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
中国最贪色的官员(中国贪财,贪色最多的官员)
有史以来,最大的腐败官员是谁?什么官位?
钮祜禄·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清乾隆年间政治家、商人,中国历史上的权臣之一,曾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职。和珅是清朝历史上资产最多的官员。因为贪污过巨,被国人视为巨贪,后被嘉庆皇帝赐死。
[img]历史上和珅不光贪财,他也“贪色”,那么府上都有哪些美女?
和珅,作为中国历史上头一号的大贪官,人们对和珅的评价不外乎敛财无度,贪婪成性,胆大妄为等等。可是,大概是因为他贪财的名声太过响亮,竟然生生盖过了他贪色的名声。其实啊,和珅还是一个十足的好色之徒。根据记载,和珅的身边可谓是美女如云,不仅有贤惠持家的大家闺秀,娇美温柔的小家碧玉,混迹红尘的烟花女子,甚至还有金发碧眼的外国美女,可谓是应有尽有,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先说说和珅的原配吧。根据史书的记载,和珅的第一任妻子冯霁雯是宰相英廉的孙女,十八岁时便嫁给和珅为妻。当时的和珅初入仕途,
不过区区一个生员,却能娶到如此“金枝玉叶”,不能不说他运气好。尽管两人身份地位悬殊,感情还是十分和睦融洽的。冯霁雯为和珅诞下两子,长子名为丰绅殷德,次子则夭折了。
在嘉庆三年(1798),悲痛于次子的早夭,冯霁雯染上了重病,当年就去世了。毕竟也是结发妻子,和珅对他还是有很深感情的。和珅为其准备了极其隆重的葬礼,各大世家贵胄无不前往吊唁。当然,这位原配同样是和珅各位夫人中出身最为显赫的一位。
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在和珅大夫人的衬托之下,他的二夫人的家世背景就显得略微“寒酸”了。和珅的二夫人长二姑,相传她的父亲是正蓝旗牧场上的牧马人,生活困窘。因为无力抚养,长二姑十一岁的时候就被父亲卖给了刑部的曹司员。长二姑聪慧灵巧,虽说是去做奴婢的,但在耳濡目染之下,她不但学会了理财管家,甚至连千金小姐们学习的琴棋书画也略通了一些。
后来,长二姑出落得越发亭亭玉立,曹司员不免起了怜香惜玉之心,索性将她纳成小妾。只不过曹司员为了自己的仕途,将长二姑献给了和珅,以此来讨好他。依仗着年轻貌美,聪慧解语,长二姑很快就得到了和珅的宠爱。再加上理财管家的本领加成,和珅对她是愈发信任。
三夫人吴卿怜的身世可就是真的凄苦了。据说她本来是名动江南的大才女。因为声名在外,被浙江巡抚王亶望看重娶为小妾。王亶望无疑是宠爱她的,特意为她在西湖边上建造了一所以大量珍宝装饰的小楼,当时人们称它为“迷楼”。不幸的是,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王亶望因为冒领赈灾粮的事情,不但家产被抄了个干净,自己也命丧黄泉。
在那个时代的女子,身份本就卑微,更何况只是一个妾室的吴卿怜。就这样,她如同一个玩物一般,被转让给了侍郎蒋锡。也许是和珅的好色真的算是满朝皆知吧,为了讨好和珅,蒋锡也同样毫不犹豫的将她送给了和珅。吴卿怜既然作为一代才女,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进入和珅宅邸后将账目计算得条理分明,她和长二姑,一个主持府中账目,一个管理外面的账目。可以这么说,吴卿怜是继长二姑后和珅最为宠信的妾室了。
至于豆蔻,则是扬州名商汪如龙精心调教后“进献”给和珅的,据说是和珅众多妻妾中最漂亮的一个,而且还非常多才多艺。和珅对她也是分外宠爱。据说豆蔻对和珅也是有着很深感情的,嘉靖四年(1799),听闻和珅自缢身亡的消息,豆蔻留下“伤心一派芦沟水,直向东流竟不还”等极尽哀思的词句后,坠楼而亡,追随和珅而去。
