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天象图(古人观天象口诀)
天象图的中国古代天象图记载
看此天文图,如不加解释,通俗的看为:画中刻一中央天神正襟危坐、头戴“山形冠”、其四周由“四神”环绕,上为朱雀,下为玄武,左为白虎,右为青龙,画基端刻女娲及南斗六星,女娲人首蛇身,怀中抱一圆轮,当为月轮;画右端是伏羲及北斗星,伏羲亦人首蛇身,怀中抱一日轮,日中有阳乌。
这幅集人神、动物神、人兽相合神与自然天象为一体的大型天象图,充分体现了汉代天文星象复杂的文化构成。为我们研究汉代天文学提供了形象而直观的文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天文学价值 。
什么是天象图,急啊
没听过天象图这个概念,是不是文的是星图??
星图:将天体的球面视位置投影于平面而绘成的图,表示它们的位置、亮度和形态。它是天文观测的基本工具之一。星图种类繁多,有的用来辨认星星,有的用来证认某天体(或天象),有的用来对比发生的变异等等。有的星图只绘出恒星,有的星图则绘出各种天体。按使用对象分,有的供天文工作者使用,有的供天文爱好者使用。近世出版的星图按出版形式分为图册和挂图。星图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不同于地图
鄙人才疏学浅,可能答非所问,请楼主详细说明
【好文上热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解析汉墓天象图之四灵
引言:在墓室顶部绘制天象图,将墓葬本身转化为一个微缩的宇宙空间,这是古人对于有限生命认识之后,试图唤起和延迟并最终逃脱死亡的尝试,四灵图案又在其中有什么作用?
所谓“天象”,《易经·系辞》开篇即讲:“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至于什么是象,什么是形?东晋韩康伯将其归纳为: 象况日月星辰,形况山川草木也 。这么说来,天象图所包括的形象应该是指日月星辰,而四灵作为 拟态化的星宿( 日、月、五星栖宿的场所 )象征 ,更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
有意思的是,这种四灵图案甫一出现就与墓葬结下不解之缘。或许古人对于地下世界的恐惧,全部转化为了对于天上世界的向往,在距今4500年前史前时期的 濮阳西水坡墓地M45 中,四灵之中“龙与虎”雏形的组合就已经开始出现。
45号墓是一座土坑竖穴墓,一位男性墓主头南脚北地仰卧于墓中,而在墓主的骨架两旁,则用蚌壳排摆塑出两幅图案: 东方是龙,西方是虎 ,其头均向北、腿均向外。有意思的是,在墓主脚下,还有蚌壳排列成的一处三角形,与旁边的两根人腿骨,组成了 北斗 图案。
关于这座墓的性质有多种说法,主流的观点则有两种:一种源于 张光直先生的“神兽说 ”,认为墓主应为古代的巫师,而蚌塑的龙、虎、鹿(三蹻)是为巫师做法时的脚力和动物助手;
第二种以 冯时先生的“星象说” 为代表,除了认为蚌塑龙虎分别代表星象中的青龙和白虎之外,将人胫骨和蚌壳组成的图案认定为北斗,揭示了此墓中包含的天文学意味。
“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如果说濮阳西水坡出现的蚌塑龙虎,可以看做是东宫苍龙与西宫白虎的雏形。那么到了战国时期曾侯乙墓意衣箱上的图案,则在东西两宫基础之上,加上 南宫朱雀 ,构成三灵形象。
曾侯乙的衣箱虽小,但却表现了制作者对于宇宙的整体认知:即按照 天地四方 来布局 色彩与画面 。
先说色彩,在箱体的上盖、左侧、右侧以及正面均涂有色彩,唯独箱体的底部和背面为黑色,这实际上正是在模拟北半球地理位置下光与影的变化:日出于东南而落于西南,所以 东、南、西三面 都有光明,人眼能够视物,故以 朱红色勾勒物象 ,而北方则有长夜,玄冥一片、箱底则为太阳方位的背面,所以这两个地方均是黑底,无任何图像。
再说方位与画面,上方的箱盖象征 “天” ,用圆弧形的盖面代表“盖天说”,所以二十八星宿、四灵以及北斗等天象图便绘制其上;下方的箱底象征 “地” ,方正如棋盘,与箱盖构成“天圆地方”的观念; 右侧代表东方、左侧代表西方、正面代表南方 ,这些方位则可以从画面上绘制的图案进行合理的推断。
实际上,在这个衣箱上最显著的还是箱盖上位于主体位置的图案,即 东宫苍龙与西宫白虎 ,此外便是位于两者中间的两字 “斗”和“土” ,这三者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让人不由得想起了西水坡M45中亦采用同样的构图方式。
