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
中国那一任领导最软蛋的简单介绍
全中国古今最得民心的领导人
这个标准很难判断!现代人肯定说是周恩来,因为周总理是我们熟知的为了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楷模.但要让北宋人投票肯定是包公了.这个问题不应该放到知道里面.
[img]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是谁?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不是一个人,一共有16位,陈独秀和李大钊是最早的组织者。还有董必武,王尽美,陈潭秋等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中国共产党创立建的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创立的,后来把每年的7月1日定为党的生日。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历史背景
由于当时国内军阀混战,使得民不聊生,同时还有国外势力对我国虎视眈眈,想要进一步进行入侵。
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封建统治,进行了多次的抗争,都是以失败告终了,但是国人却没有放弃,一直在找一条可以拯救国家的道路。
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国人找到了救国之路,马列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共产党的历届领导人
在共产党成立之初用的名字是社会党,是后来改为共产党的,代表的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的名字。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任第一位共产党领导人的是陈独秀,是在1921年7月份担任的。第二位领导人是向忠发,是1928年6月担任的,但三年以后对国民党伤害。
而我国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是在1945年6月担任的共产党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一直秉承着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并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国家,正在向世界强国看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当家做主。
1937年中国最高领导者是谁
蒋介石。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
蒋中正受孙中山赏识而崛起於民国政坛,在孙去世后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达半世纪;其於国民政府时代一直居於军政核心,领导中国渡过对日抗战与二次大战,行宪后又连续担任第一至五任总统长达27年,但其政治手腕与独裁统治亦遭受批评。
其从政生涯横跨北伐、训政、国共内战、对日抗战、行宪、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及东西方冷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定地位。
扩展资料: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在西安被扣押。在中国共产党调停和各方面的努力下,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停止“剿共”政策。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结束十年内战,与共产党实行第二次合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终于建立了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积极部署和指挥中国军队开赴华北和淞沪前线,抗御日本侵略军。
他先后指挥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广大爱国将士奋勇杀敌,至1938年10月,使日军伤亡45万余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速战速决、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蒋介石在政治民主化方面作出一些许诺,释放政治犯,修改反动条例,召开国民参政会等,全国一时出现一片新气象。
但由于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军事防御的战略战术,又幻想并等待国际“调停”制止日本侵略,因而不能抵御占有很大优势的日本侵略军,华北、东南和华中大片国土相继沦陷。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十位领导人《皇帝》是哪谁??
秦始皇:统一六国,创建大秦朝,是始皇帝
汉武帝:痛击匈奴,国力强盛,对外影响极大。现在中国人还自称汉族,汉人。
唐太宗李世民:一个又有政治理想抱负才能,又有情怀的皇帝。创立唐朝,国力强盛,对后世影响极大,直到现在中国人自称唐人,世界遍布唐人街。
成吉思汗:为元朝的建立和国土统一立下悍马功劳,是一位军事才能卓越的皇帝。元朝疆域达到鼎盛。
雍正:是一位克勤克俭非常受百姓爱戴的皇帝。自律性很强,能够知百姓疾苦,为百姓办事,严惩贪污犯罪。
皇帝的话是这些。
其他时期中国的优秀最高统治者没有称帝的还有很多。
请说出中国历史上最优秀、最能干、最有领导能力的十位帝王。的
