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圆舞曲之父是谁(圆舞曲之父指的是)
约翰·施特劳斯的简介
约翰·施特劳斯(德语:Johann Strauss,1825-1899),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他自幼酷爱音乐,7岁便开始创作圆舞曲,一生写了四百多首乐曲,包括圆舞曲、进行曲以及其他音乐体裁的乐曲,其中以《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叙曲》《春之声》等曲最为著名。这些作品优美动听、充满生活气息,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他由此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与父亲同名,两人都以创作圆舞曲而闻名于世。为区别起见,人们在它们的名字前面分别加上“老”、“小”二字。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父”。
施特劳斯自幼爱好音乐,梦想成为职业音乐家。他19岁时就举办了一系列音乐会,并在各地巡回演出,获得的成就使他很快就与父亲齐名。1848年,他访问罗马尼亚并举办音乐会,这期间他在当地居民的鼓动下推翻了奥地利领事。在维也纳发生革命的时日里,他是国民军乐队的队长,指挥了《马赛曲》和他自己创作的革命进行曲和革命圆舞曲。他的名声在革命以后愈益提高。1851年开始了富有成就的去国外的第一次巡回演出。自1853年起,施特劳斯担任宫廷舞会音乐指挥;1863—1870年,担任奥匈帝国皇室和王室的宫廷舞会乐队队长之职。1870年,作为圆舞曲和舞曲作曲家处于荣誉高峰的施特劳斯(他当时已经写作了大约340首圆舞曲和其他舞曲)转向舞台乐的创作。他写了17部轻歌剧、一部歌剧和一部芭蕾舞曲,在这些作品中,绝大部分都由于其低劣的歌剧脚本而宣告失败,或很快以半失败而烟消云散。1872年,施特劳斯的美国之行轰动一时。在1894年举行庆祝斯特劳斯从事艺术活动50周年庆祝会时,他收到了来自全世界的祝贺和授予他名誉会员称号的证书,这一切显示出这是一次真正胜利的盛会。1899年6月3日,他在短时期卧病以后于维也纳去世。
斯特劳斯的创作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斯特劳斯虽然又写出了著名的《南国玫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皇帝圆舞曲》等
1844年10月,年仅十九岁的约翰·施特劳斯率领自己的乐队在维也纳一流的饭店进行首演,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一场圆舞曲的“父子之战”就此展开。老约翰动用自己的关系阻止各娱乐场所聘请儿子的乐队演出,但聪明的约翰开始逐步培养有别于父亲的观众,他把目光转向年轻人和民族主义者,创作了《维也纳的年轻人》、《塞尔维亚进行曲》、《捷克波尔卡》等早期音乐作品。1873年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上,小约翰·施特劳斯演奏了风靡全球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作品第314号)。
其作品包括圆舞曲168首,波尔卡舞曲117首,卡得累尔舞曲73首,进行曲43首及轻歌剧16部。施特劳斯的创作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1863年以前。在这一时期里,他基本遵循维也纳圆舞曲模式,但已在作品中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第二时期为1864—1870年。这时,他的创作已趋于成熟,创作了大批至今仍广为流传的著名圆舞曲,如《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第三时期为1871—1899年。施特劳斯虽然又写出了著名的《南国玫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皇帝圆舞曲》等,但主要从事轻歌剧创作。自1871年后的近30年中,他陆续写了16部轻歌剧。在J.奥芬巴赫和F.von苏佩影响下,他充分运用维也纳圆舞曲及其他舞曲体裁,使维也纳轻歌剧别开生面。其中《蝙蝠》(1874)和《吉卜赛男爵》(1885)尤为突出。
1899年6月3日 ,小约翰·施特劳斯在奥匈帝国维也纳与世长辞,享年73岁。维也纳人民举行了十万人的盛大葬礼。
圆舞曲之父是谁
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
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Johann Baptist Strauss),1804年3月14日出生在维也纳,与其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同名,故被称为老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Vater)或约翰施特劳斯一世(Johann Strauss I)以区别。1817年以后,他在米夏爱尔·潘配领导的流行舞蹈乐队里拉中提琴。
1819年,他又到约瑟夫·兰纳的维也纳圆舞曲乐队里拉琴,有时担任指挥。1825年,他和玛丽亚·安娜·施特赖姆结了婚,生了三个儿子,这时,他离开了兰纳,自己组了一个乐队,并为这些乐队写了不少乐曲。1849年9月25日,老约翰·施特劳斯在维也纳逝世,享年四十五岁。
扩展资料:
个人经历
1804年3月14日,约翰·施特劳斯降生了。当时,助产士为冰雪所阻而姗姗来迟。倘若再晚一步的话,这个羸弱的小孩就和这个世界无缘了。
约翰在7岁时就没了亲娘。如今父亲一死,他就只好在那个小酒店里和继母一起度日了。日后,继母不免再醮。幸好继父戈尔德是一个和蔼的人,他倒很喜欢约翰。
13岁那年,继父认为这孩子应当学点手艺了,他把约翰交给了一个书籍装订匠。但约翰不愿干这种活计,他又哭又闹,师傅把他关进了贮藏室。装订匠的妻子有点可怜这个桀骜不驯的孩子,趁她丈夫不在的时候,把约翰放了出来。
15岁时,约翰就成了维也纳最著名的舞会乐团——迈克尔·帕默乐团的一名小提琴手。崭露头角在帕默乐团,约翰和很有才华的音乐家约瑟夫·兰纳成了朋友。随后,兰纳自己拉起了小乐队,约翰任小乐队的中提琴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翰·施特劳斯
世界圆舞曲之王是谁?
