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十大绿建筑排名(世界绿色建筑发展史)

bj0012024-05-09奇闻异事0

世界6大绿色建筑 绿色环保建筑设计Top6

如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一大主题,越多越多的人开始投以关注目光。以下是6个巨型绿色建筑设计,通过打造新型城市、新型社区和新型建筑解决淡水缺乏等当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问题。

迪拜太阳能垂直村

迪拜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国家,一座又一座令人难以置信的建筑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除了沙子和创造性外,迪拜还拥有什么丰富的资源吗?答案自然是充足的日照。这个垂直村落便充分利用了这种优势。建筑表面与太阳能收集器呈特定角度。太阳能收集器位于这个多功能建筑群的南端,装有自动旋转枢轴,可让日照时间实现最大化。

西班牙泡泡形淡水工厂

这家淡水工厂由一系列堆叠在一起的生物圈构成,从外观上看,它好像是一堆肥皂泡。这是一座怪异的高塔,其玻璃圆顶结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利用红树过滤海水以获取淡水。红树可吸收咸水中的物质并渗出淡水。宝贵的淡水钻出红树体外后蒸发并凝结成露水,工厂内的淡水池则负责收集露水。

法国绿屋顶中学

马塞尔·塞姆巴特中学位于法国索特维尔·莱·鲁昂地区,紧挨着一家公园。这所中学巧妙地与周围的绿草和树林融为一体,让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存在。它的扩建项目由一家餐馆、学生宿舍、员工宿舍以及工作坊构成,绿色屋顶波浪起伏,能够起到天然的隔热作用。

法国第戎多功能生态区

不妨想象一下,生活在一个充满绿色的社区——从垂直花园和绿色屋顶到自行车道和生态友好型运动场,所有这一切都毗邻市中心——将是怎样一番景象。在世界范围内,类似这样的生态区设计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就包括法国第戎的多功能生态区。

北京创意区绿化带

北京是一座快速发展的城市并且正在饱受空气污染之苦。不久之后,北京将迎来一个特意打造的绿化带。这个绿化带不仅让当地居民有机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同时又通过配备商店、餐馆以及公共交通等设施保持生活的便利性。

巴西巨型发电塔

为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而设计的“太阳能城市塔”可在白天利用太阳能发电,日落后再利用抽蓄水系统发电。它的最大亮点当属一个又大又高的瀑布,好像来自天空,给人一种超现实的感觉。发电塔将为奥运会提供大量电量,象征大自然力量的瀑布倾泻而下场面只在特定场合时出现。

世界十大绿色建筑 西门子“水晶大厦”可节电50%

随着全球变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地球上的环境正在被我们进一步的破坏,甚至已经到了可承受范围的极限。平时建造出一个大型的建筑物需要耗费极多的资源和人力,在国外就有一些建筑师提议可以用可回收的材料和节省能源的目的来建造一些建筑物,而这些建造物被称为“绿色建筑”。

10、福特水厂

福特水厂主要采用可持续,可回收和可堆肥的材料建成,其过程零碳排放,使用寿命长可达到100多年,为什么选择它,是因为它向我们证明了绿色建筑是真实存在的,我们以后的发展方向应该向环保靠拢,建造出更多的绿色建筑而不是去选择那些无法回收的材料。

9、塞恩斯伯里的格林威治

这是切特伍德建筑师事务所在1999年获奖的建筑,目前已经被拆除,这是一个创造性极高的建筑,展示了之前人们认为不可能做出的东西。它在2019年被拒绝向世界推广,甚至遭到很多争议直至被拆除,而拆除它的理由居然是它建成时间太短了。不管别人的观点是什么,这个建筑都引起了一场世界性的大辩论,就算是现在也会提及。

8、商业学院第二阶段

它使用了能量堆,采用闭环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基桩来加热/冷却源,是一个新学术建筑。这些都是技术性的东西,需要非常精细的工程和专家的协调才能构造而成,根据它的设计可以极大的节省大量能源。

7、金丝雀码头地铁站

它的外表不仅仅是美丽,还展示出了设计师高超的技巧和创造力,它不需要任何维护就能长久使用。顶部的玻璃不仅仅是装饰,既让光线充足还能保持空间凉爽,大量的空间解决了未来乘客增长需要考虑空气流通的麻烦。

6、贝丁顿

是南伦敦的生态村,主打“零耗能”,他的构造看起来比较奇怪,现有250人左右居住在生态村里面,,这里几乎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来生活,交通方面则只允许使用电瓶车。目前,这些技术在世界上均居领先地位。

5、玻璃教堂

玻璃教堂是由社区建造的社区建筑,外面漂亮的玻璃墙材料是从芝加哥打捞的车窗制造而成,其他地方也都是用可回收的材料筑成。它做为一个公共场所,经常被作为聚会、合唱团的小教堂使用,在这里可以看到每个人都很幸福。

4、布利特中心

在这里安装了很多高端可持续发展技术,比如房子里装的能分解排泄物的厕所和能收集过滤废水的系统,这些东西都能让“废”变宝。建筑里面的传感器还能检测光线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室内外温度和天气状况。

