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昭宪皇太后(昭宪皇太后御歌)
《宋史》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第二十三(2)
开宝二年,丁母忧,起复视事。六年,拜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提举荆南、剑南水陆发运事。雩祀西洛,以伦留守东京兼大内都部署。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
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师还,加左仆射。五年,史官李昉、扈蒙撰《太祖实录》五十卷,伦为监修以献,赐袭衣、金带。六年,加开府仪同三司。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
卢多逊事将发,伦已上表求致仕。明年多逊败,以伦与之同列,不能觉察,诏加切责,降授工部尚书。其子都官员外郎继宗,本由父荫,不宜更在朝行,可落班簿。时伦病不能兴,上表谢。未几,伦再奉章乞骸骨,复授左仆射致仕。上以伦国初旧臣,遽复继宗官以慰其心。雍熙四年,卒,年七十九。赠侍中。
伦清介醇谨,车驾每出,多令居守。好释氏,信因果。尝盛夏坐室中,恣蚊蚋噆其肤,童子秉箑至,辄叱之,冀以徼福。在相位日,值岁饥,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至千斛,岁余尽焚其券。
微时娶阎氏,无子,妾田氏生继宗。及贵,阎以封邑固让田,伦乃为阎治第太康,田遂为正室,搢绅非之。
初,有司议谥伦曰恭惠,继宗上言曰:"亡父始从冠岁,即事儒业,未遑从贼,遽赴宾招,叨遇明时,陟于相位。伏见国朝故相,薛居正谥文惠,王溥谥文献,此虽近制,实为典常。若以臣父起家不由文学,即尝历集贤、修史之职,伏请改谥曰'文'。"
判太常礼仪院赵昂、判考功张洎驳曰:"沈伦逮事两朝,早升台弼,有祗畏谨守之美,有矜恤周济之心。案《谥法》:不懈于位,与夫谨事奉上、执事坚固、执礼御宾、率事以信、接下不骄、能远耻辱、贤而不伐、尊贤贵让、爱民长悌、不懈为德、既过能改,数者皆谓之'恭'。又云:慈民好与,与夫柔质慈民、爱民好柔、宽裕不苛、和质受谏,数者皆谓之'惠'。由汉以来,皆为美谥。如唐相温彦博之出纳明允,止谥曰'恭';窦易直之公举无避,乃谥曰'恭惠'。而沈伦备位台衡,出于际会,徒能谨饬以自保全,以'恭'配'惠',厥美居多。又按《谥法》:道德博闻曰'文',忠信接礼曰'文',宽不慢、廉不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修治班制曰'文'。昔张说之谥文正,杨绾之谥文简,人不谓然。盖行义有所未充,虽蒙特赐,诚非至公。若夫大臣子孙,许其为父陈请,则曲台、考功之司为虚器,而彰善瘅恶之义微矣。继宗以其父曾任集贤殿学士及监修国史之职,辄引薛居正、王溥为比,则彼皆奋迹辞场,历典诰命,以'文'为谥,允合国章。至于集贤、国史,皆宰相兼领之任,非必由文雅而登。其沈伦谥,伏望如故。"从之。
继宗字世卿,伦为枢密副使,以荫补西头供奉官。伦作相,授水部员外郎,加朝散大夫。迁都官、职方,知浚仪县,转屯田郎中,出知单州。代归,命使京东计度财赋。濮州土贡银,课民织造,不折省税;郓州节度配属县纳药物,皆为民病。继宗归,历言于上以除其弊。至道末,领淮南转运使。
继宗贵家子,倦于从吏,既因疾,以将作少监致仕。东封岁,求扈从,复授职方郎中。礼毕,改太仆少卿、判吏部南曹,迁光禄少卿、判三司三勾院。
继宗善营产业,厚于养生,不饮酒,不嗜音律,而喜接宾客,终日宴集无倦。大中祥符五年,卒,年五十五。前后录其子惟温、惟清、惟恭,并为将作监主簿。惟温后至秘书丞;惟清娶密王女宜都县主,至内殿承制。
