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已灭绝的十大可爱动物(中国最吓人的一条巨蛇)

bj0012023-11-30奇闻异事0

已灭绝的动物名单

已灭绝的动物名单有:渡渡鸟、恐鸟、开普狮、阿特拉斯棕熊、南极狼、牙买加仓鼠、南加利福尼亚猫狐、北美白狼、卡罗莱纳鹦哥鸟、中国犀牛。

1、渡渡鸟

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被称为是除了恐龙之外的著名的已灭绝动物之一,同时它也是毛里求斯唯一被定为国鸟的已灭绝鸟类。

2、恐鸟

恐鸟于1800年左右灭绝,恐鸟也是世界上少数不能飞行的鸟类之一,在几百万年前,巨型恐鸟还被称为是世界上的第一高鸟。

3、开普狮

开普狮也称为好望角,于1865年灭绝,这种狮子生活在南端,也是世界上已灭绝的大的狮子亚种。

4、阿特拉斯棕熊

阿特拉斯棕熊是唯一产于非洲的棕熊和熊类,后一只阿特拉斯棕熊很可能在1870年于摩洛哥北部被射杀,现已认为其灭绝。

5、南极狼

南极狼是南美洲福克兰群岛唯一的哺乳动物,于1875年灭绝,它也称得上是世界上生活在地球南端的犬科动物。

6、牙买加仓鼠

牙买加仓鼠于1880年灭绝,刚开始是因为人类大量捕杀其天敌,造成其数量迅速上涨,后来它们泛滥成灾,又被人们消灭。

7、南加利福尼亚猫狐

南加利福尼亚猫狐是一种于1903年灭绝的夜行性食肉动物,这种猫狐奔跑速度可谓是相当敏捷,但耐力并不持久。

8、北美白狼

北美白狼又称纽芬兰白狼,已于1911年彻底灭绝,现在也是世界上出现的唯一全身纯白的灰狼。

9、卡罗莱纳鹦哥鸟

卡罗莱纳鹦哥鸟作为美国东部唯一的本土鹦鹉,一般居住在沼泽旁或者树上,遗憾的是也于1914年灭绝。

10、中国犀牛

中国犀牛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使得犀牛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的破坏,同时由于犀牛角价值不菲,遭到人类大量捕杀,其数量急剧减少,后于1957年灭绝。

已经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已经灭绝的动物有渡渡鸟、北美旅鸽、爪哇虎、大海雀、纹兔袋鼠等。

1、渡渡鸟: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又称毛里求斯多多鸟、愚鸠、孤鸽,是仅产于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一种不会飞的鸟。这种鸟在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00年的时间里,便由于人类的捕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彻底绝灭,也是毛里求斯唯一被定为国鸟的已灭绝鸟类。

2、北美旅鸽:是一种特别喜欢旅行的鸽子,鸽形目鸠鸽科鸠鸽亚科的一种。又称漂泊鸠,为近代绝灭鸟类中著名的代表。

3、爪哇虎:是一种曾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灭绝。

4、大海雀:是海雀科、大海雀属的鸟类。为大型游禽,外观略似企鹅,因人类的大量捕杀,已于1844年7月3日灭绝。

5、纹兔袋鼠:又名条纹兔袋鼠,是在西澳州伯尼尔岛及Dorre岛上的有袋类。它们属于自己独有的纹兔袋鼠属中。已于1906年在澳大利亚大陆灭绝,仅产于澳大利亚西海岸的伯尼尔和多雷尔岛。

已经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已经灭绝的动物有:

1、大海牛:

大海牛,又名巨儒艮或斯特拉海牛,是已灭绝的巨大哺乳动物。它们是海牛目中已知体型最大的物种,比起其近亲海牛与儒艮都要来得大,而它们也是生存至近代的海牛目动物中,唯一适应寒带气候的物种。

2、大海雀:

大海雀为大型游禽,外观略似企鹅;体长75-80厘米,体重5千克;头部两侧、颏、喉和翅膀黑褐色;全身以白黑两色为主,后背为黑色,胸部和腹部为白色,因人类的大量捕杀,大海雀已于1844年7月3日灭绝。

3、开普狮:

开普狮也称好望角狮、开普敦狮,是世界上已灭绝的狮子亚种,肩高1.2米,含尾全体长可达3.34米,是近代被淘汰的猫科动物亚种,也曾是生活在地球最南端的狮子。

4、福克兰群岛狼:

福克兰群岛狼,头体长97厘米, 尾长28.5厘米。模样同狗很相近,只是眼较斜,口稍宽,吻尖;尾巴短些,从不卷起,垂在后肢间;耳朵竖立不曲,这种犬科的特有种于1876年绝种。

