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卡廷森林(斯大林格勒现在叫什么)

bj0012023-12-15奇闻异事0

一波三折的真相,卡廷森林惨案的来龙去脉是什么?

当正义力量的胜利号钟响起,远在卡廷森林里埋葬的尸骨,却低声诉说着曾经残忍血腥的故事,这一刻,波兰突然成为了焦点:在德国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卡廷森林里,发现了一个巨坑,坑内是上万名波兰军官的亡魂。经来自多国的医生鉴定,这些军官的死法均是后脑勺中弹,死亡时间大概是1940年春。

那么,是谁如此残忍,用这种明眼人一看就是很有计划性的手法将他们残忍杀害了呢?

答案是苏联人。

枪杀后脑勺是苏联某组织的标准手法,而且,1940年那个时间点,恰逢苏联攻打波兰抓获了25万名波兰战俘。我们所要诉说的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相反,对卡廷事件的发展和始作俑者的揭露,才刚刚开始。

其实,早在波兰军官尸体被挖出来之前,人们就已经隐隐约约的有了不好的猜测了。波兰流亡政府从未放弃过寻找自己家的高级军官,当它流亡到伦敦刚刚稳定之时,就曾派人去苏联打探消息。不过彼时苏联看德国与波兰之间的战争看得正兴奋,自然是无暇去搭理这些失败者的。

转折点发生在1941年6月,德军突然大举进攻苏联,仅数月,苏联多地包括卡廷森林都陷落了。苏联国难当头,它渴望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于是,到了7月,苏联和波兰流亡政府在英国人的调解下达成了合作关系,并签署了相关协定。

这里面就提到:留在苏联的波兰籍战俘,将被组成波兰军团。当波兰人拿着战俘名单去搜寻他们一年前遭到逮捕的军官时,却是遍寻无果,他们好像自1940年3月之后,就人间蒸发了。但是,从仅留存的几名军官口里,他们似乎猜到了事情的答案。

波兰的天,变得更黑了。

对于此事,苏联官方的答复很是令人想入非非:“他们都被释放了,去了满洲国。”这自然是一句大多数人都不会相信的谎话,但是,迫于当时的局势——德国在旁边虎视眈眈,波兰人也只得隐忍,不再提出异议了。

如此庞大且有利用性的事件,是不可能被一直隐瞒的,很快,德国心理大师约瑟夫·戈培尔便炒起了此事,以谋取某种政治上的利益。其实,很久之前德国人便对此事有了某种相对肯定的猜测,甚至,精确到了地点。

但是,他们当时还在一头热地为自己的民族而搏斗呢,哪有空去关心一群失败者的最后下场。直到1943年战场突变,同盟国的绞索已经架在了德国的喉咙上,这时,它才意识到:必要想办法破坏苏联与波兰的同盟关系,给自己争取一丝的生存空间。

对!就是卡廷森林事件!没有哪个国家会对本国上万名军官被屠杀无动于衷的!

只要发生在卡廷森林的惨案被公之于众,这两个关系一贯就不友好的国家别说合作了,怕是连表面的友好关系都难以维持。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情境——各国人员和法医们通通到卡廷森林去围观这场惨案遗留的痕迹。

当然,苏联也并不会那么傻着坐等罪行被公之于众,它早就想好了一个漂亮的反击。

仅过去两天,苏联政府便发表声明,声称犯下此次暴行的是德国人,而德国此番是想嫁祸。苏联对于这堆尸体的解释是:一个13世纪大型墓地的发掘现场,而那堆战俘真实的死因是,1941年在修筑公路时与德军战斗而死的。

相对德国如此详尽地调查报道,苏联方面如此应付又缺乏实证的答案,波兰流亡政府自然是不会相信的。更何况,波苏之间的关系本就如履薄冰,波兰政府发出声明:要求国际红十字会介入调查,并对苏联提出疑问,请求得到军官们的下落。

