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唐山地震七大谜团(唐山地震的七大谜团)
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秒,在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0度,北纬39.4度),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震中区烈度11度。地震波及天津市和北京市。这次地震发生在工矿企业集中、人口稠密的城市,极震区内工矿设施大部分毁坏,主要表现为厂房屋顶塌落,围护墙多数倒塌,高层建筑和一般民房几乎全部坍塌。震区内普遍发生铁路路基下沉,铁轨弯曲变形;公路路面开裂;桥墩错动、倾倒,梁体移动及坠落等。但是地下矿井的破坏比地面建筑轻得多。
1976年7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唐山市文化路青年宫,为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7.8级地震时倒塌一层,7.1级地震时除四根门柱外,全部坍塌。
1976年7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开滦煤矿医院,为砖混结构的五层楼房(局部七层),仅西部转角残存。
1976年7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唐山市河北省煤矿设计院,砖混结构的楼房局部倒塌。
唐山是中国华北的一座工业城市,人口600多万。1976年7月28日,该市及周围地区遭受了一场大地震。大地剧烈地颤动,连160千米之外的首都北京的建筑物也晃动起来。这是中国近30年来危害最大的一场地震。
在许多奇迹般的生还者中有一位妇女,她从所住的旅馆逃出仅2秒钟,旅馆便断裂成两半,并坍塌了。由于惧怕还会发生更大的地震,大多数唐山人都转移到搭建在城外公路上供他们临时栖身的帐篷里。
地震确切的死亡人数可能永远是个谜。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是14.2万,但一些西方专家认为数字可能要高得多。在丧生人数方面,唐山地震可能是中国第二大最具破坏力的地震。(根据我国有关资料记载,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6秒,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7.8级地震。这次地震共死亡24.2万余人,重伤16.4万余人。--译注)
地震是由构成地球地壳的板块移动所引起的。板块移动多数出现在太平洋的东缘和西缘,这说明了中国、日本和南美、北美西海岸之所以如此易受地震之害的原因。
这条沿海铁路线的受损状况,表明了唐山地震的破坏力。
解开唐山地震七大谜团
然而有关理论却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
1976年7月28日,对所有唐山人来说是一个黑色的日子:大地震将唐山这座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在数十秒钟内夷为平地,65万多间房屋倒塌,24万生灵在睡梦中被葬身废墟,16万多人重伤……
南京地质学校高级讲师李泰来向记者讲述了在唐山大地震后考察的惊人发现。
地震现场的七大谜团
唐山大地震后,李泰来和其弟弟考察了一个星期,两人发现很多奇怪的现象,而这些现象用传统地震学理论根本无法解释!
当时唐山地震烈度为11度,唐山市的厂房和住宅几乎全被破坏。就在这样一个断壁残垣的现场,有一些建筑却站立不倒,完好如初。例如唐山市内65米高的微波转播塔巍然屹立于大片废墟之中,而且震后两个微波塔之间仍可直接、准确传递电视信号,不需任何调试。又如唐山的人防坑道除个别有小裂纹外,其他均未受到破坏。开滦煤矿井下坑道和地面相比破坏极轻。当地吕家坨矿在地震时井下有600多名工人在工作,震后全部安全返回地面。再如:唐山启新水泥厂的一栋三层库房,一楼二楼基本完好,三楼的所有窗柱却全部断裂,而且旋转方向和角度各不相同,现存旋转角度最大的一个右旋达40度,旋转角度更大的当即已脱落。
