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杀(杀死比尔)
bj0012023-12-17奇闻异事0
杀怎么读
1、杀(拼音:shā)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2、最早出现在商代甲骨文中。
3、该字也出现在《墨子·三辩》和《吕氏春秋·仲秋》等文献中。
4、本义是指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还有消减,减少的意思。
相关组词:
1、杀菌[shā jūn] :用日光、高温、过氧乙酸、酒精、抗生素等杀死病菌。
2、肃杀[sù shā] :凄凉,萧条。多用来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3、虐杀[nüè shā] :指用残酷的手段杀害人。也指虐待人而致死。
4、杀戮[shā lù] :杀害(多指大量地);屠杀。
杀的拼音与词语
杀(shā)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最早出现在商代甲骨文中。该字也出现在《墨子·三辩》和《吕氏春秋·仲秋》等文献中。本义是指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还有消减,减少的意思。
初为会意字。商代甲骨文从戈,截断人散发以示杀戮。到西周时,散发下加人,杀戮之义更明显;同时17与戈由粘合而分离,声旁杀独立出来,戈旁或作攴旁。
战国时,构件散发作18;构件人作19(左右两点是散发中的两点下移)、20或作21(介),有声化趋向,《说文》古文则以为叠加声旁,杀与介并月部。散发与人之间或加22,盖表割杀、截断意。攴或作殳,属于形义相近的更替。
《说文》籀文从双乂(yì),含切割义,亦表音,乂与杀亦并月部。散发与人23,亦24之讹变。秦系文字省双乂为单乂,散发与人作25、26或27,基本上同于籀文。
《说文》小篆14承袭了秦文字的主流结构,隶变后楷书作杀,简化字作杀。承袭了籀文的,楷书作16,罕用。汉碑中或作28,并俗体。本义为杀戮、处死。
《左传·昭公元年》:“周公杀管叔而蔡(窜)蔡叔。”引申指征伐、屠戮。《合集》37854:“其佳今九祀(年)正杀?”《甲骨缀存》31:“壬辰卜,
- 上一篇:奔腾年代常汉卿原型(奔腾年代常汉卿获得特等功了吗)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