“瓷母”大瓶不过是一件集合各种釉彩及纹饰的堆砌之作、炫技之品,实际上真的如此吗?它仅仅是炫技堆砌的集合体?
“瓷母”体现出了乾隆朝瓷器繁缛奢华的艺术风格。每个朝代瓷器的艺术风格,都与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帝王喜好及风俗习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乾隆朝国力鼎盛、海内升平,乾隆帝词条又是一个颇具艺术修养且又好大喜功的君主,加之此时景德镇的制瓷工艺也已达到极高水准。所以就有了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对乾隆朝瓷器的评价:“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瓶身上的“仙气”与如意
瓷母”是乾隆朝制瓷工艺达到巅峰的体现。“瓷母”上采用的釉上、釉下等釉彩达到了15层之多,从烧造工艺上看,青花与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等均属高温釉彩,需先焙烧;而粉彩、珐琅彩、金彩及松石绿釉等均属低温釉彩,须后焙烧,如此复杂的工艺只有在全面掌握各种釉彩性能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所以说,想要烧造成功工艺如此复杂的大瓶,全面而精准地掌握各种釉彩的烧制特点是关键所在。
在实际烧制工艺中,不同的釉料和彩料都有各不相同的窑温,对火焰的氧化性与还原性也有不同的需求,稍出一点儿差错,就得前功尽弃。这17种釉彩,乐观估计,如果每一种的烧制成功率是70%,最后的成功率也仅有0.23%,相当于450次尝试才有一次成功。瓶腹上用洋彩绘成了六幅寓意画与六福词条吉祥图案,这些寓意画与吉祥图案多用谐音口彩,“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螭龙耳和口沿及分界线的“金彩”都需要高超的工艺。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 也是吉祥文化最为丰富的器物。器腹上十二组或写实、或写意的开光吉祥图案,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福、寿、富贵、如意等众多吉祥文化,将如此众多的吉祥图案聚于一器,在中国瓷器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集福、寿、富贵、如意,实在罕见
正因如此,对于这件凝结着清代制瓷工匠心血的瓷之重器,我们不应该简单地用“堆砌”“炫技”等词眼来轻率地评论,而是应当拿出珍惜与欣赏的心态去看待这件瓷界瑰宝,并尽可能地提高我们的现代制瓷工艺水平以与之趋近。这才是今天的人们应有的态度。
所以即使有人说它艳俗,但“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却无可避免地成为瓷器工艺史上难度最高的一件作品,它反映出的是景德镇御窑厂制瓷工艺的顶峰,全世界只此一件。这件五彩缤纷的各种釉彩大瓶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是古往今来中国瓷器艺术和制作技艺的集中体现,更是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的“活化石词条”。
- 上一篇:世界十大僵尸粉(世界十大僵尸电影排行榜)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