所有这一切现象都使李泰来给传统的地震学理论打上个大大的问号。他又先后两次赴唐山考察并开始认真收集相关资料。3年过后,这些谜团一一解开。
解开谜团
过去的地震学理论认为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两种,地震破坏主要是横波造成的。可是,李泰来发现如此理论根本无法解释在唐山地震现场发生的种种现象。理由一:根据横波破坏原理,高的建筑物(重心较重)在地震破坏对象中首当其冲。可是在唐山地震中,前面提到的电线杆、树干、微波塔、烟囱基本上安然无恙。理由二:在地震现场考察中发现地震断裂均具有旋转性,而纵波、横波的振动是上下左右方向,是没有旋转性的。理由三:不论是横波还是纵波,它们的传播是连续的,强度是渐变的,从震中向外逐渐衰减。因此,在此同一震区内,同样的建筑物受破坏程度大致相当。可是在唐山地震中出现的现象并非如此。
根据对震波的应变分析,李泰来发现扭波才是地震破坏的元凶。1979年,在南京地震学会年会上,李泰来发表了《扭波与抗震》的论文,引起与会者的一阵轰动。在1996年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主题的书面发言也引起了代表们的注意。所谓扭波,与纵波和横波乃一母所生的“同卵三胞胎”,其中纵波传播速度最快,其次为横波,最后为扭波。纵波使物体产生上下振动,横波使物体前后摆动,两者的破坏都不大。但是,扭波一到,则把物体从内部扭散扭断,随即垂直坠落,造成巨大破坏。有了扭波,在唐山地震现场发现的怪异现象全部迎刃而解了。李泰来说,我们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扭波的。这个理论在世界上,仍处在领先地位。
扭波理论有待重视
在研究出地震扭波理论后,李泰来趁热打铁进行了抗震理论的研究。因为扭波不能通过流体和柔性物体,他提出了“轮胎”理论,即采用柔性材料如橡胶作为建筑体的“轮胎”,阻止扭波进入建筑体,从而达到了防震的作用。
在对扭波的研究中李泰来还吃惊地发现:中国的很多古典建筑如宫殿、庙宇、木塔等全部具有除“地下”以外的七种抗震性能,它们都是世界上抗震性能最强的地上建筑物(位于山西的应天塔就是一个典型)!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又一次让他叹为观止。
但是,让李泰来觉得遗憾的是,自从1979年发现扭波理论后,该理论长期以来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阶段。(摘自《华商时
唐山地震七大谜团是?
当时唐山地震烈度为11度,唐山市的厂房和住宅几乎全被破坏,而有一些建筑却完好如初。
现象一:所有的树木、电线杆直立如初,均未直接受害。例如唐山市内65米高的微波转播塔巍然屹立于大片废墟之中,而且震后两个微波塔仍可直接、准确传播电视信号。
现象二:唐山的人防坑道除个别有小裂纹外,其他均未受到破坏。
现象三:在唐山地震中死伤的人中没有人直接死于震动,绝大部分是因为建筑物坍塌受害。
现象四:唐山地震后,除个别地区受采空区坍塌或其他影响出现局部起伏外,绝大部分地面、路面完全如震前,很少出现波浪起伏现象。
现象五:唐山启新水泥厂的一栋三层库房,一楼二楼基本完好,三楼的所有窗柱却全部断裂。而且旋转方向和角度各不相同,现存旋转角度最大的一个右旋40度,旋转角度更大的当时即已脱落。
现象六:建筑体的破坏尤其是砖石结构和水泥制件的破坏一般都是分段裂开四面开花崩塌。整体歪斜的现象很少。
现象七:唐山公安学校有3栋3层楼房。形状相同,相互间隔10米平行排列。在地震中南面一栋完全塌平,中间一栋只是部分散落。而即使在一栋房中有的是第一层破坏比较严重,有的是第二层,有的是第三层。为什么同一区的受震程度会如此偏差?
