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十大错别字(世界十大错别字排行榜)

bj0012024-05-10奇闻异事0

100个常见错别字是什么?

括号内为正确:

1、按(安)装

按:

(1)用手或手指头压:~脉。

(2)止住;搁下:~兵不动。

(3)抑制:~捺;~不住满腔悲愤。

(4)介词。依照:~劳分配。

(5)(编者、作者等)加按语:编者~。

安:

(1)安定:心神不~。

(2)使安定:~民。

(3)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于现状(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

(4)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

(5)使有合适的位置:~插。

(6)安装;设立:~门窗。

(7)加上:~罪名。

(8)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的什么心?

(9)姓。

(10)疑问代词。

(11)问处所,跟“哪里”相同:而今~在?

(12)表示反问,跟“怎么、哪里”相同:不入虎穴,~得虎子?

(13)安培的简称。导体横截面每秒通过的电量是1库时,电流强度就是1安。

2、甘败(拜)下风

败:

(1)在战争或竞赛中失败(跟“胜”相对):战~国。

(2)使失败;打败(敌人或对手):大~侵略军。

(3)(事情)失败(跟“成”相对):功~垂成。

(4)毁坏;搞坏(事情):身~名裂。

(5)解除;消除:~毒。

(6)破旧;腐烂:~絮。

(7)凋谢;枯萎:~叶;塘里的荷花都~了。

(8)败落:好好的一个家~在他手里了。

(9)使败落:~家。

拜:

(1)过去表示敬意的礼节:对~。

(2)行礼祝贺:~年。

(3)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结成某种关系:~将。

3、自抱(暴)自弃

抱:

(1)用手臂围住:母亲~着孩子。

(2)初次得到(儿子或孙子):听说你~孙子了。

(3)抱养(孩子):这孩子是~的,不是她生的。

(4)结合在一起:大家~成团,就会有力量。

(5)心里存着(想法、意见等):青年人都~着远大的理想。

(6)表示两臂合围的量:一~草。

(7)孵(卵成雏):~小鸡儿。

暴:

(1)突然而且猛烈:~雨。

(2)凶狠;残酷:~徒。

(3)急躁:他的脾气很~。

(4)姓。

(5)露出来;显露:~露。

(6)糟蹋:自~自弃。

4、针贬(砭)

贬:

(1)降低(封建时代多指官职,现代多指价值):~黜;他曾被朝廷~到边远地区做官。

(2)指出缺点,给予不好的评价(跟“褒”相对):他被~得一无是处。

砭:

(1)古代一种治病的石针。

(2)用石针扎穴位治病: 针~。

(3)刺:寒风~骨。

5、泊(舶)来品

泊:

bó:船靠岸;停船;停留;停放(车辆);姓;恬静。

pō:湖(多用于湖名)。

舶:航海大船:船~。

6、脉博(搏)

7、松驰(弛)

8、一愁(筹)莫展

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

11、重迭(叠)

12、渡(度)假村

13、防(妨)碍

14、幅(辐)射

15、一幅(副)对联

16、天翻地复(覆)

17、言简意骇(赅)

18、气慨(概)

19、一股(鼓)作气

20、悬梁刺骨(股)

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

23、震憾(撼)

24、凑和(合)

25、侯(候)车室

26、迫不急(及)待

27、既(即)使

28、一如继(既)往

29、草管(菅)人命

30、娇(矫)揉造作

31、挖墙角(脚)

32、一诺千斤(金)

33、不径(胫)而走

34、峻(竣)工

35、不落巢(窠)臼

36、烩(脍)炙人口

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

39、兰(蓝)天白云

40、鼎立(力)相助

41、再接再励(厉)

42、老俩(两)口

43、黄梁(粱)美梦

44、了(瞭)望

45、水笼(龙)头

46、杀戳(戮)

47、痉孪(挛)

48、美仑(轮)美奂

49、罗(啰)唆

50、蛛丝蚂(马)迹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缅(湎)

53、名(明)信片

54、默(墨)守成规

55、大姆(拇)指

56、沤(呕)心沥血

57、凭(平)添

58、出奇(其)不意

59、修茸(葺)

