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竺可桢的故事(竺可桢的故事阅读理解答案)
竺可桢的故事
竺可桢小学毕业时,他的才学在同龄人中是一流的。然而,他的个子却又瘦又小。有一天,在教室的走廊里,迎面走过来几个同学,在经过竺可桢身边的时候,几个人嘻嘻哈哈、挤眉弄眼。 其中一个人大声挖苦道:“这副小身材,一遇台风就要被吹上天。” 另一个接着大声说:“好一个可笑的小矮子,我估计他活不过20岁。” 听到这些话,竺可桢十分气恼,真想走上前去狠狠地回敬他们几句,可转念一想:谁叫自己长了这么一副单薄的身子骨呢。要想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就得有一个好身体。 “对,男子汉想到就要做到。”竺可桢连夜制定了一套详细的锻炼身体的计划,还写了六个大字:“言必行,行必果”,贴在最明显的地方,时时地提醒自己。 从那以后,竺可桢便闻鸡起舞,每天天一亮就从床上爬起来,到校园里跑步、舞剑、做操。即使遇到大雨天,也从不间断。 小竺可桢凭着自己的勤奋与好学,凭着自己的意志与精神,在知识的海洋中越走越远,越走越远…… 给个采纳吧~♥
竺可桢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竺可桢的故事《第一朵杏花》主要讲了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竺可桢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竺可桢,有关他的故事有那些?
1、故事
竺可桢5岁进学堂,7岁开始写作文。竺可桢写作文,常常是写了一遍,自己觉得不好又重新再写一遍,等到他自己认为满意了才停笔。竺可桢读书很用功,一天晚上,当他上床睡觉时,大公鸡已经“喔、喔”地啼叫了。母亲怕累坏了他的身子,就常常用陪学的办法督促他早睡。竺可桢很聪明,有时随母亲睡了,可当他听到鸡叫时,知道天快亮了,又轻轻地爬起来,背诵老师教的国语课。
竺可桢不仅爱学习,还爱用脑子思考问题。家乡雨水特别多,屋檐上老是滴水,落在石板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竺可桢站在一旁数那滴答作响的水滴,数着数着,他像发现了奇迹,眼睛盯住石板出神,他心里纳闷:哎,这些石板上怎么有一个一个的水坑呀,水滴正好滴在小坑里。再看看另外一块石板,也是同样的情况。他立即跑去请教父亲。
竺嘉祥听了儿子的问话,由衷地高兴,耐心地向他解释说:“小熊啊,这就叫‘水滴石穿’呀!别看一滴一滴的雨水没有什么厉害的,但是,天长日久,石板就被滴出小坑了。读书、办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2、人物简介
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1910年,竺可桢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34年竺可桢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
3、代表作
《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 上一篇:农历9月19(农历9月19日阳历是多少号)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