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真实灵异事件图片(真实灵异事件照片)

bj0012023-10-20奇闻异事0

民国时期灵异事件很多,你知道有哪些?

说起民国时期的灵异事件,不得不提的就是当时轰动一时的朱秀华“借尸还魂”事件。所谓“借尸还魂”,《三十六计》中提到过,就是死去的灵魂借着别人的尸体复活,那么,“借尸还魂”真的存在吗?时间追溯到民国四十八年的某一天,麦寮乡建材行老板的太太林罔腰忽然倒地不起,送到医院人已经救不过来了。

家里人悲痛欲绝,当他们准备好后事,把林罔腰放到棺材里准备入土为安时,林罔腰居然又活了过来!

家里人又惊又喜,念叨着菩萨保佑老天显灵的时候,棺材里的林罔腰操着一口厦门腔,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朱秀华”。

家里人就寻思:“这孩子不会磕着脑袋,摔成精神病了吧?”

寻思寻思着,就找了医生来检查,当时的医生为人倒是正派:“能言善辩,思路清晰,没病啊!”

那么问题来了,“朱秀华”又是谁呢?

据当事人所说,她是台湾人,家里人都被炮弹炸死了,坐船逃难的时候遇上一群渔民,船上其他人都死了,就她还剩口气吊着,渔民看她穿金戴银的起了歹念,抢了她的钱又怕她报仇,就把她一榔头敲凉了…

真是阎王要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可能这就是命吧

完事儿新闻记者一拍,往报纸上一报道,乡亲们都疯了,woc!借尸还魂!这么炫酷!再然后就惊动了上级领导,一查,还真有这么个人!

这也是民国时期为数不多几个真实发生的灵异事件。活过来的“林罔腰”会跟她老公接着过吗?离婚的话财产咋分配呢?往后的事儿咱就不知道了,but无独有偶,英国克罗地亚一个小女孩也有类似的经历,昏迷之后醒过来忘了母语咋说了,开始一口流利的德国话,歪果仁管这个叫“外国口音症”,真相是啥样的,谁知道呢?

世界上有真实的灵异事件吗?

1俄罗斯一节地铁车厢拍下幽灵照片

莫斯科地铁工作人员中一直流传着一个传闻,在阿尔巴茨科-伯克罗夫斯科这条路线,地铁窗外总是出现一个姑娘的脸。2010年9月,发现的一段录像证实了工作人员的传闻,证实确有“幽灵”存在。根据录像显示的时间是2009年9月9日午夜时分。而且,据莫斯科地铁工作人员说,每年的9月9日幽灵都会出现。从1999年,这节车厢就很不正常,半年内陆续有5名年龄在12-18岁的姑娘乘车时突发羊角风,但最后检查表明她们都很健康。虽然这节车厢早就有“不干净”的传闻,但现在才有了实质性的证据。从录像看,在这节车厢窗外几秒钟内会出现一个女孩在的脸,但随后又消失。这种情况会反复几次。地铁方面负责人表示,希望在9月9日这天通过教士帮助请走“幽灵”。

2全球3处监控器拍到“鬼魂”漫步商业街

2009年6月,全球3处监控器在2天之内拍到了“鬼魂”。其中1处在智利,2处在美国。在智利的监控器录像中,能够看到一个60厘米的“鬼魂”在商业中心漫步。而第二个监控器所在的位置是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威廉姆斯市。据称,这个“鬼魂”是当地一位已故的加油站老板,而如今加油站的位置已经被一家餐厅所取代。这位老板在50年前自杀身亡,如今餐厅的经理杰森·摩尔也曾被多次警告深夜时要多加小心,而摩尔自己也表示常常感觉有人在注视着自己。

3英国老人照片惊险神秘鬼影酷似42年前的自己

一位英国老人在一张与儿孙的合影上发现一个神秘的鬼影,令他更加惊惧的是,这个鬼影酷似他42年前结婚时的样子。2010年6月,64岁的英国老人亨利·罗斯与儿子和两个孙女拍了一张合影。照片洗出来后,上面原本应该空无一人的百叶窗内居然有一个神秘的鬼影在向外窥视。毛骨悚然的一家人一起仔细研究了鬼影的外形,震惊地发现它无论容貌还是衣着都与42年前结婚时的罗斯几乎一模一样。

4英国酒店停车场监控录像拍下“鬼影”

2010年5月,英国新拉纳克工厂酒店的雇员因一段监控录像而寝食难安。5月26日晚,当酒店老板按照惯例查看安全监控录像时,惊恐地发现一段视频记录下了一个泛着白光幽灵般的身影在停车场附近游荡的画面。35岁的酒店老板约翰称:“这是我见过的最怪诞最恐怖的事情,让我颈部的毛发都一根根地站立起来。”约翰接着说:“录像中的人影大约高4英尺(约1.2米),可能是个孩子。影子先是弯弯腰、点点头,后来就站着不动了。他突然穿过一道门消失,而那道门并没有被打开,再后来他又突然出现了。”新拉纳克工厂酒店可谓历史悠久,此前也曾出现过令人毛骨悚然的“鬼魂”目击事件。但这段“鬼魂”录像是第一次被视频资料记录下的“闹鬼”现象。

5新西兰灵异照片展示比赛:两照片现同一“鬼影”

2009年5月,在新西兰灵异照片展示比赛上,有两张照片让很多人不寒而栗,因为在这些照片中都出现了同一个“鬼影”。这两张照片是在一次消防演习中拍摄的,人们在这些照片中都发现,在一所燃烧的房屋里,有一个奇怪人头在漂浮。有人说,如果“鬼影”只出现了一次的话还可以说是火焰和烟雾造成的幻影,但如果两张照片里都有的话那就很难解释了。另一张引人瞩目的照片是由基督城两名大学生拍摄的。他们称当时只有两人在合影,但照片洗出来后却发现他们之间出现了第三张面孔。