卢多逊 ,怀州河内人。曾祖得一、祖真启皆为邑宰。父亿,字子元,少笃学,以孝悌闻。举明经,调补新乡主簿。秩满,复试进士,校书郎、集贤校理。晋天福中,迁著作佐郎,出为郓州观察支使。节帅杜重威骄蹇黩货,幕府贿赂公行,唯亿清介自持。会景延广镇天平,表亿掌书记;留守西洛,又表为判官。时国用窘乏,取民财以助军,河南府计出二十万缗,延广欲并缘以图羡利,增为三十七万缗。亿谏曰:"公位兼将相,既富且贵。今国帑空竭,不得已而取资于民,公何忍利之乎?"延广惭而止。
汉初,以魏王承训为开封尹,授亿水部员外郎,充推官。时侍卫诸军骄恣,朝廷姑息之,军士成美以驴负盐入都门,阍者不敢执,反擒平民孟柔送侍卫司。柔自诬伏,论当弃市。亿察其冤,言于汉祖而释之。
周初,为侍御史。汉末兵乱,法书亡失。至是,大理奏重写律令格式,统类编敕。乃诏亿与刑部员外郎曹匪躬、大理正段涛同加议定。旧本以京兆府改同五府,开封、大名府改同河南府,长安、万年改为次赤县,开封、浚仪、大名、元城改为赤县。又定东京诸门薰风等为京城门,明德等为皇城门,启运等为宫城门,升龙等为宫门,崇元等为殿门。庙讳书不成文,凡改点画及义理之误字二百一十有四。又以晋、汉及周初事关刑法敕条者,分为二卷,附编敕,自为《大周续编敕》,诏行之。俄以本官知杂事,加左司员外郎,迁主客度支郎中,并兼弘文馆直学士。世宗晏驾,为山陵判官,出为河南令。
宋初,迁少尹。亿性恬退,闻其子多逊知制诰,即上章求解。乾德二年,以少府监致仕。
多逊,显德初,举进士,解褐秘书郎、集贤校理,迁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建隆三年,以本官知制诰,历祠部员外郎。乾德二年,权知贡举。三年,加兵部郎中。四年,复权知贡举。六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
开宝二年,车驾征太原,以多逊知太原行府事。移幸常山,又命权知镇州。师还,直学士院。三年春,复知贡举。四年冬,命为翰林学士。六年,使江南还,因言江南衰弱可图之状。受诏同修《五代史》,迁中书舍人、参知政事。丁外艰,数日起复视事。会史馆修撰扈蒙请复修时政记,诏多逊专其事。金陵平,加吏部侍郎。
太平兴国初,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四年,从平太原还,加兵部尚书。
多逊博涉经史,聪明强力,文辞敏给,好任数,有谋略,发多奇中。太祖好读书,每取书史馆,多逊预戒吏令白己,知所取书,必通夕阅览,及太祖问书中事,多逊应答无滞,同列皆伏焉。
先是,多逊知制诰,与赵普不协,及在翰林日,每召对,多攻普之短。未几,普出镇河阳。太宗践祚,普入为少保。数年,普子承宗娶燕国长公主女,承宗适知泽州,受诏归阙成婚礼。未逾月,多逊白遣归任,普由是愤怒。
初,普出镇河阳,上言自诉云:"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太祖手封其书,藏于宫中。至是,普复密奏:"臣开国旧臣,为权幸所沮。"因言昭宪顾命及先朝自诉之事。上于宫中访得普前所上表,因感悟,即留承宗京师。未几,复用普为相,多逊益不自安。普屡讽多逊,令引退,多逊贪固权位,不能决。
会有以多逊尝遣堂吏赵白交通秦王廷美事闻,太宗怒,下诏数其不忠之罪,责授守兵部尚书。明日,以多逊属吏,命翰林学士承旨李昉、学士扈蒙、卫尉卿崔仁冀、膳部郎中知杂事滕中正杂治之。狱具,召文武常参官集议朝堂,太子太师王溥等七十四人奏议曰:"谨案兵部尚书卢多逊,身处宰司,心怀顾望,密遣堂吏,交结亲王,通达语言,咒咀君父,大逆不道,干纪乱常,上负国恩,下亏臣节,宜膏斧钺,以正刑章。其卢多逊请依有司所断,削夺在身官爵,准法诛斩。秦王廷美,亦请同卢多逊处分,其所缘坐,望准律文裁遣。"