而这里的 “斗”即北斗,“土”则指土圭 ,因为土圭所在为地之中,北斗所在为天之中,所以古人用斗、土重合来表示此为所设的天地之中。除了东西两宫青龙白虎之外, 朱雀也在南方神“且” 画面中首次出现。
至于为什么唯独没有绘制北方玄武的图像?有一种解释是这样的:因为衣箱背面(北方)为黑色,黑色又称玄色, 无图案则意味目不能视物 ,其本身就能代表北方玄冥的含义;当然也有人认为能见龙、虎、雀三象时,北宫玄武自然是看不到的。
可以看到,从史前到战国时期,四灵图式一直在不断发展,从最初只有东宫苍龙、西宫白虎、再到加入南宫朱雀,可以说 直至汉代才最终形成以四种动物搭配四个方向,并与二十八星宿完成固定组合的严整图式 。支撑这种宇宙图式的理论来源,最早可以从《史记·天官书》中找到答案:
从曾侯乙墓出现天象图的四百年后,西汉中晚期的西安交大的壁画中,再次出现了 迄今为止最早、以四象统领二十八星宿的图像实例 。此墓为砖石拱券结构,因而拱形的墓顶便称为表现天象图的绝佳场所。
不同于曾侯乙墓天象图中央,以斗和土来指代方位,取而代之的是分居于内圆 中轴线南北两侧的日月图像 ,红色的日中金乌代表太阳、白色的月中蟾蜍代表月亮,两者同时也具备了阴阳属性。
至于四象,则分布于画面外圈: 青龙位于东南方 ,龙头向东,头部绘制八颗星辰,四足和尾部各有一星; 白虎位于西南方 ,头向北方,数星相连; 朱雀位于正南方 ,鸟头向西;有意思的是 正北方玄武 ,并非标准的龟蛇合体,而是绘制了一条黑色小蛇盘踞在五星相连的星宿内,蛇头向南。
然而,根据考古材料和文献来看, 东、西、南三宫的的龙、虎、凤 经历战国以及汉代早中期,三者之间的组合已经发展起来并且形象趋于固定,但唯独北方玄武却始终 悬而未决 ,这个北宫之灵具体该由什么动物来占据?在各个地域内,实际上存在着多元竞争的局面:
可以看到,出现在第四者的位置上的有骆驼、白虬、麒麟甚至玄武的分体龟和蛇, 但局势却向着对玄武(龟蛇合体)越来越有利的方向发展 。实际上,汉代延续了战国以来对于龟蛇的认识,即运用于天象学以及兵阴阳学中的观念,见于《考工记》
到了景帝以及武帝时期,标准图式的玄武便已经以胜利者的姿态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完成了四灵组合的最终定型。比如, 汉武帝茂陵 及其陪葬坑出土的 画像空心砖上 ,玄武便是 蛇缠龟状 的典型形象。
可以说从武帝茂陵附近出土龟咬蛇、蛇缠龟形象的出现后,也就 正式确立了玄武为龟蛇合体的形式 ,并且成为了此后玄武形象的主流。到了东汉时期,除了与之前同样出现在 墓室顶部的穹顶上 ,四灵组合同样也在 画像石墓门上安家落户 ,并形成一种固定的图式。
在门扇的上层为两只展翅欲飞的朱雀、中层则为铺首衔环,象征安宅辟邪、下层左门为青龙,右门为白虎、左右竖框下端则为龟蛇合体的玄武,极为符合“ 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 ”的组合方式。
我们好奇的是,古人为何偏偏在墓葬中运用天象图,而四灵在其中又发挥着什么作用?当四灵观念传到四川地区,就被广泛运用于石棺葬具上,以简阳鬼头山三号石棺为例,就很能说明问题。
在这具石棺的四面挡板之上,分别刻有四灵图案,此外,在右侧挡板中央则刻双阙,阙上方有铭文“天门”二字。这充分表明了石棺的性质: 在四灵的护佑之下,墓主灵魂抵达天门之旅 。
接下来,我们以前后左右挡板为序,说明四灵在不同位置出现的功能。实际上有一句话也可以很好地进行概括:“ 苍龙蜷争左,白虎猛踞右,朱雀奋其于前,灵龟圈首于后 ”
前挡为朱雀,常常用于表示南方或者前方 ,所以朱雀在汉墓中往往刻于门扇的上方,比如陕北绥德的墓门图,而在石棺中则多刻在前挡,即便和四神在一起,其形象也最为突出,毕竟人们进入墓中的第一眼就能看见朱雀。这样安排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朱雀担负着 抵御魑魅、守卫门户 的重责。
如《拾遗记》中所言:
而四神除了具备护卫墓主、引魂升天的作用之外,还具有“避不祥、顺阴阳”的功能,因为汉镜中常见“ 左龙右虎避不祥、朱鸟玄武顺阴阳 ”这类的铭文出现。
“ 朱鸟玄武顺阴阳 ”,是在汉代阴阳五行观念下产生的,因而朱雀与玄武便具备了对立统一的象征意义:朱雀为南方之神,属火、表阳;玄武为北方之神,属水,表阴。两者分别出现在石棺之前后挡,便具有阴阳调和之意。
“ 左龙右虎避不祥 ”,实际上与王充《论衡》中提到的一句话有关:“宅中主神有十二焉,青龙白虎列十二位。龙虎猛神,天之正鬼也。”青龙与白虎,是驱邪逐祟的宅中正神,而石棺本身就属于逝者的地下阴宅,所以将其放在左右挡,正是取其庇护墓主之意。
#北京公会助力#
活动传送门:
【好文上热门】北京公会爱心助力在行动! -
- 上一篇:安瓶是什么(安瓿是什么意思)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