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中华龙鸟(中华龙鸟出现的地质年代)
近龙鸟是中华龙鸟吗为什么?
赫氏近鸟龙”(Anchiornis huxleyi)是一种带羽毛的恐龙物种。该近龙鸟的化石发现于辽宁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的侏罗纪髫髻山组,距今约1.6亿年。新发现的赫氏近鸟龙化石在其骨架周围清晰地分布着羽毛印痕,特别是在前、后肢和尾部都分布着奇特的飞羽,这种特征在灭绝物种中还尚无先例。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带毛恐龙化石,填补了恐龙向鸟类进化史上关键性的空白。
赫氏近鸟龙化石标本
发现
赫氏近鸟龙复原图
2009年9月,中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发现了距今约1.6亿年的带毛恐龙化石,这是迄今(截止2009年9月27日)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长有羽毛的恐龙—“赫氏近鸟龙”的新发现。较之以往在“热河生物群”中最早的“带毛恐龙”—“中华龙鸟”的时代要早约2000-3000万年,较之以往所知世界上最早的鸟类要早约几百万年至1000万年。
本次新发现的“赫氏近鸟龙”化石代表了自2009年以来世界上最早的长有羽毛的物种,进一步支持了恐龙演化曾经过“四翼阶段”的假说,并提出了兽脚类恐龙分异的时间框架新假说。此研究成果代表着鸟类起源研究的一个新的、国际性的重大突破。
据英国《自然》(Nature)杂志网站公布,该发现将刊登在2009年10月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春夏秋冬又一春——赫氏近鸟龙
蝌蚪五线谱
赞200
阅读2.2万
复原图
生存年代
晚侏罗世,距今约1.6亿年[1]。
共11张
赫氏近鸟龙
研究历史
鸟类起源研究是进化生物学领域2000年以来进展最为迅速的方向之一,但涉及鸟类何时从兽脚类恐龙起源的时间问题长期未能解决,也一直是鸟类起源研究中较薄弱的研究环节之一。似鸟类恐龙化石以往在侏罗纪地层记录的匮乏,也成为对鸟类“恐龙起源”假说争论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美国学者复兴了鸟类“兽脚类恐龙起源”假说,使鸟类起源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世界各地大量恐龙和早期鸟类的化石的新发现有力地支持了这一假说。1996年起中国辽西及其邻区“热河生物群”发现的大量保存精美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不仅为鸟类起源于兽脚类恐龙假说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而且为羽毛和飞行起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但在涉及最早鸟类何时出现的兽脚类恐龙分异时间框架方面,以往已知最早的鸟类“始祖鸟”是发现于德国索伦霍芬晚侏罗世晚期(距今约1.5亿年);如果鸟类“恐龙起源”假说是正确的,应该在较之“始祖鸟”更早的侏罗纪地层中发现大量与鸟类亲缘关系密切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但遗憾的是,在世界范围内这一时期似鸟类恐龙化石记录一直匮乏。
近鸟龙
命名
“赫氏近鸟龙”是中国青年恐龙学家徐星等2009年初发表、并根据一件不完整的头后骨骼标本命名的,该研究曾确定“近鸟龙”是与鸟类亲缘关系最近的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
赫氏近鸟龙
特征
此次新发现的“赫氏近鸟龙” 化石标本,比该种的正型标本更完整、并提供了更多信息,化石在其近完整保存的骨架周围清晰地分布着羽毛印痕,特别是在前、后肢和尾部均分布奇特的飞羽。更奇特的是,其趾爪以外的趾骨上都被有羽毛,这种完全被羽的特征在灭绝物种中尚无报道。研究人员将其进一步认定为属于恐爪龙类的两个枝系之—原始的伤齿龙类。
新化石的发现进一步缩短了初鸟类、伤齿龙类和驰龙类(恐爪龙类的另一个枝系)之间的形态差距。与德国的始祖鸟相比,赫氏近鸟龙的飞羽相对小,羽轴纤细,羽片对称,尖端钝园,反映特征更原始;近鸟龙的足羽,结合现生羽毛发育学资料,也被认为代表着鸟类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原始状态。赫氏近鸟龙的的飞羽与原始鸟类相比也显然不适于飞行。此外,赫氏近鸟龙极长的小腿通常被视为适于奔跑,但其长满羽毛的后肢又在奔跑型动物中很少见。这些表明恐龙鸟类的转化过程是极其复杂的[2]。
赫氏近鸟龙同时生有两种羽毛。一种被称作“恐龙绒毛”,长在它的头上和脖子上,看起来就像豪猪的刚毛。另一种则跟现代鸟类羽毛结构基本相似,有许多细毛从羽干上长出来。每个前肢上长有约24根羽干,小腿和脚部也生长着相似数量的羽毛,相互覆盖,毛茸茸的样子非常可爱。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可依稀看出它有四个翅膀,真是个奇特、怪异的精灵[3]。
编辑
传视频
TA说
1
目录
在【百度APP-我的】
中国第一只鸟是什么?
