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恐龙灭绝之谜(恐龙灭绝之谜的研究主题可以有哪些)
恐龙灭绝之谜
现在我们知道,恐龙灭绝的时间是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在那个时候,不仅统治了地球达1亿多年的各种恐龙全部绝灭了,在这次灾难中灭绝的还有鱼龙、蛇颈龙等海洋爬行动物,翼龙等会飞的爬行动物,彩蜥等恐龙的陆生爬行动物亲戚,菊石、箭石等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中的微型浮游动植物,如钙质浮游有孔虫和钙质微型浮游植物等也几乎被一扫而光。经过这场大劫难,当时地球上大约50%的生物属和几乎75%的生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
一种假说认为,恐龙禁不起白垩纪晚期的寒冷气候而导致无法存活。有论点称,恐龙是温血动物,它们具有相对较高的代谢速率,有可能维持一定的体温。可是恐龙的呼吸器官并不完善,不能充分补给氧。这就导致恐龙体温并不高,可能接近现代树懒。而由于恐龙庞大的躯体,想维持这样的体温,只能生存在热带气候区。如果体温降到一定的范围之下,温血动物就要消耗体能以提高体温,否则就需要保温。恐龙过于庞大的身躯,不能进入洞中避寒,如果寒冷的日子持续几天,可能就会因为耗尽体力而遭到冻死的命运。但是,这种学说有一个疑点,那就是恐龙不都是那么庞大的,不一定都不能躲进洞里避难,所以这种学说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也需要修正。
另一种假说认为,恐龙灭绝于小行星的撞击。科研团队在6534.83万年前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K-T线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二百三十二倍,如此高浓度的铱只有在太空中的陨石中才可以找到,地球本身是不可能存在的。根据墨西哥湾周围铱元素含量的精确测定,当时是一颗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小行星的物质不仅撞击了地球中美洲地区,还撞破了地壳,地球因此停转0.2毫秒,然后是地球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大地震。撞击使熔浆被抛到数千米的高空,继而是长达几十天的流火现象。高温也许不是最致命的,数以千万吨的灰尘、有毒物质在随后的一个月内遍及全球。在以后的四个多月里,太阳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植物停止了生长,食草动物大量减少,污浊的空气、短缺的食物、肆意的疾病等等无不摧残着幸存下来的恐龙。由于尘土的遮盖,地球上面临着寒冷的侵袭,但寒冷似乎不是最严重的问题,但是,请记住一些动物的性别是由温度决定的,恐龙也许正是其中之一。
在睡眠时被永远固定的恐龙——寐龙
气候骤变造成恐龙绝灭的一条可能的途径是严重影响恐龙的卵。一些科学家发现,在恐龙灭绝之前的白垩纪末期,恐龙蛋的蛋壳有变薄的趋势,说明在恐龙大绝灭之前有气候急剧变化造成的作用。我国的一些古生物学家也发现,在一些化石地点产出的恐龙蛋中,临近绝灭时期的那些恐龙蛋蛋壳上的气孔比其它时期的恐龙蛋蛋壳中的气孔要少,这很可能与气候变得寒冷干燥有关。
恐龙卵化石,可见其中清晰的未孵化胚胎
白垩纪末期的恐龙大绝灭是生物历史上的一个千古之谜,科学家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分析研究了到目前为止可以发现的所有线索,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理论来试图解释其原因,但是至今,我们都没有一个让所有人都能够接受的定论。
也许,这样的答案等待着我们来寻找。
注:本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素材,有修改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 张霄
审稿人:江建敏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什么是恐龙灭绝之谜?
地球40多亿年的漫长历史中,有一种叫恐龙的爬行动物最早出现于距今约2.3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在距今1.95亿~1.37亿年的侏罗纪时发展到全盛时期。它们曾经称霸世界达1.6亿年之久,地球上现存的任何一种动物都无法与之相比,然而,它们却在繁衍到繁荣鼎盛之时突然间在地球上销声匿迹了!这真是令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谁有这么大的威力把这些生物都“斩尽杀绝”了呢?学术界一直为此争论不休。有的说是地球磁场发生转变;有的说是从北方来的严寒,导致全球的持续、普遍降温所致;还有种族老化说、火山爆发说等。据有关学者统计,关于“恐龙灭绝”的理论迄今已不下200种。目前比较流行的则是地外天体碰撞说。