3、巴林世贸中心

大厦由两座“风塔”高楼组合而成,上尖下宽,像海船上的海帆, 掣风展开,强健有力。建筑主体为椭圆形, 在两座大厦之间设置了一个大型的风力涡轮。风帆一样的楼体形成两座楼之前的海风对流,加快了风速,而这个风电机组能够支持大厦所需用电的11%-15%,是一个不择不扣的绿色建筑。

2、像素建筑

它在墨尔本有着重要的地位,五彩斑斓的外表让人过不忘,但它不仅仅只有美丽的外表,还有着105项环保技术。固定的遮阳百叶系统,背后是双层玻璃窗户,里面配置了太阳能电池板,供水方面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1、西门子“水晶大厦”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环保的建筑之一,外表像水晶一样,不只是一座会议室,还是一座展览馆。它占地有6300平方米,与同样的办公楼相比,它里面的技术能让它减少65%二氧化碳排放,节电50%,并且供热与制冷的需求全部来自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屋顶可以作为雨水的收集器,自动化污水处理,然后再生水纯化和转化为饮用水。

世界十大绿色建筑有哪些

听说最近绿色挺火

绿色食品,

绿色生态,

绿色出行,

绿色城市...

还有绿来绿去的娱乐圈..

那~~

咱们也来点绿色瞧瞧,

今天来聊聊“绿色建筑”。

你以为这是绿色建筑?

是的,

它是绿色的建筑

你以为它不是绿色建筑???

不,

绿到我都汗颜了

那什么才是绿色建筑?

扫盲大队来了...

“绿色建筑”的“绿色”,

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

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

指建筑对环境无害,

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

并且在不破坏环境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

绿色建筑从概念上来讲

主要包含五点:

1保护环境

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新理念,结合实际制定可操作性的绿色居住小区标准

2节能

广义上的,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

3节地

通过合理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和节约程度

4节水

要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强化节水器具的推广应用,要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

5节材

推广高性能、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懂了吧

就知道你不懂!

三个标准帮你揭开绿色建筑真面目判断标准1.戴绿毛

在楼上种树,做草坪,

需要在屋顶上布置很多层,

从上到下是土壤,

过滤层,灌溉层,防水层,支撑层,隔热层,蒸汽控制层

可以多不能少

很烧钱有没有...

舍得做这一步的建筑多半内部耗能也是比较高效的,

而且它提倡建筑融入周围环境。

所以它是绿色建筑。

判断标准2:带太阳能板

使用太阳能板比种树更贵,更费力。

而且安装了太阳能板的建筑

比如这个位于新加坡建筑局的Zero Energy Building(ZEB),

是世界上几个零耗能建筑之一

丑出了新高度!

但既然已经拼到这种程度了,

内部就基本上已经尽力的高效了

颜值不够才华凑嘛~~

还有一个问题

没太阳的时候怎么办?

ZEB宣称平时产电多的时候,

把多余的电运回供电处,

需要的时候还是会用电网。

所谓零耗能,是全年的总耗能正负相抵为0。

再来看这个建筑

这是位于中国台湾的的台北101大厦

这个不带绿毛,

也不带太阳能板,

那他是不是绿色建筑呢?

也是的!

因为这栋楼也很丧心病狂地“领养”了旁边的一个公园,

还拿了一整层楼做蓄水池。

所以也绿了。

(当然这个不是主要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建筑节能)

判断标准3:建筑本身节能

台湾地区多雨,

注重雨水回收是台北101大楼的一大特色。

在34层楼以上,

以8层楼为一个单位,

每8层楼都有雨水回收的管线装置,

把雨水收集完后汇集到地下五层的大型储存室

经过回收过滤系统再重复利用,

这些水可以浇灌户外所有的植物、大楼厕所冲水等。

每年可节省58000吨的用水量。

考虑到上述标准,

能有效使用能源,

对周围环境影响低,

能确保使用者舒适的建筑,

就可以称作绿色建筑。

再来看几个别人家的绿色建筑

_ Ng Teng Fong新加坡综合医院

这座建筑的能耗

比典型的新加坡医院少38%,

比典型的美国医院少69%。

它包含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

每个住院病人都能看到阳光和窗外的视野,

为了减少噪音,

建筑垂直种植的位置是精心布置的,

大多数的窗户都远离繁忙的街道。

_联邦中心

联邦中心位于西雅图南部

使用了可再生材料,

可再生地板,

可再生木材,

是全美第一个使用复合地板系统的建筑。

建筑排放的废水经过过滤之后

汇集到池塘和雨水花园。

其雨水再利用系统收集的雨水

经处理之后可重新用于厕所冲洗,屋顶灌溉,

同时还可以为屋顶降温,

该系统可以减少近80%饮用水的使用并削减14%灌溉水需求。

近年来,

虽然我国各种节能、低碳甚至零碳建筑鳞次栉比,

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层出不穷,

但实际上我国对绿色建筑的探索还只是刚刚开始。

所以说

今后的建筑趋势并不只是外形的高大上

低能耗、人性化的建筑更是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

年轻人,

前途很美好,

怎么“绿”,

“绿”成啥样

还得看你自己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