60、亲(青)睐

61、磬(罄)竹难书

62、入场卷(券)

63、声名雀(鹊)起

64、发韧(轫)

65、搔(瘙)痒病

66、欣尝(赏)

67、谈笑风声(生)

68、人情事(世)故

69、有持(恃)无恐

70、额首(手)称庆

71、追朔(溯)

72、鬼鬼崇崇(祟祟)

73、金榜提(题)名

74、走头(投)无路

75、趋之若骛 (鹜)

76、迂徒(徙)

77、洁白无暇(瑕)

78、九宵(霄)

79、渲(宣)泄

80、寒喧(暄)

81、弦(旋)律

82、膺(赝)品

83、不能自己(已)

84、尤(犹)如猛虎下山

85、竭泽而鱼(渔)

86、滥芋(竽)充数

87、世外桃园(源)

88、脏(赃)款

89、醮(蘸)水

90、蜇(蛰)伏

91、装祯(帧)

92、饮鸠(鸩)止渴

93、坐阵(镇)

94、旁证(征)博引

95、灸(炙)手可热

96、九洲(州)

97、床第(笫)之私:

98、姿(恣)意妄为

99、编篡(纂)

100、做(坐)月子

到名胜古迹去找茬:那些堂而皇之的错别字,你发现了吗?

咱们是文化人,又喜欢经常在祖国各地溜达,所以,也谦虚地称自己为行者。走的地方越来越多,写的字却越来越少,因为我们都习惯了打字。

文字的美感便愈发陌生,但有一个底线,就是容不得错别字。记得以前读到过一首帝制诗。

翁仲如何说仲翁,十年窗下欠夫工。从今不许归林翰,贬尔山西作判通。

乾隆讽刺两江总督李侍尧所作,是批评手下封疆大吏错写“翁仲”为“仲翁”,给我的印象挺深刻;因此在我需要写点东西的时候,总会提醒自己即便意思写不到完美,字却不能用错。

没料到这些年走南闯北去了不少景点,倒见识到了太多明目张胆的错别字,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名山大川。让我服气的是,好像人们也将错就错,把它当作有内涵的历史文化继承了下来。

一、天下第一错字

皇帝的错字

河北承德的清朝皇家避暑山庄,有一块御笔题写的牌匾,悬挂在山庄大门。

匾上的“避”字右边的“辛”多了一横。这个错字是康熙手书,题于康熙五十年。

康熙多写一横,跟随的翰林学士应该当即看出来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谁也不敢提醒皇帝写错了,结果就造就了这天下第一错字。

在清代,承德避暑山庄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场所,皇家接待各少数民族的首领,如蒙古、西藏、新疆等,都是在避暑山庄,不知那些首领们看到这个错字会作何感想。反正这大概就是中国版本的《皇帝的新衣》吧。

二、最有说法的错字

花港观鱼

到杭州必到西湖,到西湖必走苏堤。苏堤上有一处名叫“花港观鱼”的景点,立着块勒字石碑。

巧的是,这块碑上的字也是康熙御笔。

“鱼”字少了一点,康熙这次不是笔误,而是有意为之。皇帝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鱼”字下面有四个点,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

于是,写字时只点三点为水,如鱼得水,西湖的游鱼便自得其乐,逍遥快乐了。

三、最含蓄的错字

风流宛在

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悬挂着一块牌匾,曰:风流宛在。是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追忆也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书。

匾上有两个错字:“流”字少一点,“宛”字多一点。

“醉翁”欧阳修在扬州时,耽搁于扬州瘦马的温存,风流不羁。这幅题字有些规劝与自勉的意思: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实在很有些文字趣味。

四、最不该是错字的错字

日与目

成都武侯祠内有一张匾,上书“明良千古”,明眼人一目了然能看出“明”字的“日”多了一横。

这个字很有讲究,书圣王羲之的弟弟书法大家王献之写的《洛神赋》帖中,“明”字便写成了“眀”。

清朝文人也多写“明”字为“眀”,为了避讳明朝。

而武侯祠这幅字,则有以“目”代“日”,代表着一双慧眼。“明君之明重在能识人、识势”,所以重“目”,而诸葛亮正是这样有眼光的人。

“明”字写成“眀”,的名胜风景区不止武侯祠一处,新都宝光寺的“光明世界”匾,济南大明湖门牌上的“明”字,南京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的陵墓宝顶正南面的石砌墙体上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字,其中的“明”也写成了“眀”。

