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兰可儿(蓝可儿其实是鬼)

bj0012023-10-23奇闻异事0

蓝可儿事件的真相是怎么回事?

蓝可儿事件的真相是蓝可儿因为精神病发作意外身亡。2013年2月中旬,外媒报道21岁的华裔女生蓝可儿神秘失踪,两周后最后出现时的视频录像曝光,视频里所住的洛杉矶酒店的电梯里行为怪异,警方表示她并没有精神病史。

蓝可儿事件经过

走进电梯,弯下腰,把脸贴近电梯按钮,把中间一排按钮全部按亮,又站到角落里,看上去很放松的样子。

接着,她把头探出电梯,迅速望向两边,然后后退躲进角落里。

之后,她又走到电梯口不断向外张望,看右侧的拐角处。她突然跳出电梯,迈着奇怪的像是方块舞的步伐,反复多次进出电梯。

更怪异的是,她挥舞着双手,像是朝某个人在比划什么,接着她又开始掰着手指头数数。再之后,她从电梯左侧离开不见了。

蓝可儿悬案回顾:是灵异还是谋杀,蓝可儿死状悲惨!后来怎样?

蓝可儿事件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和话题的悬案。蓝可儿是一名加拿大华裔的学生,学校是卑诗大学。在2013年的1月31日开始失踪,警方开始调查此事,结果在洛杉矶的某酒店内发现了一段录像,拍摄了蓝可儿进入酒店电梯后的怪异举动,令人很是不解。紧接着在2月19日在酒店的水箱中发现了蓝可儿的尸体。

案件经过

蓝可儿在2013年的1月26日开始入住洛杉矶的塞西尔酒店,该酒店附近临近贫民区,治安效果很差,此次出行蓝可儿并没和家里说明,等到家人们开始寻找的时候发现她已经失踪了,直到她的尸体被发现,全身赤裸,头下脚上的沉在塞西尔酒店的水箱里,这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原来是酒店内有很多人埋怨水量怎么那么少,甚至有的人说,水怎么有点黑色并且味道刺鼻,警方这才调查了水箱。最初警方的判断是自杀或者谋杀,直到警方在酒店内部发现了一段诡异的视频,是蓝可儿在酒店电梯里的诡异行为。

首先她快步进入电梯后,穿着红色衣服的蓝可儿将电梯内所有的楼层按钮全部按了一遍,什么样的人才会这么做呢?幼稚的小孩?精神病患者?反正这不是正常人做的事情,当她按完了之后就探头电梯门外望去,之后又迅速的退了回来,之后诡异的一幕发生了,她就好像捉迷藏刻意的躲避某些东西一样,将身子绷直,站在了位于电梯按钮的死角处。之后电梯门开了又向她面对的空气挥手,或者向墙壁摆一些看不懂的手势。然后几乎每个楼层都做了一遍动作,最后走了出去,再也没有回来。

真相分析

这个案件到现在,至今没有破案,没有人知道真正的真相是什么。不过这么多年,许多人都在关注此事,我也就总结出来几个猜测的真相。

第一种就是谋杀,首先她去美国洛杉矶的动因无人得知,这可能只有她自己才知道了,其次就是在酒店中按了全部楼层的按钮,这样会让电梯每层都停一下,这会让电梯的运行速度变慢,也就是说她现在想留在电梯里更多的时间,而且电梯外的人无法判断电梯里的人是处于第几层。

如果有人追杀蓝可儿,通过这个操作,他是不可能知道蓝可儿在第几层离开的。蓝可儿向走廊张望也就意味着追她的人也许没坐电梯,选择的爬楼梯。而她躲在角落里,正是准备事先观察,如果有人从楼梯上来她就迅速按电梯逃跑,如果真相是这个,那就是她被这个凶手抓到了。

第二种就是自杀,蓝可儿在1月份就曾经在加拿大买过躁抑症的药物,比如喹硫平、拉莫三嗪、文拉法辛、安非他酮等等。而蓝可儿在洛杉矶期间并没有按时吃药,而是吃了部分,这种病如果发作,就会像视频里那样,狂躁的手舞足蹈,狂躁之后开始抑郁,选择了自杀。

第三种没有科学依据,据说是塞西尔酒店发生过多场灵异事件,有脑洞大的网友认为蓝可儿也是陷入了灵异事件。

写在最后

蓝可儿已经逝去,小编也希望大家出远门要向家里报备,并且有心理疾病一定要重视起来!

蓝可儿事件是怎么回事 揭蓝可儿破案了吗

蓝可儿事件是怎么回事,蓝可儿事件当初震惊一时,案情也是扑朔迷离,那蓝可儿事件是怎么回事呢,时隔多年的蓝可儿破案了吗?下面就和 我一起俩回顾下蓝可儿案件的疑点吧。

1、蓝可儿简介

蓝可儿,加拿大华裔,卑诗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学生。2013年1月31日失踪后,

蓝可儿的姐姐透过友人转达表示,家人心情不佳,希望各方可尊重他们的隐私,并希望可继续广传图片寻人。此外,加拿大外交部有消息显示,加拿大驻洛杉矶的领事曾联络当地有关当局和蓝可儿的家人。

2013年,据洛杉矶时报报道,大约三周前神秘失踪的加拿大华裔女子蓝可儿(ElisaLam)的尸体周二在洛杉矶一家名为“塞西尔酒店”的顶楼水箱被发现。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而关于蓝可儿生前怪异视频也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洛杉矶警方当时公布视频也是希望有人能帮他们找出可疑处及蓝可儿本人。

蓝可儿是谁?

