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十大经济案件(世界十大经济案件有哪些)

bj0012024-05-22奇闻异事0

2009国内十大经济事件

【事件一】世界各国经济刺激计划相继推出

关键词:经济刺激 极度宽松

回顾2009年,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各主要经济体均遭到重创,各国纷纷推出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帮助经济尽早走出泥潭。各国相断出台宏观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巨额经济刺激计划,并取得显著成效,新兴经济体率先走出衰退领跑全球经济复苏,美国经济复苏曙光在望,受危机冲击最严重的欧元区探底回升,深度低迷日本也已触底。

中国与2008年年底公布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此来发挥2010年前提振内需的效果;于此同时,各大型商业银行业推出史无前例的巨额放贷行动。美国总统奥巴马与2009年2月签署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连续降息至0-0.25%区间,美联储还于3月18日宣布购买最多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和1.25万亿美元抵押贷款证券。

【事件二】G20成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关键词:G20 经济新秩序 金融峰会

2009年9月2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在美国匹兹堡联合发表声明,宣布G20将取代G8成为国际经济合作和协调的首要平台。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G20领导人分别于2008年11月、2009年4月和9月召开金融峰会,取得丰硕成果:华盛顿峰会为全球协调应对金融危机奠定基础;伦敦峰会成为金融危机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匹兹堡峰会则标志着危机后全球经济新秩序的诞生,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未来将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影响力。

每一次重大的危机都意味着全球经济秩序的变革。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发达经济体也受到一定影响。于是1999年在G7的倡议下成立了G20组织,目的是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防范类似的危机重演,增强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

【事件三】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蔓延 中国成最大受害国

关键词:贸易保护 两反两保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贸易保护主义也开始抬头。WTO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第三季度,全球新发起反倾销调查234起,反补贴调查23起。全球对华贸易保护展开猛烈攻势,中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最大受害国。今年以来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和金额均创历史最高。截至11月份,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贸易救济调查103起。涉案总金额共约120亿美元。

预计2009年全球新发起反倾销调查将达230起-250起,同比增长将达11%-20%;新发起反补贴调查将达41起,同比将增长193%。

【事件四】澳大利亚率先加息,各国“退出”与否成焦点

关键词:退市 经济复苏 加息

百年花旗解体、CIT破产、苏皇及瑞士信贷面临史上巨亏……银行业频频告急使得各国在奋力拯救陷困金融机构的同时,大刀阔斧地进行金融改革。在经济金融情势缓解后,10月6日,澳大利亚打响“退出”第一枪,成为金融危机之后二十国集团中首个开始退出经济刺激措施的国家。市场投资者一方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信心增强,另一方面也对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刺激计划退出的进程存在担心。

市场投资者认为此举将拉开各国纷纷加息的序幕。分析师表示中国的加息会在明年年中出现,美联储的第一次加息可能也在明年年中。

【事件五】美元:2009年一片惨淡

关键词:跌跌不休 弱势美元

2009年美元汇率走出一个明显的波峰。

美元对西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整体变化的美元指数在3月5日达到今年的最高点约89.5,之后,该指数转头向下,一路阴跌。截至目前,美元指数的年内最低点出现在11月25日,约为74.2点。

美元贬值增加了美国出口竞争力,美国出口增加,更有利于美国经济复苏。所以对美国来说,奥巴马政府的官员们大概就会一面继续念着“强势美元”咒语,一面却对美元下跌袖手旁观。而美元的跌跌不休加上美国启动印钞机直接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引起全球市场的动荡,尤其是对出口型经济国家将带来重创。在临近年尾岁末之时,美元开启一波反弹之势。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美元岁末上涨是市场的技术调整。2010年,美元将继续保持下跌的趋势。

【事件六】石油:年初狗熊,年末疯牛

关键词:震荡走高 复苏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2008年7月一度飙涨至147.27美元的天价,随着危机爆发油价迅速回落,今年2月12日跌至33.55美元的低谷,短短7个多月跌幅就达77%,国际原油市场哀鸿遍野。油价低落似乎让世界经济“松了口气”,但2月中旬以来油价又转入震荡上行轨道。第二季度油价上涨了四成多,创下1990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大单季涨幅。在反反复复的震荡走高中,国际油价在10月21日一度冲上80美元,近期则有所回落。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期权资深交易员雷蒙德·卡本告诉新华社记者,“我们在6个月的时间里看到了通常两年才有的变化”。

