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建国门亊件(建国门亊件录像)

bj0012023-10-20奇闻异事0

建国门复兴门建于哪年

建国门位于北京长安街上,原是日伪统治时期兴建的城门,当时名叫启明门。日本侵略者投降以后,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之下,1945年11月9日,将这个城门改名为建国门。

复兴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南部。日伪统治北京时内城所开的两座城门之一。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接管北平后将长安门改为复兴门,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沿用至今。现复兴门位置金代在中都城北垣通玄门与崇智门两门之间靠北,元代在大都城西墙南端、西南角楼之北、东北侧建有城隍庙。复兴门已经是西二环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复兴门桥是北京最早建立的现代立交桥。

求有关于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的一些相关资料!急用!在线等!

风雨过后,北京的黎明。位于长安街建国门的古观象台,像一位饱经忧患的老人静静矗立,历经百年沧桑,亲眼目睹了中华民族屈辱、抗争、解放,到以东方巨人的雄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这天,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他在阳光下,欣然西望:

一道壮观的绿色长城,沿天安门侧畔绵亘向东。排列在长街之上的陆军学员方队、水兵方队、空降兵方队、二炮学员方队、三军女兵方队、武警方队、预备役方队、女民兵方队等14个徒步方队、30个装备方队,似挺立的峰峦,如坚固的城垛,巍然屹立。

10时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0周年庆典开始!60响礼炮轰鸣,让中华儿女热血沸腾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像一束火焰在天幕上燃烧。

10时09分,激昂的军乐声拉开了国庆60周年阅兵序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房峰辉陪同下,乘红旗牌检阅车徐徐向东,迎着受阅将士的注目礼,检阅了在长安街威武列阵的44个地面方队。

"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胡主席的问候如和煦春风,温暖军心。

"首长好!为人民服务!"官兵们的回答似惊雷回荡,山呼海应。

10时37分,阅兵分列式开始。在鲜艳的八一军旗引领下,陆军学员方队、水兵方队、空降兵方队、二炮学员方队、三军女兵方队、武警方队、预备役方队、女民兵方队等14个徒步方队,迈着整齐步伐动地而来。他们均来自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和在完成抗震救灾、反恐维稳、国际维和等任务中表现出色的英模集体。受阅官兵主体是改革开放后出生成长的新一代官兵,显示了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的勃勃生机。

这整齐、铿锵的足音从历史深处走来。人民军队自诞生伊始就把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一切听从党指挥作为建军根本原则,始终坚持,代代相传。铮铮足音,传递着一个共同心声:无论过去现在未来,无论如何艰险困难,我军都是党和人民最可信赖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之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把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1959年建国10周年,新中国每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国庆阅兵,前后共举行了11次。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1964年国防部颁布的军队列条令中,首次出现阅兵条款。之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缘故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中国连续24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直到1981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恢复阅兵,并于1984年国庆35周年时,举行了恢复阅兵后第一次大型的国庆阅兵。

新中国建立以来共举行过13次国庆阅兵,其中影响较大且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建国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的5次大阅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每年的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National Day)。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就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毛泽东同志在神圣礼炮声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天安门广场聚集了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庆的庆祝形式曾几经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国庆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时举行阅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制度。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但未举行阅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进行群众游行。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均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再举行国庆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国庆庆典。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13次阅兵。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次和1984年国庆35周年、1999年国庆50周年的两次。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2009年10月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活动。

