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化石)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是什么恐龙?
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恐龙是哪些恐怕很多人都很好奇,下面就是top10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十种恐龙。体型单以身体的长度而论,并不是以体重而论。
世界10大最大的恐龙:
1、阿根廷龙:据科学家考证,阿根廷龙生存在1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体格非常的庞大,其身长大约有12m,身高最高能达到42米,体重大概在100吨左右,至少是霸王龙的五倍大。
2、普尔塔龙:普尔塔龙的体型非常庞大,据称体重在88吨左右,身体直径约五米,体型想到与10头非洲大象。
3、潮汐龙:潮汐龙出现在白垩纪,生存了将近1亿5千万年的时间,根据各种花式的显示以及科学调查可得知,潮汐龙的身长约在26米左右,体重最重约80吨。
4、无畏龙:无畏龙是种奇特的禽龙类,生存于早白垩纪,约1亿1000万年-9500万年前的非洲。根据至今被发现的化石推测,无畏龙的体重相当于一台波音737飞机。
5、波塞东龙:波塞东龙是目前已知最高的恐龙,经估计有17米高,而身长接近30到34米,体重被估计为50到60公吨之间。它们首次出现于早侏罗纪,并且很快地散布到全世界。
6、腕龙:腕龙出现在晚侏罗纪时期,是食草性的恐龙,潜质非常的发达,体型也很庞大,体重大约在80吨以上,光是前脚掌到肩膀的距离就有6米长。
7、图里亚龙:图里亚龙是目前在欧洲地区发现的体型最大的恐龙,体长一般是在30米以上,据称光是一个肩肘骨就比成年男性的还要高,而且这种恐龙非常聪明。
8、埃拉尔巨龙:埃拉尔巨龙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体长在30米左右,体重相当于28头河马的重量,相当的惊人。
9、富塔隆柯龙:富塔隆柯龙是一属泰坦巨龙类恐龙,生存年代为距今9400万年-8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它的化石于2000年在阿根廷内乌肯省发现,但于2007年才正式被发表。据称它的体型比蓝鲸还要打,体重约90吨左右。
10、长颈巨龙:长颈巨龙顾名思义就是脖子非常的长,据称占据了身体一半的长度,但是体重却没有其他恐龙那么吓人,大约有37吨左右。
最大的恐龙
最大的恐龙是易碎双腔龙。
据最大的估计,其个体可达60至80米长、臀高10米、头高14-15米之间、体重最重可达220吨,比蓝鲸还要大。当古生物学界在讨论最大的恐龙时,一般都会忽略易碎双腔龙,因为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够确切,而且它们的体型大得实在离谱。
易碎双腔龙的发现
易碎双腔龙是由古生物学家爱德华·德林克·科普所聘请的化石收藏家奥拉米尔·卢卡斯于1877年所挖掘的。卢卡斯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卡农城北方的花园公园发现这个部分脊椎,接近发现圆顶龙的矿场。当讨论最大的恐龙时,一般都会忽略易碎双腔龙的巨大骨骼,这是因由于不同的报告都指其脊椎及股骨的下落不明,而尝试寻找的计划都失败。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史前的地球是恐龙的天下,是地球上最具影响力的一类生物,支配陆地生态系大约1亿6千万年之久。那么你知道最大的恐龙是哪一个吗?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地震龙,是史前世界最大的恐龙,体长据考证应该有超过四十米。
地震龙(属名:Seismosaurus)意为“使大地震动的蜥蜴”,是较大的植食性恐龙之一,生存于侏罗纪晚期。 尾巴比脖子略长,小脑袋,有一个脚趾长着爪子,地震龙起初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属,但最近的研究显示地震龙可能是梁龙属的一个大型种,D. hallorum,更有研究提出它们是长梁龙的一个标本。如同其他梁龙,地震龙生存于启莫里阶到提通阶,约1亿5400万年前到1亿4400万年前。
生存时代