遂下诏曰:"臣之事君,贰则有辟,下之谋上,将而必诛。兵部尚书卢多逊,顷自先朝擢参大政,洎予临御,俾正台衡,职在燮调,任当辅弼。深负倚毗,不思补报,而乃包藏奸宄,窥伺君亲,指斥乘舆,交结藩邸,大逆不道,非所宜言。爰遣近臣,杂治其事,丑迹尽露,具狱已成,有司定刑,外廷集议,佥以枭夷其族,污潴其宫,用正宪章,以合经义。尚念尝居重位,久事明廷,特宽尽室之诛,止用投荒之典,实汝有负,非我无恩。其卢多逊在身官爵及三代封赠、妻子官封,并用削夺追毁。一家亲属,并配流崖州,所在驰驿发遣,纵经大赦,不在量移之限。期周已上亲属,并配隶边远州郡。部曲奴婢纵之。余依百官所议。中书吏赵白、秦王府吏阎密、王继勋、樊德明、赵怀禄、阎怀忠并斩都门外,仍籍其家,亲属流配海岛。
阎密初给事廷美左右,太宗即位,补殿直,仍隶秦邸,恣横不法。王继勋尤廷美所亲信,尝使求访声妓,继勋因怙势以取货贿。德明素与赵白游处,多逊因之传达机事,以结廷美。又累遣怀禄私召同母弟军器库副使赵廷俊与语。怀忠尝为廷美使诣淮海国王钱俶遗白金、扣器、绢扇等,廷美又尝遣怀忠赍银器、锦彩、羊酒诣其妻父潘璘营宴军校。至是皆伏罪。多逊累世墓在河面,未败前,一夕震电,尽焚其林木,闻者异之。
多逊至海外,因部送者还,上表称谢。雍熙二年,卒于流所,年五十二。诏徙其家于容州,未几,复移置荆南。端拱初,录其子雍为公安主簿,还其怀州籍没先茔。雍卒,诸弟皆特敕除州县官。
初,亿性俭素,自奉甚薄。及多逊贵显,赐赉优厚,服用渐侈,愀然不乐,谓亲友曰:"家世儒素,一旦富贵暴至,吾未知税驾之所。"后多逊果败,人服其识。
咸平五年,又录雍弟宽为襄州司士参军。宽弟察,中景德进士,将廷试,特诏授以州掾。大中祥符二年,始改簿尉。三年,察奉多逊丧归葬襄阳,又诏本州赐察钱三十万。四年,仍录其孙又元为襄州司士。
裕仁天皇的母亲
贞明皇后(旧名:九条节子。1884年6月25日—1951年5月17日),是大正天皇的皇后。
1884年6月25日出生 – 旧摄家、公爵九条道孝的四女,母为野间几子。姊筹子是西本愿寺门主大谷光瑞之妻,同母弟良致之妻是有名的歌人九条武子。
1900年(明治33年)2月11日 – 与年长她五岁的皇太子嘉仁亲王订婚。
1900年5月10日 – 在皇宫神前举行婚礼,同时建筑做为结婚新居的赤坂离宫。
1901年4月29日 - 迪宫裕仁亲王(后来的昭和天皇)诞生
1902年6月25日 - 淳宫雍仁亲王(后来的秩父宫雍仁亲王)诞生
1905年1月3日 - 光宫宣仁亲王(后来的高松宫宣仁亲王)诞生
1912年(大正元年)7月30日 – 成为皇后
1915年12月2日 - 澄宫崇仁亲王(后来的三笠宫崇仁亲王)诞生。
1926年 - 大正天皇逝世,随昭和天皇即位而成为皇太后
1941年8月 – 大约此时,受北条常子(子爵北条隽八之女,常在寺信徒)的影响而加入日莲正宗,并对本尊有所奉献。往后一直到她过世的十年内,不断的为供养大正天皇的亡魂而修行与念经。
1951年(昭和26年)5月17日 – 过世
1951年6月8日 – 追号为贞明皇后,陵寝在多摩东陵,也是历代皇后首次葬在关东者。
她可谓是昭宪皇太后的后继者,不但鼓励养蚕与绢丝工业,同时也对救治癞病、麻疯病的事业相当热心。她与大正天皇之间感情很好,打破一般惯例,亲自在丈夫身边帮忙。此外在历代皇后里能生下四个皇子,也是很稀有的例子。大正天皇过世后,贞明皇后每天的生活都一样,在中午以前有绝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放置天皇遗照的房间里渡过,根据皇后所生秩父宫的证实,皇后认为这就好像服侍还活著的人一样。她的追号“贞明”,是出自于易经里“日月之道,贞明者也”之句。
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谁的地位更高一些?
