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十大生态入侵物种(生态入侵实例)

bj0012024-04-29奇闻异事0

哪些生物属于入侵物种?我国是否需要入侵物种生态防控?

物种入侵对于一个国家的生态平衡影响是非常严重的。这是因为物种入侵虽然看似是一种物种进入了国家境内,但是这种物种会对于本地的动植物而言,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下,能够通过生态环境的方式对不同物种的数量进行制约。但是如果有外来物种的入侵,很可能会对这种生态平衡进行打破。这是因为物种入侵的过程当中会对于本地物种的栖息地和数量产生影响。栖息地的影响就是占据本地物种所生活的环境,使得他们无法拥有合适的栖息地。数量上的影响则是因为引入了这种物种,导致本地物种天地的出现,而没有其他的物种对引入物种进行制约所导致的。

因此如果在本地当中,没有出现的物种被引入很可能就是属于物种入侵的状况。我国对于物种入侵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最主要的就体现在海关的方面。在路径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进行申报,我们是不能够随意携带动植物进入我国。这是因为物种入侵的很大特点在于,入侵物种的繁殖速度非常的快,所以,一旦有物种入侵的现象出现,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支出。因此对于生态的防控以及防止物种入侵是非常有必要的。

物种入侵会对于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对于这种现象,许多国家纷纷都采取了制定法律的措施,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在历史当中,有许多的国家为了解决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都采取了引入物种的方式。但是很显然,在这类的实验当中都会以失败告终,从而形成物种入侵的现象。

因此在物种入侵的防控问题上应当要给予非常重视的态度,发生此类问题必须要马上解决,并且进行定期检查。

10大外来物种“入侵我国”是什么?

随着国家、地区间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密切,一场没有硝烟的生态战争,"外来物种入侵"正在全世界范围悄悄打响,其造成的生态灾难正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及全球的生态安全,但也有一些个案,比如一些在国外泛滥成灾的物种,到了我国后它们的命运也被改变,下面就来看看10大外来物种“入侵我国”,如今被吃到靠人工养殖,你最爱吃哪些?

1、非洲牛蛙

非洲牛箱头蛙,简称非洲牛蛙,体型巨大,体重可达2公斤,体长一般在20厘米以上,雄性体型大于雌性,肉食性的非洲牛蛙,它们的猎物包括昆虫、小鸟、小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啮齿动物等等,甚至会同类相食,非洲牛蛙广泛分布于非洲各地,被带到欧美国家后,因为没有天敌大肆繁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但到了我国后,被中国厨师做成了各种美食,为了弥补市场需求,只能靠人工养殖来弥补。

2、罗非鱼

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原产于非洲的坦噶尼喀湖,外形类似鲫鱼,鳍条多棘,形似鳜鱼,属广盐性鱼类,在海水、淡水中均可生存。对低氧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一般栖息在水的底层,通常随水温度变化或鱼体大小改变栖息水层。有着优良的适应能力及强大的繁殖力,摄食量大,生长迅速,尤以幼鱼期生长更快。罗非鱼的肉味鲜美,肉质细嫩,无论是红烧还是清烹,味道俱佳,现在人工养殖的罗非鱼市场价格比鲫鱼、鲤鱼还要贵。

3、小龙虾

小龙虾是我国20世纪30、40年代从日本引进,日本于更早时期从美国引种,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 其摄食范围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食物匮缺时亦自相残杀,小龙虾适应性极广,具有较广的适宜生长温度,在水温为10-30℃时均可正常生长发育。在我国小龙虾因体型比其他淡水虾类大,肉也相对较多,及肉质鲜美之原因,而被制成多种美食,都受到了普遍的欢迎,人工养殖的小龙虾价格都不菲。

4、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是中大型的陆栖蜗牛,成体壳长一般为7-8厘米,最大则可长到超过20厘米。夜行性,杂食性,大多是在潮湿环境中活动,喜欢在下雨及夜间出没,食物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饥饿时也取食纸张和同伴尸体,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来补充钙质,危害500多种作物,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非洲大蜗牛会造成每年损失1100万美元。非洲大蜗牛肉质弹韧而嫩滑,颇受人们喜爱,以前在我国南方还有人专门饲养大蜗牛,但后来报道非洲大蜗牛中含有寄生虫,慢慢就被市场抛弃,如今被我国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系我国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