5、南加利福尼亚猫狐:

南加利福尼亚猫狐是一种已灭绝的夜行性食肉动物。主要以鼠、兔和昆虫为食。和其他种类的狐一样,南加利福尼亚猫狐的食性也表现为多样性,在主食以外,它们有时也吃一些植物。南加利福尼亚猫狐捕猎时的奔跑速度相当敏捷,即使是在奔跑中转身动物也非常迅疾。但耐力不持久。

盘点近年灭绝的十大珍稀动物

南京渔民近日捕获一条胭脂鱼,体长达1.1米,重达15.5公斤,是近年长江南京段出现的最大胭脂鱼。胭脂鱼,又名黄排、血排,其体型奇特,色彩鲜明,尤其幼鱼体形别致,色彩绚丽,游动文静,在东南亚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是中国特有的淡水珍稀物种。下面为您盘点近年灭绝的十大珍稀动物。

1.毛里求斯蚺蛇(1975年)

毛里求斯蚺蛇原产于毛里求斯海岸的圆岛(Round Island),它们喜欢住在火山斜坡土层的顶层。生物学家在毛里求斯周围的其他几个岛屿也发现了它们的踪迹,但20世纪40年代后数量渐渐变少,1949年以后就只有圆岛还有毛里求斯蚺蛇,它们最后一次露面是在1975年。灭绝的原因:兔子和山羊的的引进破坏了本地物种和植被,破坏了毛里求斯蚺蛇的栖息地。

2.斯皮克斯金刚鹦鹉(2004年)

斯皮克斯金刚鹦鹉,也称为小蓝金刚鹦鹉,是鹦鹉科中唯一被编入蓝金刚鹦鹉属的品种,因其美丽的蓝色羽毛而闻名。虽然还存在一些人工饲养,这些小巧的蓝色鸟在野外已经灭绝。灭绝的原因:非法捕捉和贸易导致金刚鹦鹉的数量减少,人类居地侵占了其生存环境。

3.爪哇虎(1979年)

爪哇虎属于虎的亚种,其视觉、听觉和嗅觉都很棒,它们分布在爪哇岛的南部山地丛林中,,在外表上类似于苏门答腊虎。在19世纪,爪哇虎的数量十分惊人,因此它们被当地人认为是岛屿祸害。但随着爪哇岛上的人口猛增,需要很大活动范围的爪哇虎无处生息,数量随之一天天地减少。到了20世纪50年代,只剩下20只爪哇虎了。灭绝的原因:人类的农业生产对爪哇虎居住地的侵占,导致爪哇虎数量急剧减少。

4.西非黑犀牛(2006年)

西非黑犀牛是黑犀牛中最珍稀的亚种,曾广泛分布在非洲中西部的大草原上。西非黑犀牛被宣告灭绝于2006年,当时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未能在喀麦隆最后的栖息地找到它们。灭绝的原因:偷猎者为获得西非黑犀牛头上的尖角大量猎杀它们,因为有些人认为尖角有壮阳的作用。

5.比利牛斯山羊(2000年)

在所有灭绝的动物中,比利牛斯山羊的绝迹可谓是最特别的了,因为它是第一个通过克隆又复活的物种。最后一只自然生育的比利牛斯山羊死于2000年1月6日。生物学家利用它的皮肤细胞克隆了一只新山羊,但是因为肺功能衰弱而仅存活了7分钟。灭绝的原因:过度狩猎造成比利牛斯山羊的数量急剧减少,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责怪西班牙政府未能及时采取行动来挽救它们。

6.提可巴鳉(1982年)

提可巴鳉是在1973年濒危物种法案颁布后宣布消失的第一个物种,但正式宣布灭绝是在1981年。这种鱼第一次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提可巴温泉被发现,不久它们的数量迅速下降,这是因为温泉被改造成了运河,被浴场所取代。而致命的打击则是,为了给旅游者提供一个更舒适的娱乐场所,附近建了旅馆和公园。提可巴鳉的自然栖息地不断被开发商侵占,导致了这个物种急剧减少直至灭绝。灭绝原因:自然栖息地遭到破坏。

7.马德拉大白凤蝶(2007年)

葡萄牙马德拉群岛的温带雨林中的大峡谷中发现了马德拉大白蝴蝶,这个发现令世人震惊。与这种蝴蝶物种最为相近的是大白蝶,它们遍布于欧洲、非洲和亚洲。2007年,专家宣布马德拉大白凤蝶已经灭绝。灭绝原因:因建筑用地引起栖息地的减少和农业灌溉引起的污染是导致这个物种灭绝的两大主因。