侏罗纪(距今约2.08亿年~距今1.44亿年,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时代)属于中生代中期。中生代第二个纪。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侏罗系,位于三叠系之下、白垩系之上。超级陆块盘古大陆此时真正开始分裂。大陆地壳上的缝生成了大西洋。非洲开始从南美洲裂开,而印度则准备移向亚洲。生物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些重要事件,引人注意。如恐龙成为陆地的统治者,翼龙类和鸟类出现,哺乳动物开始发展等等。陆生的裸子植物发展到极盛期。淡水无脊椎动物的双壳类、腹足类、叶肢介、介形虫及昆虫迅速发展。海生的菊石、双壳类、箭石仍为重要成员,六射珊瑚从三叠纪到侏罗纪的变化很小。棘皮动物的海胆自侏罗纪开始占据了重要地位。侏罗纪时爬行动物迅速发展。槽齿类绝灭,海生的幻龙类也绝灭了。恐龙的进化类型——鸟臀类的四个主要类型中有两个繁盛于侏罗纪,飞行的爬行动物第一次滑翔于天空之中。鸟类首次出现,这是动物生命史上的重要变革之一。恐龙的另一类型——蜥臀类在侏罗纪有两类最为繁盛:一类是食肉的恐龙,另一类是笨重的植食恐龙。海生的爬行类中主要是鱼龙及蛇颈龙,它们成为海洋环境中不可忽视的成员。三叠纪晚期出现的一部分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在侏罗纪晚期已濒于绝灭。早侏罗世新产生了哺乳动物的另一些早期类型——多瘤齿兽类,它被认为是植食的类型,至新生代早期绝灭。而中侏罗世出现的古兽类一般被认为是有袋类和有胎盘哺乳动物的祖先。软骨硬鳞鱼类在侏罗纪已开始衰退,被全骨鱼代替。发现于三叠纪的最早的真骨鱼类到了侏罗纪晚期才有了较大发展,数量增多,但种类较少。侏罗纪的菊石更为进化,主要表现在缝合线的复杂化上,壳饰和壳形也日趋多样化,可能是菊石为适应不同海洋环境及多种生活方式所致。侏罗纪的海相双壳类很丰富,非海相双壳类也迅速发展起来,它们在陆相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上起了重要作用。侏罗纪是裸子植物的极盛期。
体态特征
地震龙(seismosaurus)的含义是“地震的蜥蜴”。它最早是1979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发现的,时代为侏罗纪晚期。已经发现的身体有尾巴;背部;臀部和后肢。初看起来它很像梁龙,但地震龙具有更长的尾巴和粗壮的骨盆。据初步估计,它的长度至少有50米。不过已缩水至29-42米长,22吨重。 地震龙长着长脖子,小脑袋,以及一条细长的尾巴。鼻孔长在头顶上。它的头和嘴都很小,嘴的前部有扁平的圆形牙齿,后部没有牙齿。地震龙的前腿比后腿短些。每只脚有5个脚趾,其中的一个脚趾长着爪子。地震龙用四只脚走路,走得很慢。它们成群生活。地震龙是植食动物,吃东西时,地震龙将树叶整个咽下去,一口也不嚼。地震龙是较大的恐龙之一,但部分科学家认为已发现的地震龙化石属于一只长得过大的梁龙。
最新研究
地震龙是真的存在没错,只是科学家现在认为它其实是梁龙科最大的一个新种。过去曾以为这种恐龙的体长可以超过52米,那么它就是世界上最长的恐龙了。但后来科学家发现,地震龙臀部附近的一块骨头放错了,放的地方太靠近尾巴了。如果把骨头放回正确位置,地震龙就只能算是一种颇大型的梁龙而已。尽管地震龙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大,但它可能还是最长的恐龙之一。
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恐龙是什么龙
大家都知道,史前是动物的天下,而且都是些体型巨大的超级动物,尤其是恐龙,绝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了。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恐龙,希望能帮到你。
体型最大的恐龙
恐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动物,不过现在已经灭绝了,在远古时代,地球上还没有人类的时候恐龙就已经存在了,并且当时的地球是由恐龙统治的,是当时最大的物种,不过后来随着地壳的运动等各种原因,恐龙等开始逐渐灭亡,新的物种开始诞生,直至人类的出现。
地震龙是恐龙中超大恐龙的代表龙,在1991年发现了第一只地震龙化石。地震龙长着长脖子,小脑袋,以及一条细长的尾巴。鼻孔长在头顶上。它的头和嘴都很小,嘴的前部有扁平的圆形牙齿,后部没有牙齿。地震龙是最大的恐龙,但部分科学家认为已发现的地震龙化石属于一只长得过大的梁龙。自从地震龙首次被叙述后,地震龙的首次估计体型被认为是夸大的。较新的研究显示地震龙的身长只有约32米,重量约22到27公吨,小于它们的近亲超龙。这个重新评估是根据地震龙巨大巴的位置,实际上比DavidGillete首次计算地震龙体重时的位置还要前。 另外,地震龙当初估计身长时,曾参考宾州匹兹堡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完整梁龙骨架,该骨架有13节尾椎取自于其他恐龙,因此地震龙的身长估计值多了30%。恐龙体长42 — 67米,体重可能会达到100吨以上。