唐山地震的七大谜团揭秘,唐山大地震发生前有什么异常
1、恐怖极了的鱼
1976年7月中旬,唐山街头卖新鲜鱼的突然增多,人们都很奇怪,多少日子都吃不到的新鲜鱼,这时候怎么这么多,而且价格还非常便宜。后来经过打听,卖鱼人说出实情,原来最近的鱼特别好打,鱼儿都像疯了一样纷纷上浮、翻白,很容易捕捉,出海捕鱼的渔船片刻就能钓上一百多条。更为奇怪的是,家里鱼缸中金鱼也不停跳出水面,跃出鱼缸,还尖叫不止。
2、失去“理智”的飞虫、类和蝙蝠。
据出海捕鱼的渔民回忆, 7月25日,渔船上飞来大量蜻蜓,而且落在渔船上,任凭人去捕捉驱赶, 一只也不飞走。没过多久,渔船上出现更大的骚动,只见一大群蝴蝶、土色的蝗虫、黑色的禅,以及不知名的小鸟也来了,它们仿佛是不期而遇的一次避难的团聚会。最后又飞来一只色彩斑斓的虎皮鹦鹉,它傻了似地立在船尾, 一动不动。
扩展资料
自然界的许多奇异变化,并不都是地震前兆,所以发现异常后,要注意与非震干扰因素加以区别。
一般来说,产生非震的动物异常的因素有天气变化(如鱼类上浮,蛙类迁徙)、生理变化(如动物生病、发情)、环境变化(如水体污染)、敌害侵扰等等。
产生非震的地下水异常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气候(降水、蒸发、气温、气压等)、水文、地质、土壤、生物等几个方面;人为因素:包括灌溉、开采、注水、排水等等。产生非震的植物异常的因素,是植物生长发育中遭病虫害或气象异变,地表形变等。
地震前的宏观异常的特点:
第一,这些前兆都受地质构造控制,呈条带状或与本地构造线一致的方向分布,未来震中区相对密集。
第二,这些异常在时间上有同步性、数量上有集中性,体现出种类多、范围广、数量大、反应强烈的特点。
唐山大地震是怎么回事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秒,在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0度,北纬39.4度),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震中区烈度11度。地震波及天津市和北京市。这次地震发生在工矿企业集中、人口稠密的城市,极震区内工矿设施大部分毁坏,主要表现为厂房屋顶塌落,围护墙多数倒塌,高层建筑和一般民房几乎全部坍塌。震区内普遍发生铁路路基下沉,铁轨弯曲变形;公路路面开裂;桥墩错动、倾倒,梁体移动及坠落等。但是地下矿井的破坏比地面建筑轻得多。
1976年7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唐山市文化路青年宫,为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7.8级地震时倒塌一层,7.1级地震时除四根门柱外,全部坍塌。
1976年7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开滦煤矿医院,为砖混结构的五层楼房(局部七层),仅西部转角残存。
1976年7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唐山市河北省煤矿设计院,砖混结构的楼房局部倒塌。
唐山是中国华北的一座工业城市,人口600多万。1976年7月28日,该市及周围地区遭受了一场大地震。大地剧烈地颤动,连160千米之外的首都北京的建筑物也晃动起来。这是中国近30年来危害最大的一场地震。
在许多奇迹般的生还者中有一位妇女,她从所住的旅馆逃出仅2秒钟,旅馆便断裂成两半,并坍塌了。由于惧怕还会发生更大的地震,大多数唐山人都转移到搭建在城外公路上供他们临时栖身的帐篷里。
地震确切的死亡人数可能永远是个谜。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是14.2万,但一些西方专家认为数字可能要高得多。在丧生人数方面,唐山地震可能是中国第二大最具破坏力的地震。(根据我国有关资料记载,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6秒,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7.8级地震。这次地震共死亡24.2万余人,重伤16.4万余人。--译注)
地震是由构成地球地壳的板块移动所引起的。板块移动多数出现在太平洋的东缘和西缘,这说明了中国、日本和南美、北美西海岸之所以如此易受地震之害的原因。
这条沿海铁路线的受损状况,表明了唐山地震的破坏力。
解开唐山地震七大谜团
然而有关理论却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
1976年7月28日,对所有唐山人来说是一个黑色的日子:大地震将唐山这座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在数十秒钟内夷为平地,65万多间房屋倒塌,24万生灵在睡梦中被葬身废墟,16万多人重伤……
南京地质学校高级讲师李泰来向记者讲述了在唐山大地震后考察的惊人发现。
地震现场的七大谜团
唐山大地震后,李泰来和其弟弟考察了一个星期,两人发现很多奇怪的现象,而这些现象用传统地震学理论根本无法解释!