五、最壮观的错字

天下第一关

秦皇岛山海关,壮观的长城楼阁上悬挂的“天下第一关”匾额有错字,“第”字竹字头变成了草字头。

此匾乃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其匾长5米多、高1.5米,每个字都是1米有余,其大自不待言。

它从东向西逐渐增大,在笔画的处理上,把第一的“第”字改写成草字头的“苐”,使笔画减少。

视觉上的分量减轻,让繁体的“关”字笔画凝重、粗壮有力,牢牢地压住似乎将要翘起的城楼西端。字为楷体,笔力遒劲雄厚,与城楼规格浑然一体,给人以大关雄壮平稳感,堪称古今巨作。

六、最绝望的错字

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的匾额为林则徐所写。“碑”字少了一撇。

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七月,林则徐嫡迁伊犁、途经西安时,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

在写下这首诗之前,林则徐来到碑林,希望从前人的墨迹中寻找一点人生的安慰和前进的动力,并认真写下了“碑林”二字。

他显然没有找到,因此“碑”字少了那一点。

七、最感恩的错字

报恩院

天津蓟县独乐寺内有座报恩院。院字宝盖头下的“元”字少了一横。

这块牌匾由咸丰皇帝御笔题写。御笔写完,发觉不对,院字少了笔画。

大家都看出来了,但谁敢说皇帝写错了?

此时咸丰开了金口,说人啊要知恩图报,佛家说要报四重恩: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太多了,这恩一生是报不完的,所以“完”字的笔画不能写全。

八、最神话的错字

趵突泉

济南趵突泉的“突”字少了一点。

如果大家到济南趵突泉游玩,可以看见泉池中有块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镌三个雄健大字——趵突泉,这是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所写。

传说劲挺柱涌的三股水把“盖子”顶掉了,才使“突”字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当然这只是形容泉水势强,人们的一种遐想。

这些字错出了汉字的博大,错出了文化的高度,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国家语言文字的丰富。

它增加了旅游的历史深度。旅游不但有远方与诗,还有美丽的错误。

如果大家有机会到故宫去游览,请仔细观察所有的“门”。

养心门

你发现了什么?故宫里所有的“门”字都是错别字,你知道个中缘由吗?

商业招牌错别字

一、不是故意写错的(引号中为错别字)

1、饭店门口:“抄”饭

2、修车店门口:补胎“冲”气

3、零售店铺门口:“另”售

4、家具店门口:家“俱”

5、装潢店门口:装“璜”

6、失物广告:失物“启示”

7、安装公司门口:“按”装

8、洗车店门口:洗车打“腊”

9、饭店门口:“合”饭

10、水果店门口:“波”萝

11、饭店菜单:鸡“旦”

12、五金店标牌:“扦”座

13、体育用品店标牌:“兰”球

14、快餐店门口:大排“挡”

15、农贸市场标牌:“蕃”茄

16、停车场招牌:“仃”车收费

17、严打宣传标语:严“历”打击

18、某机场横幅:年“青”

19、某交通宣传标语:超限超载“殆”害无穷

20、某食堂菜牌:鱼“园”

二、故意写错的(引号中为错别字)

1、药品广告:“咳”不容缓

2、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

3、补品广告:“鳖”来无恙

4、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5、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

6、透明胶带广告:无可替“带”

7、网吧广告:一“网”情深

8、钢琴广告:“琴”有独钟、一见钟“琴”

9、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

10、空调广告:终生无“汗”

11、服装店广告:“衣帽”取人

12、某洗衣店广告:“衣衣”不舍

13、某房产公司广告:万“室”俱备

14、某蛋糕广告:步步“糕”升

15、胃药广告:一“不”到“胃”

16、赛马广告:乐在“骑”中

17、电熨斗广告:百“衣”百顺

18、快餐店广告:“烧”胜一筹

19、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

20、帽子公司广告:以“帽”取人

21、治结石病广告: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22、打印机广告:百闻不如一“键”

