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清朝12位皇帝列表关系图(清十二帝顺口溜)

bj0012023-12-11奇闻异事0

清朝十二个皇帝分别是谁?

1、努尔哈赤

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

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3、顺治皇帝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继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而至顺治朝结束时,清廷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4、康熙皇帝

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他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5、雍正皇帝

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6、乾隆皇帝

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7、嘉庆皇帝

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

8、道光皇帝

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皇帝

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皇帝

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皇帝

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皇帝

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君主

清朝皇帝的顺序列表?

清朝自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到1912年溥仪退位,退三百年的历史一共出现12位皇帝,而1936年,皇太极才改的国号大清,这12位皇帝当然也包括了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

明末之时,公元1616年,明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把女真部落统一,年号为天命,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在位11年。皇太极是公元1626年接下努尔哈赤的位子,年号为天聪,在1936年时候,攻入关内于沈阳定都,建大清,年号崇德,为清太宗皇帝,在位共17年。福临是皇太极第九子,皇太极驾崩,他六岁登基,由其叔父多尔衮摄政,一直到14岁才自己亲政,在位期间,正是入关之后满汉矛盾最激烈之时。

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

对于康乾盛世,大家都比较熟悉,正是清圣祖康熙的统治之下,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军事,文化还是政治,对之后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康熙之后是雍正,世宗帝,他改善吏治,使国库丰盈,这之后乾隆打下好的经济基础,乾隆是康乾盛世的顶峰也是下坡,有人认为清的没落有乾降埋下的种子。嘉庆于公元1799亲政,虽然端了和坤,却无奈内忧外患,难以中兴。之后道光接棒,本人对时势不,而臣子懦弱,更是动摇大清根基,让鸦片之毒横虐中国,咸丰继位之后,纵有重整之心,无奈国库空虚,内部动乱,回天乏力。

同治——光绪——溥仪

清之没落,咸丰之妃慈禧首担其罪,同治五岁登基,慈禧垂帘听政,同治成为傀儡皇帝。同治之事,清朝帝位父子承袭就断了,之前的帝王都是父子关系,而同治之后的光绪是宗室之后,慈禧再次垂帘听政,光绪变法失败遭到软禁。溥仪亦是宗室之后,继光绪之位,于1911年辛亥革命中宣布退位。

大清的历史与其他朝代也很相似,从努力建立到发展顶峰开始下坡没落,是距离现代社会最近一个封建王朝历史,大部分的人还是比较了解这段历史的,电视剧拍得也比较多,你都看过吗?

清朝皇帝排列顺序

清朝皇帝按时间排列为: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共12帝。

一,努尔哈赤(太祖),年号天命,1616年登基,在位11年。

二,皇太极(太宗),年号天聪,1627年登基,在位10年。

三,福临(世祖),年号顺治,1644年登基,在位18年。

四,玄烨(圣祖),年号康熙,1662年登基,在位61年。

五,胤祯(世宗),年号雍正,1723年登基,在位13年。

六,弘历(高宗),年号乾隆,1736年登基,在位60年。

七,永琰(仁宗),年号嘉庆,1796年登基,在位25年。

八,绵宁(宣宗),年号道光,1821年登基,在位30年。

九,奕宁(文宗), 年号咸丰,1851年登基,在位11年。

十,载淳(穆宗),年号同治,1862年登基,在位13年。

十一,载恬(德宗),年号光绪,1875年登基,在位34年。

十二,溥仪 ,年号宣统,1909年登基,在位3年。

扩展资料:

最后的王朝

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是由女真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脱离了明朝的统治;虽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女真族,但都被击败。公元163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在沈阳改国号为清,正式开始了灭明的战争。

世祖福临在摄政王多尔衮的辅佐下,于同年五月攻占北京,四个月后清朝将都城迁至北京,开始了它在关内的统治。

世祖顺治皇帝在位的十几年里,清朝的统治者一直忙于消灭李自成的部队及一些明朝的残余力量。到顺治十八年,吴三桂率军入缅,消灭了明朝最后一支力量,清朝才彻底征服了中国。

公元1662年,顺治帝薨,其子玄晔在辅政大臣敖拜、索尼、苏克萨哈等人的辅佐下登基即位,年号康熙,是为清圣祖。康熙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的六十一年是清朝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

康熙之后,继雍正帝即位的乾隆帝也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位明主。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的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清帝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鼎盛阶段,史称"康乾盛世"。