8.Po'ouli鸟(2004年)

po'ouli鸟又被称为夏威夷蜜旋木雀,栖息在美国夏威夷群岛上,并以它那独特的黑脸颊而著称,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鸟类之一,是独一无二的。到上世纪70年代才发现这种木雀的存在,它们居住在哈雷阿卡拉火山西南部的峭壁上。由于栖息地遭到破坏以及一些食肉性动物(如猫和猫鼬)的引入等原因,其数量不断地减少。据野生动物专家统计,2003年这种鸟类的数量仅剩下3只。人们试图让余下的木雀交配,最终还是不能阻止这个物种的灭绝。灭绝原因:栖息地减少,并伴随着瘟疫,食肉动物的出现及食物缺少,当地树蜗牛数量减少。

9.桑给巴尔豹(1995年)

桑给巴尔豹是豹的亚种,仅分布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群岛的主岛温古贾岛上。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无法确定这种“大猫”是否完全灭绝,由于它们偶尔还会出没,但未被科学证实。当地人认为这种豹是被巫术控制了,所以大肆猎捕它们。这种动物被视为邪恶的掠夺者,所以必须被捕杀。甚至连政府都参与到这场捕杀行动中来。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经有过短暂保护措施,但是那时已经为时过晚了,野生动物研究人员断定桑给巴尔豹的长期生存前景十分渺茫,对其进行保护的工作也因此搁浅。灭绝原因:桑给巴尔豹被妖魔化;人类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剧增,不得不侵占桑给巴尔豹的栖息地,还捕杀了作为桑给巴尔豹食物来源的其它动物。

10.金蟾蜍(1989年)

金蟾蜍是过去40年中消失的物种中最美的一种。金蟾蜍因全身呈金黄色和皮肤光泽明亮而闻名,这种会发光的两栖类动物最早是在哥斯达黎加的高海拔地区发现的,曾大量存在于哥斯达黎加蒙特维多云雾森林。金蟾蜍由被人类发现至灭绝仅数十年时间,1989年以后,金蟾蜍再没有被发现。据说,金蟾蜍为哥斯达黎加第一个因全球变暖而灭绝的物种。灭绝原因:环境污染、全球变暖以及细菌感染。

世界上已经灭绝的动物。(图和介绍)

渡渡鸟、欧亚水貂、台湾云豹、里海虎、巴厘虎

一、渡渡鸟(Raphus cucullatus),或作多多鸟(Dodo),又称毛里求斯多多鸟、愚鸠、孤鸽,是仅产于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一种不会飞的鸟。这种鸟在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00年的时间里,便由于人类的捕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彻底绝灭,堪称是除恐龙之外最著名的已灭绝动物之一。也是毛里求斯唯一被定为国鸟的已灭绝鸟类,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

二、欧亚水貂是食肉目鼬科貂属动物。成年雄性欧亚水貂头和身体的长度为0.28~0.43 m。尾长0.124~0.19 m。体重最大的不超过739 g。成年雌性水貂的头和身体的长度为0.32~0.4 m,尾长0.12~0.18 m。体重最大不超过440 g。欧亚水貂的背部呈红褐色,腹部的颜色略淡一些,下巴,胸和喉部有一些白色斑点,全身的体毛浓密而光滑,但很短。大约在1995至1999年之间灭绝。

三、塔斯马尼亚虎又称袋狼,因其身上斑纹似虎,又名塔斯马尼亚虎,祖先可能广泛分布于新几内亚热带雨林、澳大利亚草原等地。是近代体型最大的食肉有袋类动物,和其他有袋动物一样,母体有育儿袋,产下不成熟的幼兽,在育儿在中发育,为夜行性。塔斯马尼亚虎已于1936年灭绝

四、里海虎(拉丁学名:Panthera tigris virgata)是虎的第三大亚种,体型仅次于西伯利亚虎和孟加拉虎。又名新疆虎(中国称呼)、波斯虎、高加索虎、图兰虎、西亚虎、中亚虎。1916年在中国绝迹,之后相继在西亚和中亚各国绝迹,于20世纪80年代走向了灭绝。

五、巴厘虎,Panthera tigris balica(Schwarz, 1912),猫科豹属虎的一个亚种,是现代虎中最小的一种,体型不到北方其他虎的1/3。它的体长约1.15米,重100公斤上下,生活在印尼巴厘岛北部的热带雨林里。已经在人类的大肆捕杀下于1937年灭绝,现在人们已经无法欣赏这种体型最小的虎种了。据记载,最后一只巴厘虎于1937年9月27日在巴厘岛西部的森林里被贪婪成性的猎人射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渡渡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亚欧水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塔斯马尼亚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里海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厘虎

