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黔金丝猴(黔金丝猴常年生活在哪里什么山)
黔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常年生活在哪里
黔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常年生活在中国贵州省武陵山脉之梵净山。
黔金丝猴是一种只生活在我国贵州省武陵山脉梵净山保护区内的金丝猴,它的体型比川金丝猴小,面部呈现灰蓝色,数量极为稀少,据目前数据显示只有八百多只,是非常珍贵的“世界独生子”,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黔金丝猴喜欢群居生活,一个族群最少有一百多只,平时会20-30只同居于一棵树上,跑跳攀爬,极为活泼。黔金丝猴生性机敏,对异常的响声特别敏感,稍有响动,立刻逃跑,想要拍到不太容易。
黔金丝猴的生活习性
黔金丝猴主要以多种植物芽、嫩皮为食,包括花、果。与川金丝猴和滇金丝猴不同,未观察到黔金丝猴采食地衣,这可能与栖息地环境有关。它们走到哪里就吃到哪里,一般每天更换一次活动地点,有规律的巡回迁徙。
黔金丝猴正常活动下叫声圆润细长,好似人隔山相喊的“哦—嗬”声,显得悠闲自在;斗殴打闹时声音粗狂洪亮,发现异常情况时,其中一只公猴会发出特有的警报声。黔金丝猴生性机敏,对异常的响声特别敏感,梢有响动,立刻逃跑。
黔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常年生活在什么地方
黔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常年生活在中国贵州省武陵山脉梵净山。
黔金丝猴体长64-73厘米;尾长70-97厘米;重量8-15公斤。黔金丝猴的体型略小于川金丝猴,脸部灰白或浅蓝,鼻眉脊浅蓝。吻鼻部略向下凹,前额毛基金黄色,至后部逐渐变为灰白。背部灰褐,从肩部沿四肢外侧至手背和脚背渐变为黑色。肩窝有一白色块斑,肩毛长达16厘米。颈下、腋部及上肢内侧金黄色,尾基深灰色,至尾端为黑色或黄白色。幼体色淡,通体银灰。
黔金丝猴栖息于海拔1700米以上的山地阔叶林中,主要在树上活动,结群生活,有季节性分群与合群现象。栖息地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活动的海拔高度比川、滇金丝猴都要低,多栖于海拔500-800米河谷阔叶林,夏季则多见于海拔1400-2200米左右的阔叶混交林。也偶见于村寨附近。
黔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常年生活在哪里?
黔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常年生活在中国贵州省武陵山脉。
黔金丝猴,体长60至70厘米,尾巴又细又长,状如牛尾。与川金丝猴、滇金丝猴一样,属于仰鼻猴属,原本都居住在热带雨林,后来随着迁徙逐渐分化。
现在,贵州梵净山景区是黔金丝猴的唯一栖息地,仅存约800只左右。它们生存于海拔1300米至2000米之间,以植物嫩芽、嫩叶、花、果实为食。
形态特征
黔金丝猴体长64-73厘米;尾长70-97厘米;重量8-15公斤。黔金丝猴的体型略小于川金丝猴,脸部灰白或浅蓝,鼻眉脊浅蓝。吻鼻部略向下凹,前额毛基金黄色,至后部逐渐变为灰白。
背部灰褐,从肩部沿四肢外侧至手背和脚背渐变为黑色。肩窝有一白色块斑,肩毛长达16厘米。颈下、腋部及上肢内侧金黄色,尾基深灰色,至尾端为黑色或黄白色。幼体色淡,通体银灰。
黔金丝猴生活在哪里?
黔金丝猴栖息于海拔1700米以上的山地阔叶林中,主要在树上活动,结群生活。分布于中国贵州省境内武陵山脉之梵净山。
黔金丝猴一般约150-250只群居生活,一个群的大小在四季有分合的变化。活动范围大,最大群有400多只,种群中雌性与雄性的数量基本相当,为多雄多雌的混合家族群。食物为植物性的叶、芽枝、果实及树皮。
黔金丝猴的生长繁殖:
每年秋季是金丝猴的发情期,性成熟期雌性早于雄性,雌约4~5岁,雄猴迟到7岁左右。全年均有交配,但8~10三个月为交配盛期,孕期6个月左右,多于3~4月产仔,个别也有在2月或5月产仔的。雌猴妊娠期为6个月左右,通常一胎一仔,偶产二仔。
以上的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黔金丝猴
黔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常年生活在哪里?
黔金丝猴常年生活在中国贵州省武陵山脉。
黔金丝猴,体长60至70厘米,尾巴又细又长,状如牛尾。与川金丝猴、滇金丝猴一样,属于仰鼻猴属,原本都居住在热带雨林,后来随着迁徙逐渐分化。
现在,贵州梵净山景区是黔金丝猴的唯一栖息地,仅存约800只左右。它们生存于海拔1300米至2000米之间,以植物嫩芽、嫩叶、花、果实为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保护措施
1978年在贵州产区建立了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面积达41300公顷,主要是保护黔金丝猴和珙桐等珍稀动植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1986年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年还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
保护区建立后,保护工作有所加强。通过宣传教育,和贯彻有关法规,提高了当地群众对保护珍稀动物的认识。同时,对乱砍滥伐和盗猎者又绳之以法,如1984年对一起猎捕2只黔金丝猴(致死1只,致残1只)立案后,受到了法律制裁。因此,黔金丝猴的保护已做到家喻户晓。
- 上一篇:嘉陵江源头(嘉陵江源头海拔多少米)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