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楼兰遗址为啥禁止进入(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bj0012023-12-11奇闻异事0

楼兰古城为什么消失

��楼兰,是我国西部两汉魏晋时期一个绿洲城郭国,位于东经98°22′22〃,北纬40°29′35〃。即今新疆塔里木盆地,塔克拉马干沙漠东部,罗布泊西南�羌县境的大沙漠中。该城建于何时,尚未查明确切年代,大多数学者认为建于秦汉,消失于4世纪中期,也有认为湮没在5世纪。中外考古学家,探险家经一个世纪的探查,已初步查明古城面积约10万平方米,城南北、东西各长300米,城内有街巷、官署、寺庙、居民住宅等建筑,是两汉通西域丝绸之路上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重镇,汉晋都在这里驻兵屯田,设置行政长官。这么一座绿洲古城为什么在短短不到半个世纪中就突然急速消失在茫茫大沙漠中?1900年瑞典探险家发现楼兰遗址,轰动世界,对这座沉睡了15个世纪的灿烂文明,沟通中外文化经济交流的绿洲古城的突然消失惊诧不已,引来许多考古学家人文学者猎奇、探讨古城消失的原因。一个世纪过去了,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三个代表观点:第一,也是最早提出的"自然环境变化说";主要论据:冰山退缩导致河流流量减少,土地沙漠化,楼兰废弃。第二,"政治、经济中心转移说";主要论据:丝绸之路改道,楼兰失去优势衰败,最终废弃。第三,"人类活动破坏自然和谐说";主要论据:人类在创造高度文明的同时,也以惊人速度创造着沙漠化,楼兰的消失,与世界古文明消失的悲剧一样,因沙漠化的扩大而弃城。第三种观点在20世纪末期较盛行,媒体刊物发表文章,对楼兰现象视为人类破坏环境、毁灭古文明的典型,论述了人口增长、过度开发,破坏植被,干旱缺水沙漠化扩大,人类难以生存是绿洲古城迅速消失的直接原因。�

学术讨论百家争鸣,符合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笔者认为:就共性而言:人类对水资源利用平衡与失调,必导致积水成患或干旱为灾。在绿洲生态环境中过度开发,滥砍滥伐破坏植被,则势必导致干旱加剧,沙漠扩大绿洲消失。但作为楼兰这样迅速消失的个性问题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探寻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本文根据最近几年我国沙尘暴的频发,国际对自然灾害研究的新成果,提出"绿洲楼兰古城毁于沙尘暴"新说,就教于专家学者,有待于考古论证。为了说清这个观点,拟讨论下列三个问题:�

一、楼兰古城兴起与消失的大体过程;�

二、楼兰消失过程是渐变还是突变?�

三、论证楼兰迅速消失是极端特异突害气候--沙尘暴所致的依据。�

(一)�

楼兰古城的兴起与消失,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即起始期,兴起期,鼎盛期,消失期。�

第一阶段起始期:1997年在楼兰地区发现距今3800年古墓沟六座古墓,陪葬品极简陋,仅有一包黄麻,一个草编小篓,篓中有10多粒小麦。墓主人都是男性,以麻布裹身,头戴尖顶毡帽,帽上插有羽毛,没有陶器金属等陪葬品和工具。考古学家王炳华认为:"当时生活相当原始、贫困、生产力不高"。��(1)�1980年春孔雀河尾闾铁板闸,出土一具距今3380年保存完好的女尸,也未发现其它陪葬品,说明时间推进了约500年,楼兰社会生产力,社会文明没有提高。2001年1月考古工作者重新找到了得而复失达60年的小河口墓地,内涵极为丰富,墓葬跨度由距今1600年左右到4000年。不论古墓沟墓群,还是小河口墓群都反映出楼兰地区居民起始于距今4000年上下,发展非常缓慢。�

第二阶段兴起期:历史上最早出现"楼兰"这个地名是西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匈奴王冒顿单于在给文帝信中说,匈奴军队"定楼兰、乌孙、呼揭及旁二十六国……"。��(2)�这里虽然说明楼兰已是一个国度,但不明确它是大国还是小国,是"居国"还是"行国"以及它的军事、政治地位。过了半个世纪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汉使张骞出使西域,于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在向武帝会报中说到"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3)�回答了楼兰是一个绿洲城郭居国、临近水边,虽然"兵弱易击",但位置非常重要,影响王朝对西域的开发,"楼兰、姑师当道,苦之"。��(4)�要开发西域首先要打通通往西域的要道口楼兰。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虏楼兰王,遂破姑师"。其时楼兰是一个小国,介于汉王朝与匈奴王之间,到昭帝元风四年(公元前77年)汉王朝势力控制了楼兰,"更其国为鄯善国"。��(5)�应鄯善国国王尉屠耆之请,派遣伊循都尉镇守离城不远的伊循,驻军屯田保护鄯善国政权。从屯田起楼兰进入了兴起时期,然发展并不快,到元帝时(公元前48-33年)楼兰在西域几十个国家中仍是一个小国:户口1570,人口14100,胜兵2912人,职官有辅国候、谷阝胡候、鄯善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且渠、击车师君各1人,译长2人。��(6)�在昆仑山前7国中,户口、人口均排在第4位,胜兵人数排在第3位。把楼兰兴起时间定在公元前一世纪中叶,也许不会离谱。�

第三阶段鼎盛期:随着东汉魏晋与西域、中亚交流,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中西文化、贸易往来频繁,楼兰古城亦由兴起逐渐达到鼎盛。1999年12月在离楼兰48公里地方,发现一座魏晋时代古墓彩棺。彩棺集合着东西方文化特征,既绘有代表东方文化象征日、月的"朱雀"、"玄武",又覆盖着代表西方文化罗马风格的丝纹栽绒毛毯,死者为男性老年,着棉、绢质地的长袍。小河古墓群中亦发现彩棺,图案以黄、橘红、绿等色,绘有铜钱花卉纹,并以斜线分格。楼兰遗址出土的汉简,亻去卢文简,建筑遗存和《汉书》、《晋书》、《资治通鉴》等文献记录,都证明古城文化、经济在公元一世纪中叶至4世纪30年代,逐步达到鼎盛,跨度300余年。�第四阶段消失期:破译楼兰消失的确切时间,目前依据只有三条:①楼兰遗址发现的用亻去卢文写的有年代的简片卖:上书"兹伟大国王上天之子都伽·伐色摩那陛下在位十一年七月,诸民远离国境"。��(7)�伐色摩那国王于公元321-334年在位,按此推算11年应在公元332年,即东晋咸和七年。亻去卢文公元二世纪中叶至四世纪后半叶流行于于阗、鄯善一带,明显接受楼兰语与伊兰系诸语的影响,现在偶见于古佛经中。②楼兰遗址中,所发现的亻去卢文简、汉简,其年代记载都止于4世纪30年代,没有发现明确署有四世纪中叶及其以后的遗存。③公元399年即东晋安帝隆安三年高僧法显去印度求法,路径楼兰,这里已经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如所拟,唯以死人枯目为标耳"。��(8)�以上三点完全可以认为楼兰消失在公元332-339年之间,时间跨度很短很短,具突变特征。

�(二)�

楼兰古城的消失是突变不是渐变。西汉初年张骞通西域时所见到楼兰经济,是"少田,寄田仰谷旁国","民随畜牧逐水草"。��(9)�当时农业经济很不发达,粮食依赖邻国。公元前77年驻军屯田,开始种植粟(即黍)、大麦、小麦耐旱作物。经过两个多世纪开发经营到晋初,这里已是"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地,驰节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10)�这些记载虽然是古人写的,也许会有谥美之嫌。现代人经过考证对古城面貌描绘为:森林茂盛水草丰,七里十万家,驼铃悠悠,商贾不绝,一派繁荣景象。��(11)�楼兰农业开发经济繁荣,交通繁忙,当政者已看到了保护生态保护森林的重要性,楼兰废墟中发现一份"森林保护法",规定:树活着时如将树连根砍断,罚马一匹;若砍断树枝,则罚母牛一头。��(12)�以上表明三点:①当代人研究两汉在楼兰常驻有屯军一万多人,最多时达一万五千人。��(13)�据此推算出垦耕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比罗布泊总面积10万平方公里大三分之一,是不可能的,罗布泊地区也没有被垦遍。②楼兰总气候没有过大的向对人类生存生产严重不利的方向发展,或出现制约经济繁荣的不利的自然因素。③楼兰国当政者,包括汉晋派驻的使臣,已经注意到树木对保护生态的作用,有意识地保护树木,从这个侧面反映出楼兰地区没有因过度开发农业,而砍光伐光植被。�

就沙漠化扩大成因一般理论而言,如果因人类活动,农业过度开发,植被遭严重破坏,水土流失等成因,势必有一个相对较长的渐变过程,或呈阶段性。小河口墓地时间跨度2000多年,既有距今4000年的木乃伊,也有魏晋时代的彩桧棺,说明它们周边沙漠基本稳定,最起码在最后一批亡灵进入这座墓地时,沙漠没有较大或很大变化。如果沙漠向墓地推进,楼兰王国贵族成员绝不会仍埋到这里,也不会彩绘巨大木柱,建精美的木栅栏,醒目的享堂。假若是特殊极端异常自然灾害所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毁灭掉一切文明。世界地球史上,古生物曾遭过五次大灭绝,每次起因都是突变的自然灾害引起的。�

楼兰古城在4世纪30年代,并没有反映出因过度垦耕,生态非常恶化臣民难以生存,弃城他迁的迹象,或已分批他迁的记述。相反,这一时期有不少出土遗存和历史文献,记述了中原和西域少数民族,对控制楼兰的斗争实录。如沙漠兵临城下即将弃之,争之有何意义?�余太山《西域通史》根据亻去卢文简片卖论述:大约在公元270年以后,晋势力似乎撤离了楼兰,鄯善国王安归迦(在位时间3世纪50-90年代)和重要官员到楼兰视察活动,并在楼兰地区设立州、县、百户、十户等行政机构,各署长官审理案件、收税,管理官方籍账,且从鄯善腹地向楼兰移民,土地都沙漠化了移民干什么?安归迦还接受晋王朝授予的"待中"、"大都尉"之职。�

楼兰遗址发现西晋咸和三年(公元328年)西域长史李柏为了抗击高昌与焉耆国搞统一战线,于五月七日致焉耆国王的文书,"善言问候,甚表关心和尊重,以示绝无敌意"。��(14)�此时略早于楼兰国王伐色摩那十一年。楼兰的消失就在于"突然"这个症结上,我们要弄清楚的也就是这个"突然"的原因。�

仅仅过了半个世纪90年代高僧法显依然走楼兰这条路线去印度,所看到的楼兰已经是一片荒凉了。但鄯善等国在内的广大楼兰地区并没有被沙漠吞食而消失,丝绸之路没有完全关闭。到公元8世纪唐代军旅诗人岑参仍留下一首过楼兰的诗句:"官车西去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当代考古也证明,罗布泊不是在4世纪因沙漠浸蚀而干涸的,而是经过10多个世纪的渐变才消失。1931年有人实测罗布泊南北长170公里,东西宽40-90公里,仍有较丰富的水生动、植物。1942年《申报地图》描述罗布泊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15)�罗布泊的消失与楼兰古城的消失,是两个不同成因的结果,也就不能简单化,用一种理论来解释"突变"与"渐变"两个不同的现象。�

(三)�

我们认为楼兰消失的直接原因,是异常特大频发的沙尘暴。楼兰所在地干旱生态、风沙、高温高寒,从本质上说是地壳运动形成的自然现象,无人为痕迹,并非始于两汉对这个地区的农业开发。因此说楼兰迅速消失,实质应归咎于自然,但绝不否定人类不科学的开发活动推波助澜作用。2002年3月21日中科院叶笃正院士向媒体说:"我们要重新认识沙尘暴",沙尘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虽然可在减轻其危害方面有所作为,但不能彻底根治"。2002年4月24日媒体报导:我国首次发现西汉时期敦煌地区发生沙尘暴的汉简。我国史书也有沙尘暴气候的记载:《诗经·邶风·终风》有"终风且霾"句,《后汉书·郎岂页传》有"时气错逆,霾雾蔽日"。"霾",《辞海》解释为:"大气混浊态的一种天气现象"。即夹着沙尘飞扬的沙尘暴。古籍中把沙尘暴写成"黄雾"、"飞沙走石"、"黑气"、"黑雾"等认为是一种不祥之兆。《晋书·天文志》说:"凡天地四方昏氵蒙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日或一时,雨不沾衣而身有土,名霾,故曰天地霾,君臣乖"。《晋书》记载:从公元249年,即三国魏齐王曹芳嘉平元年;到公元402年即东晋安帝元兴元年,153年中记录了15次严重灾害性沙尘暴,其中有一年两次的。录之如下:�

魏齐王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壬辰,西北大风,发屋拆树木,昏尘蔽天。�

孙休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十一月甲午,风四转五复,蒙雾连日。十二月丁卯夜有大风发木扬沙。�

西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十二月,黑气四塞。�

西晋愍帝建兴二年(公元315年)正月己已朔黑雾,着人如墨,连夜五日乃止。�

东晋元帝大兴四年(公元321年)八月,雾埃氛蔽日。�

东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十月,京师大雾,黑气蔽天,日月无光。�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正月癸已,黄雾四塞。二月又黄雾四塞。�

东晋穆帝永和七年(公元351年)三月,凉州大风拔木,黄雾下尘。�东晋孝武帝宁康三年(公元376年)三月,朔,暴风迅起,飞沙扬砾。

�东晋孝武帝太元四年(公元379年)八月乙未,暴风扬沙石。�

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癸未,黄雾四塞。�

东晋安帝元兴元年(公元402年)十月酉申,朔黄雾混浊不雨。�

就以上不完全资料统计:3世纪3次;4世纪9次,其中311-315年2次,321-323年3次,351-383年4次;5世纪1次;总计13个年度15次。非常清楚表明:4世纪属于"沙尘暴百年多发期",一个世纪中有两个多发高峰,第一峰期出现在20-30年代,第二峰期出现在50-80年代。这与文字记载的"诸民远离国境","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完全吻合。由此认为毁灭楼兰绿洲古城直接原因,是4世纪多次出现的特大沙尘暴,祸首在蒙古国和我国西部大沙漠。对这个观点我们不妨用2000年、2001年、2002年,我国出现的沙尘暴天气作历史反证:�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沙尘暴出现的次数呈下降减少趋势,90年代逆转,21世纪上升,2001年1-5月频繁,规模和频度都超过以往,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罕见,共出现18次沙尘天气,扬沙日数达24天。专家说"近年我国强沙尘暴陡增,是因为处于厄尔尼诺事件的高峰期所致"。提出"我国已进入沙尘百年多发期"的警告。2002年3月19、20两天新疆、甘肃、北京、天津直至长江以南18个省市区,出现近10年以来最大的一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一般在500米以下,有些城市路灯自动开启,甘肃东部还出现特强沙尘暴--黑风暴,伸手不见五指,绘昌县能见度为零。近年来我国已出现因沙尘天气,沙丘逼近迁村、迁乡、甚至要迁县城的事。�

本文讨论的内容,不是沙漠化和沙漠化扩大化的成因问题,而是楼兰绿洲在不到半个世纪中迅速消失的直接原因问题,探讨它有助于认识自然灾尊重自然法规。�

2002年3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导:俄罗斯远东濒海水文中心主任鲍·库巴说:"濒海地区出现的特大沙尘暴天气,是俄罗斯远东地带百余年来从未有过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雨量和蒸发量与我国西部地区相比,悬殊太大,同样出现了沙尘暴。我国科学家刘纪远说:2002年"3月20日这样强度和规模的沙尘暴是百万年尺度全球变化的结果"。所以探讨楼兰绿州迅速消失的原因不能停留在总结列祖列宗"过度"开发农业的"错误"方面,而要扩大视野。�

人类社会总是要前进发展的,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原始森林,狩猎充饥,不食粮食的原始水平。开发农业是永恒的主题,今后还得开发,问题是开发规划全面不全面实际不实际,违不违反自然法则,牺牲不牺牲长远利益等科学含量。我们希望积极加强对自然灾害预测、防范、减少灾害损失的研究。

楼兰古城为什么是禁区?楼兰是什么样的一个古文明?