已灭绝的十大可爱动物:白鳍豚西亚虎爪哇虎都已灭绝

神奇的大自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孕育了无数钟灵神秀的物种,但是随着生态系统的不断变化,许多物种都已濒临灭绝甚至很多物种都已经灭绝再也无法找寻它们的踪迹。在那些已经灭绝的物种当中不乏有着可爱样貌的动物,将盘点已灭绝的十大可爱动物,带领大家一起领略它们的美,同时也唤起大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白鳍豚

白鳍豚是仅产于长江中下游、为中国所特有的一种淡水鲸类。身体呈纺锤形的白鳍豚有着狭长的吻部,极小的眼睛,新月般的尾鳍以及较圆的躯干,这些外貌特征使得白鳍豚憨态可掬。很多人常常会把跳跃出水面的中华白海豚认为是白鳍豚,但其实不是。白鳍豚生性害羞,很少跃出水面,大家常见的翻腾条跃出水面的照片大多都是中华白海豚。

一开始白鳍豚的分布范围还很广泛,从三峡地区的宜昌葛洲坝上游35千米处,一直到上海附近的长江入海口,包括洞庭湖和鄱阳湖在内,全长约1700千米的江水中都有白鳍豚的分布。但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导致白鳍豚的生存环境遭受了极为严重的破坏。随着白鳍豚群数量和分布区域的逐渐缩小,后来其分布范围仅局限于长江中下游及与其连通的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等水域中,尤以湖北省沙市以下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的长江段为多。

到了20世纪90年代,白鳍豚在洞庭湖与鄱阳湖湖区已经绝迹。近几十年来,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大规模的捕捞更是使得白鳍豚几乎绝迹。2006年11月6日—12月13日,近40名科学家对宜昌到上海长江中下游的干流1700千米江段进行地毯式搜索,未发现一头白鳍豚,很多科学家由此推断白鳍豚已经灭绝。

二、镰翅鸡

因翅膀上的初级飞羽呈镰刀状故而得名镰翅鸡,镰翅鸡的上体呈橄榄褐色且带黑斑,腹白且带黑色斑点,尾羽中央呈褐色,外侧尾羽黑色且有较宽的白色羽尖,红色的眉瘤十分显眼。所有的这些特征都让镰翅鸡看起来十分华美。

与一般的家鸡不同的是,镰翅鸡生活在海拔700-1600的针叶林中,是典型的森林鸟类,主要以植物种子为食,也吃一些鳞翅目的昆虫、甲虫、蜗牛和蚂蚁。镰翅鸡仅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和勒拿河上游以东到鄂霍次克海岸、乌苏里江和萨哈林岛等地,在中国境内则仅分布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及黑龙江下游,属于十分罕见的物种。

随着人类对森林砍伐的力度加大,科学家在1986年、1987年调查时,已寻觅不到镰翅鸡的踪影。新华社2001年发布消息称,黑龙江动物所经5年调查,没有发现镰翅鸡,从而正式宣布野生动物镰翅鸡在中国境内已经灭绝。

三、豚鹿

豚鹿又名芦蒿鹿,因其四肢短小,臀部浑圆,整体体型和猪相似因而得名。豚鹿栖息地主要位于海拔500~800米的江河两岸及其附近长有蒿草及芦苇的沼泽湿地。其主要分布在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和中国。

随着人类对沼泽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以及过度频繁的捕猎活动,中国范围内的野生豚鹿于1960年之后就再难寻其踪迹。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再做调查时,已绝迹。

四、小齿灵猫

小齿灵猫又名小齿椰子猫,是一种体型较小的灵猫科动物。有一条明显超过体长的尾巴,面部中央有一条明显的细窄白色条纹,体背中央至腰臀部有三条纵行的暗褐色条纹。从耳后至肩部有一条褐色颈纹,体背褐黄色,下体淡乳黄色,尾背中央黑色,脚趾、尾的后半部为黑色。

小齿灵猫主要栖息于热带沟谷雨林和季雨林及其林缘灌丛和草丛中,所以其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地区,种群数量极少。上个世纪70、80年代,由于人类大规模开采雨林,使得小齿灵猫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了极大的破坏。上个世纪80年代后科学家再未发现小齿灵猫的踪影,已灭绝。

五、西亚虎

西亚虎又称里海虎,是大型食肉动物,身体长且强壮。西亚虎终年生活在森林、灌木和野草丛生的地区,其主要分布在里海的西部、高加索山脉和加斯比奥地区。西亚虎一般单独生活并且无固定巢穴。雌雄西亚虎都有着各自生活的领域,只有到发情期才会在奇异,交配后随即分开。

