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世界十大争霸角度解析(世界争霸英雄排名)
美苏争霸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自什么特点?
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最终以苏联的失败标志冷战结束:
第一阶段是,二战结束后到上世纪六十年年代末。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不仅军事力量非常强大,经济力量也是十分的雄厚,几乎掌握着世界贸易的命脉。首先杜鲁门提出了对欧洲提出的马歇尔计划对苏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次在在东德和西德的问题上,美国一直掌握主动权,还联合欧洲的很多国家加强对苏联和东德的封锁,最终苏联没有斗过美国,在柏林危机中以失败告终。
最后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由于苏联缺乏强硬军事力量的支持,还是以失败告终。总的来说,苏联在第一阶段的斗争中,一直在应付美国出的难题,最终失败了。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首先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苏联加强了在军事领域的投入,大力发展重工业,苏联的军事力量瞬间变得超级强大,核武器的数量疯狂的增长,在很多领域完全超越了美国。
其次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十分注重经济的发展,而且在尼克松上台后,美国国内出现了一定的危机,加之美国当时对于苏联不是十分警惕,苏联的军事力量疯狂壮大,严重威胁到了美国的安全,美国一直处于防守苏联的状态。
第三阶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里根任职美国总统后,实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不断加强美军的军事实力,准备随时与苏联对抗。同时苏联国内的经济十分不景气,很难再有大量的资金用于和美国的军备竞赛,苏联国内出现了很大的危机,最终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影响:
1、冷战给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阻碍了全球一体化发展,也造成了德国、朝鲜等的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
2、在冷战大环境下,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所以两方都在极力的避免战争,所以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大规模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4、面对两极格局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5、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同时也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美苏争霸
第一次世界大战各方面内容
6.本协定的有效期应与三国同盟相同。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极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余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突的酝酿、集结和计划的过程。“帝国主义争霸世界”是从这个角度讲述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形成、演化和激化的过程,在让学生了解这一过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要从各种矛盾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角度来引导,以使学生能从更深刻的背景中寻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出现在课前的导读部分,教师可以以不同方式处理:(1)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叙事性描述,增强故事性(可安排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进行讲述),引发学生兴趣,进而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世界局势,讨论大战的原因。(2)也可以按照历史的顺序,先回顾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局势发生的巨大变化,各国逐渐走上帝国主义道路,争霸世界的野心膨胀,矛盾异常尖锐,只需要一颗火花就能点燃整个世界,联系教材给出的“火药桶”的材料,强调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的作用。 作为颇具代表性的凡尔登战役,教学中应对战争残酷的现实进行形象的描述,使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这也是这一目以“空前的灾难”作标题的原因,战争不是实现和平的工具,要启发学生思考和探讨人类发展过程中避免战争的有效途径。 本课的难点之二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以培养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对于这两个难点,教师可以根据以往教学过程中对类似问题的处理程度,选择其一进行设计,不求在一节课中解决全部问题。 现将本课教材的主要内容表示如下,可作为教师板书设计参考: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教法建议 1.注意历史学科的学习特点,强调历史发生的时间顺序和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世界局势,了解列强之间为争霸世界引发的重重矛盾,了解一战的背景和原因。 2.利用萨拉热窝事件的故事性,引发学生兴趣,自然过渡到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运动为一战提供了导火线。 3.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图画、资料的作用,让学生对如: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地图)、“导火线”引发的地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地图)、“争霸”野心的表现(皮洛夫语、漫画)等事件有直观、感性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4.注意分析、阅读与图示的结合。在为学生补充相关背景知识的情况下,注意指导学生阅读和自学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养成自学的习惯和能力。 5.准备相关材料,激发学生兴趣。可适当选用部分影视、文字、图片资料,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6.