因为这里是军事禁区 ,如果没有官方的允许的话,是不可以进入这里的;楼兰古国是丝绸之路上面的一个小国,在古代丝绸之路的时候,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 。

世界景区有没有不让中国人进入的呢

世界这么大,总要出去多看看,去看没有看过的风景,去体验不一样的地域风俗,去尝很多名族特色的美味佳肴,不得不感叹生活在中国真的很幸福。我们从网上看到很多外国朋友来到中国都不想回去,都说中国的治安很安全。

中国的美食让他们流连忘返。但是我国也有很多的著名景区明确规定外国人是不能参观的,具体我们来看一看。

一、四川的大渡河金口峡谷

一是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大渡河金口海峡。其海峡面积共404平方公里是岷江水系最大的支流,也是中国红军长征途中的经过点。由于这个景点保留着很多的军事事迹,所以对外明确规定外国游客是不允许进入参观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铭记历史。

二、海南的西沙群岛

其海南一直都是很多中国游客向往的最佳打卡地。而且这里的风景宜人,气候适宜,也不得不说让人很惬意。但并不是谁都可以来海南的西沙群岛,必须是中国大陆的公民才能进入,而且非大陆公民和外国游客也是不允许来此游玩的。很多游客称西沙群岛是马尔代夫的分岛,这个岛屿是外国人渴望却不能来的梦中之地。

三、河南的老君山

老君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而洛阳又是十三朝古都,这便让老君山形成历史更加悠远,而且景观非常壮观。尤其是雪后的老君山犹如电影里的冰雪境地,让人喜欢不止。

现已经开发八大景区,光是一个鸡冠洞就形成了很多的小景点共有168个。但由于老君山位于洛阳市栾川县,这里紧邻着很多军事秘密基地,对外国游客是不开放的政策。

四、湖北的神农架

神农架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这处地方被分成两部分,其西部紧挨着神农顶,东部紧邻着洛阳的老君山,而且神农架也是中国最大的原始森林,在中国植物研究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用。

神农架也是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也是我国国宝大熊猫的故地,为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神农架是不允许外国游客到此参观的。

五、西藏的南伊沟

很多人都把西藏称之为天堂也不是没有它的道理的。西藏地域辽阔,空气清新,蓝天白云是人们向往的美好境地。南伊沟神态环境优美,四周被群山拥抱着,气候湿润,加上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被誉为是“中国绿色森林浴场”。

由于南伊沟位于中印交界之地处,是部队把守的重要基地,看管森严加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南伊沟只对中国人开放。

六、辽宁的旅顺口

旅顺口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的市辖区,其简称为旅顺口。这是一个含有历史事迹的景点,明太祖朱元璋曾跨海在此收复了辽东大地,因旅途顺利故把此地改名为旅顺口。现如今的旅顺口也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地,随着过去战场硝烟的逐渐退去,但历史情怀我们国人都铭记在心,此处景点外国人也是没有资格进入参观的。

七、若羌的楼兰遗址

楼兰遗址位于我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沿岸,它也是历史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受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的影响,很多商队路过此地都要休息片刻,楼兰遗址成为一道明珠照耀着大地,现如今的楼兰遗址被誉为是世界上的人文景观,也是很多外国游客花钱也不能进入的景点。

八、陕西省的太白山保护区

自古以来太白山就凭借着高又险的特点吸引很多游客的到来。加上太白山又是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最高地段,气候适宜,使得植被生长繁茂。风景优美,曾也是很多古代使人写诗的最佳境地。每逢节假日,太白山的游客人数成千上万,而且每天也是按照标准限制游客,太白山更是外国游客可望而不及的一大绝地。

九、四川的色达

提起色达很多中国游客都直呼表示中国的大好河山让人痴迷,更让人疯狂,也有表示没有去过甚至很少听到色达这个名字的。

色达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同时它也是一个宗教信仰比较浓厚的地方,也是不允许外国人进入的,这块地方被称为是神圣的净土之地。蓝蓝的天空,红色的房子,仿佛置身于光芒之中,去过的游客表示心灵都得到了安慰。

十、青海的金银滩原子弹城

60年代以来,很多科技人员在此研究原子弹和氢弹,这里保留着很多珍贵的研制资源,这里被誉为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地区,而且还有很多军事保留的重要物品,同时它也有很多重要的神秘地区,也是不允许外国游客进入的。

楼兰遗址为什么不能去(楼兰遗址可以去吗)

相信在小说中还是是电视剧中描述最神秘地方应该是楼兰遗址,在这样一个地方其实已经是得到了很多重要信息,在这样一个地方中也是被称为楼兰遗址,但是无法清除的一个问题其实是这样一个文明的见证者应该是被当成一个旅游胜地,楼兰遗址可以去吗?此时很多网友说楼兰遗址这样一个禁区为啥禁止进入,那么就来看看在楼兰遗址中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吧?