嘉庆皇帝不如康熙帝与乾隆帝一样有作为;他在位二十五年,在统治上一直延续其父的政治方针,清朝进入了缓慢发展的阶段。道光帝在位期间,西方各国已经开始进入中国的经济市场,他们以鸦片来敲开中国的大门,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人们深受鸦片毒害。

其后中国的大门便被洞开,被迫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清朝的实力几近崩溃。咸丰帝死后,皇太子载淳(同治帝)即位,其母慈禧太后在大臣奕欣的协助下处死肃顺等辅政大臣,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近半个世纪的"垂帘听政"统治,不断的割地赔款。

随着清政府统治的日益衰落,一些爱国的进步人士在各地组织反清团体,其中,中国近代革命的先驱国父孙中山先生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的革命历程。1905年,孙先生团结世界各地的革命力量,成立了"同盟会"为中国国民党的前身。

1911年,武昌发生起义,仅仅两个月,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支持革命而独立,清政府的统治迅速解体。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同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最后的王朝 清朝简史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清朝皇帝世系

清朝皇帝人物关系图?

清朝皇帝人物关系图:

雍正初年,青海亲王罗卜藏丹津意图复兴和硕特汗国而乱,隔年年羹尧与岳钟琪等人平定。为此雍正帝占领部分西康地区,又在西宁与拉萨分置办事大臣与驻藏大臣以管理青藏地区。

听从鄂尔泰建议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具自治性质的土司,以地方官管理少数民族。将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于1727年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确立中俄中段边界。

1729年雍正帝听从张廷玉建议,以傅尔丹与岳钟琪兵分二路于科布多对抗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最后于和通泊之战战败。1732年噶尔丹策零东征喀尔喀蒙古,兵至杭爱山,被喀尔喀亲王策棱击败。1734年清准和谈,以阿尔泰山为界,西北大致和平。

扩展资料

清成宗义皇帝多尔衮为清太祖第十四子,和硕睿亲王,死后顺治帝追尊其为皇帝,旋因罪追夺其本人及其妻子敬孝义皇后、生母孝烈武皇后的尊号,开除宗籍,开棺戮尸,捣毁陵墓。后,乾隆皇帝为其平反,追复为睿忠亲王,恢复宗籍,修缮陵墓,封其后人为王,世袭罔替。

清高宗乾隆帝于乾隆六十年腊月让位于太子颙琰,自称太上皇,次年改元嘉庆。但太上皇掌握实权直至嘉庆四年驾崩,期间皇宫和宗室内部仍使用“乾隆”年号,称“乾隆六十一年”至“六十四年”,而外朝和民间使用“嘉庆元年”至“四年”。

咸丰十一年,清文宗驾崩,太子载淳即位,顾命八大臣拟定次年年号为“祺祥”。未几,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恭亲王奕䜣等发动“祺祥政变”(或“辛酉政变”),罢黜顾命八大臣,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改元“同治”,“祺祥”年号从未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君主

清朝人物关系图

爱新觉罗•福全(1653年—1703年),顺治次子,母宁悫妃,董鄂氏。康熙五年后称裕亲王。康熙手下大将军。

爱新觉罗•常宁是清世祖顺治帝第五子,生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一月初四日,母庶妃陈氏。康熙十年(1671年)封为和硕恭亲王。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在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战争中,任安北大将军,率领右翼军出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六月初七日去世,享年47岁。

爱新觉罗•常宁死后,第三子爱新觉罗•海善袭贝勒爵,后被夺爵,后常宁第二子爱新觉罗•满都护袭贝勒爵,后被降为镇国公,后爱新觉罗•海善的孙子爱新觉罗•斐苏袭镇国公。

承公府,历史上曾称为恭亲王府,贝勒斐苏府,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铁狮子胡同,是清顺治帝第五子爱新觉罗•常宁被封为恭亲王后的府邸。爱新觉罗•常宁死后,由其子息袭承,后降为镇国公后,称承公府。后爱新觉罗•斐苏加爵为多罗贝勒后称贝勒府。

顺治帝木的子女

儿子(共8个有记载)

o 皇太子(顺治14年立)荣亲王(顺治18年立)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

o 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

o 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

o 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

o 皇四子荣亲王(未取名,幼年逝世)

o 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

o 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

o 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

o 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

女儿(6个)

o 皇长女(1652~1653),顺治九年三月十五生,母庶妃陈氏,顺治十年十月殇

o 皇二女和硕恭悫长公主,母庶妃杨氏

o 皇三女(1653~1658),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三生,母庶妃巴氏,顺治十五年三月殇

o 皇四女(1654~1661),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母庶妃乌苏氏,顺治十八年三月殇

o 皇五女(1654~1660),顺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母庶妃王氏,顺治十七年十二月殇

o 皇六女(1657~1661),顺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母庶妃那拉氏,顺治十八年二月殇