指导和要求学生搜集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文学艺术作品,并在课堂提供相应的交流时间。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在评论历史事件时注意运用史实分析和说明问题,坚持“论从史出”,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2.指导学生编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主要史实编年》,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 3.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指导有兴趣的学生阅读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书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史》、《世界史》的近代部分等,或组织学生观看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资料片、电影作品《西线无战事》,直观的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老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小孩:不一定。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 他们俩谁说得更有道理? 答案提示:这是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讨论和评价,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说明: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觊觎全球,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其次,虽然塞尔维亚顺应战前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练一练 D 活动与探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发生了哪些与这次大战有关的重要事件?把这些事件放在世界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和评价。 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怂恿中国政府对德宣战,出兵山东,抢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并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新文化运动兴起,并最终导致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 教师应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作适当引导,或协助性的提供有关材料。认识角度是广泛的:比如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世界局势对各个国家内部的影响,政府与民众对国际问题的不同态度等等。 (河北省唐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赵军) 参考资料 斐迪南大公 斐迪南大公(1863—1914),奥匈帝国皇储,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之侄。1889年皇太子鲁道夫自杀,他被立为哈布斯堡王朝皇储。1898年任奥军副总司令。1908年,他极力主张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加深了俄与奥匈之间的矛盾,导致波斯尼亚危机。他极力反对南斯拉夫独立,主张把奥匈二元帝国,改组为奥地利、匈牙利和克罗地亚三元国家。1914年6月,在塞尔维亚边境参观军事演习后,访问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首府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爱国青年刺死,此事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对巴尔干的扩张,激起塞尔维亚族的极力反抗,塞尔维亚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被奥匈占领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企图摆脱奥匈控制,同塞尔维亚合并,组成南斯拉夫,对此奥匈帝国力图阻止。1908年,奥匈帝国乘土耳其发生革命之际,宣布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该两地长期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1878年该两地被奥占领,但名义上仍属土耳其),激起塞尔维亚的极大愤怒。塞尔维亚在边境部署力量,俄国支持塞尔维亚。奥匈帝国也在边境集结军队,双方剑拔弩张,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德国支持奥国,于1909年3月21日向俄国发出通牒,并威胁说,俄国干涉不仅意味着要对奥匈作战,还要对德国作战;德国还要求俄国承认奥匈对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两地的吞并,否则就对塞尔维亚开战。俄国由于日俄战争(1904~1905年)中战败,力量大大削弱,又得不到英、法的支持,无力同德、奥匈抗衡,不得不暂时让步,承认奥匈对上述两地的占领。1912~1913年和1913年,曾发生过两次巴尔干战争,推动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斯拉夫人的民族解放运动,它们要求和塞尔维亚合并,建立大塞尔维亚国。奥匈帝国反对塞尔维亚扩大,图谋吞并塞尔维亚。奥塞冲突成为两大军事集团斗争的焦点,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库。 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首府。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在其吞并不久的波斯尼亚邻近塞尔维亚的边境地区,进行军事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6月28日是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联军在1389年被土耳其军队打败的日子,演习选定在这一天是具有挑衅意义的。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亲自检阅了这次演习,演习结束后,斐迪南大公返回萨拉热窝市区时,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击中毙命。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德、奥匈帝国立即以此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事件遂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奥匈决定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吞并塞尔维亚。