然而,苏联高层可没空听声明。既然这个政府不听话,那么,不如让他们倒台重立一个。4月25日,他们不顾丘吉尔和罗斯福的反对,宣布与波兰政府断交。

1943年10月,当卡廷森林到苏联手里时,苏联政府组建对此事的特别调查委员会,意在彻彻底底的推翻德国此前的指控,并且,宣扬那堆尸体是1941年死亡的,而并不是德国人所调查的那样,是俄罗斯人1940年春所做。

他们邀请了数十名记者,对波兰军官墓地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参观。各国记者亲眼见到苏联人从庞大的坟冢中,现场挖出一个个尸体,当着他们的面由医学专家进行尸体解剖。专家们用小碟子展示着尸体的机体组织,大声宣扬尸体还很新鲜。

并且,他们还详细解释了1940年和1941年死者的内脏腐烂程度有何不同。此外,武器方面,也被说是死于德制手枪而非苏联制武器。之后,对于事件的真相,记者们也分为了两派:

挺苏者,因为在发掘墓地过程中,有从死者口袋里发现的日期为1941年夏的信件。

挺德者,则认为发现的许多不一致的地方才是真相,比如,有些死者口袋里的1940年4月11日的《消息报》。类似于此的证据,恰好是与苏联论点相对的。

其实想知道事实很简单,只要去苏联图书馆,找来1943年的报纸,你就会得到令人惊奇的发现,同年3月某地还是古代墓地,10月居然就变成了法西斯罪行展览区… …其实,这些小伎俩瞒不过英、美专业情报机构,但是,谁会戳穿并拒绝与强大苏联朋友的合作呢?

正如戈培尔早就预料过的:当初德国枪决12000多名波兰军官的小插曲,终会被苏联大肆利用,以洗脱自身罪名和栽赃德国。当然,卡廷森林的惨案并未被人们遗忘,相反,它深深地刻在每一个波兰人的心中。

战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在审讯纳粹德国战犯时也回避对卡廷事件的明确表态,从而使之成为一桩未了的迷案。

之后的很多年,面对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终于,在苏联解体后的1990年,苏联正式承认:“卡廷事件”的确是苏联所为。真相的谜云终于散去,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长达近半个世纪的谎言和赤裸裸的罪恶。逝者已矣,而活着的人则在为正义不断奔波,为真相泪流满面。

2010年初,俄、波总理一同在卡廷悼念遇难者,此为俄国首次参与与卡廷事件有关的纪念活动。几日后,波总统莱赫在乘飞机去往斯摩棱斯克参加悼念活动时遇难。2010年11月26日,俄罗斯议会下院批准发表一项声明,承认卡廷大屠杀是由当时苏联元首亲自下令的。

多年后,卡廷惨案在很多文艺作品成为了主要元素,比如在格里芬《战争兄弟情》系列小说中的《中尉们》,还有罗伯特·哈里斯的小说《英格玛》及同名电影。还有波兰诗人亚采克·卡奇马尔斯基,为卡廷事件创作了一首吟唱诗歌... ...

卡廷惨案为何发生?

苏联在此战争中俘虏了25万波兰军队,虽然上个世纪西方国家发展较快,物资也非常充沛,但是要供给20多万俘虏,这显然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

最主要的是,这些俘虏还不一定老实,很可能发生叛乱。所以苏联单方面决定,处决了这批俘虏中的军官。

扩展资料

1940年春,大约2.2万名在押波兰军人、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职人员遭到苏联军队杀害(其中4421人于斯摩棱斯克郊外的卡廷森林被处决)。1

943年,发现波兰军人尸体的纳粹德国称杀害事件为苏联所为,遭到苏联否认;直至1990年4月13日,时任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问苏联时,苏联才正式承认对卡廷事件负全部责任,称其是“斯大林主义的严重罪行之一”;

2010年4月,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下令公开俄方掌握的卡廷事件历史文件 ,这是俄罗斯首次向公众公开卡廷事件的相关材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卡廷惨案

“太让人震惊了”,当年的卡廷森林惨案,究竟有多惨绝人寰?