20世纪50年代,德国古生物学家得劳本费尔曾在一篇题为“恐龙灭绝的另一种假说”的文章中提出,由于天外巨型陨石冲击地球时,产生空前的“热空气”,因而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196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路易斯·阿尔瓦雷斯和他的儿子、地质学家奥尔特·阿尔瓦雷斯以及他们的两位合作者(物理学家),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探讨恐龙灭绝之谜。他们认为恐龙的大规模灭绝是由一颗陨星撞入地球造成的。在与地球相撞之前,这颗陨星以小行星的身份绕着太阳运行,它的直径约10千米,质量可能在12万亿~13万亿吨之间。它本来是一颗很普通的、不大的小行星,但是在6500万年前,它偶然运行到地球附近,也许由于离得太近了,地球对它的影响使它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转入了一条与地球相撞的轨道。当它与地球相撞时,释放出大约130万亿吨TNT爆炸当量的能量,相当于65亿颗原子弹在瞬间大爆炸。如此巨大的能量把地球的表面炸出了一个直径100多千米的大坑,同时把百倍于小行星本身重量的大量岩石化成灰烬,与小行星的含铱较多的尘粒一起抛到地球大气层。这些大量的尘埃物质还没有沉落之前,成为厚厚的尘埃云围绕在地球周围,就像一块大幕布把地球严严实实地盖了起来,致使太阳光无法照射到地面上来,地面上几乎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气温剧烈下降,降到了恐龙难以承受的程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地球都是处于黑暗和寒冷之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几乎完全停止下来,恐龙赖以生存的食物也没有了,于是迅速地走向了灭亡。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北部海岸还发现,一个名为契克苏勒伯的巨大撞击陨石坑,它隐藏在2千米左右厚的冲击物底下。这是一个宽度至少有180千米的圆形洞穴,它的年代同遍布全球的撞击异物完全一致,铱、玻璃陨石等遗物也可以从全球追踪到这个陨石坑。它是证实陨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的有力证据。
1991年6月,在一次天文学术会议上,著名的小行星、彗星研究者苏梅克等人,对阿尔瓦雷斯等提出的恐龙灭绝于天外天体碰撞假说补充了崭新的内容:曾经有一颗大彗星在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分裂了,但仍在原轨道附近运行;6500万年前,地球不幸与其中最大的一块相撞;约一两年后,地球在此与其较小的一块相撞,酿成恐龙等生物彻底灭绝的大惨案。据研究,这次较小的彗星残体撞击爆炸点位于美国衣阿华州的梅森城,在那里也确实发现了一个直径约35千米的陨石坑。年代分析表明,它与尤卡坦半岛那个大陨石坑为同一时期产物。
1991年末,一些美国科学家为天体碰撞导致恐龙灭绝提出了更直接的理由,他们指出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尤卡坦半岛之后,掀起滚滚尘云,使大气中含硫量过高,继而使全球气温下降,导致恐龙类等动物灭绝。据科学家估计,那颗地外小天体撞击地面时产生的冲击能量,大体相当于1994年7月“彗—木大碰撞”时所产生冲击能量总和的1万~5万倍,由此掀起的含硫物质和其他尘埃至少有上百亿吨!结果导致地面6个月时间处于黑暗冰冷状态。
另外,大多数的古生物学家对死亡大碰撞假说持否定态度。
综上所述,关于天体碰撞与恐龙灭绝的研究虽有很大进展,但仍处于探索阶段。
恐龙的灭绝原因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人们仍在不断地研究之中。
主要观点还有以下几种:
1、气候变迁说
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2、火山爆发说
因 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温室效应,使得食物死亡。而且,火山喷火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
3、造山运动说
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造山运动使得沼泽干涸,许多以沼泽为家的恐龙就无法再生活下去。因为气后变化,植物也改变了,食草性的恐龙不能适应新的食物,而相继灭绝。草食性恐龙灭绝,肉食性恐龙也失去了依持,结果也灭绝了。此一灭绝过程,持续了1,000—2,000万年。到了白垩纪末期,终至在地球上绝迹。
4、物种争斗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5、海洋潮退说
根据巴克的说法,海洋潮退,陆地接壤时,生物彼此相接触,因而造成某种
类的生物绝种。例如袋鼠,袋鼠能在欧洲这种岛屿大海鱼手机加瓦站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陆上遇见别种动物就宣告灭亡。除了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以外,还有疾病与寄生虫等的传染问题。
6、物种老化说
认为恐龙由于繁荣期间长达一亿数千万年,使得肉体过于巨体化。而且,角和其它骨骼也出现异常发达的现象,因此在生活上产生极大的不便,终于导致绝种。
扩展资料:
恐龙灭绝时大量蜥蜴蛇类灭绝消失:
1、2012年最新一项研究显示,当6500万年前地球遭受小行星碰撞导致恐龙灭绝时期,大量的蜥蜴和蛇类也灭绝消失。
2、科学家现在认为,一颗超大质量小行星碰撞在墨西哥海岸,导致物种大范围灭绝,使地球上83%的爬行动物消失。体型较大的物种遭受的苦难更大,当时体型超过0.5公斤的任何物种都难逃灭顶之灾。
3、美国耶鲁大学的尼古拉斯-隆瑞奇博士说:“通常人们会认为小行星碰撞事件主要导致恐龙灭绝,但是此次碰撞事件对地球整个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破坏,蜥蜴和蛇类几乎全部灭绝。”
4、隆瑞奇指出,在恐龙生存末期出现了大量的爬行动物,其中包括体型微小和体长达2米的蜥蜴。当时远古蟒蛇足以吞食恐龙蛋,甚至可以捕杀许多恐龙物种的幼仔。在白垩纪末期小行星碰撞事件中,许多远古爬行动物都相继灭绝消失,但是幸存的物种最终进化形成现今1000多种物种。
参考资料:恐龙百度百科
- 上一篇:上海事件(上海事件2022年11月)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