慈安太后.
在很多人眼中,清朝末期,慈禧太后总是一个“权威”,任何事情似乎都会由慈禧太后来作主,她垂帘听政很多年,早已经把大权牢牢握在手中了。不过与她同一时期的还有一个慈安太后,她虽然比不上慈禧有名,而且同治帝还是慈禧的亲儿子,但是在身份地位上面,慈禧始终比不过慈安,这究竟是为何?慈禧太后为何赢不了慈安太后?
1.慈安太后俗称东太后,是咸丰帝皇后。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在承德避暑山庄驾崩,大阿哥载淳(即同治帝)即位,尊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曰慈安皇太后。后联同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除顾命八大臣,与慈禧太后一同垂帘听政。由于东太后是皇后、西太后是嫔妃,因而所有的一切东太后都有优先权
同治帝赠予嫡母“慈安”、生母“慈禧”的徽号。慈安太后住在东宫,慈禧太后住在西宫,因此俗称东太后和西太后。在传统的阴阳五行思想中,与西相比,东为上。麻将用语中“庄家”被称为“东家”,也是由此而来。
大正天皇的嫡母是昭宪皇太后,而大正天皇的生母柳原爱子则没有成为皇太后,只是得到了正二位的位阶。与日本皇室典范相比较,清朝的祖制更为温和,因此作为生母的西太后也能顺利成为皇太后,但西太后必须甘于低于嫡母东太后一个级别。
东太后性格文静,据说接见大臣时笨口拙舌,几乎什么也说不了。对于当时的妇女来说,这当然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情,问题只在于她不能读写,用很难的书面语书写的公文。但是,她绝非无能,实际上她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女性。
垂帘听政时,根据咸丰帝的遗训,东太后保有“拒否权”。对于大臣呈上的奏折,她可以做出裁决,下达敕谕时,上方要盖有东太后持有的“御赏”的印章,下方要盖有同治帝持有的“同道堂”的印章,两方的印章合在一起才算有效。如果东太后拒绝盖章,奏折的议案就不能通过。
同治帝“同道堂”的印章,由西太后代替年幼的儿子盖下,但那始终是代行。西太后自己并没有从咸丰帝那里得到印章。因此,就连西太后也不能与东太后对立。
3.另外,“御赏”、“同道堂”两个印章,直到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开始亲政才不再使用,此后在宫中保管,并流传至今。这两个印章与清朝的公用印章相比,个头小,雕刻的字体也不能称为上乘。其与当代中国的酒店商铺中作为礼品出售的印章差别不大。这两个印章,原本是咸丰帝用于书画落款的私印。国政上使用这样的私印史无前例。作为自己充满温情的遗物,咸丰帝特意选择了即使是妻子和幼子那样的小手也可舒服使用的小个头的私印。
从保有“御赏”印章这件事似乎也可以知道,东太后并不是西太后的傀儡。不仅如此,西太后有很多次都输给了东太后。
辛酉政变的“四人组”之中,西太后唯一比不上的就是比她小两岁的东太后。咸丰帝在世时,东太后为皇后,西太后为贵妃。因其身份的差别是决定性的,即使二人同时成为皇太后,直到最后这一差别也未消除。
如果根据儒教的思想,皇后为正妻,嫔妃为侧室,两者间有天与地般权威上的差别。同治帝的嫡母始终是“母后”东太后,而不是“帝母”也就是生母西太后。同治帝即位后,“母后皇后”即东太后,因新皇即位即刻被封为皇太后。而“圣母皇后”即西太后则晚一日被封为皇太后。万事都是有规矩的。座席的位置、陵墓的规模等等,所有的一切东太后都有优先权。