易碎双腔龙是由古生物学家爱德华·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所聘请的化石 收藏 家Oramel Lucas于1877年所挖掘的。Lucas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卡农城北方的花园公园发现这个部分脊椎(神经弓及神经棘),接近发现圆顶龙的矿场。易碎双腔龙的体重就可以是122.4吨。但也可能是150吨。
地震龙意为“使大地震动的蜥蜴”,又名震龙,是巨大的草食性恐龙之一,生存于侏罗纪晚期。地震龙是恐龙中超大恐龙的代表龙,在1991年发现了第一只地震龙化石。地震龙长着长脖子,小脑袋,以及一条细长的尾巴。鼻孔长在头顶上。它的头和嘴都很小,嘴的前部有扁平的圆形牙齿,后部没有牙齿,现在地震龙已被断定为一种长得过大的梁龙。地震龙这个物种名称已废除,现名哈氏梁龙。
侏罗纪(距今约2.08亿年~距今1.44亿年),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时代)属于中生代中期。中生代第二个纪。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侏罗系,位于三叠系之下、白垩系之上。超级陆块盘古大陆此时真正开始分裂。大陆地壳上的缝生成了大西洋。非洲开始从南美洲裂开,而印度则准备移向亚洲。生物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些重要事件,引人注意。如恐龙成为陆地的统治者,翼龙类和鸟类出现,哺乳动物开始发展等等。陆生的裸子植物发展到极盛期。淡水无脊椎动物的双壳类、腹足类、叶肢介、介形虫及昆虫迅速发展。海生的菊石、双壳类、箭石仍为重要成员,六射珊瑚从三叠纪到侏罗纪的变化很小。棘皮动物的海胆自侏罗纪开始占据了重要地位。
侏罗纪时爬行动物迅速发展。槽齿类绝灭,海生的幻龙类也绝灭了。恐龙的进化类型——鸟臀类的四个主要类型中有两个繁盛于侏罗纪,飞行的爬行动物第一次滑翔于天空之中。鸟类首次出现,这是动物生命史上的重要变革之一。恐龙的另一类型——蜥臀类在侏罗纪有两类最为繁盛:一类是食肉的恐龙,另一类是笨重的植食恐龙。海生的爬行类中主要是鱼龙及蛇颈龙,它们成为海洋环境中不可忽视的成员。三叠纪晚期出现的一部分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在侏罗纪晚期已濒于绝灭。早侏罗世新产生了哺乳动物的另一些早期类型——多瘤齿兽类,它被认为是植食的类型,至新生代早期绝灭。而中侏罗世出现的古兽类一般被认为是有袋类和有胎盘哺乳动物的祖先。软骨硬鳞鱼类在侏罗纪已开始衰退,被全骨鱼代替。发现于三叠纪的最早的真骨鱼类到了侏罗纪晚期才有了较大发展,数量增多,但种类较少。
侏罗纪的菊石更为进化,主要表现在缝合线的复杂化上,壳饰和壳形也日趋多样化,可能是菊石为适应不同海洋环境及多种生活方式所致。侏罗纪的海相双壳类很丰富,非海相双壳类也迅速发展起来,它们在陆相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上起了重要作用。侏罗纪是裸子植物的极盛期。
恐龙的基本内容
恐龙时代离我们如此遥远,如果不借助于化石,我们对恐龙这一神秘的物种就会一无所知。所以对恐龙的研究,也就是对恐龙化石的研究。恐龙化石大致可分为骨骼化石和生痕化石两种,主要保存在中生代时期形成的沉积岩中。恐龙化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牵涉到恐龙的死亡和灭绝,也与地球亿万年的风云变幻息息相关,而它的发现和挖掘也同样不易。科学家们通过各种手段寻找恐龙化石的蛛丝马迹,并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来复原和研究恐龙。通过他们的工作,我们渐渐了解了恐龙的外形及生活形态,而来自世界各地关于恐龙的新发现以及新看法,一再修正我们原先认定的恐龙形象,使之更接近事实的真相。
恐龙最早出现在离现在约2.35亿年的三叠纪晚期,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发生的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
灭亡时间
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亿3500万年的三叠纪晚期,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发生的末白垩[è] 纪生物大灭绝事件。