纵观油价全年波动,“复苏”是一条主线。有分析师称:投资者认为金融危机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这意味着随着经济复苏迹象日益显著,石油需求最终会上扬。日前,虽然国际原油价格小幅度下跌,但还是收在今年的高位。

【事件七】黄金:后危机时代的“王者归来”

关键词:冲千 强势回归

2009,可以说是全球黄金爆发年。

今年全球金价三度冲破每盎司1000美元“天花板”,其间行情跌宕起伏,惊心动魄,而最终再创新高,从表面上看是受到了经济危机和人们对滞胀担忧的影响,从根本上说全球金价的走向还是与美元贬值息息相关。

2009年全球金价的走势基本围绕着“冲千”展开。一年中,在演绎了三度冲千、惊心动魄的几轮行情之后,黄金价格终于站上了每盎司1000美元的高位,并且一路直逼1200美元的惊人新高,创造了2002年以来的一轮黄金牛市的新纪录。被经济学家凯恩斯誉为"最后的卫兵"的黄金,正在让全球投资者重新发现其金融属性,强势回归投资市场。

【事件八】迪拜:主权债务危机袭来

关键词:迪拜 主权债务 降级

提到迪拜,世人脑海中展现出来的就是让人叹为观止的人间奇迹和奢侈的生活。然而,奢华背后,却是靠总计800亿美元的债务泡沫在支撑。由于金融海啸冲击全球经济,迪拜的旅游业和地产业遭受重创,收入大幅下滑,泡沫破灭,此前的债务再也捂不住了。迪拜不得不站出来,于11月25日要求债权人延缓催债,从而引发迪拜债务风波,并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短短几周内,先是迪拜的主权债务危机,之后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多个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也遭受牵连。另外一家评级公司穆迪也指出,即使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这样的“大块头”如果不能洁身自好,也将面对同样的威胁。而随着主权债务问题的风险不断曝光,许多国际大行和评级机构都发出警告称,主权债务危机可能是明年全球面临的头号风险。

【事件九】美国年内倒闭银行140家 创20年新高

关键词:破产 银行危机

2009年10月30日,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宣布关闭加州国民银行等9家银行,创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单日宣布关闭银行最多纪录。11月2日,美国最大的商贷机构CIT申请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第5大破产企业。截至12月23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公布的美国年内倒闭银行数已达到140家,创20年来新高。由于美国商业地产价格已下跌35%至40%,商业地产信贷和商业贷款违约率持续升高,一些规模较小银行前景仍然堪忧。

美国银行业危机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果说2008年美国大银行上演的悲情一幕仍让人们触目惊心,而2009年中小型银行的倒闭潮又给刚刚开始愈合的金融体系蒙上了一层阴影。更多的银行倒闭表明危机效应仍在延续,上一轮信贷膨胀所导致的资产负债表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消化,虽然这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但无疑将拖累实体经济的复苏步伐。

【事件十】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无果而终

关键词:哥本哈根 气候峰会 碳排放

12月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第五次大会落下帷幕。在这次长达13天的会议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减排原则、资金支持等关键问题展开激烈辩论。有超过110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会议。大会闭幕时通过《哥本哈根协议》,重申了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歧依旧很大,在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目标上未能达成一致。《哥本哈根协议》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将努力推动协议在2010年成为法律文件,并于2013年开始实施。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失败带来了各种负面影响,比如,欧洲碳排交易所的碳排权价格暴跌,与会国之间就协议失败相互追究责任。

1990年到1012年世界的几次经济危机

进入1990年代以来,世界先继发生多次经济危机,除1990年的日本房产泡

沫,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涉及范围较广,

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还包括那些影响相对较小的金融动荡,这些震荡在巴西,

阿根廷,俄罗斯等国一直没有停止.下面就其中影响最大的三次做一个简要的介

绍:

第一次,1990年到1992年经济衰退

此期间发生了冷战后的第一次战争——海湾战争.1990 年 8 月伊拉克入侵

科威特.海湾战争发生在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

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

美国的表现:

本次美国经济走向危机的历程应该从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算起.

1987年,格林斯潘接任美国联储局局长一职后,美国逐渐结束低利率时代,

开始步入加息周期.随着加息进程的推进,美国股市便因银行收紧信贷受到影响.