43年在苏联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卡廷森林,发现了一批埋有成千上万波兰军官尸体的巨大坟墓。这些坟墓中的一万多具尸体,是“犹太—布尔什维克兽行”的典型例证。可见当年的卡廷森林惨案有多么的惨绝人寰。

当年的卡廷森林惨案又被称作为卡廷事件,是当时苏联秘密警察机关在苏联中央政治局的批准下。对波兰的战俘,知识分子,警察和其他的公务员进行的一次有组织性的大屠杀。后来知道90年的时候,波兰总统访问苏联时,苏方才承认了对卡廷事件应负的全部责任。表示卡廷事件是斯大林主义的严重罪行之一。

当时的斯大林感觉到了来自德国方面的威胁,所以这些波兰的俘虏们就成了他的一个大包袱。苏联要在紧张的备战,消耗人力物力。要是除掉军官,其余的士兵就会处在群龙无首的境地了。40年处决波兰高级军官的行动正式开始,上千个波兰军官,被一个个地带上汽车,秘密的运往行刑的地方卡廷森林,之后苏方的人员又在上面铺了一层厚厚的土,还种上了松树和白桦树。

在卡廷森林执行完枪决后,在用卡车把尸体运到一个不到两公里外的森林公园内。送来的俘虏有的是在监狱被处决,有的是直接运到了卡廷森林里被枪毙。一万多个人就这样被屠杀了,想想当是多么的残忍啊。三年之后,柏林电视台向全世界报告了一则消息,说是在卡廷森林附近发现了一个埋着有成千上万个波兰军官尸体的巨大坟墓。

二战卡廷事件之谜 2.6万波兰军人在森林被集体屠杀真相(2)

卡廷事件真相

1940年,约2.6万名波兰军人和公民在苏联斯摩棱斯克州以西的卡廷森林被集体杀害。1943年4月13日,攻入苏联的纳粹德国宣布在卡廷森林发现大批波兰军人尸体,并称这场屠杀为苏联所为,苏联随即予以坚决否认。在后来的几十年间,苏联和波兰两国一直就“卡廷”事件争论不休。

直至1990年4月13日卡廷事件之谜才被揭开,时任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问苏联时,苏方才正式承认对卡廷事件负全部责任,称其是"斯大林主义的严重罪行之一";2010年4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下令公开俄方掌握的卡廷事件历史文件,这是俄罗斯首次向公众公开卡廷事件的相关材料。

直到现在,卡廷事件还是波俄两国最为敏感的那根神经。2007年,波兰众议院决定将每年4月13日定为卡廷事件遇难者纪念日,并出资将斯摩棱斯克郊区的那片森林建为"卡廷纪念地",还修建了一个别致的大门。沿着大门走进去,有一块巨石,上面用俄语写着:这里不但葬有波兰军人,还有那些不愿意杀害波兰战俘的俄罗斯军人;他们被自己的同胞杀死,也被埋葬在这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卡廷惨案的事件过程

卡廷惨案,又称“卡廷森林大屠杀”、“卡廷大屠杀”或“卡廷事件”,是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在苏联共产党中央的批准下,于1940年春对被俘的波兰战俘、知识分子、警察及其他公务员进行的有组织的大屠杀。

1940年,约2.2万名波兰军人和公民在苏联斯摩棱斯克州以西的卡廷森林被集体杀害。

1943年4月13日,攻入苏联的纳粹德国宣布在卡廷森林发现大批波兰军人尸体,并称这场屠杀为苏联所为,苏联随即予以坚决否认。

在后来的几十年间,苏联和波兰两国一直就“卡廷”事件争论不休;直至1990年4月13日,时任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问苏联时,苏方才正式承认对“卡廷”事件负全部责任,称其是“斯大林主义的严重罪行之一”。