还有一个美女名为纳兰,名义上是和珅的“干女儿”,实则是和珅的情妇。纳兰的父亲苏凌阿为了巴结和珅,将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在年仅十三四岁的年纪就送给了和珅。一夜风流后,纳兰和她的家族都受到了和珅的庇护,苏凌阿的仕途也变得更加“坦荡”。据说和珅是动过将纳兰迎进府中做妾的念头,最后碍于那所谓的世俗之声而作罢。
还有两名江南美女,小莺和紫嫣,她们可算得上是皇帝的女人,和珅竟敢对她们动心思,也着实是色胆包天。两人本为乾隆下江南时当地官员进献给皇帝的,和珅一见到她们惊为天人,立马起了色心。虽然进献给了皇帝自己无法染指,和珅还是趁着乾隆晚年遣送宫女出宫之时,将两人纳入府中。这后来也成为了他的一条罪状“纳出宫女子为次妻”。
和珅色欲薰心,府中不但有华夏美女,甚至还有洋美女。这个女子名为玛丽,据说有着典型外国美女的特征,轮廓深邃,金发碧眼,身材还前凸后翘,深受和珅钟爱。
欲壑难填,这个成语是不错的。人的欲望难以满足,如果没有足够的自制力终究会酿成大祸。和珅贪财又贪色,纵使他才华横溢,与政治上也算是颇有建树,终究还是遗臭万年,背上了中国古代头号大贪官的帽子。
谁知道中国古代最腐败的官员是谁
清朝的和珅为中国历史之首贪!
和珅聚敛财富之多,在历代文武大臣中当首屈一指,他的确是中国古代最大最富的贪官。
关于和珅究竟有多少财产,确实数目是难以知晓了,但从他被嘉庆帝亲政后勒令自尽和抄没家产入官,可以知道大概情形。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乾隆帝逝世,初八日嘉庆帝下谕宣布,革和珅职,下狱问罪,抄没家产。
正月十一日,嘉庆下谕,定了和珅20条大罪,其中讲道和珅的财产有:夹墙私库有金32000余两,地窖内埋藏银300余万两。
另外,档案记载,和珅还有取租之地1260余顷、取租之房1000余间,以及大量珠宝玉器衣服书籍等等,数量之巨大,前所未有。
至于私人的笔记和野史,更把抄没和珅的家产说得多得不得了。
有的说,抄没清单所列106号中的25号,即折算成银2?2亿余两。
有的说,赤金元宝100个,每个重1000两,估银150万两,赤金580万两,估银8700万两,元宝银940万两,白银583万两,苏元银315万两,当铺75座,本银3000万两,玉器库两间,估银7000万两,地亩8000余顷,估银800万两。
和珅确实是中国古代最大最富的贪官。
中国历史上十大贪官
石崇王恺比富
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后,自认为功劳巨大,因此生活荒淫、花天酒地,志满意得,完全沉湎在荒淫生活里。在他带头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他手下的大小官员们更是吃喝玩乐、无所顾忌。
在晋朝的京都洛阳,当时有三个出名的大富豪:一个是掌管禁卫军的中护军羊琇,一个是晋武帝的舅父、后将军王恺,还有一个是散骑常侍石崇。
羊琇、王恺都是外戚,他们的权势比石崇来得大,但是在豪富方面却比不上石崇。
《世说新语·汰侈》,中对当时达官显贵穷枉奢侈的描绘,足以令当今的暴发户们瞠目结舌,最著名的莫过于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石崇在首都洛阳建造了豪华庄园,仅妻子就有100多个,每人头上和手上金尤闪烁,王恺是骨武帝司马炎的舅父,靠与皇帝的裙带关系贪污受贿成了超级富豪。两人互不服气,各显神通,公开斗富:王恺用麦芽糖涮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在40里的路段上用绸缎作屏风,石崇就把50里道路围成锦绣长廊;王恺用花椒面泥房子,石崇就用赤石脂作涂料……