1987年10月19日,美国道琼斯指数大幅下跌,一天之内急跌508.32点,

下跌幅度达 22.6%,下跌的点数和幅度都在这之前的最高记录,超过了 1929 年

10月28日美国经济大危机前夕创下的一天之内下跌12.8%的记录.其实在这次

危机爆发前几个星期,股市已开始下滑,1987年最高点是在8月25日的2722.42

点,到10月19日大爆发前下滑了17.5%.

这次股灾在其他国家也产生了连锁反应,伦敦《金融时报》100种股票价格

指数19日下跌183.70点,跌幅为10.1%,创下了一天内的最大跌幅;瑞士信贷

银行股票指数的跌幅为11.3%;联邦德国DAX股票指数下跌3.7%;法国CAC股票

价格指数下跌6.1%.亚洲日本东京日经225种股票价格指数在19日跌620点之

后,20日再跌3800点,跌幅分别为2.35%和14.76%.香港恒生股票指数在19

日下跌 1121 点,创下日跌幅 33.3%的历史最高记录.不过这次股灾对这些国家

实体经济的影响并不大,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但这次股灾对美国经济影响比较大,美国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以

1987年第四季度为最高点,接近7%,从1988年第一季度开始即逐季直线下滑,

到1989年第二季度降到1.7%,第四季度降到接近零,到1990年变为负增长.

联邦储备银行在1987年比1929年更积极地采取措施拯救经济.联邦储备银

行通过扩大货币公共供应量,推动经济增长.里根总统并不是像胡佛总统只是在

一边静观形势,而是积极采取措施,美国金融管理当局,在1987年股市暴跌后,

立即放松银根,向银行系统注入大量资金,商业银行也降低了利率以保证向企业

提供充足的流动资金,从而避免信用危机的发生.同时,由于建立了联邦存款保

险公司,人们不必担心由于银行倒闭而血本无归,因此没有发生挤提银行存款的

现象,使银行系统保持稳定.

这次危机经历约两年半的始发阶段(即1987年10月至1990年初),再经

历了为时三个季度的恶化阶段,又经历了历史约两年半的危机后期阶段,共历时

五年又三个季度,呈现W+W型.

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

第三阶段:1998 年 8 月初,危机开始扩散到其他国家.美国股市出现动荡

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香港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

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

俄罗斯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由于国

际投机资金在香港与俄罗斯市场损失严重,从此无力再次逞威.

产生的原因:

其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经济结构不合理.例如泰国大量资金投资于

房地产,由于房地产有效需求不足引起债务危机,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其二,过分强调外向型经济的作用.毫无疑问,发展外向型经济是东南亚经济快

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外向型经济比重太大,因而国际市场的变动,尤其是汇率

的变动对经济发生重大影响.近年来,东南亚各国由于出口商品成本上升,国际

竞争激烈,导致贸易状况恶化,经常项目出现巨大赤字.1996 年经常项目下各

国赤字是:泰国 145 亿美元,马来西亚 51 亿美元,菲律宾 36 亿美元,印尼 82

亿美元,分别占本国GDP的8.0%,5.2%,4.3%,3.8%.其三,债务结构不合理,短

期债务多,还债率高,还本付息压力大.其四,金融监管体制不完善,金融开放

力度超过本国经济实力,外汇储备数量和监管能力,脆弱的金融体系难以抵御强

大的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其五,长期景气掩盖了经济运行中的深层矛盾,弱化

了人们对潜伏危机的注意力和警惕性,一旦危机发生,无论政府和公众都缺乏思

想准备和应急准备,陷于束手无策的状态.

政府的措施: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牵头组织下,东亚国家采取了种种措施,统称IMF策

略,主要措施是实行银根紧缩政策和财政支出紧缩措施.但这种方法并没有起到

多大作用.于是马来西亚改变策略,1998 年9月宣布了加强了对资本的管制,

资本管制的措施备受当时西方国家的批评,被他们认为是有背时代潮流的,但这

项措施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事后人们不得不承认马来西亚的资本管制是经济小

国不得已采取的防卫手段或者是一种选择,进而人们说它是恢复经济的成功范

例.