“天狗娘”昭宪皇太后简介是怎样的
明治天皇的皇后。大正天皇之嫡母。明治维新的新女性,本名一条美子,自幼聪慧,有天狗娘之称。嫁给明治后,以唐太宗长孙皇后为榜样,襄助国政,开办新式女子学校,热心红十字会活动,树立坂本龙马为海军之神,还留下三万首和歌。
求知甲午战争时期的日本天皇的个人资料
出生於嘉永五(1852)年9月22日,是孝明天皇的第二皇子。母亲是英照皇太后。但真正的生母是权大纳言中山忠能的女儿,典侍庆子。万延元(1860)年,他被定为储君,并赐名睦仁。庆应二(1866)年12月,也正是他十五岁那年,由於父天皇去世而继承皇位。翌年1月9日,举行践祚典礼。在革命份子的鼓舞之下,12月9日断然实行王政复古。庆应四(1868)年7月,将江户改名为东京。8月27日举行即位典礼,9月8日改年号为明治。10月,明治天皇抵达东京执政。12月,返回京都,与一条美子(昭宪皇太后)举行大婚之礼。明治二(1869)年明治天皇再度抵达东京,并定东京为首都,以图一新人心。接着,在明治政府推动下,接二连三的推出版籍奉还、废藩制县、制定徵兵令等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其中与天皇地位最有关的就是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制定。
明治政府於1889年(明治22)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这部东亚首部的现代成文宪法是摹仿普鲁士宪法的钦定宪法。明治宪法第一条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之。」明治宪法系基於天皇主权的原理,由天皇总揽立法、司法、行政之统治权。此外,行政各部的官制、陆海军的统帅、宣战的公布、条约的缔结等,都属於天皇的大权。从此,天皇摇身一变,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神人」。明治45(1912)年7月30日凌晨零时四十三分,明治天皇由於尿毒症去世,享年61岁(虚岁)。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日本近代国家诞生的同义字。
明治天皇是日本天皇中最特殊的一个天皇。在他之前,女天皇可以堂而皇之的登上帝位,古代的日本,就曾出现过六个女帝。日本的年号是摹仿中国的制度而制定的。只要有祥瑞的徵兆等因素,一个天皇可以容许变更多个年号。但是从明治天皇以后,一个天皇只限一个年号。因此也可以年号来代替天皇的称呼,例如明治天皇、大正天皇、昭和天皇等。从前的天皇,权力不是落在地方豪族或外戚贵族的手上,就是落在武家政权的手中。天皇可以说是只是一个傀儡,到了明治天皇,他总揽大权於一身。皇室典范是皇室制度的基本法律,1889年(明治22)於大日本帝国宪法之下制定。在明治宪法下,皇室典范异於一般法律,与宪法同为最高法规。
现行皇室典范,系於日本国宪法制定时同时修改,并以一般法律施行。与旧典范之最大相异处,首先在於皇室继承只限於嫡出(正妻所生),不承认庶出(正妻以外所生)。明治天皇及大正天皇全系庶出。此改变乃为尊重婚姻制度而来。其次,现行典范承认平民之皇太子妃。战前,皇太子妃必从皇族或三大贵族家庭中挑选。江户时代以前,日本允许女天皇的存在。但明治以后的皇室典范规定,只有男系的男子才能继承皇位。
- 上一篇:鹳狸猿(鹳狸猿是什么)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