23、涂料广告:好色之涂

24、冰箱广告:制冷鲜锋

25、治痔疮药广告:有痔无恐

26、花园公寓广告:随寓而安

27、跳舞机广告:闻“机”起舞

28、海鲜广告:领“鲜”一步

29、口腔门诊广告:“快治”人口

30、礼品店广告:“礼”所当然

家具店把广告打成“家俱”

一饭店招牌上则写了“十三太饱”

一房地产广告的“十面埋富”十分显眼

医药商家打出“下斑莫逗留”之类谐音取义的广告语

“停”字写成“仃”,快餐写成餐字的左上部,鸡蛋写成“鸡旦”,各种啤酒写成“各种啤洒”

-- 2002年中国十大失败广告语

1、柒牌西服 让女人心动的男人

2、送礼就送脑白金

3、九鑫螨婷香皂:看,你把螨虫传染给了女儿

4、天之娇子 笑看风云淡

5、当头发爱上肥料 好的出乎意料

6、达诺日夜片 你的新选择

7、陈小春之鸿星尔克鞋

8、来来往往 喝杯枝江

9、张卫健之喜之郎

10、斯达舒之胃你好吗篇

昨天上街买点小东西,远远听到一辆宣传车的高音喇叭在重复播报着什么。车到近处,恍然大悟——广告车,广告牌上赫然写着:沪杭羊毛衫大减价,并且用特别醒目的字体和颜色表白“拆屋卖瓦凑路费”。我不惊哑然失笑!

实事求是地说,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年以来,我国广告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媒体不乏令人记忆犹新的广告精品。但似我昨日所见也并非个别现象。“跳楼价”、“忍痛大放血”、“惊天动地大减价”之类低劣广告语屡见不鲜。

这至少说明了几个问题:一是广告从业人员良莠不齐,二是刻意夸大、诚信缺失,三是浮躁心态使然。希望“拆屋卖瓦凑路费”之类的蹩脚广告早日消失。

门店的牌匾、店名是顾客记住店内特色的标志符。如今,岛城店铺遍地开花,人们越来越讲求“视觉冲击”,各种个性化的店名成了商家制造看点卖点的第一招。一些普通而熟悉的名词被新奇的名称替代,成了门店诱人眼球、招揽生意的字号招牌。

门店的牌匾店名不仅仅是一个标志符号,还可从中窥其文化品位、志趣格调和思想境界。一个新奇好记、响亮上口的店名,可以让顾客过目不忘,印象深刻。像川菜馆“爱情麻辣烫”、“食为天”等因影视剧的热播而一夜成名,叫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走过路过怎能不让人有进店瞧瞧的欲望?

然而,也有一些商家认定“傍”店名就能“以假乱真”,于是,“东来顺”火了,街头又出现了各种“来顺”;“张大妈”出名了,“李大婶”、“王大爷”也“出门”了。还有一些为求奇特而不惜借助“邪招牌”另外,一些使用谐音字做为招牌的更是比比皆是,如服装店叫做“衣衣不舍”。

粥天粥地,有各式各样的粥,看的人眼花缭乱,用上海话读起来,是作天作地!浦东大道上一家服装店,名叫衣依布舍,当时坐在公交车上,看看窗外地风景,就对这个店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创意来自依依不舍。十全街与乌鹊桥路四岔路口有一家美发店,店名叫“顶剪”。一位顾客这样理解这个店名:“顶剪”是“顶尖”的谐音,意为“技术一流”;“剪”是“剪刀”,代表了美发行业;“顶”又可理解为“头顶”,表明服务对象是“头发”―――二个字的店名表达了三重意思。 一些店铺的名字十分出彩,起到了招揽顾客进门的作用。一家杂货店,店名叫“杂七杂八”;一家专卖大尺码服装的店叫“胖子没烦恼”,店名把市场定位、效果表达得清清楚楚;有家男子内裤专卖店,名叫“内酷坊”,“内酷”为“内裤”的谐音,“酷”意为“时尚”。碧凤坊有家服装店,名叫“穿帮”,意为“帮你穿衣”,替你打扮,店主是三位女青年,都擅长服装搭配。“穿帮”在苏州话中是“露馅”的意思,贬义褒用,哪料反响很好,不少顾客就是冲着这个店名进门的。