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就给世界投资者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7000亿美元,

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损失的2倍多.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的1998年,新加坡GDP增长率1998年为1.5%,菲律

宾GDP增长率1998年仅轻微下挫,为-0.5%,香港的真实GDP增长率1998年为

-5.1%,印尼酉亚经济增长率跌至-13.7%.马来酉亚跌-6.7 %,韩国跌至-5.8%,

泰国跌至-9.4%.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恒生从1997年8月的最高16820点,到1998年8月

6544点,下跌过程维持一年,跌幅61.1%,其中以1997年10月最为惨烈,10

月20日,香港股市开始下跌.10月21日,香港恒生指数下跌765点,22日则

继续了这一势头,下跌了1200点.23日下跌达10.41%,28日香港恒生指数

狂泻1400多点跌幅达13.7%,全日最低达8775.88点,以9059.89点收市.

日经一共经历两次较大的下跌.一次发生在1997年8月,另一次发生在1998

年8月.从1997年6月最高的20879点到1998年的最低12788点,跌幅是38.75%.

亚洲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影响并不大,不过在1997年10月27日,道琼斯指

数狂跌近554.26点,创出新记录,随后的道琼斯指数只是在1998年8月的时

候有过较大的跌幅,从7月份的9028点,下挫到8月的7550点,再在9月下探

到7400点,跌幅18.03%.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三次降息,股市随后一路上升.

我国则在危机期间不仅没有贬值货币,而且还保持了7.8%的经济增长速度,

对东亚经济的复苏作出了为世人所称赞的贡献.

东亚金融危机来的突然,去的也迅速.到1999年出口和GDP都已恢复增长,

除政治上动荡不安的印尼外,股票市场也已恢复,甚至超过危机前的水平.

三,2000年美国新经济危机

在经历了近十年的新经济繁荣后,进入新千年美国经济再次遭受了衰退.

本次股市调整的直接诱因是:

(1)时间安排上的巧合或制度上的陷阱

根据美国有关法律和规定,纳斯达克股市新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必须在6个月

后才能抛售股票.由于很多高科技股票是 1999 年下半年后陆续上市的,因此在

2000的3月份以前,纳斯达克市场股票为流通量较小,抛压相对较轻,但这种运作

制度也为 6 个月冻结期满后市场可能出现的股票抛售潮埋下了隐患.2000 年 4

月份,正好是众多网络股的冻结期满之时,加上报税季节来临,纳斯达克市场股票

筹码松动程度陡然增大,从而造成股市的震荡调整.

(2)微软诉讼案点燃的担忧情绪

4月3日,微软反垄断法诉讼和解未果消息的宣布,使投资者对高科技特别是

网络股上升的预期大大降低.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微软一直是高科技股的旗帜和

先锋.正是微软上市以来良好的业绩表现和股价的强劲飙升,才有了纳斯达克的

长期牛市和其它高科技股的快速拉升.在消息公布后,由于担心微软可能面临被

肢解的危险,宣布次日美股剧烈震荡,纳斯达克当日震幅超过500点,道琼斯工业

指数震幅超过700点,整个市场笼罩在一片下跌的阴影之中.

(3)科恩讲话的火上加油

在美国股市摇摇欲坠之时,素有"股神"之称的美国高盛公司首席分析师科

恩 10 年来首次对投资者发出减持高科技股比例,提高现金部位的评论和建议,

紧接着包括新兴市场教父坦伯顿公司的莫比尔斯在内的数位分析师的言论也开

始偏空,新经济股的抛压气氛进一步弥漫市场.

3月13日至4月17日,美国股市出现了自1987年股灾以来最大的震荡,以

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由3月间的最高点5048点猛跌至4月15日的

3321点,累计跌幅高达34.2%,道琼斯指数在此期间也累计下跌了805点,跌幅

为8.16%.

股市调整的过程:

在调整前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市盈率已达到35倍以上,道琼斯30种工业股

票的市盈率为26倍左右,标准普尔500种股票的市盈率则接近27倍.

除去2000年3月的开始的那次大幅下挫后,股市又进行了3次比较大的调

整.

第一次:2001年3月.这次是由于人们对投资下降和经济衰退的预期,以及

对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的正常反应引起的.

第二次:2001年9月.下跌是由9.11恐怖袭击事件引起的.9.11袭击事件

后的首日开市,当时"道指"下跌684.81点,下跌7.1%,创出历史记录.至周

末收市,道指总共下跌1369.70点,下跌14.3%.

第三次:2002 年 3 月以来的这次股市下跌的导火索则是一系列大企业假账

丑闻被接连曝光,导致人们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危机引起的继安然事件被揭露后,

又有相当一批大企业串通会计,审计机构做假账,虚报赢利的事件被曝光,并在

6月至7月间达到高潮,终于引发了人们对股市的信任危机.