德国坚决支持奥匈的行动,俄国表示支持塞尔维亚。1914年7月23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答复。通牒内容极其苛刻,要求制止一切反奥活动,惩办进行反奥宣传的官民,由奥匈派员共同审判萨拉热窝事件的“凶手”等。7月25日,塞尔维亚复文,除拒绝会审外,全部接受其余条件,但奥匈仍不满。当天奥匈即与塞尔维亚断交。7月28日对塞宣战。7月30日,俄国宣布总动员。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8月3日,又对法国宣战。8月4日,英国借口德军破坏了比利时中立,对德宣战。8月6日,奥匈向俄国宣战。欧洲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都卷入了战争。意大利出于自身利益,战争初期宣布中立,后来又转向协约国方面,对德奥宣战。日本为了夺取德国在亚洲的殖民地,于8月15日向德国发出通牒,8月23日向德国宣战。土耳其于11月参加到同盟国方面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军备战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1882年5月20日) 第一条缔约国互相承允彼此和平友好,并不得参加目的在于反对它们之中任何一国的同盟或协定。它们约定,对可能发生的一般性的政治和经济问题进行交换意见,它们并彼此承允,在它们各自利益的范围内,给予互相支持。 第二条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如果德国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 第三条如果缔约国一方或两方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进攻致与两个或两个以上非本条约签订国的大国发生战争,对所有缔约国而言,应立即同时产生履行盟约的理由。 第四条如果一个非本条约签字国的大国威胁缔约国之一的国家安全,而受威胁的一方因此被迫与其作战,缔约国另外两方必须对它们的盟国采取善意中立。在此情形下,它们都各自保留权利,在它们认为适当时参加战争并与它们的盟国共同作战。 第五条如果在以上各款所预见的情况下缔约国任何一方的安宁受到威胁,缔约国应就为了实行最后合作而应采取的军事措施及时进行会商。它们约定,今后如果共同参加战争,在任何情况下,非经它们之间共同商定,不得订立停战协定、和约及条约。 第六条缔约国相约对本条约的内容及其存在保守秘密。 (以上摘自《1871~1898年的欧洲国际关系》第57~58页。) 法、俄“军事协定”(1894年1月最后批准) 1.如果德国或意大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法国,俄国应使用它的所有的军队进攻德国。如果德国或奥地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用它的所有的军队和德国作战。 2.如果三国同盟或组成三国同盟的国家之一动员了它的军队,法国和俄国一经接到这件事情的消息,不需要任何事先的协议,应同时动员它们的全部军队,并将这些军队调到尽可能靠近边界的地方。 3.法国用于对付德国的军队应为130万人,俄国用于对付德国的军队应为70万或80万人。这些军队应尽速全部参加战斗,使德国不得不在东线和西线同时作战。 4.两国陆军参谋本部应经常彼此合作,以准备和便利上述措施的执行。在和平的时候,它们应将它们所获知的有关三国同盟的军队的情报互相知照。战时的通讯的办法应事先加以研究和准备。 5.法国和俄国都不得单独媾和。 (以上摘自《1871~1898年的欧洲国际关系》第109~110页。) 英、法协约 这个协约于1904年4月8日由两国政府商订,包括三个有关殖民地问题的协定。由于两国在对待纽芬兰、西非、东非、埃及、摩洛哥以及马达加斯加等殖民地问题达成了妥协,英、法之间实际上成立了非正式的同盟关系。 英、俄协约 这个协约于1907年8月31日签订。英、俄以瓜分波斯来调和两国之间的矛盾,并协调了两国在阿富汗、中国西藏的关系。英、俄协约的签订,标志着三国协约的完成。 凡尔登战役 第一次大战开始后,法英军队同德军在西线展开了激战,西线战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主要战场。1914~1915年,德军在各个战场上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急于改变战场局面。1916年,德军集中大量兵力向法国的凡尔登要塞发动了进攻。开战前,法军并没有意识到凡尔登要塞的重要性,驻守凡尔登要塞的法军兵力只有4个师10万人和270门大炮,而进攻凡尔登的德军兵力却达到10个师27万人,而且都是精锐部队,由德国皇太子亲自率领。1916年2月21日上午10点15分到下午4点45分,德军集中了所有炮火猛轰凡尔登,把凡尔登附近的战壕几乎全部摧毁、森林烧光,甚至连山头也被削平。同时,德军的飞艇还对法国的铁路线进行轰炸。24日,法军总参谋长到达凡尔登,传达死守命令。法军的死守,造成了德军的进攻速度缓慢。但是,由于法军的失误,德军在25日占领了部分法军阵地,法军阵地被切成数段,与后方的交通线也被切断。凡尔登危在旦夕。这时,法军统帅部意识到凡尔登的命运同法国的命运已经连在一起,于是,法军急调援军,并任命法军第二集团军司令贝当为凡尔登地区法军总司令。25日,贝当到达凡尔登要求士兵死守,不准后退,并在27日后的一周内调集了27万援军和大量军事物资。这期间,每昼夜有6 000辆法军汽车到达凡尔登。法军信心大增,阻止了德军的进攻。三四月间,德军虽然发动了进攻,但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5月,双方进入了消耗战。从3月开始,法军向盟军求援,俄军在东线发动了进攻,英军也接替了部分法军防线,使法军第十集团军得以调往凡尔登。6月7日,德军发动了第三次大规模进攻,占领了部分法军阵地。法军由于得到了大量援军,最终挡住了德军的进攻。7月11日,德军进攻停止,战场主动权开始向法军转移。在此期间,4月,贝当调走,第二集团军司令尼维尔成为凡尔登法军总司令,他在1916年的10月和12月两次发动反攻,夺回了被德军占领的失地。12月18日,凡尔登战役结束。凡尔登战役中,法军总兵力的70个师中有66个师先后参加了凡尔登战役,而德军也有46个师投入战斗。双方伤亡的总兵力高达70万人,其中,法军损失略多。因此,凡尔登战役也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就在凡尔登战役激烈进行之时,为了减轻凡尔登法军所受压力,英法联军在7月1日在索姆河一带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在这次进攻中,英国军队首次把坦克投入战场。索姆河战役的规模和激烈程度都超过了凡尔登战役,这次战役双方军队的损失人数在120万人以上。11月,索姆河战役才结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之后,双方重新进入阵地战,由于德国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都远不如英国和法国,长期的消耗战明显对德军不利,从此德军开始走下坡路,因此,许多人认为凡尔登战役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和影响 首先,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8月4日全面爆发到1918年11月11日结束,持续时间长达4年零3个月。在这次战争中,参加国家多达30多个,约15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67%。战争中双方共动员了7 351万人上前线,有些国家如法国超过半数的男性公民走上前线。