第一种说法: 第一位: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649年) 作为杰出封建政治家,在贞观(627年~649年)年间,由于比较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与民休息,留心治道。这个时期,政治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安定,国势强盛,民族关系融洽,被赞誉为封建社会少有的治世,史称“贞观之治”。开创了繁华的唐朝盛世。 第二位: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 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他统一了六国,统一了度量衡,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一生功绩卓著。但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位暴君,实行暴政,秦仅二世而亡,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三位: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 西汉王朝的第六代皇帝。他在位五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汉武帝雄才大略,颇有建树,他当政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时代之一。人们往往把汉武帝的功业和秦始皇相比,史称“秦皇汉武”。 第四位: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年-1722年)在位近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精明神武,用兵西藏,新疆、蒙古、沙俄,奠定和捍卫了中国的版图。同时崇尚节俭。开创了康乾盛世。除敖拜,平三藩,攻台湾,亲征葛尔丹康熙帝的胆识、远见、气魄,甚至不计“万乘之尊”与将士同甘苦,以及勇于实践的精神,堪称是历代帝王的典范和楷模。 第五位:武则天(624~705) 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举行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员外置官,破格用人。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等进步的主张。顺应了时代潮流,延续了唐朝盛世。 第六位:前秦世祖苻坚(公元338~385年) 抑制豪强,整饬军政,强化王权,对于被征服的民族和地区的人采用怀柔政策。在思想意识上以汉化融合各族,提倡儒学,广兴学校,令公卿以下子孙入学,还亲临太学考试学生优劣。关中为前秦的根本所在,因多年混战,生产废弛,他“劝课农桑、赈恤穷困”,行区种法,兴修水利,遂使关陇地区经济发展,国力充实。370年苻坚攻灭前燕,次年灭仇池氐族杨氏,373年取东晋梁、益两州,376年灭前凉和代,统一北方。382年派吕光进军西域。前秦成为十六国中最强大的政权,其疆域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包襄阳,北尽沙漠。他在位期间致力于修明政治,统一中国北方,政绩显著,是十六国时期许多封建帝王中最杰出君王。 第七位: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公元1162-1227年) 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1206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之后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扩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攻金灭夏,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军事才能卓越,战略上重视联远攻近,力避树敌过多。用兵注重详探敌情、分割包围、远程奇袭、佯退诱敌、运动中歼敌等战法,史称“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为后代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版图国家而奠定了基础。 第八位: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976年) 宋朝开国君主,公元960年。在“陈桥兵变” 中被拥立为帝,后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中国的策略,先后攻灭了南平、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同时又加强了对北方契丹的防御,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 第九位: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28—1398年) 明太祖是历史上少有的由平民得天下的皇帝,朱元璋削平群雄,统一南北的同时,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着手稳固新建王朝的统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元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影响深远,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并奠定了明朝200多年的统治基础 。但他将中集权君主专制发展到空前程度,以及由此对社会经济产生的阻碍作用。 第十位: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 汉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史称其才兼文武,豁达有大度。他长于用兵,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他对待臣僚“开心见诚”,不念旧恶,但赏罚严明。他所开创的“光武中兴”是中国封建史上著名的四大治世之一。 第二种说法: (1)周武王姬发:西周建立者,号称“宗周”,庙号“武王”。 (2)秦始皇赢政:(前259-前210),秦朝建立者,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始称皇帝。 (3)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西汉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的鼎盛时期。谥武帝。 (4)汉光武帝刘秀:(前6-后57),东汉的建立者,死后实际薄葬。 (5)魏孝文帝元宏:北魏较有作为的皇帝(467-499),即位时年仅5岁。 (6)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大力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能接受直谏,庙号“太宗”。 (7)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北宋开国皇帝,大权集中,生性孝友节俭。 (8)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元朝立国皇帝,成吉思汗之孙。灭亡南宋,统一了天下。 (9)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王朝建立者,出身贫寒,曾投身皇觉寺为僧,后克元,统一中国。死后谥高皇帝,庙号太祖。 (10)清圣祖玄烨:(1654-1722),清代皇帝,姓爱新觉罗,清世祖福临第三子,在位61年,庙号清圣祖。 说法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
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中共中央主席是谁?他是哪儿人?他有哪些故事?
中共最高领导人以前称中共中央主席,而现在称中共中央总书记
最年轻的中共最高领导人应该是秦邦宪(博古)24岁受命担任中共中央总负责人,28岁交出大权,39岁因坠机遇难。
建国以后最年轻的中共最高领导人是现任的胡锦涛书记,2002年时,50岁就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南方周末》:他们眼中的胡锦涛
2002年11月15日,胡锦涛当选为新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
A.他们眼中的胡锦涛。本报记者特地于近日踏上泰州的土地,试图从胡锦涛乡邻、亲友和儿时同学、老师的回忆中,大致描绘出这位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成长中的一些片段。
江苏省泰州市青年路和东进路的交汇处,矗立着一幢20多层高的工商银行大楼,大楼的一侧是一座有着两进院落的平房。平房大门紧锁,门牌上写着“多儿巷3号”。
当地人说,这就是新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的旧居。
按照新华社公布的简历,胡锦涛是安徽绩溪人。但实际上安徽绩溪是他的籍贯,他的祖上多年前已从绩溪迁到泰州,胡锦涛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泰州度过的。
本报记者特地于近日踏上泰州的土地,试图从胡锦涛乡邻、亲友和儿时同学、老师的回忆中,大致描绘出这位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成长中的一些片段。
B.茶庄世家。出泰州城20多公里,便是姜堰市。胡锦涛的祖辈早年在这里开有一家名为胡源泰的茶庄。
姜堰城并不大,但自古素有“粮仓”之称,“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因历史上长江、淮河、黄海三水皆汇于此,又称“三水”。
因为这样的地理条件,姜堰一度十分繁华。以茶业而言,据泰州的史料记载,泰州茶业经营者多为来自徽州等地的茶叶产区的茶商,至清代规模较大的有25家,而胡源泰便是其中之一。
根据刘秉霞老人的回忆,胡锦涛的父亲胡静之在姜堰打理茶庄时,经常在泰州和姜堰之间走动,为人十分谦和。在此之前,胡家在这里世代经营,到胡静之时,已经是第四代。
胡源泰的开创者胡允源是安徽绩溪人,在绩溪的地方志中记载,胡允源年轻时家境贫困,从安徽绩溪来到江苏东台,从专门采购徽州名茶的水客做起,一直到将胡源泰茶号发展成了在三泰地区(泰州、泰兴、姜堰)响当当的字号。
胡源泰的旧址在今天的姜堰城区坝口广场的南街上。坝口广场乃旧时繁华之地,并一直沿袭至今。如今这里依然原样保存着许多当年的商铺,老房子里开着新店,以南大街、坝口广场、北大街构成的这片地区商家林立,行人如梭。
建国后,因为实行公私合营,胡源泰茶号被划归当地供销社。
C.胡锦涛舅奶奶的回忆。如今的多儿巷3号已没有人居住,在它不远处的一幢楼房的二楼,住着胡锦涛的一位舅奶奶刘秉霞。
刘秉霞老人今年88岁,她透过窗户指着多儿巷3号的老屋说:“我21岁结婚后就住进了那里,一直住了60多年,几年前银行建大楼才搬到了这里。”刘秉霞说,她丈夫的姐姐是胡锦涛的祖母,“胡锦涛在老屋里住了好多年,直到考上大学才离开。”
刘秉霞回忆说,胡锦涛从小很懂事,不顽皮,“从不同人斗嘴,不同人吵架”。有时贪玩一点,大人在旁边稍微“哼”一下,他就马上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很快改过来。“这孩子不需要大人操心”。
据她回忆,胡锦涛在家里话不多,不爱宣扬。有一次他在班里被选为了班主席,家里也不知道,后来还是从他同学那里了解到这件事。那同学说:“胡锦涛在班里年龄算小的,但大家都听他的。我的成绩也不错,年龄也比他大,但大家就不听我的。”
令刘秉霞老人印象深刻的是胡锦涛学习很出色。“他放学回来把书包一放,就开始做作业。”她比喻说,“他学习就像走路,一步一步地,从不打岔。”
刘秉霞患有心脏病和白内障,但还比较开朗。作为一个年近九旬的老人,她基本上能用普通话与记者交流,举手投足间颇有“大家闺秀”风范。当记者提出要给她拍一张照片时,她还特地换了一件漂亮的毛衣。
刘秉霞说,胡锦涛的父母“人蛮好”。她还记得胡锦涛的父亲很疼胡锦涛,“没见过他骂孩子”。
D.学生时代。胡锦涛5岁时进入五巷小学读书,后来转学到泰州大浦小学。
大浦小学创办于1911年,是当地的一所名牌老校。当时曾与胡锦涛做过多年同班同学的居鸿富说,他们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少年时光。他还清晰地记得跟胡锦涛在门堂里玩玻璃弹子的情形。
1985年,大浦小学五(3)中队举行了一个“老校友回来了”的活动,得到了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锦涛的肯定。在大浦小学90周年纪念册里刊登了一封胡锦涛给这个中队的回信:“我仿佛又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那时我也像你们一样,胸前飘扬着红领巾,和小伙伴们一起过队日,为了解出一道算术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大概也会因为淘气惹老师生过气。而当我到了不再淘气的今天,才更加体会到,学校的生活有多么珍贵,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在今天的工作中有多么重要。”
1953年胡锦涛小学毕业进入私立泰州中学(简称“私泰中”,现泰州二中)读初中。这所学校有一幢挑檐建筑,名为“陈庵”,著名戏剧家孔尚任的《桃花扇》第二稿就在此完成。