恐龙的名称由来
实际上,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就已经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直到古生物学家曼特尔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了对比,科学界才初步确定这是一群类似于蜥蜴的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
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查理德·欧文创建了“dinosaur”这一名词。英文的dinosaur来自希腊文deinos(恐怖的)Saurosc(蜥蜴或爬行动物)。对于当时的欧文来说,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动物”是指大的灭绝的爬行动物(实则不是)。实际上,那个时候发现的恐龙并不多。自从1989年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后,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龙的遗迹。目前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龙至少有650至800多个属(古生物学上的种属,不完全同于现代动物的分类方式)。 后来,中国、日本等国的学者把它译为恐龙,原因是这些国家一向有关于龙的 传说 ,认为龙是鳞虫之长,如蛇等就素有小龙的别称。
恐龙的类别区分
恐龙种类
生活于地球上的恐龙很可能在1000种以上,但是恐龙时代和我们相距如此遥远,我们只能通过已发现的化石去了解它们。被发现的恐龙有上百种。随着恐龙研究工作的不断进展,我们所知的恐龙种类还会不断增加。
分类依据
恐龙可以根据其臀部结构分为蜥臀目和鸟臀目两大类。大部分的蜥臀目恐龙都具有往前突出的耻骨,而鸟臀目恐龙的每根耻骨都向后倾斜。除臀部结构不同外,两类恐龙在生活及行为特征上也不同。蜥臀目恐龙包括以四肢行走的草食性蜥脚类恐龙,以及几乎用两肢行走的肉食性兽脚类恐龙。
恐龙与 其它 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躯体的正下方位置。这样的架构比其他各类的爬行动物(如鳄类,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为有利。根据恐龙腰带的构造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蜥臀目(Saurischia)、鸟臀目(Ornithischia)。二者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其腰带结构。
蜥臀目的腰带从侧面看是三射型,耻骨在肠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则向后延伸,这样的结构与蜥蜴相似。
鸟臀目的腰带,肠骨前后都大大扩张,耻骨前侧有一个大的前耻骨突,伸在肠骨的下方,后侧更是大大延伸与坐骨平行伸向肠骨前下方。因此,骨盆从侧面看是四射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区别)。
蜥臀目分为蜥脚类(Sauropoda)和兽脚类(Theropoda),蜥脚类又分为原蜥脚类和蜥脚形类。
原蜥脚类主要生活在晚三叠纪到早侏罗纪,是一类杂食--素食性的中等体型的恐龙,例如生活在地球上的第一种巨型恐龙——板龙,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的安琪龙。
蜥脚形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大型的素食恐龙。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成小匙状。蜥脚亚目的著名代表有产于我国四川、甘肃晚侏罗纪由19节颈椎组成的脖子长度约等于体长的一半的马门溪龙,世界上已知体形最大的动物——易碎双腔龙。
兽脚类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它们都是肉食龙,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头部很发达,为最聪明的一类。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暴龙是著名代表。其余如异特龙、南方巨兽龙、棘龙等也颇具名气。