5、虹鳟鱼

虹鳟鱼原产于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及堪察加半岛一带,多栖息于冷而清澈的上游源头、小溪、小河到大河或湖泊中,其肉质鲜嫩,味美,无腥味,尤小骨刺,食用时无需刮鳞。虹尊鱼肉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有利于人体吸收和营养平衡,红色的鲜肉香甜可口,堪称"鱼品之王",无论生吃或熏制,味道都比较好,因而在市场上非常畅销。虹鳟鱼卵,粒大如黄豆,富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和卵蛋白,是享誉世界的高档营养食品,我国虹鳟养殖最早开始于1959年,目前市场上的虹鳟鱼主要靠人工养殖。

6、巴西龟

巴西红耳龟,也叫巴西龟、红耳龟,原产地并非位于巴西,而是生存于北美密西西比河及格兰德河流域,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巴西龟当初引进和福寿螺一样作为食用为目的,同属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抗病害能力强,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引进后在中国各地均有养殖。由于巴西龟整体繁殖力强,存活率高,觅食、抢夺食物能力强于任何中国本土龟种,如果把它放生后,因基本没有天敌且数量众多,大肆侵蚀生态资源。

7、福寿螺

福寿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1981年引入中国,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其肉质可食用,但口感不佳,另外,它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福寿螺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中国各地均有养殖。

8、笋壳鱼

笋壳鱼的体形略延长,粗壮,前段呈圆柱形后部稍扁,头扁平、较大,很像我国的沙塘里,只是个体比沙塘鳢大出很多,主要分布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地区,台湾于1975年自高棉引进,因是热带鱼种,野生的笋壳鱼主要分布在嘉义以南,其中又以乌山头水库一带最为知名,人工养殖的笋壳鱼价格也不便宜,因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淡水人参。

9、珍珠鸡

珍珠鸡,又称珠鸡,原产非洲大陆西海岸的几内亚。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高蛋白,低脂肪。为野生禽类,经驯化饲养,逐渐成为一些国家的肉用家禽新品种,我国最早于1956年从苏联引进珍珠鸡并饲养成功,大规模养殖始于1992年,经过不断摸索,经验的总结,到了2012年养殖技术开始成熟。

10、鳄雀鳝

鳄雀鳝最大能长到3米多,体延长,上下颌亦长,口裂深,具锐齿,为大型凶猛鱼类,主要生活于纯淡水,偶入咸淡水,喜单独生活,仅见于北美东侧、中美和古巴,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如若放到天然水域,会对当地的水体生态系统带来灭顶之灾,只要是水里的活物,它几乎通吃,我国引进鳄雀鳝主要用于观赏,人在人工饲养的一条10几厘米的鳄雀鳝能卖到几十元,成年的鳄雀鳝味道鲜美,肉质紧实,在国外泛滥成灾的主要原因是当人从来不食用,网友感叹,他们缺个中国厨师。

美国十大入侵物种 蛇头鱼从宠物变成怪物(泛滥成灾)

一般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生态系统,若是突然来了一个其他生物,可能就会影响平衡,导致其泛滥的发展。接下来就盘点一些在美国的入侵物种,比如蛇头鱼一开始是作为宠物的,可后来数量越来越多,于是就渐渐了成为了称霸一方的泛滥物种。

1、蛇头鱼

蛇头鱼,俗称雷鱼、乌鱼。一般成年蛇头鱼体长可达10至40公分之间,而最大纪录也有60公分,与泰国鳢体型差不多大。蛇头鱼为次级淡水鱼,喜爱栖息于河川中下游流域、水库、湖泊、池塘、沼泽、沟渠等水流和缓与水生植物繁多的浅水区,原本被引入美国当做宠物鱼或观赏鱼的蛇头鱼,由于非法饲养现在已在美国泛滥了。