游行结束,人们经常聚在公园或公共场所共同欢度节日,尽情欢歌畅饮。

人员方队

人员第01方队 三军仪仗队 156人 95式自动步枪155支 仪仗礼宾服

人员第02方队 陆军学员方队 352人 徒手 春秋常服 机械化步兵学院

人员第03方队 陆军步兵方队 352人 95式自动步枪350支 通用迷彩服 摩托化步兵第193师

人员第04方队 陆军特种兵方队352人 05式微声冲锋350支 荒漠迷彩服 第38集团军特种大队

人员第05方队 海军学员方队 352人 徒手 海军白常服 大连舰艇学院

人员第06方队 海军水兵方队 352人 95B短突击步枪350支 海军白常服 海军潜艇学院

人员第07方队 海军陆战队方队352人 95式自动步枪350支 海军迷彩服 陆战第1旅 第164旅

人员第08方队 飞行学员方队 352人 徒手 飞行服 空军航空大学

人员第09方队 空军空降兵方队352人 03式自动步枪350支 空降迷彩服 空降兵第15军

人员第10方队 二炮学员方队 352人 95式自动步枪350支 林地迷彩服 二炮指挥学院 工程学院 青州士官学校

人员第11方队 三军女兵方队 352人 徒手 常服裙装 第四军医大学 白求恩军医学院

人员第12方队 武警方队 352人 97-2式防暴枪350支 防暴执勤服 武警北京总队

人员第13方队 预备役方队 352人 81式自动步枪350支 通用迷彩服 北京陆军预备役高炮师

人员第14方队 女民兵方队 352人 85式轻冲锋枪350支 蓝色裙装 北京市朝阳区

正式受阅人员总计4732人 正式受阅枪械总计3305支

车辆方队

车辆第01方队 ZTZ-99 主战坦克18辆

车辆第02方队 ZTZ-96A 主战坦克18辆

车辆第03方队 ZTD-05 两栖突击车(陆军)18辆

车辆第04方队 ZBD-04 履带式步战18辆

车辆第05方队 ZBD-09 8×8轮式步战18辆

车辆第06方队 ZBD-05 两栖步战(海军陆战队)18辆

车辆第07方队 ZBD-03 伞兵战车(空降兵)18辆

车辆第08方队 WJ03B 警用装甲车(武警)18辆

车辆第09方队 PLZ-05 155毫米自行加榴炮16辆 营指挥车2辆

车辆第10方队 PLZ-05 122毫米自行榴弹炮18辆

车辆第11方队 PLL-05 120毫米轮式迫榴炮18辆

车辆第12方队 PTL-02 100毫米轮式突击炮18辆

车辆第13方队 PHL-03 300毫米远程火箭炮16辆

车辆第14方队 AFT-9 反坦克导弹发射车18辆

车辆第15方队 PGZ-04A 25毫米弹炮合一自行防空系统,含连指挥车

车辆第16方队 HQ-7 改进型野战防空导弹(陆军)

车辆第17方队 YJ-91 反舰导弹,卡车搭载(海军)

车辆第18方队 YJ-83 反舰导弹,卡车搭载(海军)

车辆第19方队 YJ-62 岸舰导弹发射车(海军)

车辆第20方队 HQ-9 地空导弹(空军)

车辆第21方队 HQ-12 地空导弹,含照射制导雷达(空军)

车辆第22方队 电子对抗、机动雷达分队,混编(空军)

车辆第23方队 通信保障分队,混编

车辆第24方队 WZ-6无人侦察机分队,混编

车辆第25方队 后勤分队,混编(医疗、饮食、供水、油料、舟桥)

车辆第26方队 DF-15B 近程地地导弹16辆

车辆第27方队 DF-11A 近程地地导弹16辆

车辆第28方队 CJ-10 陆基巡航导弹16辆

车辆第29方队 DF-21C 中程地地导弹16辆

车辆第30方队 DF-31A 洲际导弹12辆

空中方队

战机第01编队 KJ-2000预警机 + J-7战斗机(8.1) 十机 三角编队

KJ-2000 两机纵队

战机第02编队 Y-8GX电子战机 + J-11B战斗机 四机 三角编队

Y-8GX 两机纵队

战机第03编队 HY-6空中加油机 + J-8F战斗机 双机 三角编队 x 3

战机第04编队 H-6G轰炸机 三机三角编队 x 3

战机第05编队 J-8F战斗机 五机三角编队 x 3

战机第06编队 J-10战斗机 五机三角编队 x 3

战机第07编队 J-11B战斗机 四机楔形编队 x 3

战机第08编队 JH-7A战斗轰炸机五机三角编队 x 4

战机第09编队 K8教练机 五机三角编队 x 3

战机第10编队 Z-8直升机(运输、搜救混编) 五机三角编队 x 3

战机第11编队 Z-9直升机 五机三角编队 x 2

战机第12编队 Z-9WA武装直升机九机编队 x 1

开国大典上有多少架飞机

开国大典上有17架飞机,但总共飞行了26架次。在1949年10月1日,北平举行了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当地面的炮阵分队和汽车坦克分队经过主席台前时,天空中同时出现了飞机方阵,人民空军共有26架次各型飞机飞过天安门上空。