辽宁是三大华夏文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燕山地区辽河流域和滦河流域)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也是世界上第一朵花开放的地方。咱们先来看看中华龙鸟的“身世”吧。 中华龙鸟,世界上第一只鸟。化石距今已有1亿多岁。
据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国家地理》杂志创刊110周年庆祝大会上,就手持封面印有尾羽鸟复原图的最新一期《国家地理》杂志,称赞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和尾羽鸟是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中华龙鸟化石是由中国科学家在辽宁省西部的朝阳市境内发现的。重要的发现起始于1996年8月,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在该地获得了一块奇妙的小型“恐龙”化石。 “恐龙”长有很短的原始羽毛,具有似恐龙又似鸟类的特点,季强将其命名为中华龙鸟。经考证,中华龙鸟生存于距今1.4亿年的早白垩世。这个发现轰动了古生物界,震惊了全世界。专家将其称为20世纪最让人震惊的发现。很多人把中华龙鸟称之为鸟,这个说法并不严格。中华龙鸟被认为是介于恐龙与鸟类之间的过渡型动物,其实应该算是长羽毛的恐龙。尽管中华龙鸟长着羽毛,不过,它并不会飞行,只能从高处向下滑翔,羽毛起到降落伞的作用。辽宁古果的生存年代为距今1.45亿年的中生代,比以往发现的被子植物早1500万年,被国际古生物学界认为是迄今最早的被子植物,就此为全世界的有花植物起源于我国辽宁西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由于辽宁古果的主要形状和特征与现今已知的所有被子植物均不同,科学家据此将这一已灭绝的植物类群确立为早期被子植物的一个新科——古果科。
中华龙鸟是恐龙还是鸟?
中华龙鸟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恐龙,但是经过逐渐演化就形似成现在的鸟类才拥有的翅膀,尾翼,长腿,但是在某种方面还是残存着恐龙的基因,例如翅膀上还带有爪子,中间的骨骼不是中空的,还有就是嘴里有细小的牙齿!
始祖鸟和中华龙鸟主要生活在哪个年代‘!