2、筛豆龟蝽

筛豆龟蝽是一种杂食性害虫, 2009年开始出现在美国,使得当地的大豆产量下降,美国人用尽各种方法也没有什么效果。

3、缅甸蟒

世界上最大的蛇之一,缅甸蟒又叫缅甸岩蟒,缅甸蟒没有毒性,不过也不受人欢迎,缅甸蟒是东南亚地区的本土品种,多居于热带雨林里。在美国几乎没有天敌,可以肆无忌惮的繁殖。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蛇类野生动物园中的一条缅甸蟒,是目前全球被饲养的蛇类中体重最重的纪录保持者,在2005年,其体重达183公斤,体长则为8.2米。

4、野葛

野葛是一种绿色的攀爬植物,原产于中国南方和日本等地,1876年第一次出现在美国,现在美国政府正在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对其进行治理。 上一页 0 /3 下一页

10大最丢脸入侵物种

10大最丢脸入侵物种有:

1、小龙虾

它的真名叫做“克氏原螯虾”,有着坚硬的外壳,体长5.6-11.9厘米不等。作为在淡水中生活的虾,它的饮食很杂,像是水草、动物尸体、小昆虫等等都是它的食物,甚至在找不到食物的饥饿情况下,还会自相残杀。

起初因为它的繁殖能力极强,被日本人拿来做用作实验动物,但小龙虾极强的生存能力让它在工业废水中也依旧能活命,甚至在一段时间内,还专门被用来处理污水,改善水质。

小龙虾作为美洲的物种,在刚出现在中国的时候,就引起过巨大影响,因为它什么都吃,一天内甚至可以吃掉3000粒鱼子,就连农作的秧苗也能吃,曾经就有一位农民,家中的几只小龙虾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造成家里的200亩农田几乎全是小龙虾的影子,再加上小龙虾好斗的性格,遇到本地的鱼群物种,也会以庞大的数量攻击对方,最终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海。

但是,自从中国人发现了它的美味后,就展开了厨艺大比拼,从清蒸到红烧,什么蒜蓉口味、麻辣口味的小龙虾全部被摆到了我们的餐桌上,每年光是小龙虾的产业总价值就能超过整个青海省的GDP。

可想而知,中国人对于小龙虾有多么的喜爱,但由于需求量巨大,人们也开始对小龙虾进行养殖。但是养殖小龙虾还是要很谨慎的,一旦跑到人烟稀少的水域,以它的繁殖能力又会为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

2、牛蛙

牛蛙是1959年从美国来的,起初叫“美国水蛙”,主要靠吃水中的小鱼小虾为生,来到我国以后,因为我国的温暖型水域,湖泊、沼泽、甚至是农田都成为了它繁殖的最佳场所。

但作为入侵物种的牛蛙,严重情况下可以造成本土两栖生物的灭绝,扰乱生物链,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直到80年代,人们发现它的肉质鲜美并且还有很充足的营养,两条紧实的后腿吃起来颇有嚼劲,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变成了家喻户晓的美食之一。

而在牛蛙被广泛食用的同时,与它相关的产业链也随之出现,并且越来越完整。

3、生蚝。

在生蚝入侵丹麦的时候,由于没有什么天敌,它便开始进行了大量繁殖,一时间泛滥成灾,曾有一张图片显示,一整片海岸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生蚝,国家甚至号召大家到海滩将这些生蚝带回家吃掉,但因为它没有什么肉,丹麦人基本对它没什么兴趣。

在丹麦泛滥成灾的他们跋山涉水来到我国后,就被热爱尝试新鲜美食的中国人制作成了绝佳美味。既能做成汤,又能做成烧烤,撒上蒜蓉大火一烧,不知道能引来了多少食客。

入侵物种名单

指世界上十大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包括亚洲鲤鱼、蛇头鱼、葛根、野兔、八哥、缅甸蟒蛇、甘蔗蟾蜍、东灰松鼠、杂交蜜蜂、老鼠等。