据统计,整个战争期间,有900万军人在战场上牺牲,受伤者更是达到2 000多万,此外还有大约1 000万平民在战争中饿死或病死;按当时的美元计算,参战国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 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也达1 516亿美元,在战争主要发生地的欧洲,有人估计,工业生产水平至少倒退了8年。 其次,大战也造成了欧洲的衰落和美国、日本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这三个欧洲的老大帝国崩溃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战争的废墟上建立起来,同时,在旧帝国的版图上出现了德意志共和国、奥地利共和国、波兰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和匈牙利共和国等资产阶级共和国。英国和法国虽然是战胜国,但它们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削弱。相反美国却在战争中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当欧洲国家忙于战争之际,美国人在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经济,以制造业为例,1913~1920年间,欧洲制造业的生产量下降了23%,而美国却增长了22%。1920年,美国的发电量相当于欧洲的总和,钢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石油产量也占世界产量的2/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欠下了美国巨额债务,其中,英国欠美国40亿美元,法国欠美国30亿美元。1930年,全世界有40%的黄金储备在美国手里,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日本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获利者,它趁欧洲列强忙于战争之际,在中国等亚洲国家大力拓展势力。1914~1919年,日本的工业总产量实际增长了1.8倍。尽管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英法等老版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持着对世界的统治,但是,实际上,它们已经无力控制世界。所以20世纪30年代,它们面对纳粹德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表现为一味退让,以求太平。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除了俄国十月革命之外,还爆发了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以及欧美国家的许多政治罢工。从此,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并日益发展壮大。 第四,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在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都在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从而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无产阶级得以壮大起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相继爆发。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10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多数飞机只用于通信和观测,不带武器,当时一般的飞机都是双翼飞机,只能坐一人,双方飞行员在空中相遇时,有时还招手致意。后来,飞行员们带上了手枪、小炸弹甚至砖块,用于攻击对方的飞行员或砸毁对方飞机。1914年8月底,3架英国飞机击落了1架德国飞机,这可能是历史上的第一次空战。1915年底,在法国飞机上安装了机枪,一名法国飞行员击毁了两架德国飞机。不久, 德国人在荷兰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试制成功机载同步机枪,这种机枪可以精确地按照螺旋桨的转速射出子弹,使子弹射击时穿过飞机螺旋桨而又不毁坏螺旋桨的叶片。随着战争的发展,飞机分成战斗机、侦察机、驱逐机和轰炸机等不同机种,空战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在索姆河战役中,仅英国就损失了782架飞机,有近500名飞行员伤亡或失踪;德国损失369架飞机。图为英国在战争后期轰炸柏林的飞机,它有19米长,装有4台350马力的发动机,可携带2吨炸弹,最大航距1 700千米。 自由阅读卡插图《坦克》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首先研制并投入战场的坦克,1916年在索姆河战役中首次投入使用。当时,英国是在制造水箱(Water tank)的借口下制造这种装甲战车的,后来,人们就根据“tank”一词的发音,称它为“坦克”。 本课参考书目 [美]鲍德温著《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张瑞德著《第一次世界大战》,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苏]罗斯托诺夫著《第一次世界大战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 打印本文 地址:北京市沙滩后街55号 邮编:100009 版权所有:人民教育出版社 E-mail:pep@pep.com.cn 电话:64016633 传真:6401037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满意请采纳
魔兽争霸10大经典战役是哪些?
这个是对战的十大战役
下面是魔兽历史上的十大战役
NO.10 哈斯格林保卫之战
这并不是一场关乎种族生存或是阵营之争胜负的战役,但是,这是war3主角阿尔萨斯的第一场独立指挥参战的战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HUM剧情中是保卫战,而UD剧情中小阿杀了回马枪)。
在乌瑟尔的教导下,小阿逐渐成长成一个不错的圣骑士,也渐渐在对抗兽人和诅咒教派的战争中成为一名合格的指战员。但是,这场战役,在没有恩师乌瑟尔的帮助下,小阿独自撑到了援军到来的那一刻,是他真正成长为“统帅”的一个经历。在第一次体会剧情时,我看到了在天灾潮水般涌入哈斯格林,人族部队逐渐抵挡不住,小阿奋力杀死一只食尸鬼,并有些绝望的看着失控的局面。而后的事情,就是俗不可耐的套路:乌瑟尔率领白银之手骑士团如神兵天降的杀来,打退了天灾的进攻。在那一瞬间,我心中本充满了憧憬——这该是个多么好的结局,又昭示了多么光明的未来……
主角:阿尔萨斯
战役规模:★★
精彩程度:★★
影响力:★★
===========
NO.9 安多哈尔击溃战
与上面所说的战役相对应,主角仍然是小阿,而这次,他充当的是刽子手的角色。
拿到霜之哀伤的王子的堕落成了洛丹伦最大的灾难,国王的死亡,天灾的侵入,也许支撑局面的还有乌瑟尔和他的白银之手团。但是……已经注定的结局不会因此而停止它可怕的脚步。
看看现在的王子——为了“黑暗之王(巫妖王)”的命令,为了复活那个他曾经无比痛恨的诅咒教派首领克里苏加德,他不惜将铁蹄踏向那个无数先辈曾豁出性命保护着的多灾多难的城市,更是将剑指向了恩师——乌瑟尔。最令人发指的,他要抢夺并玷污的,是他的父王的骨灰盒!