2010年4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下令公开俄方掌握的卡廷事件历史文件,这是俄罗斯首次向公众公开卡廷事件的相关材料。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对波兰发动闪击战,占领波兰西部地区。9月17日,苏联从东部入侵波兰,占领寇松线以东的全部波兰领土,俘虏约25万名波兰军队官兵。苏联随后将波兰官兵分别关押在一些新建的战俘营。其中的斯塔罗别利斯克、科泽利斯克和奥斯塔什科夫3个战俘营,关押着包括9000名军官在内的共约1.5万名波兰战俘。苏联政府认为波兰战俘是一个大包袱:一方面,苏联在紧张的备战中为其要消耗宝贵的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波兰战俘可能随时反抗苏军的监禁,遂决定先处理掉波兰战俘中的军官。除掉了军官,其余的士兵就会处于群龙无首的境地。

苏联有关方面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从肉体上将他们消灭掉。1940年3月5日,苏联内务人民委员(内务部长)贝利亚专门就对2万余名以波兰军官为主的战俘和犯人实施枪决一事写出报告上交斯大林和联共(布)中央审批,随即获得批准。

1940年4月初,处决波兰战俘的行动正式开始。数百名被俘的波兰军官被从上述三个战俘营带上汽车,秘密运往行刑地卡廷森林。行刑人员站在波兰战俘身后,用手枪对着他们的后脑开枪。掩埋之后,苏方人员在上面铺上了厚厚一层土。不久,第二批战俘又被运到该地被同样处理。直至当年5月中旬,苏联方面在卡廷森林共处决波兰战俘4421人。他们被分别埋入8个大坑,上面铺满松树和白烨树。除卡廷森林外,苏联方面还在斯塔罗别利斯克战俘营枪决了3820人,奥斯塔什科夫集中营枪决了6311人,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其他战俘营和监狱枪决了7305人。加上卡廷森林枪决的4421人,共计21857人,其中包括约1.5万名波兰官兵俘虏。

卡廷大屠杀具体发生在位于卡廷森林(俄罗斯斯摩棱斯克以西约19公里,临近卡廷和Gnezdovo的村庄)的科泽利斯克战俘营。在斯大林的命令下,除在卡廷森林外,同时发生的屠杀还有在斯塔洛柏斯克和奥斯塔什科夫战俘营的处决战俘行动以及发生在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的处决政治犯行动,处决地点包括设于斯摩棱斯克的内务人民委员部总部、当地一个屠场,以及加里宁、哈尔科夫、莫斯科等苏联城市的监狱。在这些屠杀之中,卡廷大屠杀规模最大。现代波兰针对卡廷大屠杀的调查覆盖上述所有的屠杀。

1941年,德军占领卡廷森林。1943年,纳粹德国揭发在卡廷森林发现集体墓地。德国的揭发导致使苏联与设于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断绝外交关系。苏联一直否认卡廷大屠杀,直到1990年才承认内务人民委员部实施并隐瞒了卡廷大屠杀。俄罗斯检察总长的一项调查证实苏联需要为卡廷大屠杀负责,但是并未按波兰政府的意愿将其承认为战争罪行或种族屠杀,因而无须对尚健在的屠杀参与者进行起诉。

俄罗斯同时拒绝承认遇难者是斯大林压迫的受害者,使他们不能得到正式死后平反。俄罗斯在2005年公布的调查报告中声称这段时间俄罗斯和乌克兰地区共俘有14,542名波兰军民,其中1,803名死亡,没有迹象显示曾发生种族屠杀,且拒绝交出机密档案。