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已有51种入侵中国;外来生物在严重破坏本地生态系统的同时,还给中国带来了年均超过2000亿元的经济损失。可能你没有想到,像牵牛花、小龙虾、牛蛙、巴西龟都是破坏力严重的外来生物。

最近,“亚洲鲤鱼”在美国泛滥成灾,为此,美国甚至派专家赴华考察鲤鱼消费。消息一经传出,就引起了不少中国网友的热烈讨论,甚至有人表示要组团去美国吃剁椒鱼头,并戏称如果美国政府将修堤坝的钱用于支付中国游客的机票和住宿费用,美国的困境将会大大缓解,还能带动当地其他消费。

盘点全世界13个恶名昭著的外来入侵物种

缅甸蟒现在对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来说就是一种灾难。由于这种外来入侵者在当地几乎没有天敌,因此这一数据仍将有可能会继续增加。缅甸蟒体型巨大,最长可以达到20英尺(约合6米)长,甚至连美洲鳄鱼都不是它们的对手。

有人曾经在一条被捕获的缅甸蟒腹内发现了一只长约5英尺(约合1.5米)的美洲鳄鱼。当地许多濒危物种对于这种庞然大物缅甸蟒体型巨大,最长可达到20英尺(约合6米)长,甚至连美洲鳄鱼都不是它们的对手。

灰松鼠是一种原产于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部等地区的松鼠。如同野兔和海蟾蜍在澳大利亚的情形一样,灰松鼠来到英国后也成为了臭名昭著的入侵者。与灰松鼠相比,英国本土的红松鼠体型较小,根本不是灰松鼠的竞争对手,而且灰松鼠比红松鼠更具进攻性。

此外,灰松鼠身上携带了一种致命病毒,这种病毒只会感染红松鼠,而对灰松鼠却毫无影响。灰松鼠的到来严重影响了英国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10年前,水族爱好者无意间将狮子鱼(又名蓑)引入加勒比海和美国东南海域。狮子鱼约5-45厘米长,背鳍长,腹鳍于头下,形成吸盘,用以吸附海底。常成对游泳,遇敌时,即侧身以背鳍鳍棘向对方冲刺。

鳍棘具毒腺,人被刺后剧痛,严重者呼吸困难,甚至晕厥。由于没有天敌存在,这一外来珊瑚物种的数量呈爆炸性增长趋势。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洪都拉斯当地潜水员正与罗丹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合作,训练鲨鱼捕杀入侵的狮子鱼。

斑马贝最初通过船只的压舱水溜入美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它们已经堵塞了管道。它们堵塞的都不是细管修理这些堵塞的管道总计耗费了数十亿美元。这些斑马贝不只附着于管道,还粘在发动机和其它当地贻贝上,肆虐船主,杀死大量野生动物。

蛇头鱼的可怕之处在于,一旦它们在一个池塘或是湖泊中大批滋生的话,它们会吃掉所有能够发现的目标。蛇头鱼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拥有一个特殊的呼吸系统,可以在水面上呼吸空气。

当旱季池塘干涸后,它们能够凭借特殊的呼吸系统,在无水的情况下蠕动身体越过陆地,去寻找新的池塘,最长可坚持四天。有些地方 *** 曾经在整个湖泊中投毒,就是为了彻底杀死潜伏于烂泥中的蛇头鱼。蛇头鱼最长有3英尺(约合0.91米)长。

美国征服斥资5150万美元,防止五大湖遭到亚洲鲤鱼入侵。在密西西比河,亚洲鲤鱼从本土鱼口中疯狂抢夺食物,被美国官方称之为“最危险的外来鱼种”。

地中海发现一种可怕的寄生虫,其外形与科幻电影中的外星人无异,它们“攻占”了鲷鱼的舌头,并一直呆在那里吸寄主的血。这种寄生虫在地中海地区迅速繁殖,有些地区几乎一半的鱼类都被其感染,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贝蒂”。

美国一位名叫尤金·施齐费林的莎士比亚崇拜者在纽约放飞了他从欧洲带回来的60只欧洲椋鸟。他希望能够把莎士比亚作品中所提到的鸟类都引入到美国境内。第二年,他又出于同样的目的放飞了40只欧洲椋鸟。