蓝可儿,加拿大华裔,卑诗大学学生。2013年1月31日失踪,2月19日尸体被发现在她所住的洛杉矶Cecil酒店顶楼的水箱中。6月20日,蓝可儿尸检报告出炉警方称其意外溺亡,患躁郁症。2013年9月19日,其父母向洛杉矶高等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女儿入住的酒店—塞西尔酒店,称其造成蓝可儿意外死亡。

蓝可儿, 加拿大华裔,卑诗大学(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学生。2013年1月31日失踪后, 蓝可儿的姐姐透过友人转达表示,家人心情不佳,希望各方可尊重他们的 隐私,并希望可继续广传图片寻人。此外,加拿大 外交部有消息显示,加拿大驻 洛杉矶的领事曾联络当地有关当局和蓝可儿的家人。 2013年,据洛杉矶时报报道,大约三周前神秘失踪的加拿大华裔女子蓝可儿(Elisa Lam)的尸体周二在洛杉矶一家名为“ 塞西尔酒店”的顶楼水箱被发现。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而关于蓝可儿生前 怪异视频也在网络上泛流传。

“蓝可儿”事件的真相是什么?真的是灵异事件吗?

首先可以排除的是这不是灵异事件,但是这件案情确实有很多存疑的地方,监控里的电梯门开着是因为那个酒店的电梯操作盘底部有一个按钮有保持电梯门常开的功能,按一下就能保持120秒不关门,这个有人去试过了,而监控里蓝可儿把整整一列按钮都按了一遍。完整的监控长达几个小时,警方就算全放出来剪刀手也不会放出来,而且这涉及受害者隐私问题,理论上只有警方和她父母有权看。

蓝可儿在事发前,被鉴定患有躁郁症,这种躁郁症,犯病时会产生幻觉,之前也有就诊和购药记录,而尸检显示她在酒店的那段时间却没有服药记录,说明她停药了,这很可能是她后来自杀的原因。

蓝可儿之前在这个酒店是和一个女子合住的,然而就在她自杀前几天那个女子向酒店投诉,然后搬出了合住的房间,因为蓝可儿表现出癫狂的症状,蓝可儿房间里发现她的拖鞋有海沙的残留,说明她自杀前去过海滩,也许她在幻觉中把水箱当成大海也说不定,

那个水箱门根本不需要花费多大力气打开,事后已经有探险者去做了实验。也根本没有记录显示案发现场水箱门是关着的,这种说法是网上杜撰来的。

水箱有两米多深,而且里面没有能够借力的地方(本来就不是让人爬进去玩的),所以就算她在里面清醒过来也无济于事了,那个所谓工作人员才能打开的上了锁的通往顶楼的通道,实际上在案发之后仍然有探险者避过所有监控和工作人员成功潜了进去,因为平时根本没有上锁,所谓的上锁仍然是杜撰的

李昌钰的原话是“不排除是她杀”,而不是网传的“不可能是自杀”

所以整件事情的真相自杀的可能性大一些,但目前还存在许多疑点,无法形成一条闭合的证据链,因此也不排除他杀的可能。很多细节已经没法去考证,也无法再去现场取证做痕检,所以渐渐就成了悬案。但我看到还有那么多说是鬼害人鬼上身灵异事件的,只能说一个人的见识和信仰很重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多接触接触不同层面的东西,别被这些个糟粕文化侵蚀自己。

蓝可儿事件破了吗?

这个案件的真相,美国警方已经给出结论了,蓝可儿因为精神病发作意外身亡。

尸检报告称蓝可儿尸体没有任何创伤,属于意外溺水身亡。尸检局发言人科拉尔表示,从验尸报告来看,躁郁症成为蓝可儿溺水身亡的重要成因,因此该案被认定为意外死亡。

蓝可儿在博客中自称有两极性忧郁症(bipolar depression),并多次表示,心情一直很低落,还提到世界之大,可惜自己却孤独地活着。她甚至在一篇博客中表示想自杀。

蓝可儿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主修的是心理学,但心理问题给她带来巨大压力。一篇博客说,“我对自己非常失望,学期中途发病,被迫放弃课程的学习。我已经读了3年大学,但只修完了3门课。这意味着我用三年只学了一年的东西。”

她渴望得到外界的帮助,但却总是失望。“我想,我长时间被抑郁困扰,我本来希望他们能有某种方式来给我帮助。当我说我今天很难受,他们没有一点反应,这真让人难受。”

孤独总是如影随形,在线问答网站上,有人问她,是否经常感到孤独。她说:“如果有片刻时间我能忘记我很孤独这个事实,我就不会感到孤独。”她引用奥森·威尔斯的一句话称:“我们孤独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孤独地活着,我们孤独地死去……”

并且她在一月份的时候在加拿大的医院开过相关的药品,警方尸检报告里最后几页中详细讲述了她的毒理化验报告,以及她之前在加拿大所取得的处方药在其体内残留。

1,奎硫平,治疗焦虑和失眠,能治疗狂躁 。

2,拉莫三嗪,预防狂躁,起情绪稳定剂作用。

3,文拉法辛,抗抑郁剂,加重狂躁。

4,安非他酮,治疗抑郁症,诱发狂躁。

5,dexedrine spansule,右旋苯丙胺,中枢神经的刺激药物。注意,该药品和冰毒是亲戚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有许多人看到尸检报告中的毒品检测后误会蓝可儿吸毒。

很遗憾的是,她似乎没有遵守医生的嘱咐吃药,出事前一段时间吃的是后三种药,这可能是悲剧的原因之一。

而她身为一名精神病患者,死后被那么多网民强行认为她没精神病,何尝不是又一种悲哀?

附上蓝可儿尸检报告,不需要翻墙即可浏览

PDF Document EL autopsy.pdf

不少媒体为了博眼球,故意将此事跟凶杀和灵异扯上关系,误导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