很多人认为,乌瑟尔是一个真正的圣骑士。是的,他确实无愧于一个圣光的履行者的身份。当安多哈尔再一次笼罩在天灾的阴影下,白银之手在阿尔萨斯率领的亡灵的进攻中溃败,最后,乌瑟尔孤独的站在那里,保卫着国王的骨灰盒,愤怒而又悲伤的望着昔日的爱徒将剑指向自己,那场景是何等的悲壮而让人为之动容。
“乌瑟尔,把那个盒子交给我,我会给你一个快速的死亡。”
最终,阿尔萨斯杀死了他的恩师。乌瑟尔也许至死也不能明白,本来是有着光明前途的未来,为什么会变成现在如此的悲哀……
洛丹伦原本的希望变成了为王国送葬的人,爱徒杀死了自己的恩师,国王的骨灰盒填进了诅咒教派首领的骸骨,在这荒谬与莫大的讽刺中,安多哈尔的沦陷,标志着洛丹伦最后的尊严轰然倒塌。
主角:阿尔萨斯、乌瑟尔
战役规模:★★
精彩程度:★★
影响力:★★★
===========
NO.8 STSM杀人竞赛
我一直觉得,这是整个war3包括TFT剧情里刻画最成功,潜台词最深刻,争议最多的一场战役。人们在对于小阿“杀”与“不杀”总是能进行十分激烈的讨论,但是我觉得还是能达成一个共识:这场战役是小阿的人格转变的一个极关键的转折点。
事实上,我并没有认为小阿错在什么地方。换个说法:这场战役根本没有对错可言,STSM的陷落其实就是一个注定的事实。但是同时,这场战役反映了太多的东西。
“不,你疯了么?你怎么可以把他们都杀掉?!”
“你还不是我的国王!!!!”
乌瑟尔在STSM与小阿发生的分歧很能说明问题,且不论一个圣骑士应该如何,一个王子应该如何,小阿的做法,确实已经背离了乌瑟尔所教育到他的为人之道。况且,他能以一个“王位继承人”的身份将乌瑟尔与白银之手驱逐,性格的急剧变化已经十分明显。
随后,STSM生灵涂炭……
屠杀过后,乌瑟尔和吉安娜站在这个人间地狱中,无法相信眼前的一切。这到底是谁的过错?
梅尔加尼在诱导(激怒以致变化?)阿尔萨斯的事情上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STSM的悲剧在客观事实上就是他的杰作,但是他始终还是个棋子,当小阿拿到霜之哀伤并击溃他时,这个曾经在王子面前无所不能,趾高气扬的恐惧魔王,甚至连话都没有说完,就被小阿一剑劈翻。
Wow中的STSM成了血色十字军罪恶的大本营,也成了天灾的乐园。血色的领导层被恐惧魔王控制,也不见得就能担负什么消灭天灾的大任。玩家们在FarmSTSM一百遍时,有没有想过,这里曾经是一个百感交集,无数人在此梦断的地方?
主角:阿尔萨斯
战役规模:★★☆
精彩程度:★★★☆
影响力:★★★★
===========
NO.7 燃烧军团的归来——达拉然的毁灭
还是要不可避免的说到小阿,不过这次,他终于不是个主宰者的身份了,而是变成了一个为了更伟大的存在出现的注脚,棋子。
阿尔萨斯和克里苏加德率天灾大军气势汹汹地杀到达拉然城门口,而安东尼达斯只是淡淡的打了招呼:“欢迎,尊敬的王子,你的父王最近可好?”
我不禁感叹这位老人的镇定,看到他在达拉然中布下的淡紫色的法术阵,我甚至都不敢尝试去攻击,他迫使我第一次用了whosyourdaddy……
回到正题,强大的天灾最终还是打进了达拉然,拿到了麦迪文之书,小阿手刃了安东尼达斯,当时的我只是唏嘘,在这个游戏里,我们究竟还要失去多少英雄?