但特殊情况下雄虎会多停留一些时间。因为虎在人类眼中价值十分名贵,为了获取虎骨、虎皮等,人类对虎展开了大规模的猎杀,西亚虎也未能幸免。由于过度的捕杀,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亚虎仅剩下不足10只,1980年,最后一只西亚虎也在加斯比奥的丛林中死去了,值此,西亚虎正式宣告灭绝。

六、亚欧水貂

亚欧水貂属于食肉目鼬科貂属动物,全身有着短而光滑浓密的体毛,背部呈红褐色,下巴,胸部及喉部都有一些白色的斑点。亚欧水貂喜欢栖于小溪、河流和湖泊岸边浓密的植物丛中,擅长游泳和潜泳,主要以水鼠为食,主要在黄昏和晚上活动,但仅限于在潜水区活动。

人类为了获取亚欧水貂珍贵的皮毛对其进行的疯狂的捕杀,再加之水源的污染使得原本在欧洲各国都有分布的亚欧水貂数量锐减,1999年,最后一只亚欧水貂的死亡,这一珍贵的物种也宣告灭绝。

七、爪哇虎

爪哇虎是一种主要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南部山地丛林中的虎类,体长约155厘米,肩高约80厘米,属于小型热带岛屿虎,是体型第二小的虎。爪哇虎有着极其敏锐的听觉、嗅觉和视觉,对气候条件并不挑剔的它们只要有水、猎物和隐身处就可存活,同大部分虎一样,除了发情期雌雄爪哇虎会在一起之外,其余时间它们都是单独活动。

在19世纪之时爪哇虎的数量还很庞大,因此被当地人认为是祸害从而大肆捕捞,致使爪哇虎在半年内数量就极具减少。到20世纪60年代,爪哇岛上的爪哇虎已经不足30只,20世纪70年代,爪哇岛的动物园里只剩下4只磁性爪哇虎。1983年6月,最后一只人工圈养的爪哇虎也在雅加达的动物园死去。1988年,印尼政府宣布爪哇虎灭绝。

八、金蟾蜍

金蟾蜍又名环眼蟾蜍,是美洲蟾蜍的一种,因其雄性个体全身呈金黄色,因此被称为金蟾蜍。1966年,爬虫学者杰伊·萨维奇首次发现金蟾蜍并命名。金蟾蜍主要生活在地下,仅在交配季节现身到雨林中。由于从被人类发现到灭绝只有数十年的时间,因此人们对金蟾蜍的了解十分有限。金蟾蜍曾在哥斯达黎加蒙特维多云雾森林中大量分布并在当时是证明当地物种多样性的有力论证。

关于金蟾蜍的灭绝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有学者主张是因为全球变暖加剧从而导致金蟾蜍灭绝;有人主张是由于厄尔尼诺引起气候变化从而导致其灭绝。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自1989年发现一只雌性金蟾蜍后科学家们再也没发现过其踪迹。2007年8月被正式宣布从地球上消失。

九、特科帕鳉

特科帕鳉主要生活在莫哈韦沙漠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因约县。是银汉鱼目这一庞大家族中的一种,体态玲珑娇小,雄鱼好斗且花纹浓艳漂亮。特科帕鳉最初于1948年在北提可巴温泉被发现。后由于特科帕温泉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被开发为旅游度假区,特科帕鳉的生存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1973年,美国《濒危物种法》正式宣告特科帕鳉灭绝。

十、比利牛斯山羊

比利牛斯山羊是一种生活在西班牙北部比利牛斯山脉的重山峻岭中的山羊,由于比利牛斯山羊在悬崖峭壁之间行动异常敏捷,因此又得名“悬羊”。由于比利牛斯山羊的角像两把弯刀一样使得它们看上去威风凛凛,并且它们还拥有极为灵敏的听觉和视觉。作为典型的高山动物,它们喜欢成群栖息荒裸无树的岩坡上,以各种杂草及灌木嫩枝芽为食。

由于过度的狩猎,比利牛斯山羊也难逃灭绝的命运,最后一只由自然生育的比利牛斯山羊于2001年1月6日死亡,虽然生物学家利用它的皮肤细胞克隆了一只新山羊,但是因为肺功能衰弱也仅存活了7分钟。最终,做为已灭绝的十大可爱动物一员的比利牛斯山羊也宣告灭绝。

以上就是经盘点而得出的已灭绝的十大可爱动物。其实看着这些可爱的动物们一个个灭绝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这提醒人类必须要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能再肆意破坏,否则终将走向灭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