这三次下跌的幅度一次比一次大,持续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最后一次下跌

经过短暂的回升后又加速下跌,到2002年10月道琼斯指数一度下探到7197点,

然后经历了4个月的筑底,在2003年3月才企稳反弹.如果从2000年3月纳斯

达克股市下跌算起,这次美国股市的调整持续了三年的时间.道琼斯从最高的

11749.9点一直跌到7197点,跌幅达到38.74%.

其他国家的情况:

世界上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股市与美国股市下跌几乎是同步发生的"从下跌

幅度看,在日本股市经历二次下跌的阶段,第一个是 2000年4月从最高20327

点开始,一直延续到2001年9月10153.33点,在经历短暂几个月的反弹后,第

二轮下跌在2002年6月开始了,这轮下跌最低下跌到7604点,回到80年代中

期以来的最低点,跌幅到达62.59%.

恒生指数在2000年3月摸高18397点后,4月出现大跌,到03年4月份最

低到达8338点,跌幅54.68%.

由于当时我国证券市场还远远没有达到国际化的程度.A股市场尚未对外开

放,B股市场虽允许外资进入但规模有限,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也未启动,从而

有效地构筑了一道规避国际金融风险和股市动荡的"防火墙".虽然在2001年7

月之后出现暴跌,到当年的10月19日, 沪指已从 6月14日 的2245点 猛 跌

至 1514点,从此开始了5年熊市行情,但这主要是由于国内的体制上的原因,

即国有股减持.

美国当时的经济面:

2000 年是美国经济与股市出现重大转折的一年.在连续九年经济繁荣,股

市大幅上涨之后,去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第一季度成长率7%,第二季度

的 5.7%,第三季度的 2.2%,到了第四季度降到 1.4%,几近于零,显示美国经济

已经放缓并呈衰退迹象.到了2001年,经济衰退显现,前3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率

分别为-0.6%,-1.6%和-0.3%,尽管第4季度和2002年第1季度分别恢复到2.7%

和5.0%,但第2季度则降至1.3%.

总结

从历次来的经济衰退中我们看到经济危机发生前主要国家经济都连续多年

快速发展,市场投资过热,房地产市场炒作过度.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往往会引

起经济衰退(2000美国新经济危机除外),90年至92年的经济危机即是由日本

房产泡沫破裂导致,97 年泰国房产泡沫.房地产泡沫破裂,房价大幅下跌,居

民财富缩水,大量资金外逃.

每次经济危机的发生往往导致主要国家股市30%以上,甚至是60%的跌幅.

90 年开始的日本经济衰退致使日本股市最大跌幅达到 63%,97 年亚洲金融危机

导致恒生跌幅达到61%,日经38%,2000年新经济破裂道琼斯跌38%.

2007年7月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到现在为止已使美国房价跌了6%,股市

由2007年10月11日最高的14198点到1月22日的最低点11634点,跌幅为

18%.

如果美国经济最终由于次贷危机而走向衰退,那么根据以往经济危机的经验

(房产价格价格跌20%,股票市场跌幅超过3030%),那么道琼斯将至少跌到10000

点,现在还只跌了一半.

经济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疯案分别是:南海泡沫、荷兰郁金香和密西西比狂的具体情况介绍一下可以吗?谢谢

英国南海泡沫:

英国南海公司成立于1711年,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支持英国政府债信的恢复(当时英国为与法国争夺欧洲霸主发行了巨额国债),南海公司认购了总价值近1000万英镑的国债。作为回报,南海公司则把部分股票给英国政府(聪明呀,这就是可换股债券的前身呀!可以说是双赢的方法),另外,英国政府给予南海公司对南海(即南美洲)的贸易垄断权。

当时,人人都知道南美洲地下埋藏着巨大的金银矿藏,而南海公司拥有专营权,换到现在的话,就是非常有故事,有想象空间。当时,南海公司又声称发现了储量巨大的金矿,因此所有人都认为南海公司肯定会大赚特赚。股票也就只剩下涨涨涨了。

由于购买踊跃,股票供不应求,一路狂飙。短短6个月时间,从每股128英镑上升到每股1050英镑,涨幅高达7倍。

因此投资者趋之若鹜,其中包括半数以上的参众议员,就连国王也禁不住诱惑,认购了价值10万英镑的股票。

南海赚钱效应爆棚,期间还不断发行了新股(很像现在滴高价发定增)圈钱。其他公司也眼红得很,纷纷成立骗子公司上市圈钱,据称,英国当时整个市场圈了高达3亿英镑,非常恐怖。