养女(3个)

o 和硕和顺公主,承泽亲王硕塞女。

o 和硕柔嘉公主,安郡王岳乐女。

o 固伦端敏公主,简亲王济度女。

册封嫔妃:后妃五十五

康熙皇帝玄烨是中国历史上500多位皇帝中,后妃拥有正式封号的最后一位皇帝。据文献记载,他在位61年,69岁时去世,有正式封号的妻妾共55人。其中,康熙皇帝亲自册封的有:皇后3人,贵妃2人,妃11人,嫔5人,贵人11人,常在14人,答应9人。康熙皇帝去世以后,德妃乌雅氏是继位的雍正皇帝的生母,被追封为皇后,尊为皇太后。雍正、乾隆两朝,又先后将康熙皇帝的贵妃1人、妃2人追封为皇贵妃,嫔3人追封为妃,贵人1人、常在5人追封为嫔。

康熙皇帝的55位正式封号的后妃包括:皇后4人——赫舍里氏、钮钴禄氏、佟佳氏、乌雅氏,皇贵妃3人,贵妃1人,妃11人,嫔8人,贵人10人,常在9人,答应9人。这55人之中,大约有40余人可以确切知道其民族,以满族人为主,约30余人,确知的汉人10人,蒙古人2人。

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通称康熙皇帝。

胤(示是):康熙第一子,三十七年封直郡王,四十七年革,雍正十二年卒,按贝子例葬.

胤(示乃):康熙第二子,十四年立为皇太子,四十六年废,四十八年复立,五十一年复废,雍正二年薨,追封理亲王,谥号密.

胤祉:康熙第三子,三十七年封诚郡王,三十八年降贝勒,四十八年晋诚亲王,雍正二年降郡王,八年复封亲王,后革,十年薨,按郡王例葬.

胤祺:康熙第五子,三十七年封贝勒,四十八年封恒亲王,雍正十年薨,谥号温.

胤祚:康熙第六子,早夭.

胤(示右):康熙第七子,三十九年封贝勒,四十八年封淳郡王,雍正元年晋亲王,八年薨,谥号度.

胤禩:康熙第八子,三十七年封贝勒,六十一年晋廉亲王,雍正四年以罪革.

胤(示唐):康熙第九子,四十八年封贝子,雍正三年以罪革.

胤(示我):康熙第十字,四十八年封敦郡王,雍正二年以罪革乾隆二年封辅国公品级,六年卒,按贝子例葬.

胤禌:康熙第十一子,早夭.

胤祹:康熙第十二子,四十八年封贝子,六十一年晋嘉郡王,雍正元年降贝子,二年降镇国公,八年封履郡王,十三年晋履亲王,乾隆二十八年薨,以乾隆第四子颙珹为继.

胤祥,康熙第十三子,六十一年封怡亲王,雍正八年薨,谥号贤,

胤禵:康熙第十四子,四十八年封贝子,雍正元年晋郡王,三年降贝子,四年革,乾隆二年封辅国公,十二年晋贝勒,十三年封恂郡王,二十年薨,谥号勤.

胤(示禺):康熙十五子,雍正四年封贝勒,八年晋愉郡王,九年薨,谥号恪.

胤禄:康熙第十六子,嗣庄亲王后(即原承泽亲王硕塞后),雍正元年袭庄亲王.乾隆三十二年薨,谥号恪.

胤礼;康熙第十七子,雍正元年封果郡王,六年晋果亲王,乾隆三年薨,以雍正第六子弘(日詹)为嗣,谥号毅.

胤衸:康熙第十八子,早夭.

胤禝:康熙第十九子,早夭.

胤祎:康熙第二十子,雍正四年封贝子,八年晋贝勒,十二年降辅国公,十三年复封贝勒,二十年卒,谥号简靖.

胤禧,康熙第二十一子,雍正八年封贝子,,即刻晋贝勒,十三年晋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薨,以乾隆第六子颙瑢为嗣,谥号靖.

胤祜:康熙第二十二子,雍正八年封贝子,十二年晋贝勒,乾隆八年卒,谥号恭勤.

胤祁:康熙第二十三子,雍正八年封镇国公,十三年晋贝勒,乾隆二十三年降贝子,四十二年降镇国公,四十五年晋贝子,四十七年晋贝勒,四十九年加郡王衔,五十年卒,谥号诚.

胤袐:康熙第二十四子,雍正十一年封(言咸)亲王乾隆三十八年薨,谥号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