然而这还远远没有结束,老克要在城内进行召唤仪式,而此时,城外的人类军队正在进行疯狂的反扑。慢慢的,一些奇特的生物出现了。地狱犬,末日守卫……
当召唤仪式终于全部完成时,那个可怕的身影出现了——污染者阿克蒙德。大人物就是大人物,他所走进这个世界的第一句话就宣告了末日的来临。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ROC的UD战役结束CG,如果说其他的动画还可以说是感动,那么阿克蒙德毁灭达拉然的方式只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太震撼了。手抓一把沙子一扬,沙子形成了达拉然城堡的模样,而恶魔只需轻轻将那些沙子吹散,远处的达拉然就如那些沙石尘土,颓然消散……
小阿到现在才明白,自己不过是个棋子,但是,这还是没有结束。
主角:阿尔萨斯、阿克蒙德(汗,都姓阿?- -b)
战役规模:★★★☆
精彩程度:★★★★
影响力:★★★★
==========
NO.6 热血战歌——灰谷乱战
终于到我最喜欢的兽人了。
看了上面写了那么多小阿,我得澄清一下,我不是阿控,只是阿在war3里实在是很重要的角色,地狱咆哮方是我心中所向。
从东海岸漂泊而来的萨尔终于找到了战歌氏族(萨尔:找到组织了,眼泪哗哗的……)。然而,在卡里姆多,萨尔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伐木的工作让战歌们发了疯,而守护古老的森林的暗夜精灵们抓了狂,兽人与人类结下了梁子,现在又多了敌人了。但幕后,却是玛洛诺斯那张肥脸在阴险的笑~如果兽人的骨子中还有什么劣根性的话,那就是在入侵艾泽拉斯时喝下的恶魔之血的后遗症。地狱咆哮身为酋长,但同样也是凡人,眼见在灰谷的局势逐渐胶着,他还是屈从了自己的欲望——再次喝下了恶魔之血(玛洛诺斯血污染的泉水)。
暗夜精灵的导师与精神支柱塞纳留斯也还是来到了战场上,尽管他对之前玛洛诺斯的挑衅置之不理(大胖子对于他找不到老鹿一直十分恼火,并十分希望和老鹿单挑),但是面对兽人的无止尽的暴行,他还是出现了。半神的力量果然强大,局势一度让兽人十分被动,但是,在兽人喝下被污染的泉水,重新激起杀戮欲时,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伟大的塞纳留斯倒下了,在上古之战中他失去了好朋友双熊、乌鸦、大野猪,甚至失去了他的父亲巨鹿,但他还是活了下来,并上万年来教导和保护着暗夜精灵这个多灾多难的种族。但是在狂乱的兽人面前,半神最终也无法幸免。
但是兽人又得到了什么好处?战歌氏族又成为了恶魔的工具,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曾经的荣耀?无论如何,我们都能从中看到,这样的结局,对谁都只是灾难而已,只有燃烧军团在这大陆上继续肆虐。
索性萨尔还是挽救了局面,他最终将战歌与地狱咆哮从冲动与癫狂中解脱了出来。如果说真要找出地狱咆哮到底什么地方吸引我(应该是大多数人),那就是他随后的举动——一个男人真正的敢作敢当与弥补过错。
萨尔和地狱咆哮最终站在了玛洛诺斯面前,很遗憾,萨尔的全力一击都对这个强大的恶魔不起作用,但是地狱咆哮豁出了性命打出了致命的一击——玛洛诺斯死了,他死亡的同时带走了地狱咆哮。
最后的兽人CG是ROC中当之无愧的最感人与最让人热血沸腾的场面。
地狱咆哮:“最后,我终于解放了我自己……”
萨尔:“不,我的朋友,你解放了我们所有的人……!”
地狱咆哮闭上了眼睛,而萨尔望着眼前的老友朝天发出悲愤的呼喊,那是否昭示了,曾经高贵荣耀的兽人,在摆脱了恶魔的掌控后,在卡里姆多重新崛起?
