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

bj0012023-12-05奇闻异事0

围魏救赵是谁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孙膑,发生在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当时魏国围攻赵都邯郸,于是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待魏将庞涓赶回应战时,孙膑在桂陵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 来了解了解这个典故

1、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的田忌和孙膑,故事出自《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2、《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

3、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

4、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

5、这就是围魏救赵的典故了。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

主人公是:孙膑。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

扩展资料:

反义词:围城打援

[成语解释]指一种战术。进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围据守城镇之敌,诱使敌人从其他地方派兵援救,然后以事先部署好的主力部队歼灭敌人的援军。

[典故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八节:“只有在‘围城打援’的方针下,目的不在打围敌,而在打援敌。”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方面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现代

成语典故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的介绍

1、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孙膑、田忌。公元前354年,发生桂陵之战,魏国攻打赵国,齐国派兵相助,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参谋,结果孙膑以“围魏救赵”的兵法大胜。

2、孙膑(生卒年不详),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田忌,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亦作陈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时期齐国名将。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孙膑。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屈服于它。卫国原来是入朝魏国的,后改向亲附赵国,魏惠王不由十分恼火,于是 决定派庞涓讨伐赵国。不到一年时间,庞涓便攻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

邯郸危在旦夕。赵国国君赵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齐国求救(此时,赵国与齐国结盟)。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出计,要军中最不会打仗的齐城、高唐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军。而大军却绕道直插大梁。孙膑得到齐威王的赞赏。

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孙膑的军事思想

孙膑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孙膑兵法》。

在战争观方面,孙膑主张重视、慎重地对待战争。他强调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以强有力的武力作为保障,才能够使国家安定、富强。但是他反对穷兵黩武,指出作战胜利能够挽救濒临灭亡的国家但战败也同样会失去土地、危害社稷,一味好战必然会灭亡,自取其辱,所以必须慎重地对待战争,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

孙膑主张积极地做好战争的准备工作来获得胜利,这样才能做到以战争抑制战争。他指出政治和经济条件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强兵”必先“富国”,只有具备强有力的政治和经济作为后盾才能做到“事备而后动”。他又指出民心军心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战争必须顺应民心军心,要做到“得众”、“取众”。

战争认识论方面,孙膑提出将领要知“道”,“道”就是战争的规律。孙膑认为作战时人众、粮多、武器精良等因素都不足以保证取胜,只有掌握了战争的规律,了解敌我双方情况,指挥得当,才能保证取胜。

为此他专门阐述了积疏、盈虚、径行、疾徐、众寡、佚劳六对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的矛盾,还对“奇正”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认为将领只有真正认识到这些矛盾的作用,把握了这些矛盾的转化规律,才能利用微妙的变化出奇制胜。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兵神"孙膑围魏救赵的故事

围魏救赵这个成语大家应该是有听说过吧?是兵法《三十六计》中的其中一计,那么你知道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吗?围魏救赵的故事又是这样呢?这是发生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场著名的战役,其主人公就是被号称为“兵神”的孙膑,他的《孙膑兵法》至今都是广为流传,下面就来和我来一起看看此次战役的具体内容。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 孙膑(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军师)

围魏救赵的故事背景

公元前354年(战国时期),赵国发兵攻打了卫国,卫国当时只不过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家,其国力和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是无法相提并论的,赵国瞬间就攻下了卫国,并且迫使其臣服,但是这一下就侵犯了魏国的权益了,当时的卫国本来是依附魏国的,结果在赵国的霪威之下而屈服,魏国皇帝魏惠王不由十分恼火,于是 决定派庞涓(孙膑的师兄)讨伐赵国。仅仅不到一年时间,庞涓便攻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城。因此就有了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就是齐国的孙膑与田忌,魏国围下邯郸之后,赵国怕了,当时的赵国皇帝赵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齐国求救(当时的赵国与齐国是结盟关系),齐国是不得不救,于是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

孙膑围魏救赵的故事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那就是孙膑了,《孙膑兵法》的创造者,知道了主人公了。上面我们知晓了此次战役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下面我们在来一起看看围魏救赵的故事。公元前353年,在战国七雄当中,当时的魏国国力强盛,于是对赵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并且是直接打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在历史上又被称之为邯郸之难。

孙膑出计,要军中最不会打仗的齐城、高唐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军。而大军却绕道直插大梁。孙膑得到齐威王的赞赏。他向田忌建议说:“此时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邯郸,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都城大梁猛攻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就是围魏救赵的故事了。

上一页 0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