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秦始皇墓不敢挖的真相(秦始皇墓不敢挖的真相一)
秦始皇墓不敢挖的真相是什么?
因为挖秦始皇陵会破坏里面的文物,所以秦始皇陵不敢挖掘。
就考古而言,任何一种对地下文物的挖掘,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对文物某种程度的破坏或损害。所以,进行的大多是抢救性发掘,比如因施工、被盗等人为因素或自然灾害使文物遭到破坏,必须进行抢救性发掘以保护文物。
因为文物在地下埋藏数百年、数千年,其内部已经形成了平衡状态。一旦挖掘,这种平衡就被打破,就会造成对文物损害。不仅不能主动发掘帝王陵,即使别的地下遗存,只要条件允许,可以勘探、可以试掘,但除非必须,一般也不会主动发掘的。
特别是对陵墓最关键的部位,比如墓室,迄今的考古收获,还不足以解释墓室的情景,它的基本形式、结构、布局,连基本的解释都无法形成体系。在文物保护技术还不足以担当的情况下,任何挖掘地宫的“念头”都是违背科学精神的,都是一厢情愿的“空想”。
秦始皇陵的构造:
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汉书·楚元王列传》载:“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
汉承秦制,秦时一尺约为现代23厘米,五十丈即约115米。秦时一里为414米,五里约为2070米,封土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这大概就是秦始皇陵当初的规模。
可是经过两千多年的自然的侵蚀和人为的剥削,现存的封土比原来的封土缩小了很多,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
秦始皇陵为什么不敢挖
秦始皇陵不敢挖的原因是地宫太深、挖掘的成本高、时间长。
首先因为秦始皇陵墓的地宫太深,其距离地面深度超过了百米,如果强行挖掘,容易引起坍塌。其次挖掘的成本高,时间长,秦始皇帝陵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仅发现的陪葬坑就有180多个,地宫面积约2.5万平方米,挖掘时间可能超过40年。出于对文物的保护,不宜大肆挖掘,如果不小心,可能造成文物的破坏。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秦始皇简介
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又称赵政、祖龙、吕政,史书多作秦王政或始皇帝。出生于赵国邯郸,赵姬之子,后回到秦国,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
前247年,13岁即王位;前238年铲除嫪毐与吕不韦后开始独揽大政;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建立秦朝,并自称始皇帝。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秦始皇
秦始皇墓不敢挖的真相
皇陵也不是那么好盗的,据传光深度就有几百尺,专家考证有八九十米深。里面还有大量的水银,水银有防腐的效果,同时也会放射汞,汞是剧毒的东西,在封闭的墓室了,各种毒气,足以杀死任何入侵者,哪怕你带着防毒面具。——《引自网络》
秦始皇墓并不是无人敢挖,只不过是目前还没有挖开罢了。毕竟秦始皇的陵墓,可以说里面有非常多的金银珠宝,自然就令人垂涎三尺。不敢挖掘秦始皇陵,也是因为挖掘皇陵之后,其实也会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因为坟墓是处于地底下的气候,还有光线都和外在的大自然相差特别多。
有的时候有一些坟墓长期埋于地下,而在之后打开很有可能就会因为光的照射从而就灰飞烟灭,有一些珍宝也会出现见光死,所以一定要到科技足够发达才能进行开采。比如说如今出土的兵马俑其实并不是现在的土灰色溢出来的时候也是颜色分明的,只可惜在接触了空气之后,颜色就迅速脱落成了现在的样子。
秦始皇陵其实早就找到了,但是目前发掘工作还迟迟没有进行,也是因为如今国家已经派了专门的人员去保护秦始皇陵,所以也就不着急去打开。要是贸然的去打开秦始皇陵,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很可能里面的珍宝也会灰飞烟灭,那么也就失去了重大的考古价值。现在人有很多的人在那里研究秦始皇陵地宫的秘密,在未来科技发展起来之后,也会进行秦始皇陵的挖掘。
秦始皇陵墓为什么不挖的真正原因
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不敢去发掘始皇陵,担心水银更大范围泄露,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原因。秦始皇在防止盗墓方面也苦费心机。《史记》记载:秦陵地宫“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指的是这里安装着一套自动发射的暗弩。如果记载属实的话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自动防盗器。
秦代曾生产过连发三箭的弓弩。但是安放在地宫的暗弩当是一套自动发射的弓弩。当外界物体碰到弓便会自动发射。2200多年前的秦代何以生产如此高超的自动发射器也是一大谜。
扩展资料
20世纪70年代中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的发现震惊中外。其尸骨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由此,有人推测秦始皇的遗体也会完好地保存下来。如果单从遗体保护技术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西汉女尸能很好地保护下来,秦代也应具备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
问题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时节,“尸体”未运多远,便发出了熏人的腥味,为了防止腥味扩散,走漏“风声”,赵高、胡亥立即派人从河中捞了一筐筐鲍鱼,将鲍鱼与“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这样,经过50余天的长途颠簸,九月,尸骨终于运回咸阳发丧。
秦始皇由死到下葬间隔近两个月。根据当代遗体保护经验,一般遗体保护须在死者死后即刻着手处理。如若稍有延误,尸体本身已开始变化,恐怕再先进的技术也无能为力。秦始皇遗体途中就开始腐败,尸体运回咸阳等不到处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据此推测秦始皇遗体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很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秦始皇地宫藏匿多少珍宝?秦始皇陵9大谜团[组图]【16】
- 上一篇:世界上最大的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