居鸿富说:当时受“左”的思想的影响,人们对成分很看重,我和胡锦涛家里都是开店的,属于成分不是很好的人,我们感到只有把学习搞好才可能有出息。
胡锦涛的同学夏道球还记得初中三年胡锦涛的操行一直得的是“甲等”,而自己“时不时有些小动作,有时得的就是乙等”。夏道球说,初三时胡锦涛入了团,当时班上40多人,入团的不到10人,“因此入团的人都是很先进的”。
1956年初中毕业,胡锦涛考上了泰州最好的中学——江苏省泰州中学(简称“省泰中”),他和居鸿富、夏道球都分到了四班。
居鸿富说,他们那一届一共有八个班,每个班的生源都不一样。一、二班基本上是省泰中本校的初中毕业生,四班的学生则来自私泰中,后面几个班的学生来自其他几所学校和社会上。
生源的不同便有了“嫡系”和“非嫡系”之分,学校在师资上对一、二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倾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四班向一班发出了挑战,保证最高分、平均分不输于对手”。
居鸿富说,挑战发出后班上立即展开了学习互助活动,胡锦涛的成绩在班里排在前五名,“他主动地帮助成绩比较差的同学”。
“经过努力,我们最后没有输给一班。”居鸿富说。让他感触更深的是班上由此形成了一股良好的风气,同学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和睦、奋进”,他举了一个例子:当时一个班的男女生之间通常有距离,但四班男女同学都一块玩,关系很好。“过了几十年,现在有的女同学回泰州还常常到我家来看我。”居鸿泰很自豪地说,“我们班重感情、重义气,这一点别的班比不上我们。”
班上这种良好风气的形成,居鸿富认为与他们的班主任有很大的关系。班主任叫沈进林,教外语。这位老师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他给学生写操行评语时从不扣帽子、不上纲上线。“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很难得,”居鸿富说,“很多老师一看学生淘了一下气,就在评语里写‘政治上不要求上进’等等,有了这些帽子,学生前途很可能就完了。沈老师正直的人格风范对我们影响很大。”
居鸿富记得当时教室外面有一棵白果树,树枝遭雷击有时会燃起来,同学们就会很兴奋地看着玩。他还记得当时没有手表,一些“好动”的同学就用“阳光测时法”来掌握下课的时间。他们观察照射到课桌上的阳光的移动情况,在某一个位置用笔作个记号,当阳光射到那个记号时,就表明下课的时间到了。
“后来这些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居鸿富回忆道,“老师就把课桌挪了挪,由于位置变了,当阳光射到课桌上的记号时,时间也就不一样了。但学生也很精,就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记号,每次上课前检查一下课桌是否对准了那个记号,这样课桌的位置就固定住了。”
居鸿富说:“那时我们实际上都还是小孩子,闹一闹,做做小动作是时常有的事。相比之下,胡锦涛尽管年龄比绝大多数同学要小,但显得更懂事一些、成熟一些,他很少像我们一样调皮。”
夏道球回忆当年,也认为胡锦涛“政治上比一般同学要成熟”。他说,1958年“大跃进”时,学生都被安排去打石子。一些同学发牢骚,胡锦涛就安慰大家说,“发牢骚没有好处,先干好了再说。”
据居鸿富介绍,胡锦涛开始在班里任学习委员,在高三时被选为班主席。夏道球说:“那时他就显露出了一定的领导才能。”
当时毛泽东提出了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胡锦涛他们被安排到了鲍徐乡劳动。夏道球对一个细节记得很清楚,当时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到吃饭时间便争先恐后地往饭桌前跑,而胡锦涛总是走在后面,让别的同学先吃。夏道球还记得如果是两个人抬东西,胡锦涛会把重物往自己这边挪一挪,让自己承受的力多一些。
在居鸿富的记忆里,胡锦涛几乎没有发过脾气,“性格很随和”。他说胡锦涛平时很注意整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风度。有同学介绍说,胡锦涛高中时代就开始讲普通话。
居鸿富说胡锦涛那时的爱好是唱歌、跳舞,“他的舞跳得很好,那时不跳交谊舞,而是表演性的舞蹈”。
夏道球说,那个时候大学生极少,能考上清华是很不容易的事。他们班一共有51人,留在泰州的有18人。同学中除了胡锦涛以外,目前级别最高的是副厅级。
E.文化土壤
夏道球和居鸿富坦言,学生时代的经历和教育对一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我们班的每一个人身上都可以看到”。他们也很庆幸,称自己“成长在一块很丰厚的土壤里”。
胡锦涛和夏道球、居鸿富就读的泰州中学今年将迎来百年校庆,而位于校园里绿树掩映下的安定书院则经历了700多年的岁月沧桑。
夏进球说,他们那时不分文理科,所学很全面,而且掌握了的东西过了几十年都不会忘,可以说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夏进球搞的是气象专业,但他的书法在当地也小有名气。泰州城区玉带桥、板桥、斜桥的桥名都是他的手迹。而居鸿富搞的是渔业,早年的爱好是填词。
其实在泰州,这样的“文人”随处可见。一位当地人估计,泰州搞美术、书法、文学的人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里甚至还保有以古文会友、吟诗作文、互相切磋的遗风。
与“文风甚浓”相伴的一个现象是这里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再穷也要送孩子上学已成为共识,三泰地区的高考成绩长期位于江苏省前列。当地人说,不少南京的人都把小孩送到泰州中学来上学。
一位分析者指出,文化教育的发达有很深的历史传统,像胡锦涛就读的几所学校,都有百年左右的历史。在泰州曾出现过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泰州学派,该学派的一个主要学说就是“百姓日用之说”,强调发展平民教育。学派的创始人王艮说:“故经世之世,莫先于讲学,以兴起人才者。”他的弟子不仅有官僚士大夫,更多的是小商小贩、市井平民。不少人认为这对于当地教育传统的推进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位观察者说,其实在江苏中部一线上,扬州、泰州、南通都有相似的文化教育传统,而这一带也确实出了不少优秀人物,近年来更是“人才日隆”。
PS:历届中共中央总书记、历届中共中央主席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