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古代女子最害怕的刑罚(儿童的刑法)

bj0012023-12-10奇闻异事0

古代女性最怕的五刑

古代女性最怕的五刑:

刑舂:古代对妇女犯罪施用的一种刑罚。在施以黥、劓等肉刑后押送官府或边境军营,服晒谷、舂米之劳役。

幽闭:对女犯施行的宫刑,开始于秦汉。即使用木槌击妇人腹部,人为地造成子宫脱垂,是对犯淫罪者实施的一种酷刑。

拶刑:古代对女犯施用的一种酷刑。拶是夹犯人手指头的刑罚,故又称拶指,唐宋明清各代,官府对女犯惯用此逼供。

杖刑:隋唐以来五刑之一。宋明清三代规定妇人犯了奸罪,必须去衣受杖,除造成皮肉之苦外,并达到凌辱之效。

骑木驴:这种刑具是专为因奸情杀夫的女人设置的,当然也包含与奸情有关的直接责任人。

古代女子最害怕的刑罚是什么这些刑罚让人生不如死

;古代有很多刑罚都十分残忍,不仅仅是伤害肉体,更重要的是会直接摧毁精神,让人接受双重折磨。如果是处于死刑,那在古代都算是比较爽快的刑罚,而有些处罚内容则是会让人感到生不如死。男性和女性犯了法,受到的惩罚也会不一样,对于女子来说有一项她们最不愿意被施加的惩罚,这到底是什么呢?想了解的话,就来看看吧。

1、古代女子最害怕的刑罚

封建社会发明了很多骇人听闻的刑罚,除去最常见的浸猪笼、废宫,还有一种相对罕见的刑罚,名为墩刑。而墩刑被称为是古代女子最害怕的刑罚。

这种刑罚比较详细的描写可以在小说《白鹿原》中找到。《白鹿原》中描写田小娥被五六个人推到木杆之下,然后绑在了空中坠下的皮绳,被升到半空中,那些围观的人都十分兴奋的喊道,“墩死她!”。其中更多详细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因为这种墩刑的记录相对较少,所以有人怀疑它是否真的存在。但是也有人反驳,艺术来源于生活,这种刑罚绝对不是凭空想象出来,它是真实存在与民间的私刑。这种刑罚在其他的历史文献中也有记载,不过不叫墩刑。在清朝的文献记载中,这种刑罚被更加详细的记录。

墩刑的刑具看起来十分普通,就是由五根大木桩和一根绳子组成。这五根木桩的高度需要在五米之上,然后将其中四根分别摆放在左右两侧,再将一根木桩横放在这四根木桩中间,这就是一个完整的“邢架”了。行刑的时候,将犯人剥光衣服之后,用绳子将人手或发辫捆绑住吊起来,绳子的那一头是行刑的汉子,他们会扯住绳子不停地上下放,让犯人在空中不停坠下升起。

不消片刻,受罚之人就会筋骨齐断,痛不欲生。不仅如此,这种刑罚还有针对女犯人的升级版。就是在地面钉上小木桩,然后让女犯人坠下置于其上受辱,让女犯人不仅受皮肉之苦,还要受到精神责罚,实在是残忍至极。

2、这些刑罚让人生不如死

出了墩刑,还有这些刑罚会让女性感到害怕,裸刑便是其中之一。顾名思义,裸刑就是让女性一丝不穿,在大街上面游行,受尽屈辱,这简直就是让女性生不如死。

邱二娘是咸丰皇帝在位时候的起义军首领,但是后来被手下背叛被捕入狱,受尽侮辱,一丝不穿在大街上面游行,在面对这样刑罚的时候,邱二娘依然不畏惧,昂首挺胸,正义凛然。陈硕贞,是唐朝时期的起义军女首领,也是第一个成为皇帝的人,比武则天的称呼还要早,当时更是自封“文佳皇帝”。但就算是这样,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还会没有逃过镇压的行动,被刽子手扒光了衣服。

在古代的时候,女性是丝毫不能坦露的,在家里面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要接受这样的刑罚,还不如一下子就死掉,唯有这几位女性在面对这样刑罚的时候,丝毫不惧,真的是让人震撼!

廖观音,是清末时期的一个起义女首领,在被镇压的时候抓住了,为了更好的羞辱她,就不让她穿衣服在大街上面游行,在面对这样事情的事情,她并没有在意自己的形态,而是一路上破口大骂,年仅17岁就被砍头了,这样的一生也是很可惜的,在花样的年纪,失去了生命。

其实在说到这个陈硕贞的时候,和武则天两个人之间还是一个相见恨晚的姐妹,看来陈硕贞没有实现自己当皇帝的梦想,被武则天实现了,真的是命运弄人啊!

古代女子最害怕的刑罚笑

那就是刺字发配。实际上就是黥面 。当然这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烙印,等于告诉人们,这货曾经犯有错误,能绕着走远离最好。

要是把这个节奏使用到唯美的女子身上,恐怕即便是叫她上吊,也不会心甘情愿受这般酷刑。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畸形发展,比如黥面这种貌似残酷的刑罚现在也成为一种时髦,颇受美女们的青睐。

黥面一种古代的酷刑,对此古代女子非常害怕,毋宁选择去死,也不愿意遭受这样的惩罚。尽管当时黥面时疼痛万分,最为艰难的却是受刑后的每一个日夜,因为自己往后将一辈子都活在百般侮辱中而难以自赎。

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她们从小被灌输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所谓三从,就是没有出阁的时候要遵从父母,出嫁以后要顺从自己的丈夫。如果丈夫死了,就要听从儿子的安排。这就意味着在女人的一生,并没有自己当家做主的机会。

而古代女子对于自己的名誉看得十分珍贵,因为女子有德便是才。德就是名节,如果毁掉她们的社会形象,即便是没有受到黥面之类的惩罚,她们的心其实已经死了。这就是古代酷刑的根本要诀,伐心最为关键,而黥面就是伐心之术。

其实早在商周时代黥面这种刑罚就已经问世,厚道地说,相对于其他酷刑,黥面应该算得上比较温文尔雅。问题的关键是,它带来精神上的折磨远远高于肉体上的痛苦。

直白地说,黥面就是在人的脸上刺字,条件许可的话再涂上一些颜料,以便更加醒目,即便是想要掩盖都很是困难。以至于黥面带来所谓的感染,根本就不在人们的考量之中。

黥面作为一种酷刑,一直到满清末年才被废止,可见它的存在意义根深蒂固。我们在一些电视里电影里经常会看到一些女子在出门的时候会用纱布蒙面,除了民族习惯之外,更多的是对面部的保护,当然也有可能是这位已经遭受过黥面,无颜见人,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