当时唐山地震烈度为11度,唐山市的厂房和住宅几乎全被破坏。就在这样一个断壁残垣的现场,有一些建筑却站立不倒,完好如初。例如唐山市内65米高的微波转播塔巍然屹立于大片废墟之中,而且震后两个微波塔之间仍可直接、准确传递电视信号,不需任何调试。又如唐山的人防坑道除个别有小裂纹外,其他均未受到破坏。开滦煤矿井下坑道和地面相比破坏极轻。当地吕家坨矿在地震时井下有600多名工人在工作,震后全部安全返回地面。再如:唐山启新水泥厂的一栋三层库房,一楼二楼基本完好,三楼的所有窗柱却全部断裂,而且旋转方向和角度各不相同,现存旋转角度最大的一个右旋达40度,旋转角度更大的当即已脱落。
所有这一切现象都使李泰来给传统的地震学理论打上个大大的问号。他又先后两次赴唐山考察并开始认真收集相关资料。3年过后,这些谜团一一解开。
解开谜团
过去的地震学理论认为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两种,地震破坏主要是横波造成的。可是,李泰来发现如此理论根本无法解释在唐山地震现场发生的种种现象。理由一:根据横波破坏原理,高的建筑物(重心较重)在地震破坏对象中首当其冲。可是在唐山地震中,前面提到的电线杆、树干、微波塔、烟囱基本上安然无恙。理由二:在地震现场考察中发现地震断裂均具有旋转性,而纵波、横波的振动是上下左右方向,是没有旋转性的。理由三:不论是横波还是纵波,它们的传播是连续的,强度是渐变的,从震中向外逐渐衰减。因此,在此同一震区内,同样的建筑物受破坏程度大致相当。可是在唐山地震中出现的现象并非如此。
根据对震波的应变分析,李泰来发现扭波才是地震破坏的元凶。1979年,在南京地震学会年会上,李泰来发表了《扭波与抗震》的论文,引起与会者的一阵轰动。在1996年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主题的书面发言也引起了代表们的注意。所谓扭波,与纵波和横波乃一母所生的“同卵三胞胎”,其中纵波传播速度最快,其次为横波,最后为扭波。纵波使物体产生上下振动,横波使物体前后摆动,两者的破坏都不大。但是,扭波一到,则把物体从内部扭散扭断,随即垂直坠落,造成巨大破坏。有了扭波,在唐山地震现场发现的怪异现象全部迎刃而解了。李泰来说,我们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扭波的。这个理论在世界上,仍处在领先地位。
扭波理论有待重视
在研究出地震扭波理论后,李泰来趁热打铁进行了抗震理论的研究。因为扭波不能通过流体和柔性物体,他提出了“轮胎”理论,即采用柔性材料如橡胶作为建筑体的“轮胎”,阻止扭波进入建筑体,从而达到了防震的作用。
在对扭波的研究中李泰来还吃惊地发现:中国的很多古典建筑如宫殿、庙宇、木塔等全部具有除“地下”以外的七种抗震性能,它们都是世界上抗震性能最强的地上建筑物(位于山西的应天塔就是一个典型)!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又一次让他叹为观止。
但是,让李泰来觉得遗憾的是,自从1979年发现扭波理论后,该理论长期以来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阶段。
唐山大地震是怎么发生的?
唐山大地震地震造成的大规模伤亡和损失主要归结于地震发生的时间和突然性。唐山地震没有小规模前震,而且发生于凌晨人们熟睡之时,使得绝大部分人毫无防备。很少建筑拥有较高抗震级别,而且整个城市位于相对不稳定的冲积土之上。
唐山2012年5月28日又发生地震
5月28日10时22分,河北省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北纬39.7度,东经118.5度)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北京部分地区有明显震感,天津亦有震感。唐山市地震局新闻发言人郑湘军称唐山市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请广大市民保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扩展资料;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东经118.1度、北纬39.6度,在距地面16公里深处的地球外壳,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一带突然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23秒钟后,唐山被夷成废墟,
682267间民用建筑中有656136间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4204个孩子成了孤儿。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人民币以上。地震罹难场面惨烈到极点,为世界罕见。
中国首都北京摇晃不已,天安门城楼高大的梁柱痉挛般地"嘎嘎"作响。从渤海湾到内蒙古、宁夏,从黑龙江以南到扬子江以北,这一华夏大地的人们都感到了异乎寻常的摇撼,一片惊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7·28唐山地震
- 上一篇:象人部落(象人是什么)
-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