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4时35分,空中分列式开始,17架飞机分成6个梯队,各分队保持规定的高度、速度和时间间隔,以严整的队形,依次进入航线。

扩展资料:

受阅的第1、2、3分队9架P-51战斗机通过天安门上空后,在空中指挥员的号令下,飞行员随即加大速度,在复兴门上空作右后转弯,沿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再转向建国门,当到达东单上空时,正好与第6分队的教练机相衔接,再次通过天安门上空。由于衔接得天衣无缝,地面观看的群众都以为受阅的飞机是26架。

空军战鹰的出现,让开国大典的气氛瞬间达到了沸点。在场的外国记者,在惊呼“中共一夜之间有了自己的空军”的同时,谁也没能看出其中奥秘。在之后发出的报道中,他们一致声称“一共有26架飞机参加了编队飞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周恩来为何提出开国大典上飞机要飞两遍

1949年的建国大典,一共有几架飞机被检阅?

17架飞机中,9架是P-51型战斗机,2架是蚊式战斗机,3架是C-46型运输机,1架是L-5型通讯联络机,最后2架是PT-19型初级教练机。17架飞机要形成一个纵队跟进队形通过天安门上空,与地面的坦克队列相呼应。 “17架飞机5种机型,飞行速度相差很大。两种战斗机的时速是600公里,L-5型通讯联络机和PT-19型初级教练机的时速不足200公里。但上级要求,通过天安门时必须队列整齐、分秒不差,确实很有难度。” 经过反复摸索和精确计算,飞行队决定起飞的顺序按照先小后大,先慢后快,同时还专门选择了3个不同的航线进入点:战斗机速度最快,从通县进入;运输机为中速,从建国门和通县之间进入;其余飞机从建国门东侧进入。尽管难度很大,但我们经过多次合练后,可以保证开国大典时万无一失。 下午4点35分,受阅分列式正式开始,“飞过天安门上空时,下面真是一片红旗的海洋。直到现在,我对这种鲜艳的红色都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开国大典受阅飞机共17架 9架领航的战斗机飞过天安门后,油江再次下达命令:“9架P-51再通过天安门一次。”队长按照原来预定复飞一次的方案,第二次飞越天安门上空。 “从时间上看,我们再次通过天安门时,正好尾随方槐领队的L-5型和PT-19型飞机之后,配合得恰到好处。后来,好多人以为开国大典受阅的飞机是26架,其实后面9架是重复飞行的。”

建国门来历?

建国门位于北京长安街上,原是日伪统治时期兴建的城门,当时名叫启明门。日本侵略者投降以后,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之下,1945年11月9日,将这个城门改名为建国门。

历史变迁

明清时期

建国门外大街

明清遗留的老北京城,本由平面呈“凸”字形的内、外两城所组成,开有“内九外七”共16座城门。除正阳门城楼、箭楼及德胜门箭楼尚存,其他城门均不复存在,只是保留了原城门的名称作为地名标志。但在这16个老城门之外,还多出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这三个听起来也像是城门名称的地名混杂其间。明清时期,老北京城的城门不是简单的出入通道,而是设计周密的整套城防要塞。每座城门,均由城楼、箭楼及连接二者的瓮城所组成,瓮城之中,形成封闭的空间,敌军一旦闯入,即被“瓮中捉鳖”。 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都不曾具备上述设施,它们只是在清朝灭亡之后,为了交通方便,陆续在老城墙上开辟的通道而已。复兴门和建国门是日寇侵占北京时,在内城东西城墙上扒开的两处缺口。

抗日时期

建国门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据北京市档案馆1999年第四期《北京档案史料》所载《日伪统治时期华北都市建设概况》记述,日寇于1939年起,就开始在北京西郊筹建用于商业和住宅的“西街市”,并在东郊筹建用于工业区的“东街市”。为沟通“两新街市区域与城内之交通,特就东西两面城垣各辟一新城门(东称‘启明’、西称‘长安’),所辟新城门仅有缺口而未设门扇与门洞,因陋就简,迄未修饰,是其物力不济之象征”。