石崇的钱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这许多钱是哪儿来的呢? 原来石崇曾任过几年荆州刺史。荆州是个大城市,又是水陆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客商很多,石崇在荆州当了几年的刺史,在这期间,他除了加紧搜刮民脂民膏之外,还干过肮脏的抢劫勾当。还纵容手下抢劫财物,强取豪夺。有些外国的使臣或商人经过荆州地面,石崇就派部下敲诈勒索,甚至像江洋大盗一样,公开杀人劫货。这样,他就掠夺了无数的钱财、珠宝,成了当时最大的富豪。为了炫耀自己的豪富,石崇特地派人到全国各地采集珍贵的异花奇草,在住宅的边上造起了一个有鲜花簇拥着的金谷园,园里又造起了一座精致的绿珠楼,里面有他用五斗珍珠买来的歌女。石崇的一个朋友,叫刘实,有一次去拜访石崇,突然感觉肚子痛,连忙去上厕所,一进厕所,见里面有一只大床,挂着漂亮的纱帐,铺着华丽的垫子。两个侍女各立一旁,手里拿着香囊。刘实连忙退出来,连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不小心进了你的卧室。”石崇听了,哈哈大笑道:“你进去的正是厕所啊。”
而王恺则仗着自已是皇帝的亲戚,更是搜刮民财,作威作福。因此获得财产无数,成了洛阳城里数一数二的大富户。
石崇到了洛阳,一听说王恺的豪富很出名,有心跟他比一比。他听说王恺家里洗刷锅子用饴糖水,就命令他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饭菜,还用香料来粉刷墙壁,压过王恺。
王恺岂肯认输,为了炫耀自己富,又在他在家门口两旁,夹道四十里,用珍贵的细紫丝线编织成屏障。谁要上王恺家,都要经过这足足有四十里长的紫丝屏障。这个奢华的装设,把洛阳城轰动了。
石崇听说后,成心压倒王恺。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他便命人在家门前的大路两旁,用比紫丝贵重的彩缎,铺设了长五十里屏障,比王恺的屏障更长,更豪华。人们要上石崇家,就必须走过这道长长的锦缎做的屏栏。这件事一传开人家都说石崇家比王恺家阔气。
王恺又输了一着,这才知道厉害。但是他还不甘心罢休,只得向他的外甥晋武帝请求帮忙。晋武帝听说舅舅在与石崇比富,觉得这样的比赛挺有趣,就派人把宫里收藏的一株珍贵的两尺多高的珊瑚树抬了出来,那珊瑚红中带粉、晶莹透亮、枝条匀称、棱角分明,是珊瑚中的上品。晋武帝把它赐给王恺,好让王恺在众人面前夸耀一番,大大地出出风头。
有了皇帝帮忙,又讨得救兵,王恺比阔气的劲头更大了。得了珊瑚树后,如获至宝,连忙发出请帖,特地请石崇和一批文武官员到家里吃饭。
宴席上,王恺故作神秘地说:“我家有一件罕见的宝贝,平时不轻易让人观看,今日乘大家高兴,有意让大家观赏一下,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大家当然都想看一看,都问是什么宝贝。酒醉饭饱后,王恺才得意地对大家说:“我家有一件罕见的珊瑚,请大家观赏一番怎么样?”
大家都说“快请快请”,于是王恺命令侍女把珊瑚树捧了出来。只见两个侍女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株高大的珊瑚树来,众人只觉眼前一亮,不觉连连称赞。那株珊瑚有两尺高,长得枝条匀称,色泽粉红鲜艳。大家看了赞不绝口,都说真是一件罕见的宝贝。
只有石崇在一边冷笑,他看到案头正好有一支铁如意(一种器物),顺手抓起,走近珊瑚树旁,慢慢凑上前去,好似在仔细观看,王恺在一旁得意地眯起了眼睛。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石崇随手操起从桌旁拿的那一件铁如意装饰品,朝着那大珊瑚树的正中心上重重一击,“克朗”一声,那株珊瑚树立即粉身碎骨,散落一地。
见一株珊瑚被砸得粉碎,周围的官员们都大惊失色。主人王恺更是满脸通红,气急败坏地责问石崇:“你……你这是干什么!”