此次屠杀起源于拉夫连季·贝利亚的关于处决所有波兰军队成员的提议;正式文档于1940年3月5日由苏共中央政治局(包括斯大林和贝利亚)全体签署批准。

遇害人数估计约为22,000,最常见的数字为21,768。屠杀在卡廷森林、加里宁、哈尔科夫等地。受害者中约8,000人是1939年苏联入侵波兰的战俘,其余则是被指控为“情报人员、宪兵、破坏者、地主、工厂主、牧师及官员”而遭逮捕的平民。由于波兰的征兵制度规定除非获得当局豁免,所有大学毕业生必需服兵役,接受后备军官培训,苏联得以网罗大批波兰籍知识分子,其中包括波兰籍犹太人、乌克兰人、格鲁吉亚人及白俄罗斯人。1943年4月13日,攻入苏联境内的纳粹德国军方宣布,在德军占领的苏联斯摩棱斯克市附近的卡廷森林地区发现被苏联军方屠杀的波兰军人万人坑。4月15日,苏联发表公报,对此予以断然否认,宣称这些波兰战俘在德军入侵苏联之后落入德军手中,是被德军所杀害的。此后,苏联和德国均组织调查团前往卡廷进行实地调查,但都没有取得明确的结果。战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在审讯纳粹德国战犯时也回避对卡廷事件的明确表态,从而使之成为一桩未了的迷案。

卡廷森林的其他信息

更多电影剧情与相关背景介绍

82岁的瓦伊达,是比基耶夫洛夫斯基更伟大的波兰导演。奥斯卡在2000年把终生荣誉奖给了他。柏林电影节拖到2006年,也向他颁出终生成就奖。谁又料想,他的风烛残年,还能拍出恢宏史诗呢。尽管金熊和奥斯卡都舍不得再把荣誉给他。但在我眼里,《卡廷森林》无疑是近十年最伟大的电影。

1939年,苏联配合纳粹,入侵波兰,将两万多名被俘的波兰军官押入集中营。妻子在教堂的临时抢救点寻找丈夫。一位神父跪在尸体之间。她女儿喊道,那是爸爸的军装。妻子跑过去,掀开盖在头上的大衣,下面却是一具被毁坏了的、戴着荆棘冠冕的耶稣像。那一刻,我和她同时被震骇。神父伸手,轻轻将耶稣像重新盖上。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为电影奠定了一种令人战兢的崇高感。1989年之后,瓦伊达和波兰人民等了将近20年,来描述这个曾被谎言遮盖了50年的惨案。但在瓦伊达这里,苦难是这样被描述的。那一场苦难中,最深沉的真相,不是我们被苏联人屠杀,而是基督被人类重新钉上了十字架。

当妻子跨越大半个波兰,在波兰军官团被押送之前,找到她的丈夫,波兰最年轻的骑兵上尉。她劝他逃走,丈夫拒绝了。妻子绝望地说,你曾以上帝的名义说出誓言,与我联合,成为一体,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上尉说,可我对波兰也有誓言,我无法背弃军人的使命。

史诗的伟大,在于它依靠的不是悬念。因为你一开头就知道他们的结局。但这部电影的重心,是每个人的定意与抉择。《旧约》说,人的灵魂是上帝的形像。《新约》解释说,这形像就是“真理的仁义和圣洁”。至于灵魂的内涵,康德的三分法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理论,就是情感、思想和意志。当人的意志顺服真理时,人就胜过处境,葆有了他的尊严。

上尉的父亲是大学教授,当纳粹召集教授集合时,妻子也劝他不要去。父亲和儿子一样,说我一定要去,要让德国人知道我们是站在一起的。1943年,德国人发现了卡廷森林的万人坑,全体波兰军官在1940年4月,逐一被手枪近距离从后脑勺枪杀,纳粹的纪录片说,“这是典型的苏联克格勃的手法”。希特勒向被杀害的波兰将军夫人颁发了勋章,要录下她宣读的声明,向全国广播。镜头在将军夫人的脸上几乎停顿了几十秒,纳粹威胁说,不然送你的女儿去奥斯维辛。她轻轻推开那份声明,走出房门,晕倒在街上。

