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武则天墓为什么不挖(武则天墓为啥不挖)
武则天之墓为何挖不开
因为武则天墓的建造极其坚固,首先在山上凿了一个洞,洞内有几道石门。然后,用石头堵住墓道的入口,在石头之间浇上铁水。坟墓上有大型地面建筑。
陵墓修建时正值唐朝全盛时期,国力强盛,陵园规模宏大,建筑宏伟。被称为“历代帝王陵墓之冠”。
根据考古人员的调查,墓地的内城约为正方形,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墙长1582米,西墙长1438米,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城中有60名朝臣,如仙殿、厢房、回廊、阙楼、迪徐人杰等。,比如祠堂和下宫。
甘帝公墓位于凉山主峰东南方向的半山腰,由壕沟和洞穴两部分组成。壕沟深17米,全部用1.25米长、0.4至0.6米宽的石条填实。墓道长63.1米,南宽北窄,平均宽3.9米。石头由南向北沿坡叠扣,共39层,裸露平面410个,39层约8000块石头。
石头用燕尾形细腰铁栓板固定,上下孔用铁条穿,浇上熔化的锡铁汁,与石条融为一体。
扩展信息:
唐末起义军首领黄巢是第一个到甘陵的人。在历代农民起义军首领中,他的反动程度仅次于明末的张。盐商率领60万大军进入长安后,先是烧杀抢掠,彻底洗劫一空。沉迷土匪之后,他突然发现自己无事可做。事实上,当时的唐朝皇帝正在积蓄力量准备反击。
这时,有人告诉他一件事。梁山西侧的黄土地里埋着很多碎石。这个消息是在暗示黄巢,唐墓中最富有的甘陵的入口很可能在梁山的西侧,瓦砾很可能是甘陵建好后剩下的原料。黄巢大喜,立刻调出40万士兵,跑到梁山的西侧开始挖。
这些人都是农民,对铁锹的使用非常熟练。很快,他们铲平了半个梁山,从而留下了一条40米深的“黄巢沟”。然而,甘岭就像根本没有入口一样。后来唐军集结对长安发动反攻,黄巢无奈空手而逃。
自称秀才的黄巢蠢到知道甘岭朝南。唐朝特意将施工产生的碎石埋在距离墓道入口300多米的地方。也就是说,他挖错了方向。于是,没文化的人永远成不了暴发户,因为钱或兵不是造福一方的资源,而是浪费民财害天下的毒药。
第二个向甘陵伸出罪恶之手的人是五代时我们的耀州使者陶文,他似乎生来就是为了给李唐皇帝的陵墓制造麻烦的。甘陵之前已经发掘了十七座唐墓,只剩下甘陵。
但他的理想在这里破灭了。黄莉可晁,他曾让数万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甘岭,不料三次上山都遭到风雨袭击,百姓撤走,天气立刻放晴。陶文真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但他没有继续挖下去,所以他放弃了这个想法。凌此时躲过了第二次抢劫。
最危险的是第三次。这一次,派出的不是40万军队,而是一个现代化的整编师。盗墓的工具不再是锄头和铁锹,而是像切蔬菜一样切石头的机枪和大炮。
主谋是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他带领部下,学着孙殿英炸慈禧、乾隆墓的样子,埋锅做饭,在梁山扎营,以军事演习为幌子。黑火药炸开墓道,在第三层竖起石条。
就在我要进去的时候,突然冒出一股浓烟,盘旋上升,变成了龙卷风。突然,天昏地暗,飞石飞沙。7名山西籍士兵首当其冲,当即吐血身亡。其他人都不敢再往前走,发出一声大叫。
据说孙将军的团幸存者很少。当地人说“因为武则天是山西人,所以讨厌老家的人来挖她的坟,所以那七个山西兵一定会死。”就这样,甘玲终于躲过了最后一颗子弹。
武则天的墓地为什么不敢挖掘?
因为乾陵的构造相对比较特殊,再加上考古技术还不够先进,因此考古工作者才没有对乾陵下手。
武则天墓不能挖是因为里面的文物年代久远,如果不事先做好防腐保存的准备,是会“见光死”的,而现在的技术还没有满足这样的要求。
武则天古墓可谓是具有历史重要意义,从它未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便一直被盗墓者侵袭,到它无意间被发现也倍受热议。武则天古墓中所陪葬的物品是什么,其中还有别的什么,构造等等都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武则天的墓没人能打开
其实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就出现了很多盗墓贼,根据史书记载,能说的导航姓名的盗墓者五代耀州刺史温韬就是其中一个。为了盗取皇陵中那价值连城的宝物,温韬曾率领士兵们对十几座唐陵进行了挖掘,可这并没有满足他们,后来竟然还把心思转移到了乾陵身上。
不过在寻找挖掘过程中出现了奇怪的情况,当时他们在挖掘乾陵时还是白天,可挖掘过程并不是很顺利,总会遇到狂风暴雨,面对这样的情况,温韬觉得可能是乾陵显灵了,而温韬还因此受到了不小的惊吓,所以在这之后他就再也不敢有挖掘乾陵的想法了。在古代时,古人们比较相信风水。
武则天的墓地至今无人敢挖,原因是什么?