小约翰·施特劳斯。
小约翰施·特劳斯自幼酷爱音乐,7岁便开始创作圆舞曲,一生写了四百多首乐曲,包括圆舞曲、进行曲以及其他音乐体裁的乐曲,其中以《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 ,《春之声》等曲目最为著名。
这些作品优美动听、充满生活气息,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他由此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王“。
扩展资料:
人物趣事
1、偷学小提琴
约翰·施特劳斯从小就是看着爸爸指挥乐队排练、演出长大的,有着极高的音乐天赋。可是老约翰·施特劳斯却极力反对儿子学习音乐,他认为音乐家的工作既辛苦又不体面,于是就把小约翰·施特劳斯送到了一所工业学校读书。
还在钢琴上加了把锁,不让儿子去碰它。还是妈妈最疼爱自己的儿子,每次在老约鞠·施特劳斯外出演出时,就偷偷地将钢琴 打开,让儿子弹琴。
2、抢救《蓝色多瑙河》
关于《蓝色多瑙河》的创作,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约翰·施特劳斯回家时换下一件脏衬衣。他的妻子发现这件衬衣的衣袖上写满了五线谱。
她知道这是丈夫灵感突现时记录下来的,便将这件衬衣放在一边。几分钟以后回来,她正想把它交给丈夫,却发现这件衬衣不翼而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约翰·施特劳斯
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是谁
圆舞曲之王是约翰・施特劳斯,他是奥地利着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
他自幼酷爱音乐,7岁便开始创作圆舞曲,一生写了四百多首乐曲。包括圆舞曲、进行曲以及其他音乐体裁的乐曲,其中以《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叙曲》、《春之声》等曲最为着名。
这些作品优美动听、充满生活气息,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他由此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与父亲同名,两人都以创作圆舞曲而闻名于世。
人物评价
为区别起见,人们在它们的名字前面分别加上老、小二字。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父,1899年约翰・施特劳斯逝世时维也纳人民举行了十万人的盛大葬礼。小约翰·施特劳斯是一位天才兼多产的作曲家,他的轻歌剧的题材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
音乐则充满欢快、热情、幽默的情绪,曲调扣人心弦,对后来莱哈尔等人的轻歌剧创作产生了影响。虽然斯特劳斯的作品对生活的反映缺乏深刻性,然而迄今不少优秀作品依然受到欢迎。它们反映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气质,和奥地利民间音乐、维也纳市民音乐有着血肉联系。
有"圆舞曲之父"称号的作曲家是
约翰·施特劳斯,人们称其为 老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父就是他! 约翰·施特劳斯 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小约翰·
约翰·施特劳斯为何会被誉为“圆舞曲之父”?
约翰·施特劳斯以前只是一家乐团里的中提琴演奏者。后来他自己创建了一个舞会乐队,并且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使其成为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乐团。他的作品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拉德斯基进行曲》。这是一首颂扬奥匈帝国常胜将军的乐曲,作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后一个保留曲目,传播到全世界亿万百姓的家中。他的一生共作有152首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父”。
- 上一篇:摩羯座流星雨(摩羯座流星雨几年一次)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