“衣客隆”董事长夏薇很重视店名,自己开的服装店名字都很别致,分别叫“武装”“风度”“边缘”等。她说,顾客首先看到的是店名,而不是商品,店名起得好,会激起顾客了解这家店及其店内商品的愿望。好的店名就是招揽顾客的高招之一。

我认为,好的店名应该易懂好记,有广泛的认知度,富有亲切感,方便传播,最好从使用频率最高的日常用语中去寻找;别具一格,能够吸引顾客眼球,表达丰富的意思,具有一定的文化含量,雅俗共赏;如果能够把市场定位、行业特征包含在店名中则更属上乘。但有关人士认为,起好的店名虽然能够带来生意,但商家也不能抱“一俊遮百丑”的想法,经营业绩好坏还是取决于商品、服务质量和品种等基础要素。门店的招牌要抢眼不仅靠猎奇,即便用谐音也要“谐”得有谱,尊重文化传统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可是,除了把店名叫响,包装门店的整体形象以及赋予商品服务一定的特色,才能真正抓住顾客的心,让店名变成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

还有,关于不规范用字,一是使用繁体字(注册商标定型字除外),主要有名人题字和注册商标繁体字未打上“R”标志;二是单独使用外国语言文字或中外文并用时未以规范汉字为主、外国文字为辅,存在英文巨大、中文特小的广告用字现象;三是使用错字、别字;四是广告使用成语不符合规定,引起误导;五是保健品宣传、广告用语不规范。“PK”近来时常出现在报纸上。虽然有一些人可能知道这两个字母缩写代表的意思,但这样的词组用法违反了国家规定。报纸如果一定需要引用,对“PK”应加双引号,同时要加注汉语译文,如:“PK”(比试)。

还有很多的“隐形炸弹”就藏在其中!比如蚊香广告上的“默默无蚊”;美容店的“我型我塑”;摩托车的“骑乐无穷”等,会误倒许多人的,产生对语文的误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种严重的“病毒”已经流入了我国,这种病毒就叫做错别字。街头上、报刊上、影视上,错别字处处可见。

近几年,我国的文化素质上了一个台阶,但在社会生活中,在街头或巷尾时常出现人为错别字的现象。这些错别字的造成一个原因是人们不注意而造成的,第二个是人们贪图方便而写了一些不规范的字。第三个原因是他们根本不会写,而取一些谐音的字来代替。

在大街、小巷里,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本地人或外地人,挂着一块板,写着“补胎”就当作修理自行车的牌子了。我们想这些人一定是不知道自己写错了字。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挂着牌子修车。

我们曾经访问了这些修车的人,问他们是否知道自己写错了字,他们态度冷淡地说:“错字?我才不管,不就是一个字嘛?还来这么多的麻烦事,我只管自己的生意好,来修车的人也不因为看到我的错字而不来修车啊!何况如果我有文化,也不会来这里修车呢?”接着我们又问他:“你知道这会有什么影响吗?”他说:“影响?开玩笑!有谁会在意呢?你们走吧!别妨碍我做生意。”

我们连续访问了几个人,他们的态度也大都一样。其实,街道上也有不少的错别字。例如:么(摩)托车、库(裤)子,宗(综)合等。

街头错别字曰益普及,而且人们的态度也显得十分冷淡。例如:一些商店店主,市场上的菜贩。一些商店店主写一块招牌,只是马虎了事。不注意对与错,只在乎能通俗易懂,生意蒸蒸日上而矣。

在21世纪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文化水平是应该提高呢?以前,我们国家可是一个文明古国,尤其是文字,更是历史悠久。

我国的甲骨文,埃及的纸草文,印度的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的契形文字是世界最早的文字。

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凝聚力,而且记录了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史。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管管席之位,要所成就,没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是不行的。现在各企业的单位中聘请回来的,都是一些有文化,有学历,有素质的人。对于那些没有文化对个人的成才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想要有文化,首先就要识字。如果一个人连字也不懂,连看一份报告也不懂,打一份报告也错字连篇,那这些人在社会上能立足吗?这些人就等于文化上的盲子,也就是文盲。在我国,有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接受教育的教育很少,甚至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连一些最基本012的字也不会,下面请看一则报告:

一项有权威性的世界各国年度国际竞争力评价报告表明:1996年,在参评46个国家中,中国的国民素质国际竞争力世界排名为第35位。反映在教育方面,公共教育的人均支出,20至24岁人口进入高等学习的比重,成人文盲率等均排在第45位,反映在社会方面,有竞争力的高级管理人员排名为43位,24岁以下失业人口比重排名为42位。

由上述报告,我们可以知道,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问题异常严峻,在我们一些街头,通常都会看到一些错别字。比如:“厕所”就写成“次所” ,这些人也许是为了方便,或也许是真的不懂。但是这都是一些简单的字。而且都是常见的,连这些字也不懂,我觉得很不应该.而作为我们中学生,一定要珍惜好现在的学习机会,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必需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

古人言:“人无完人,圣人都有错。”但错要错得有充分的理由,“习惯成自然”根本不成理由,并且这种习惯性思维必须改掉。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这一个毛病,无论在任何地方,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记得有一次,看了一则消息:“一间印刷厂把“乌里木齐”写成“鸟里木齐”使公司损失了十万多元,而写错字只是一件渺小的事情。而造成的损失却是谁也没料想到的。

例如,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本来是写自己去买东西的,却把“买”写成“卖”文章的意思却完全相反了,有时还会使人产生误解。又如,有一个卖袜子地摊,他的牌标明五“蚊”三对,但有个人以为是真的,高兴极了。于是,走过去用手指指着问:“这些袜子真的是五‘蚊’三对吗?”“是的,五‘蚊’三对”老板说。那个人于是快步离开,很快又跑回来,手里拿着五只蚊子,递到老板面前说:“这里有五只蚊子,我要这三对袜子。”这时老板只是摸着头,像被什么吓呆了似的。“老板快收下吧!我要走了。”“小子,你别走,你还没有给钱呢?”老板说。“你不是写着五‘蚊’三对吗?”小子说。这时周围的人都集在一起。“我现在已经给了你五‘蚊’三对吗?你问我要钱干什么?”这时引起了周围的一阵哄笑。

写错错别字和同音字的弊端就在于此。它不但会使我们形成一个坏习惯,使人误解了原意。

虽然社会不断发展,但有人总是相对滞后的,对错别字的认识很肤浅。现发现街头或巷尾都有错字的出现,且逐渐成为趋势,追求什么的“通俗易懂”,认为什么都“无关紧要”,存在一种思想腐朽。这可是人民的切身利益。啊!追溯古今,凡事必然有果有因,人们写错字是文化革命时代遗传下来的思想结晶,为什么?原来,1967年一月,在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等人的策划和指挥下,以王洪文等为头目的上海“造后派”夺取了上海市总政大权,所谓“一日风暴” ,毛泽东肯定了上海的夺权。此后,全国掀起了夺权高潮“爆发”,当时,革命党中的“左倾”思想。人们一味追求高指标、高速度、“大跃进”等。“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建设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生产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下降,国民经济比例损失达5000亿元左右。这时期我们不但经济增长落后,那时人们连生活都不能安定,国家的十年内乱扼杀了他们唯一的读书机会(也就是他们的前几代人)。据调查,这辈人的文盲率是最高的,这必然是时局限制人文的发展,前辈的文化素质必然是下滑趋势。“写错字,无所谓”这观点理应打破,并应消失。在这科学技术的社会人才。如果没有这些素质,就不能得到有利的发展。

如果没有文化素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要使经济竞争中沿着正确方法发展。无论在什么时候,都需要一些有素质的人才,当在竞争中,也需要技术进步。一种态度问题换取的经营,亏损都是因为那么一点的错字,这值得吗?不值。这证明了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素质,有道德的社会人才。

经济是需要一些文化水平和多方面的知识,没有这些的需求,就没有一切事业和发展。素质是取胜的必要条件。

当在商业上,写错了某些字就连累整个集体的利益。作为经营者,需要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只要人们有一些竞争求发展,就要是发展经济的事业,重视加强本厂的职工素质。