二战结束后,波兰被苏共控制。苏联重新制作了纪录片,声称1941年纳粹占领卡廷后,屠杀了波兰战俘。近距离从后脑勺射击,“这是典型的德国党卫队的手法”。高音喇叭说,每一具埋在卡廷的尸体,都在控诉着帝国主义的罪恶。从此,波兰人被迫活在一个巨大和高压的谎言里。卡廷,成为良心的试金石。一位高中毕业生在申请大学的简历里说,父亲1940年被苏联杀死。老师叫他改掉。可是,要在父亲的死上说谎,是我读大学的条件吗——是的,我们要重建波兰,如果连你们也被杀了,波兰的未来在哪里呢。

善恶的区别永远最简单,谎言的自我辩护都极其复杂。可爱的孩子只说了一句话,“一个人一生只有一份简历”。老师交换意见,感叹说,你对卡廷事件的态度,决定了你对波兰人民的忠诚。二十分钟后,这位年轻人死在街头。

一位姐姐,为上尉飞行员的弟弟定制了墓碑。上面写着,“1940年死于卡廷”。她以散播谣言的罪名被捕。之前她和弟媳讨论入党的事。她说,你决定入党,在新世界找到了位置,但我仍然在弟弟的世界里。如果我必须选择,我选择和他在一起。

那你选择了死亡——不,我选择被害者一边,而不是杀人犯一边。

电影中,四位军官的亲友们,都在艰难的生活中做出不同的选择。那位骑兵上尉在最后一批枪杀中,顶替了他的朋友。这位死里逃生的朋友,选择了沉默,在波共政权下升为上校。他与那位将军夫人有一次对话,讲述自己忍辱负重的理由。夫人一针见血地说,也许你的想法和他们不同,但你的做法是一样的。你想法不同又有什么用呢。

这话的意思,是一个绝对的善恶标准,在我们的意志之上。是非之心,也刻在人的心上。上校最终吞抢自杀了。就如瓦伊达50年前打破沉默的名作《灰烬与钻石》,选择顺服,就是选择灰烬中的钻石;选择悖逆,就是选择埋藏钻石的灰烬。

卡廷惨案,使波兰在二战后落入彻底的荒谬。但如那位妻子所说的,只有死亡才能将一个誓言分开。意思是说,苦难和谎言都没有这个能力。哪怕苦难再大,哪怕谎言重复一千遍,或重复了50年。

因为活在谎言中,根本就不是活着。

1991年12月23日,戈尔巴乔夫移交政权时,邀请叶利钦共同阅读了总统密档第一卷。他在回忆录中说,“当时我头发都竖起了”。密档有三份文件,即1940年3月5日贝利亚给斯大林的报告,及斯大林等签署的命令,同意秘密处决波兰战俘共25700人。命令中说“审案时,不传唤囚犯、不提起公诉、不出示侦查终结书和判决书”。另一份是1959年3月3日,克格勃首脑给赫鲁晓夫的报告,统计卡廷屠杀的总人数为21857人,并建议“销毁全部档案”。

1992年10月14日,叶利钦遣特使,去华沙,将三份密档的副本转交给了波兰总统瓦文萨,结束了维持半个世纪的谎言。

被推土机埋在卡廷森林的军官中,也有瓦依达的父亲。没拍这部影片之前,他的电影世界始终是残缺的。50多年来,瓦依达用各种寓言讲述一个苦难的波兰,直到他拍出这一段、不能不拍的历史的灰烬。

但灰烬中找不到钻石,除非跪下来祈祷。影片最后的屠杀场面,无论你近一百分钟的心理准备如何,依然具有意想不到的震撼力。当一个接一个波兰军官,面对万人坑,被枪杀之前诵读主祷文:

我们在天上的父——枪响;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枪响;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枪响;

饶恕我们的罪,如同我们饶恕他们的罪——枪响。

接着,瓦依达让他的观众沉浸在整整一分钟的黑暗里,向一个过去的时代致哀。他说,拍这部电影,是渴望人们的灵魂苏醒。渴望光来到黑暗中,引导我们走一条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