日本投降后

国民党北平市政府按照当时流行的“复兴、建国”的政治口号,将日寇命名的“长安门”改为“复兴门”,“启明门”改为“建国门”。1946年11月何思源接任市长之后,曾“修建复兴门等城防工程共十三处”,在复兴门缺口处增建了一座10米宽的拱券门洞,并加装了铁门。1955年,为展宽道路,将复兴门的门洞拆除,拓宽了缺口。而建国门则从未建造门洞,一直是缺口状态。

解放后

为改善交通,将老北京城墙扒开了多处缺口,即未建门洞,也未命名为“某某门”,只是依据附近地名,称作“十条豁口”、“北小街豁口”等名称。老北京人则称其为“城豁子”。再后来,老城墙被拆除,有豁口的地方,大都兴建了立交桥,昔日的“十条豁口”变成了“东四十条桥”,“北小街”豁口变成了“小街桥”。残留的少数“豁口”,已成为标注在公交线路站牌上的车站名称。

文革期间

造反派破“四旧”,将许多带有所谓“封、资、修”色彩的地名废除更改,如“王府井大街”改为“人民路”,“东交民巷”改为“反帝路”。但造反派们可能并不知道“复兴”、“建国”这样听起来无甚不妥的地名,却是当年由国民党北平市政府命名的,因此未做更改 。

改革开放

是北京二环路的东段的重要枢纽,建国门外地区有众多的使馆,涉外机构。改革开放以后位于雅宝路地区的秀水街慢慢形成了以服务国外游客为主的专业市场。

江苏无锡的建国故事有哪些?

对于无锡人民来说,1949年4月23日,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日子。

就在这一天深夜,中国人民解放军挟渡江战役胜利之威,不战而进入无锡城,宣告了无锡的解放。

无锡人民欢庆解放

今天是无锡解放68周年

一起来回顾下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吧↓

江阴解放是无锡解放先机

1949年4月23日,是永载无锡史册的历史性的一天。这一天,江阴县全境解放。

当天早晨,国民党无锡县县长兼城防指挥官李资得到从江阴传来的消息,原被称作“固若金汤”的江阴防线在22日一天之内就全线崩溃了。李资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军事应变措施。会议作出布置防线、设立联络总站、控制机动交通工具、清理机要文件及公务员眷属自动疏散等决定。紧急会议刚散会,驻扎在城内的国民党宪兵团首先自行撤离无锡,其他各党、政、军机关闻讯后则乱成一团,纷纷各自疏散。

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

解放军由光复门进无锡城

负有解放无锡使命的人民解放军三野10兵团第29军过江登陆后,一路追击国民党溃军,迅速南下,向无锡挺进。

其先头部队87师第260团于4月23日清晨进驻江阴青阳镇,中午继续南下,傍晚抵达无锡北郊。团部命令处在前沿的第2营分兵一个连向东迂回,控制无锡往上海方向的铁路,截住有可能从无锡开往上海的军车。该团大部队则继续向南直插,首要目标是占领无锡火车站。是日22时左右,260团第2营一路未遇任何抵抗,经梨花庄顺利进入无锡火车站。旋即由到火车站迎接人民解放军的工商自卫团成员带路,暂驻光复门外太平巷无锡工商自卫团第4大队部,并在工运路、汉昌路一带搜索、警戒。待后续部队到达会合后,第260团指战员于23时许由光复门进入无锡城,同时入城的部队还有87师第259团。无锡遂告解放!

是日早晨,人民解放军大部队从胜利门进入城区,受到无锡人民群众夹道欢迎。当天下午,经城区地下党、团组织发动和各社会团体联合筹备,以工人、学生为主体的各界群众2万余人在城中公园集会,欢迎人民解放军入城,会后举行庆祝游行。

4月23日晚,人民解放军第10兵团第28军84师由北向宜兴进发。24日,先头部队在宜兴城郊与国民党部队发生激战。下午四五点钟,84师所部进入宜兴城,宜兴宣告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