石崇嬉皮涎脸地说:“您用不到生气,我还您就是了。”
王恺又是痛心,又是生气,不由分说,一把揪住石崇要他赔,连声说:“好,好,你还我来。”
石崇仰天大笑说:“好好好,我赔我赔。”,立刻叫他随从的人回家去,把家里的珊瑚树多拿几棵来,让王恺挑选。
不一会,一群随从回来,把石崇家的珊瑚树统统给拿过来了,这一下足足搬来了几十株珊瑚树。只见棵棵高大挺秀,晶莹剔透;株株条干挺拔,光彩夺目。比起王恺的那棵,更要胜上几倍。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大的竟比王恺的高出一倍,至于像王恺家那样的珊瑚,那就更多了。
周围的官员都看呆了。围观的人指指这棵,看看那棵,目不暇接。王恺这才明白,石崇家的财富,比他不知多出多少倍,自己家的财宝确实敌不过他,也只好作罢认输。
这场比阔气的闹剧就这样结束了。石崇的豪富就在洛阳出了名,他平时生活,“丝竹尽当时之精,庖膳穷水陆之珍”,招待客人,以锦围步幛五十里,以蜡烧柴做饭,众达官富豪自叹不如。
石崇不过是晋国的一个中敛官僚(散骑常侍),就如此纵欲浪费,宰相级别的高级官员就更不用说了。宰相何曾每天要吃掉上万钱、还总埋怨没有可口的莱。以当时的购买力,一万钱相当于一千个平民百姓一个月的伙食费。
晋武帝司马炎有次驾临驸马王济家,王济盛宴款待,用的都是琉璃器具,100多名美女穿着绫罗绸缎,手托着食物列队伺候。这还不算什么,王济喜欢遭马,就在地皮最贵的北氓山下买了一大片地方作跑马场,用编织起来的金钱铺满界沟,时人称之“金沟”。
当时有一个大臣傅咸,上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他说,“这种严重的奢侈浪费,比天灾还要严重。现在这样比阔气、比奢侈,不但不被处罚,反而被认为是荣耀的事;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晋武帝看了奏章,根本不予理睬。他跟石崇、王恺等人一样,一面加紧搜刮,一面穷奢极侈。
通常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在开创之初,君臣群策群力,富有进取开拓精神,总能够为王朝的长治久安打下深厚的根基。但西晋王朝却是例外,晋武帝君臣在天下一统后,不是把富余的精力用于开疆拓土、励精图治上,而是一面骄奢淫逸,纵欲享受,一面崇尚虚无,清谈玄远。
西晋缘何迅速覆亡?西晋王朝一开始就这样腐败,上上下下如此穷奢极侈、荒淫腐败,江山怎么会长久呢!这就注定要发生大乱了!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是谁?
刘瑾,陕西兴平人,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从此改姓刘。弘治年间犯罪赦免后侍奉朱厚照,博得明武宗的宠爱,数次升迁,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掌权后趁机专擅朝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为"八虎"之首,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刘瑾被捕后,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他被认为是当时的"世界首富"。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刘瑾被判以凌迟。
在公元1505年,即弘治十八年,明孝宗因病去世,太子顺利即位,这就是明武宗。刘瑾和马永成、高凤等七名太监得到了新皇帝的宠爱,被称为"八虎",刘瑾则是"八虎"之王。在刘瑾的领导下,这些宦官想方设法地鼓动武宗游玩享乐,他们则专权跋扈,隐瞒着皇帝为非作歹。刘瑾最受武宗的信任,在内宫监任职,而且掌管着京城的精锐守卫部队。
权力的集中刺激了他的贪欲。他利用权势,肆意贪污。他劝武宗下令各省库藏尽输京师,从中贪污大量银两。他公然受贿索贿,大搞钱权交易。各地官员朝觐至京,都要向他行贿,谓之"见面礼",动辄白银千两,有的高达五千两。有人为了行贿,只好贷于京师富豪,时人称为"京债"。凡官员升迁赴任,回京述职,都得给他送礼。此外,他还派亲信到地方供职,为其敛财。
刘瑾受起贿来也是来者不拒,有的为了得到高官向他行贿,例如刘宇,刚上任巡抚时,用万金向刘瑾行贿,使刘瑾喜不自胜。后来刘宇又先后给了刘瑾几万两银子,结果一直升迁到兵部尚书的位子上。其他的官员多数是害怕刘瑾对自己打击报复,于是各地官员进京朝拜述职时总是要向刘瑾行贿,叫做"拜见礼"。少的要上千两,多的则五千两,有一年,考察地方官时,竟有贿赂二万两银子的。如果升了官要立即使用重金"谢"刘瑾,叫做"谢礼"。送少了还不行,否则要马上撤职,但如果你赶紧追加银子,官职又能马上恢复。官位基本上成了刘瑾手中卖钱的商品。
接受别人贿赂之后,刘瑾还枉法行事,直至制造冤狱。御史葛浩原来因为触犯了刘瑾,被杖责后贬为平民,刘瑾却收下了葛浩仇人的贿赂,找借口又将葛浩押进京城,处杖三十。有一段时间,刘瑾这个大贪官竟然拒贿了,而且还把行贿的人治罪,他这是听从了亲信的话才这么做的。亲信的话很有道理,大意是说那些给他行贿的人的钱不是盗取的官银,便是剥削百姓所得,假借刘瑾的名义损公肥私,但给刘瑾的钱仅是十分之一,而今后百姓的怨气却都要集中到刘瑾身上。刘瑾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开始拒绝贿赂,像个清官一样惩罚行贿者。但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改掉贪婪的性格。后来一有机会还是照贪不误。
刘瑾的专权使朝政混乱,他的索贿受贿也直接导致了地方矛盾的激化,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官员们向他行贿后,必然要加重剥削百姓,逼得百姓走投无路,只好反抗。
至于他的财产,据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所载,刘瑾被抄家时有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万余两。其它珍宝细软无法统计。
中国历史上四大贪官是那些?