楼兰遗址这样一个地方在很多人心中其实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在这里考古学家其实是挖掘到了一个完好保存的女尸,被认为是楼兰公主,这样一个保存完好的状态一致被这样认为,但是身份到底是什么专家说什么就是什么,即使和事实有很多差距,这样一个情景其实很正常,但是在这样一个地方中被认为是不应该去的地方,到底是为什么呢?

楼兰遗址这样一个地方被认为是经过了很多风俗,在这里其实是被诅咒的城市,即使是已经被公开,但是在这样一个地方还是不要沾惹的好我,为什么呢?因为这里好像是因为一个诅咒,导致整个楼兰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很多人解释是因为天灾造成,但是还有很多人一直是认为诅咒造成,不过无论怎样,这样一个地方被掩盖了!

被掩盖的楼兰遗址相信很多人是好奇,但是不会去,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因素,据说在这样一个地方是戒备森严,因为是戒备森严,所以也是为了防止很多东西被破坏,其实在中古很多东西已经是被破坏,即使已经是抓捕到了犯罪团伙,这样的事情想要避免其实很难,所以说楼兰遗址是不推荐人们去游玩和进行探索,这些行为是被禁止!

在楼兰遗址中最令人意外的其实是本身神秘,考古学家也是不明白为什么楼兰遗址会经历这样一个处境,还有一个原因是在楼兰遗址中危险很多,而且是全是风沙其实没有什么看头,在电视剧或者是电影中出现的楼兰盛况已经是不存在了,而且在当时发生的事情和我们看到和想象中不一样,想要进行探寻是没有什么意义!

楼兰遗址为啥禁止进入

楼兰古国为什么是禁区,楼兰遗址为什么不能去

其实,楼兰古国谈不上是什么禁区,只是由于它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物保护区,所以普通人是不允许进入的,即便得到了特别许可,一张门票也需要3500元,这对一般人来讲也是价格不菲的。

至于网上很多人说的楼兰古国为什么是禁区,不提文物保护区,而只提是禁区,多半是对楼兰古国遗址处的规定不太了解,因为这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私自进入是违法的,所以传来传去就成了人们口中的“禁区”了。

楼兰古国为什么是禁区,楼兰遗址为什么不能去

楼兰古国,位于罗布泊西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如今只留下了一片废墟,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不过,目前楼兰古国是不太容易进去的,想一睹楼兰古国遗址真容的朋友,可以联系当地文化或旅游主管部门,看看能不能买到特别许可的门票,实在不行,则只能通过有关楼兰古国的记录片来了解下了。

楼兰遗址被诅咒不能去

楼兰古国为什么是禁区,楼兰遗址为什么不能去

在网上还有一些传言,是说楼兰遗址被诅咒不能去,持这种说法的人,多半是将楼兰古国为什么是禁区与楼兰古国的突然消失联系在了一起,认为楼兰古国的突然消失是被施了诅咒。

公元前176年前,楼兰古国建国,公元630年神秘消失,共持续800多年的历史。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连接东西方的交通要塞,楼兰古国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这样一座古城的神秘消失,自然会引起来各种猜测。

楼兰古国为什么是禁区,楼兰遗址为什么不能去

据史料记载,早在东汉时期,楼兰古国就已出现了严重缺水的问题,由于地处边塞,本来雨水就不充足,再加上乱砍乱伐,水资源流失就越发严重了。

随着水源的不断干涸,人类与牲畜的死亡,继而带来了大瘟疫,在不能解决水源与瘟疫的情况下,楼兰古国的人民只能弃城而去了。

楼兰古国为什么是禁区,楼兰遗址为什么不能去

据考古学家推测,古楼兰总共有12个村,人口约有几万人,突然爆发的瘟疫使许多楼兰人失去了生命,幸免于难的人们就向南面的夏康利迁移,最后到达了米兰。

后业,随着天气变暖,沙漠风暴增大,湖泊渐渐干涸,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楼兰古城,慢慢的楼兰古国便消失不见了。

楼兰古国为什么是禁区,楼兰遗址为什么不能去

所以,楼兰遗址为什么不能去,以及楼兰古城为什么突然消失,与当时的楼兰古国的现实条件息息相关,而不是受到了什么神灵的诅咒,这种毫无根据的谣言,大家还是不要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