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狼牙鰕虎鱼(狼牙鰕虎鱼的营养价值)

bj0012023-10-22奇闻异事0

海里抓的这个什么鱼,可以吃吗

现图如下 ,披肩鰧 学名

鰧科(瞻星鱼科) Uranoscopidae 披肩鰧属 Ichthyoscopus 海生鱼类

下图为披肩鰧 Ichthyoscopus lebeck,俗称 鱼滕、山鸟鱼鰧

鱼头大,体延长,前端平扁。背鳍1枚,具呼吸瓣,体呈黄橙色,体侧上部具有甚多的白色斑点。躯体急遽收缩,几成三角形,口垂直上位,下颔突出,口裂最大。背鳍软条17至20枚,臀鳍软条16至17枚,体长可达60厘米。

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包括印度尼西亚至日本南部以及中国南海、台湾海峡、东海南部等,属于近海底层鱼类。 多半栖息在海底岩石或石砾较多的海域,属肉食性,以口腔的皮瓣引诱和补食其他小鱼及底栖生物。

红狼牙鰕虎鱼的主要价值

具有营养价值,因地处庐山脚下,所产栉鰕虎鱼因其形状特殊,味鲜美,别具风味,与庐山同享盛名,故得名“庐山石鱼”;两颌外行牙尖锐弯曲,排列稀疏,闭口时外露;内行牙细小,1-2行。眼极小,埋于皮下,体裸露无鳞。背鳍、尾鳍与臀鳍相连。

扩展资料

主要价值

石鱼除鲜食外,作为商品的均为干制品。

食用制作:将鱼洗净晾干后,放入锅内,用文火烤干,并放入少量食油翻炒,待呈金黄色时取出,再晒一天即可装袋投放市场。每5公斤鲜鱼可加工成1公斤干鱼。

鱼干的烹饪方法多为泡发后炒蛋、蒸蛋、氽汤或略煮后加麻油、酱油凉拌成冷盘,一贯被视为席上之珍品。在安徽琴溪一带,它还是名贵的饮茶珍品。

当地群众每年清明前后,把捕捞之小鱼,烧盐开水(伴有茴香、茶叶、食糖等作料)炝熟,用炭火烘干,制成鱼干后,仍保持栩栩如生的状态:宽嘴微张,小眼圆睁,鳍乍而尾曲。用琴鱼沏茶,犹如鲜活鱼儿在杯中团团戏游,入口清香味醇,别有一番情趣。

分布范围

中国分布

分布在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近海处。

世界分布

印度洋北部沿岸、东至印度尼西亚、北至朝鲜、日本以及沿海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狼牙鰕虎鱼

这个是什么鱼

如图 , 雷氏鳗鰕虎鱼 学名

鳗鰕虎鱼科 Taenioididae 狼牙鰕虎鱼属 Odontamblyopus 鱼类

下图为 狼牙鰕虎鱼 Odontamblyopus lacepedii,俗称 雷氏鳗鰕虎鱼

无观赏性的一种鰕虎科鱼类,不属于濒危物种,分布于台湾沿海,由于日本南部离台湾较近,貌似也有分布。体型不大,最长25cm,可食用。

请问这是啥鱼,海边捡到的

这是红狼牙鰕虎鱼的身体延长而侧扁;呈带状。一般体长9~20厘米,体重20~35克、眼小,退化,埋于皮下。口大,斜形、下颌及颏部向前突出、上下颌的外行牙为6~12个尖锐弯形的大牙突出唇外,口闭合时露于口外,似狼牙状、背鳍、尾鳍、臀鳍互相连接为一整体

红狼牙鰕虎鱼为暖水性鳗形假虎鱼。栖息于浅海及河口附近,常在泥沙中钻穴营居。属于近岸暖温性鱼类。此鱼在近海与淡水均能生存,在江岸穿穴潜居

平时分散居住在石隙里,用强有力的吸盘状腹鳍攀附于石壁,觅食时才从石隙中外出。成鱼喜欢跳跃,有时跳出水面,有时从一块石上跳往另一块石头

狼牙鰕虎鱼鱼个体虽小,但性极贪婪凶残,经常采用袭击的方式吞食底栖性的更小的鱼,或用胸鳍挖掘与翻搅水底泥沙,寻找底栖无脊椎动物,以便吞食

口大,斜形、下颌及颏部向前突出、上下颌的外行牙为6~12个尖锐弯形的大牙突出唇外,口闭合时露于口外,似狼牙状、背鳍、尾鳍、臀鳍互相连接为一整体。胸鳍宽且长,上部鳍条游离呈丝状、体裸露无鳞

这是什么鱼?有谁知道的吗?

这是红狼牙鰕虎鱼。,属鳗鰕虎鱼科、狼牙鰕虎鱼属的一种鱼类,喜欢栖息于浅海及河口附近的淤泥或砂石之中,善于挖沙钻洞借以躲避天敌以及觅食繁殖。

此鱼属肉食性双向洄游鱼类,淡海水皆可生活且习性凶猛,常以小鱼小虾为食。原产地及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西部,我国东南沿海、长江及珠江地区均有产出。

只因其长相恐怖在内陆地区又鲜为人知,才会被冠以“怪鱼”的称号,尤其是上下颚外翻的大暴牙让人看到不寒而栗。

实际上,红狼牙鰕虎鱼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潮汕地区称之为“红条鱼”可被食用,但在其他地区因相貌诡异导致经济价值不高,多数捕捞的产品被用于渔业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