中国古代四大贪官
东汉外戚梁冀家财三十亿
梁冀是东汉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做过大将军。在朝廷里横行二十几年,人称“跋扈将军”。
正直大臣李固、杜乔等人多次弹劾梁冀,但他们最后都被梁冀杀害了。公元158年,已经26岁的恒帝为了夺回大权,在宦官单超、具瑗和司隶校尉张彪等人的帮助下先发制人,包围了梁冀的住宅,逼迫梁冀夫妇自杀。遭处置的梁冀党羽达300多人,一段时间里,朝廷几乎没人上朝了。梁冀被抄家后,恒帝把他的财产进行拍卖,得到30多亿银钱,相当于当时国家税收的一半。
南宋权臣陈自强敛财高明
陈自强在南宋宁宗时做到了右丞相,他依仗着曾经做过实权人物韩胄启蒙老师的资历,贪赃枉法,什么事都干。凡是求官的人,他都派人谈好价钱,一切办妥后再“光明正大”地授官。地方官送公文到京城,封函上一定要注明“某物多少一起献上”。凡是没写的,就根本不打开。后来,韩胄北伐失败失去了权势,陈自强失去了靠山,又因谎报军情被朝廷罢免,最终死于流放地。
明朝御史刘观执法犯法
明太祖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惩治十分残酷,贪污60两银子的官员就要被剥皮,在皮囊里填草后放在衙门公座旁以警诫继任者。此法在当时收到一定效果。可是到了明朝中后期,贪污已成了风气。到了明宣宗时,最大的贪污犯竟是经历了四代皇帝、资历高深的最高司法官左都御史刘观。刘观执法犯法,大肆贪污受贿。在他影响下,御史们个个贪婪无比。宣德三年六月罢朝后,宣宗召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至文华门询问,现在朝廷里哪个官员最腐败?杨荣毫不犹豫地说是刘观。宣宗立即下诏,命刘观巡视河道,实际上把他调离了御史位置。嗅觉灵敏的御史们立即闻风而动,纷纷弹劾刘观及其子刘辐。宣宗大怒之下准备处死刘观父子,后在杨士奇等人的一再求情下,改贬二人到辽东戍边。刘观最后死在辽东。
和绅跌倒嘉庆吃饱
清前期沿用明制,官员实行低俸制,地方官吏还要承担办公开支,当官可以说是入不敷出。雍正当朝,决心通过提高俸禄制止贪污。由于执法比较严格,当时起到一定效果。可到乾隆中期以后,官场上下几乎人人贪污,仅一个浙江平阳知县黄梅在8年任期内就贪污20多万两白银。
而同当时最大的贪官和相比,黄梅实在只是个“小巫”。满族人和因溜须拍马、办事利落得到乾隆的欢心,官至兵部尚书,和非常贪财,他奉旨去云南,云南总督没有送重礼贿赂,他就将其革职;南方各省和海外诸国进献给皇帝的珍宝,他总是想方设法先弄到手。
乾隆去世后,嘉庆下诏令和自尽,并抄了和绅的家财。有人估计,和家产值8亿两白银,超过朝廷十年收入的总和,所以民间有“和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据《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