6夜晚超速司机遭“鬼魂”追逐

2010年8月,澳大利亚柠檬树路公路上发生多起夜晚超速司机遭“鬼魂”追逐事件,许多好奇的年轻人特意赶到这条公路上超速驾驶,希望看到鬼魂,当地警方也不得不出面干预。流言传开后,柠檬树路上来了许多好奇心旺盛的年轻人,他们特意在夜晚超速驾驶,并将车速提升到每小时111英里以上。一些果真见到“鬼魂”的人纷纷把视频传到网上与他人分享。从视频上可以看到,确实有一道诡异的白光跟在超速的车辆后面,而满足了好奇心的年轻司机们则通常会因震惊而爆出粗口。一名视频上传者称,尽管他一直是理智的无神论者,这个经历却使他迷信起来。

7.2012年7月,苏格兰一间茶馆内的监视器意外捕捉到疑似“鬼魂”的身影,这让茶馆老板不寒而栗。

茶馆老板丹-克里福德(Dan Clifford)表示,日前查看店内监视器录下的影片时,发现半夜空无一人的茶馆里,竟有一团不明白雾在餐桌旁飘动,仔细一看,彷佛还可分辨头部、肩膀等人的轮廓。丹起初还以为有人侵入茶馆想偷东西,但后来发现这并不是活人,因为可以看穿这团白雾,令他不寒而栗。

这并不是该茶馆第一次出现怪事,茶馆员工表示,曾多次在店内目睹诡异事件,例如椅子在没有人推动的情况下移动,或是突然听见耳语,但其实没有人在讲话等等。目前茶馆老板已经联络了当地的超自然组织,希望他们能找出这些诡异事件出现的原因。

8迈克尔·杰克逊灵魂现身事件

迈克尔·杰克逊的突然去世,让许多歌迷一时难以接受这个现实。在2010年1月,CNN为了悼念杰克逊,“拉瑞金现场采访”节目在杰克逊生前住宅梦幻庄园内现场采访了杰克逊的哥哥。摄像机在拍摄住宅的走廊时,捕捉到一个透明黑色人影从镜头中出现并快速走过。节目中的这段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讨论,有人认为这是杰克逊灵魂不散。节目制作方回应称,这个人影可能是工作人员的身影。

9香港歌手狄易达照片疑现“鬼影”

2010年5月,狄易达到香港某电台接受节目《有冇搞错》主持人彭咏仪(Morle)访问,身为微博发烧友的他,现场与彭咏仪合照,并立即上传到微博,骤眼看照片并无异样,头戴紫蓝色鸭舌帽、身穿黑色风衣的狄易达坐在最前方,而彭咏仪则在较远处,不过细看照片左上方放在座椅的手袋上,竟浮现轮廓分明、影像清晰的婴儿头鬼影,该“小孩”还凝望着彭咏仪,令人望而生畏。

庙内发现无数条蛇,北顶娘娘庙灵异事件是真的吗?

题主自己也都说了这是个灵异事件,一般我们说的灵异事件那都是假的啦,即所谓的有人造谣而已啦,那都是不可信的。在北顶娘娘的庙内发现无数条蛇这个灵异事件,小编先在这里说,肯定是假的。无论我们从任何一个方面来看,这件事情都不可能是真的,而且它根本经不起科学的推敲。这件事情无非就是无中生有罢了。现在的鸟巢就在北顶娘娘庙的旧址上。

首先我们假如说这件事情是真的,真的在北顶娘娘的庙内发现了无数条蛇,那么,小编想要问你,北顶娘娘庙它是属于文物建筑的,而文物建筑一般国家的文物局都会让人定期打理,修复的。若这件事情是真的,为何没有图片用来证明,现在的这个时代,无论发生任何事情,都会在网上疯传并且附加图片来证明它的真实性,可是你这个灵异事件却什么都没有,只有这几句白话。

再说,如若这件事是真的,那么请问这些蛇都是如何解决饱腹问题的,不可能它们都是不吃不喝吧,而且也说了是无数的蛇,那么蛇窝肯定也是非常大的吧。再加上北顶娘娘庙无论怎么说也是经常有游客或者是当地人去庙内祈祷的,为何之前没有一丁点关于北顶娘娘庙内有蛇的这个消息的传闻呢。

我们无论对待什么是事件,都要讲究科学的推敲。你不能说因为当时国家成功的申请了零八年的冬季奥运会,所以国家打算把北顶娘娘庙给拆迁,用来建设奥运会需要的场地和大型体育馆。再加上水立方就在北顶娘娘庙旁边。当时打算把北顶娘娘庙拆迁的时候,遇上了龙卷风。所以因为龙卷风的关系,水立方距离北顶娘娘庙更远了,大概是偏移了一百多米。但是我们也说了是因为龙卷风。

生活中有哪些真实的灵异事件?

我就经历过,当时父母都在场。不过,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的话,就算别人说了你也不信的。对未知世界还是保持一点起码的敬畏比较好!

对于文学艺术而言,生活真实是作为基础与源泉而存在的。尽管文学作品的情况千差万别,有的抒发人们的感情,有的描写自然景物。

有的描写超现实、非现实的幻想,但不管它们彼此怎样不同,归根到底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生活真实是文学的“源”,古代的作品、历史资料等等是文学的“流”。

在文学的源与流的问题上历来存在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根本分歧。分歧的焦点就在承认不承认生活真实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上。

在唯心主义看来,文学创作完全是主观精神活动,它与生活真实没有关系。而在唯物主义看来,文学创作只是对生活真实的艺术加工和处理。没有生活真实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意义上的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