疯狂过后便是一地鸡毛,最后,泡沫破裂。首先是西班牙和英国战争爆发,南海贸易被西班牙切断,南海公司已经无利可图,另外,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南海公司竟然操纵议会,在1720年6月出台了著名的《泡沫法案》,原因是其他圈钱公司损害了南海公司的利益,最后这个法案可把南海公司坑苦了,法案规定,任何股票的发行都需要议会的批准(有木有很像我们新股上市得证监会批准),却不料这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其他公司纷纷破产,引出了种种骗局,最后南海公司也无法幸免。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人,眼看他楼塌了,股价从哪里来就到了哪里去。

而著名的大科学家牛顿也在这场疯狂中亏了2万英镑,这相当于他十年的收入总和。

荷兰郁金香泡沫:

16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拥有强大的船队,一度控制并垄断了世界贸易的40%,还是股份制公司的发源地,第一家股份制公司也在荷兰成立,同时成立了世界第一家股票交易所,是当时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堪称现在的美国。

1593年,第一朵郁金香引进荷兰,没过多久,就成为时尚、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早期的郁金香商人转到钱之后,更多人加入,最后老百姓也加入,郁金香不仅仅是奢侈品,也彻底变成了投机品。

郁金香从下种到开花,需要7年时间,非常难养,因此郁金香是很稀缺的东西(和大牛股非常类似:稀缺,独一无二,具有的故事也独一无二)。但是全民参与的后果就是,郁金香交易非常火爆,郁金香火爆到什么程度呢?连还没有开花的球茎也拿出来交易了,也就是郁金香期货市场出现了(所以应该说,第一个期货交易市场也是在荷兰诞生),因此,郁金香的价格暴涨再暴涨。

在郁金香最疯狂的时候,贵族们最华丽的嫁妆是一支郁金香,如今让众多屌丝痛恨不已:一朵花就可以娶一个老婆,该是多好的年代呀。

当时,有一场著名的拍卖会叫做阿尔克马尔城的拍卖会,说的是99朵郁金香拍卖总价格为9万荷兰盾,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300年的总收入,做一个粗略类比,目前中国一个4口之家一年各种灰不灰色收入约20万人民币,300年相当于6000万人民币。没错,6000万!看来当时荷兰人真的疯了,赌徒的脑子都是豆腐做的。

法国密西西比泡沫:

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和英国的南海泡沫比较类似,在发生时间上也比较靠近。

法国政府当时债台高筑,著名的苏格兰人约翰·劳提出纸币供应计划,具体来说就是我成立个大银行,可以发行货币,有钱了,自然就可以解决政府的债务危机了,但是如何保证这个银行的信用呢?

和南海公司一样的套路,要保证信用那就得讲一个大故事,——没有比火爆的美洲殖民地概念更好的了。1717年8月,他买下密西西比公司,与密西西比河广阔流域和河西岸的路易斯安那进行贸易,法国政府承诺给他25年的垄断经营权。密西西比公司的股价由500里弗尔涨到15000里弗尔,涨幅超过了20倍。

但后来路易斯安那州传来未发现金矿的消息,加上货币已经严重超发,公众信心动摇,密西西比股价连续下跌,又跌到了只有500里弗尔,跌幅95%。

荷兰郁金香狂热、南海泡沫事件、法国密西西比泡沫,是西方历史早期爆发的三大的泡沫经济事件。

扩展资料

此后几百年里,股市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泡沫,比如19世纪30年代美国股市泡沫、1980年代的科威特股疯(听说总市值从50亿美元膨胀到1000亿美元)、1987年大股灾、1990年前后的日本股市楼市泡沫、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互联网泡沫、2007年的金融危机、2015年中国股市泡沫(当然,中国股市泡沫时间多了去了)等。

当然,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泡沫,这些「变种」泡沫其实发生的基本原理和三大泡沫都是一样的:标的物一定要稀缺,故事一定要大,一定要有赚钱效应,媒体等使劲鼓吹、人人奔向转告,所有人都知道能赚钱,最后人类的羊群效应会疯狂到让你目瞪口呆。破灭的时候也非常类似,有巨大的外力作用,比如政策力量等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英国南海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