主角:格罗穆。地狱咆哮、塞纳留斯、玛洛诺斯
战役规模:★★★☆
精彩程度:★★★★
影响力:★★★★
===========
NO.5 麦克瑟里登击破战——伊利丹
在外域这是离我们的世界比较遥远的一场战役,但是它确实十分精彩。伊利丹为了躲避基尔加丹的监控,来到了外域,并希望能在这片危险的土地上拥有一席之地。这场战役就是伊利丹的军队攻打一个恶魔领主麦克瑟里登的城堡的最终战。外域生物的强大与伊利丹的军队攻克敌人城堡的场面十分抢眼。
其实伊利丹本来应该死在麦克瑟里登的城堡外,为数不多的血精灵为了表达忠心前仆后继的冲向拥有曾曾防御措施的敌城堡。但这个瞎子实在是很幸运,他得到了德莱尼人的帮助~这些强大的具有天生隐行能力的部族潜入了麦克瑟里登的城堡,并成功的从内部将那些威力强大的防御工事破坏。(这里的德莱尼就是那种很猥亵的,但是强的变态,鄙视BLZ,胡编故事,还说什么这种德莱尼是退化了的亚种。)
随后的事情就很简单了,NAGA+血精灵+德莱尼三族在伊利丹的率领下冲进了敌人的堡垒,砍菜切瓜一般打倒了敌人。麦克瑟里登本来对伊利丹十分不屑,但是当伊利丹率领大军杀到他面前时,他身边已经没有手下供他嚣张地驱使了。
伊利丹成功了,他踌躇满志的站在这座宏伟的城堡顶端望着外域,准备有一番作为。这个一身动荡的浪子,然而,基尔加丹重新出现在他的面前……
主角:伊利丹
战役规模:★★★☆
精彩程度:★★★★
影响力:★★★
===========
NO.4 被遗忘者的崛起——洛丹伦之战
TFT里我一共觉得两个人最有本事,一个是雷克萨,一个就是希MM。雷克萨再厉害也不是一个领袖的角色,而希MM的行为让我觉得女人真的很可怕。
诚然,如果不是lichking紧急呼唤小阿以至小阿的力量锐减,希MM没有多少机会进行反动。但是事实就是事实,恐惧魔王在趁天灾首脑危急的时候先行发难,赶走阿,随后希MM又在阿逃脱后试图杀掉那个已经虚弱到不行的死亡骑士,如果不是老克,那么天灾可能就真的要完蛋了。(天灾完蛋?恩,值得YY,被遗忘者还会加入部落么?显然……你们自己想吧。)
逼走小阿,打跑老克,希MM剩下的事情仍然艰巨。三个恐惧魔王的实力不见得弱,但是以当时希MM的力量,也不可能去直接对抗。(TFT剧情里,希MM领导的UD的第一仗基本没什么兵造,大部分兵力是用女妖占据的!)但是黑暗女王还是充分发挥了自己军事与领导能力,能利用野外的强盗等人类,能对恐惧魔王分而歼之,能充分利用加里瑟斯的人类军队……恐惧魔王最终的失败让我觉得纳斯雷兹姆这个种族到底是扶不上墙。而留着一个恐惧魔王作为己用,很多人对次颇为不屑,但我觉得,这恰恰是希MM高明的一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最起码在这场战役中,瓦里玛那斯的作用还是相当的大,到底他今后能如何对被遗忘者效忠,那是女王的事,不是我们的事。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这次战役的结果彻底打破了东部王国的实力布局,之后的加盟部落也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两大阵营的实力。我将此战役派在第4,它确实有着对今后历史有重大影响的意义。
主角:希尔瓦娜丝
战役规模:★★★★
精彩程度:★★★★
影响力:★★★★☆
NO.3 海军上将之死——塞拉摩之战
说到这场战役,有两个看点。
第一是雷克萨这个人物,说实话,他在TFT兽人剧情中表现的实在是太完美了,甚至于都找不到什么缺点(部落里能达到这一境界的只有萨尔而已~)。从根本来说,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部落人,但是从最初的帮助一个兽人战士送信开始,他就在为萨尔无私的做着每一件事:奥格瑞玛开荒的大大小小杂事、监视人类海军、掩护巨魔撤退、寻找吉MM、帮助牛头人、拉拢食人魔、最后的塞拉摩之战……没有一件事不是冒着生命危险去办的,而且没有一件事出了差错,事事完满,而且能保证自己与伙伴全身而退。甚至在最后的战役结束后,他作为奥格瑞玛开荒的最大功臣,完全可以今后在萨尔的办公室里喝茶享清负福,但是雷克萨怎么做的?他淡淡的回了一句:“我永远是部落的朋友。”就带着自己的动物园去凄凉散步了。或许对于这么一个英雄角色来说,他最好的归宿是餐风露宿而不是在城市里终老吧。
萨尔在部落开垦时期得到了这么一位人才,实在是莫大的幸运。(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萨尔的个人魅力征服了雷克萨?哈哈。)
第二个看点:即是吉MM和萨尔之间的OOXX……好吧,我在说吉MM对于部落的影响。最早的时候雷克萨从塞拉摩城中脱困就是吉MM的帮助。到后来的开战,如果不是吉安娜出手相助,那时侯的部落同盟还真不一定是海军上将的对手(最起码没有将塞拉摩彻底击败的能力。)我不是联盟,但对于部落来说,吉安娜确实是部落的恩人,或者说是影响力极大的人物。对于海军上将的死到底是谁的责任,众说纷纭,但是,也许前面的某章节的标题能够很好的说明问题,就是本人的ID——古老的憎恨,兽人在一二入侵时期的罪行确实让联盟难以接受他们现在的存在。
不管怎么样,这场战役,极大的影响了部落以及联盟,引导了一个新的未来。
主角:普罗德摩尔父女、萨尔、雷克萨
战役规模:★★★★☆
精彩程度:★★★★☆
影响力:★★★★☆
===========
NO.2 巫妖王的胜利——冰封王座之战
啊,恩,我再说一遍我不是阿。蛋控,这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作为war3资料片的最终战,他的精彩程度与经典程度肯定是不容忽视的。
蛋蛋在逃避玛维疯婆子、拼命救泰兰德、外域打麦克瑟里登,还是没有完成自己真正的任务——他之前根本没干他的“正事”!直到基尔加丹的神一般的降临,他才意识到自己真的还有最艰巨的任务去干——灭掉51王。好吧,我也觉得蛋最后的失败有那么一点不可思议,但是是顺理成章的,理由嘛:1 上面说过了,他之前做的事太多了,他已经疲惫了。