始祖鸟为侏罗纪晚期
而中华龙鸟“生”于白垩纪早期
;bs=%D6%D0%BB%AA%C1%FA%C4%F1sr=z=cl=3f=8wd=%D6%D0%BB%AA%C1%FA%C4%F1+%B0%D7%DB%D1%BC%CDct=0
日前,北京一些媒体纷纷报道,因中国的中华龙鸟的出现,鸟类
始祖将重新确定为中华龙鸟,世界各国教科书中沿用了138年的德国始
祖鸟是鸟类祖先的内容将因此而改变。这一消息及相关报道立刻引起
了我国科学家的关注。日前,我国最权威的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科
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几位权威人士在京声明:中华龙鸟
在时间上要远远晚于德国始祖鸟,更称不上是鸟类的祖先,鸟类的起
源仍然是一个未能破解的谜。专家们强调,德国始祖鸟的发现,对人
类认识鸟类起源和进化论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其科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不容动摇与否认,北京一些媒体的相关报道严重失实。
我国著名古鸟类专家侯连海教授、著名恐龙专家董枝明教授和赵
喜进教授指出,始祖鸟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最早的古鸟类的结论仍然未
变。专家们表示,中华龙鸟可以肯定不是鸟类祖先。理由是:第一,
世界上已经公认中华龙鸟是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它和同一地区发现
的孔子鸟等鸟类化石共生,而且比始祖鸟的时代晚。这就如同当今的
人类与现生猿类共生,但不能说黑猩猩或长臂猿是我们的祖先,而只
能说最多是人类的堂兄弟,中华龙鸟和孔子鸟之间是共同祖先的关系,
这就意味着中华龙鸟不可能是鸟类祖先;第二,科学研究发现,中华
龙鸟的前肢已经退化变得很短了,不可能演变成翼;第三,70年代,
美国科学家推断小型兽脚类恐龙是温血动物,身上应覆有“毛”。
身披“毛状物”的中华龙鸟证实了这一推断,其意义重大,但是
同时也发现了不同门类的其它带“毛”的恐龙,因此有“毛”就是鸟
类祖先的说法应该慎重。世界科学界一致认为,鸟类的真正祖先应到
更早的地层中去找。
专家们认为,“经研究推算,中国的中华龙鸟的化石比德国始祖
鸟类早200至300万年”的说法,纯属颠倒黑白。中华龙鸟所在的辽西
热河脊椎动物群的时代应为白垩纪早期,肯定晚于始祖鸟的时代。同
位素测试表明,化石所在地层的年龄为距今1亿4千万年—1亿2千万年
左右,此数据和始祖鸟的1亿4千5百万年相比还要晚5百万年。中华龙
鸟仅在中国辽西有发现,所以不可能再有早于始祖鸟的其它中华龙鸟
了。
一些媒体在失实报道中提到,消息来源于前段时间在美国召开的
一个鸟类大会。据专家们介绍,这次会议只是一次礼仪性的学术交流
活动,中国共有10人参加,其中7人在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供职,
此次会议关于鸟类的恐龙起源说和非恐龙起源说仍未能统一观点。
中华龙鸟既有鸟类又有爬行类的特征以此可以判断爬行类和鸟类之间是进化关系吗
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
故选:B
中华龙鸟是怎样灭亡的
中国作家沈石溪写的《中华龙鸟》这本书里写着他对恐龙和鸟儿的关系的看法。 《中华龙鸟》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两只原本种类相近的恐龙,在不同的的遭遇、行为下,它们的后代子孙也有了不同的命运的故事。 书中的两只恐龙,一只恐龙的后代越来越强大,一只的后代越来越弱小;一只的后代变成了可怕的食肉恐龙,一只的后代越来越瘦小,并长出了彩色的羽毛;一只的后代让自己的卵自生自灭,而另一只的后代却“发明”了抱窝孵卵;一种在陆地上由于食物的缺少而残忍的杀害同伴,另一种因为顾及未出世宝宝的安危而爬到了树上生活;一种冷酷无情,一种感情丰富;一种在侏罗纪大黑暗中彻底灭绝,而另一种却展开双翅,翱翔蓝天,变成了中华龙鸟! 一切一切都是那么不可思议。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强者灭绝而弱者兴盛,永存于世?作者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爱。 不错,就是爱产生了这一奇迹。如果,那种恐龙没有“发明”抱窝孵卵;如果,那种恐龙并不在乎它的孩子,不会爬到树上生活;如果,那种恐龙没有亲情,没有感情,那么中华龙鸟就不会存在,人类不会存在,我也就更不可能写这篇文章了。爱是生命进化的能量。 爱与感情是高智慧生物不可缺少的。我们的身边有母爱、父爱,有老师的爱、同学的爱,有兄弟姐妹的爱,有陌生人的爱……如果没有了这些爱,你会感觉到什么?一阵冰冷,毫无信任!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个场面哪! 体会爱,付出爱吧!一定不要忘了中华龙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