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藏原羚的简单介绍

bj0012023-12-21奇闻异事0

藏原羚和藏羚羊的区别藏原羚和藏羚羊有哪些不同

1、大小不同

一般藏原羚看起来要比藏羚羊要小,可以通过肉眼进行识别的。

2、身体特征不同

藏原羚的屁股上有一块白色的心形的毛,而藏羚羊则没有。

3、毛色不同

藏原羚的毛色偏青,而藏羚羊的毛色偏红偏暖。

4、耳朵不同

藏原羚的耳朵总是竖着,而藏羚羊的耳朵相比就没有那么显眼。

5、羊角不同

成年雄性藏原羚的角细细短短向后弯成一个弧,看起来像一把镰刀,而成年的雄性藏羚羊的角更直更长,像两柄长剑。

藏原羚的经济价值

藏原羚肉细嫩,矿物质含量丰富,含多种氨基酸,属高蛋白,低脂肪肉类。藏原羚皮质地柔软保暖,是制作高级皮装的上等原料。藏原羚角(羚羊角)是传统的珍贵中药,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羚羊角能清热解互,平肝熄风、镇静安神、醒脑开窍、明目益气。百余种中成药离不开羚羊角。其角还可制作高级工艺、装饰品。因此,从藏原羚自身价值来看,养殖藏原羚大有可为。黄羊在青海较多,肉味美,是上等野味,皮可制革,角可制工艺品。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

列入中国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藏原羚属于保护动物吗?

藏原羚属于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藏原羚(学名:Procapra picticaudata):又叫原羚、小羚羊、西藏黄羊和西藏原羚等。

藏原羚是典型的高山寒漠动物,栖息于海拔3000至5750米之间的高山草甸、亚高山草原草甸及高山荒漠地带。主要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及经绒蒿等草类为食,但耐粗食的性能不如藏羚。清晨,傍晚为主要的摄食时间,同时也常到湖边,山溪饮水,在食物条件差的冬春季节,则白天大部分时间在进行觅食活动。

青藏高原特有种,有"西藏黄羊"之称。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原羚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性情温驯活泼,容易接近驯化。

藏原羚以各种草类为食,主要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及经绒蒿等草类为食,但耐粗食的性能不如藏羚。清晨,傍晚为主要的摄食时间,同时也常到湖边,山溪饮水,在食物条件差的冬春季节,则白天大部分时间在进行觅食活动。人工养殖可适当添加精料,每天早晚各投饲料和饮水一次。

形态特征:

藏原羚体形比普氏原羚瘦小,体长84~96厘米,体重11~16千克,仅雄性具角,角细而略侧扁。耳朵狭而尖小。四肢纤细,蹄窄;被毛浓而硬直,脸、颈和体背部呈土褐色或灰褐色,臀部具一嵌黄棕色边缘的白斑,其背部暗棕色,腹面、四肢内侧及尾下部白色。

生活习性:

藏原羚为典型的高原动物,结群活动,栖息的海拔高度在3000~5100米之间,范围广泛,各种草原环境中几乎都可以生存,但一般多见于高寒草甸和干草原地带,在高原荒漠和半荒漠景观中数量较少。特别喜欢草本植物生长较茂盛和水源充足的地方,但活动范围不十分固定,经常到处游荡。

藏原羚以各种草类为食,主要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及经绒蒿等草类为食,但耐粗食的性能不如藏羚。清晨,傍晚为主要的摄食时间,同时也常到湖边,山溪饮水,在食物条件差的冬春季节,则白天大部分时间在进行觅食活动。人工养殖可适当添加精料,每天早晚各投饲料和饮水一次。

藏原羚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性情温驯活泼,容易接近驯化。

但在不同季节会结成不同大小的群体。通常冬春季的群体较大,常常是数十头,有时形成上百头的大群;夏秋季节则结成几头到十几头的小群,也有单独活动的个体。它的嗅觉不算灵敏,但听觉和视觉极好,性情机警,遇到天敌后会迅速地逃遁,到一定距离后停下回头凝望,奔跑的姿势比较特殊,看起来好像一颠一颠的,然后再继续奔逃,或者在原地休息、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