鸟臀目分为5大类:鸟脚类(Ornthopoda0、剑龙类(Stegosauria)、甲龙类(Ankylosauria),角龙类(Ceratopsia)和肿头龙类(Pachycephalosauria)。
鸟脚类是鸟臀类中乃至整个恐龙大类中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它们两足或四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它们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全都是素食恐龙。如:鸭嘴龙、禽龙等。
剑龙类,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质刺棒两对或多对,剑龙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到早白垩纪,是恐龙类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其代表有被认为居住在平原上的剑龙、被发现于坦桑尼亚的肯氏龙。
甲龙类恐龙体形低矮粗壮,全身披有骨质甲板,以植物为食,主要出现于白垩纪早期。例如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海拉尔龙,生活在英国的多刺甲龙,以及在美国的包头龙和蒙古的爱得蒙托龙。
角龙类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龙。头骨后部扩大成颈盾,多数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我国北方发现的鹦鹉嘴龙即属角龙类的祖先类型。其中有与霸王龙齐名的三角龙,温顺的食草动物原角龙等等。
肿头龙类的主要特点是头骨肿厚,颥孔封闭,骨盘中耻骨被坐骨排挤,不参与组成腰带,主要生活在白垩纪。
不论是蜥臀目还是鸟臀目,它们的腰带在肠骨、坐骨、耻骨之间留下了一个小孔,这个孔在其它各目的爬行动物中是没有的。正是这个孔表明,与所有其他各目的爬行动物相比,被称为恐龙的这两个目的动物之间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
猜你喜欢:
1. 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犀牛是哪种
2. 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蝙蝠
3. 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马是什么
4. 世界上最大肉食恐龙
5. 地球历史上体型最大的恐龙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排名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排名如下:
1、易碎双腔龙。易碎双腔龙,绝对算得上是历史上最大的恐龙,它的最大体重甚至比蓝鲸还要大。据悉,它和梁龙有近缘关系。易碎双腔龙在1877年被挖掘,据科学家估计,易碎双腔龙最大的个体体长可达60~80米,前腿5.75米长,后腿7.5米长,臀部高度为9.7米,体重可达220吨。
2、瑞氏普尔塔龙。近来,阿根廷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能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巨型恐龙,其脖子、背部和尾部的化石,从化石可以推断出这种恐龙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之一:瑞氏普尔塔龙。据悉,这种恐龙身长在35~40米,体重80~110吨,胸腔能装下一头大象,堪称“恐龙之王”。
3、阿根廷龙。古生物学家声称已经发现了更大的恐龙,阿根廷龙是体型最大的恐龙,命名非常简单,在阿根廷发现的,化石是在1986年发现的,身长39.6米,体重大约是100吨。
4、超龙。超龙又译超级龙,意为“超级蜥蜴”,是种梁龙科恐龙。推测体重大概达到了66吨,甚至有人推测它重达88吨,这几乎可以说是在陆地上生存动物的最大极限了。仅一个超龙的脊柱就可以长达一公尺四十公分。
5、波塞东龙。波塞东龙又名海神龙、蜥海神龙,属于食草恐龙,是种蜥脚下目恐龙,生存于早白垩纪,与更著名的腕龙有接近亲缘关系。白垩纪的北美洲蜥脚类恐龙已出现数量衰退、体型缩小的迹象,而波塞东龙是北美洲最晚出现的大型腕龙类恐龙。波塞东龙是目前已知最高的恐龙,经估计有17米高。而身长接近30到34米,体重被估计为50到60公吨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