2 NAGA和血精灵的力量到底还是不如在TFT脚下的亡灵大军3 很可怜,蛋不是最大的主角,主角是必胜的!
4 废话,51王死了wow怎么编啊。
综合以上无厘头理由……蛋的失利没什么可奇怪的,而且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偶像角色。认真一点说,伊利丹这个人确实有他的吸引人的地方,例如对力量的执着、对爱情的执着、多灾的命运………成为肥皂剧型主角再适合不过了。
而小阿,我已经对他的脸看厌了,但是,他最后还是得赢,BLZ让他赢,他就是要赢。
两个命运多辄的男人最终因为宿命的碰撞而站在了彼此的面前,事实上,他们之间的胜负对于自己已经不重要了……蛋倒在了TFT的脚下,阿王子傻乎乎的戴上了巫妖王的头盔——最后,我们才惊奇的发现耐奥祖才是真正的赢家!他成功的化解了基尔加丹的威胁,并拥有了一个更为强大的身体。新的王者登上了冰封王座,亡灵们,欢呼吧,你们的帝王将要卷土重来了!
主角:阿尔萨斯、伊利丹、巫妖王耐奥祖
战役规模:★★★★☆
精彩程度:★★★★☆
影响力:★★★★★
===========
NO.1 诸神的黄昏——海加尔山圣战
我们的圣战就在这里!在war3以及TFT中,没有任何其他战役的规模、精彩程度、影响力能与这场战役比肩。阿克蒙德领导的燃烧军团与天灾军团VS暗夜+塞拉摩人类军队+部落(无被遗忘者),这本身就是最大的看点。而且这是阿克蒙德在游戏中唯一真正出场的战斗,说实话……他确实是神样的存在。
圣战前夕,麦迪文对三族的首脑进行了启示,玛法里奥、吉安娜、萨尔惊奇的发现他们站在仇人,或是陌路人的身旁,但是,这一切都是必须去做的。
为了整个世界,有着几代仇恨的兽人与人类义无返顾的站在了一起。
为了整个世界,彼此仇视甚深的兽人与暗夜彼此团结了起来。
为了整个世界,互相不曾有几多信任的人类与暗夜交换了彼此的信任。
为了整个世界,三大种族屏弃前嫌,共同站到了海加尔山脚下。
但即使是如此,面对潮水而来的天灾和燃烧军团,三族联军仍然溃败了(在游戏里我实验过,打了秘籍,无限金钱和木材,造了几个屏幕的防御塔,仍然挡不住,真是汗啊!),但是,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阿克蒙德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眼中这些卑微的凡人,设下了一个最危险,最致命的陷阱。
阻止阿克蒙德在规定时间内接近世界之树的任务已经完成,在阿克蒙德踏过三族的阵地爬上世界之树后,玛法里奥吹响了最后的号角……。阿克蒙德被漫山遍野的精灵之魂炸的粉碎……而燃烧军团,终于再一次被驱逐出了这个大陆。
在几年后的wow里,各族的盟约再次破裂,曾经在海加尔山下共同浴血奋战的场景或许是绝后的,但是,AQL的世界任务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联盟与部落共同抵抗外敌守护家园的希望。毕竟,这已经是所有种族共同的家。
海加尔山之战,当值无愧的圣战。
主角:阿克蒙德,卡里姆多联军
战役规模:★★★★★
精彩程度:★★★★★
影响力:★★★★★
- 上一篇:世界公认十大侦探剧(世界十大侦探电影排行榜)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