武则天的墓地有很多的特别之处,他的墓地有很多机关,就是现在的科学技术也没有把握完全破解,让很多的盗墓者望而生畏,还有就是国家处于保护文物的角度,在没有把握保证墓穴的完整性之前,是不会轻易的开发这组墓穴,这是出于对中华文化的一种尊重。
很多盗墓者还是觊觎武则天墓穴的宝物的,但是很多盗墓者在找到墓穴的进口就成了问题。历史上打过武则天墓主意的人可不在少数,付诸行动的也很多,其中三次大规模的盗墓行动,全部被记载进了史书。武则天墓修的是非常的奢华的,地址是当时的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一起找的,这两人在历史上的名气不言而喻。
武则天的墓很多人都想挖,开始是没找到,后来找到了不管是怎么挖怎么找就是没找到入口没打开,现在是入口找到了,但由于技术原因还不能打开。目前的科学技术无法保证这座墓穴的完整性,还要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才能开发。
历史上就没有断绝过盗墓者的身影,小毛贼多如牛毛,正史野史上都有过很多的记载。历史上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次之多,比较大的盗掘活动有三次。但是又都因各种原因中途停止而未盗成功。很多专家鉴定过武则天的墓穴,虽然经过这么多次的盗墓行动,但是好像没有盗墓者成功过,武则天的墓穴的内部仍然是一个迷。
武则天墓为什么不挖
武则天墓不能挖要从两个方面来说。
从国家层面来说不挖武则天墓是对陵墓的一种保护,因为现在中国的抗氧化水平不高,如果现在挖掘的话,里面的文物会因为瞬间涌进的氧气导致全部损坏。就比如之前秦始皇兵马俑当中的俑原本是彩色的,结果就是因为在挖掘过程当中没办法做到抗氧化,导致兵马俑全部褪掉了颜色。所以不挖比较好。
还有一点就是乾陵陵墓全部都是使用的石条堆砌,石条交错砌压,石条平面之间还采用了铁拴板进行固定,最后浇上铁汁,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开挖武则天墓有很大的难度,因此以现有的技术条件,放弃挖掘是对陵墓最好的保护。
为什么40万人都挖不动武则天墓
武则天墓无人能盗的原因:
1、武则天墓被称为“乾陵”。乾陵的建址讲究: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于公元684年,历经23年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质的山峰,三峰耸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峰较低,东西对峙,当时群众称为“奶头山”。从乾陵东边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躯体仰卧大地,北峰为头,南二峰为胸,人们常说它是女皇武则天的绝妙象征。唐时的堪舆家、风水大家认为,梁山对女主大利。所以女皇武则天便把梁山选为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后的“万年寿域”。
2、乾陵石固墓坚:因为乾陵依山为陵,是在海拔1000多米的梁山半山腰打洞开凿的墓穴,山上都是坚硬的青石,盗这种石头墓,非常难。即使按照现在的盗墓技术,打开墓穴至少要1~2个月的时间。对于盗墓者来说,时间太长了,还没打开盗洞,就被逮住了。
3、乾陵修建的时候,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从古至今,没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的历史教训,从他与长孙皇后的昭陵起,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由当时著名的艺术大师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主持设计,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
4、唐高宗与武则天的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文献记载,乾陵陵园「周八十里」,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经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园内城约为正方形,其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墙长1582米,西墙长1438米,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
5、从风水学说:唐高宗病逝后,武则天昭令当时朝野闻名的大术士袁天罡和李淳风,命他们为皇上选址风水宝地。二人分别遍游九州,回来后交旨都说选在了好_县、今乾县的梁山上。武则天便派使臣去察看,到了梁山顶,袁天罡说他在这里埋下一枚铜钱,李淳风说他在这里钉下一枚铁钉。刨开土,李的铁钉正好扎在袁所埋的铜方孔中,在场的人无不拍手惊奇。于是,武则天便把陵址选在了梁山,即现在的乾陵。单从风水来说,乾陵就已经超过了唐朝所有帝陵。
武则天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动人数40万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几乎被挖走了一半,但武则天的乾陵可以独善其身,这些原因功不可没。
扩展资料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陵是唐代“依山为陵”纪念性建筑工程的杰作,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秦汉以后,皇帝、皇后多不合葬,而乾陵夫妻“二圣”合葬墓独树一帜。乾陵也是唯一历经千年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其地宫遂道编号刻字砌石已被发现,出土有细腰铁拴板、锡铁锭等,具有一般陵墓所没有的独特价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乾陵
- 上一篇:世界上真的有龙吗(世界上真的有僵尸吗)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