如今,无所不在的欧洲椋鸟不仅仅是噪音的制造者,而且还对美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据了解,每年欧洲椋鸟所造成的美国农业经济损失达8亿美元。此外,大量的飞鸟对飞机的飞行也是一个致命的威胁。

杀人蜂也叫“非洲化蜜蜂”,它的毒性很强,甚至可以蜇死人和动物,杀人蜂的名字由此而来。杀人蜂事实上是一种杂交蜜蜂。由于杀人蜂生命力强,繁殖速度快,它们已经在世界许多地区大肆漫延。

2007年,人们在美国新奥尔良地区发现了杀人蜂。 2009年,杀人蜂又开始出现于犹他州境内。在南美地区,杀人蜂的漫延速度更是快得惊人。

澳大利亚人引入了首批20只海蟾蜍并投放到昆士兰州的甘蔗园中,控制甘蔗园中的虫害。到1937年,总共大约有6万只海蟾蜍被引入澳大利亚。然而,海蟾蜍并没有起到灭虫的作用,反而带来了另一场灾难。

首先,海蟾蜍可以吃掉身边所有的可能食物,这对当地食物链造成严重影响。其次,它们身上的毒液可以杀死许多捕食者,让它们在澳大利亚成为没有天敌的强者。诸多原因最终导致了海蟾蜍的泛滥成灾。

日本和南非等7个国家的研究人员通过共同调查研究发现,许多外来植物正以附着在游客和科考队员衣服上等方式入侵南极,而现在每年有超过3万人到南极旅游观光。当前,南极的生态系统引人担忧。

野葛是一种美丽的观赏性攀援植物,源自中国南方和日本等地。野葛也是这10种臭名昭著的入侵者中唯一的植物。1876年,野葛第一次出现于美国费城百年纪念馆的展览厅内。

当时它被吹捧为一种“生命力坚强、可以快速生长”的地被植物,可以帮助当地人抑制土壤浸蚀问题。基于这种目的,野葛正式被引入美国。

50多年后,也正是因为这两大优点,野葛获得了两个新外号,第一个外号是“吃掉南方的攀援植物”,第二个外号是“绿色危险物”。如今,野葛在美国南方各州疯狂蔓延,泛滥成灾,甚至大有继续北上之势,触角最北端已伸到新泽西州。

美国土地上的野葛几乎没有任何天敌,它们的存在已经对美国南部各州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美国人考虑的问题不再是利用它,而是如何铲除它。

一群野兔正在“ *** 药池”旁喝水。

1859年,澳大利亚农场主汤姆斯-奥斯汀曾经这样写道,“农场里引入一些兔子,根本不会带来害处,甚至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打猎的机会。”不久后,他就将24只外地灰兔子放到了野外。

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前提下,澳大利亚人对野兔的生长放任自流。到19世纪末,野兔的群体呈现疯狂性的扩张之势,野兔对当地的植物、动物甚至土壤都产生了严重的威胁,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已处于崩溃边缘。

面对日益猖獗的野兔群体,澳大利亚人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1937年,澳大利亚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曾经尝试利用多发性粘液瘤病毒来对付野兔。 *** 专门在一些水池里投放病毒药水并引诱野兔前来喝水。

到1950年,这种病毒终被证明可以安全地用来对付野兔。两年后,澳大利亚的野兔数量由最高峰时的6亿只左右下降到“只有”1亿只左右。

真的不能理解那些欧洲、美洲、澳洲的国家,什么鲤鱼泛滥成灾,螃蟹泛滥成灾,小龙虾泛滥成灾,在我们国家蝗虫都不敢扎堆,因为够20只就能炒盘菜了……

真的,只要是能做成菜,能吃下肚的东西,中国就没有泛滥成灾的,只有濒危野生动物。甭管有毒没毒,咱们都有办法弄,河豚我们都吃,还怕什么?就这些个野兔,还6亿只,要是在中国,一年之内让它们绝迹。

我们的口号是,没有泛滥只有濒危,给我一个厨子,我能吃遍万水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