在某个程度上会使经济发展劣汰。想提高一些经济发展水平,就需要一点文化素质。

任何事情都以文化素质为基础。字的无意识错误,尚且原谅,但有意识的无谓的错是决不应该的。归结起来,写错别字的态度有两种:一种是无意识;另一种是所谓。

分析得知持无意识态度的一般都是一些有文化,但不大注意,不大重视的人,而持无所谓态度的都是一些没有什么文化的生意人或者是农民在做生意的时候。

文化素质是人类所学过的知识而得到的。做任何事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或者是别人的帮助,提供自己的物质文化需要,当没有这些物质的帮助,难于生存下去。当你不可估计的损失。所以写错字对我们的经济不利,甚至害了我们自己。

如果你写错了字而没有及时改正,想想这不只是一种态度问题,从中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证明你的态度上不够重视,思想素质还没有达到社会的要求,在这个科学发达的社会里,既要重视素质教育,而且还要重视思想教育,在某方面达不到社会要求,只会被社会淘汰。

一个人做错了一件很小的事,能够马上改正,探研为什么,也体现了某个人素质的高尚,思想的端正,这才是社会需要的。我们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不但重视素质上的提高,而且思想也必须端正。

一位伟人曾经提出:“报上常有错字,就是因为没有把消灭错别字认真地当作一件事,我们要认真遵守使用文字的规则,认真对待错别字的规则,一丝不苟地弄清文字的音、义、形,使文字规范化,更好地起到交际工具的作用,人的文明修养与素质高低,反映该国的政治领导的正确。必然关系到每一个人的自身利益。也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

写错字的人们,该醒悟吧!不要再度沉迷在错误的迷宫里。

人是社会细胞,要社会进步。首先加强人民的修养与素质提高,欣欣向荣的国家就降临了。

真心话,国家对错别字再起重视,对错别字的出现现象给予调整。领导一个阶层一个阶层地深入调查,了解民心,寻找问题的归根原因。找出明智的解决方法,思想观念上转变是第一步,真正让人民明白错字的危害。规范字的利益上了一个台阶后积极宣传文化与素质的关系,统一化考研中国的文化历史。让中国的历史文化再次独领风骚。

生活中有哪些错别字又有什么辨别方法?

在人们的生活中,错别字似乎随处可见:有那些尚为稚嫩的孩童把并未完全掌握的汉字写错的,有那些粗心大意的人们在追求快速的过程中写错的,还有那些尽职尽责的教师为考验学生而故意把汉字写错的……但今天,我们要认识的错别字却是另一种错别字,它们好像只是一种经商的方法,但又好象关乎民族的尊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错别字的世界,来一起认识这些错别字吧。

走在繁华而又喧闹的大街,刺眼的错别字随处可见;“你形我塑”理发馆、“飞头打耳”游戏厅、“花之招展”花会展、“衫青水袖”布艺店……。这些店名常让人觉得趣味十足,却又隐隐不安。问那些店的店主们:“为什么要取这样的名字?”只答:“店名新颖,吸引眼球,生意兴隆,名利双收” ……

我想,与其说错别字是一种文化问题,不如说错别字是一种社会现象。就用“你行我素”举例。“你行我素”本是中国一个古老而美丽的词语,“你何做何行,我一素我行”这样一个大气、吉祥、清明的词语,却被改成了“你的形象,我来塑造”的“你形我塑”,这迄不是对中国传统的一大侮辱?中文,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之一,形象,灵动,贴切,美丽,历经了五千年的代接与传承。“山清水秀”、“绿肥红瘦”、“风清月朗”、“决断如流” ……如此美好、灵动的语言,却被“你形我塑”们所代替,被“飞头打耳”们所代替,被“花之招展”们所代替,被“衫青水袖”们所代替……祖国的尊严在哪儿?这些词语是否表现了人们对祖国的尊重?一个这样的店名,也许可以换来亿万的家产,也许可以换来无数的名利,也许可以让一家企业资产雄厚、名利双收。但是,人们会失去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叫“祖国的尊严”,而祖国的尊严,是无论如何也买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