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
中国最年轻的首长(最年轻的首长多少岁)
部队首长一般多大年龄
首长”是部队中下级人员对领导的习惯性称呼,所以首长的级别是有高低的,由于级别的高低同服役的年限是直接相关的,所以各级首长的年龄也是有差距的。一般来说,高级别的首长年龄较大,低级别的首长比较年轻。《现役军官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军官平时服现役的最高年龄分别为:
(一)担任正团职职务的,五十岁;
(二)担任师级职务的,五十五岁;
(三)担任军级职务的,副职五十八岁,正职六十岁;
(四)担任其他职务的,服现役的最高年龄与任职的最高年龄相同”。
根据我国的军队经验来看,士兵对军官都可称为首长,不要看连长是很小的军官,在连队里,指导员就是连首长,副连长虽然也是连长,但毕竟是副职,不能称为是首长。连一级,包括营一级,团一级的首长,都是下级对上级领导的敬称,都是下属部队的叫法,正式场合称他们为首长的情况很少。而对于机关部队,只要去了地方,不管职位大小都会被称为是首长。
[img]陈锡联力压王近山,34岁成为最年轻兵团司令,当重庆首任书记
作者:相忘于江湖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扬威之战,也催生了诸多特殊兵种。
在这场实力悬殊的较量中,被斯大林誉为“战争之神”的炮兵作用巨大。
志愿军炮兵的台前,是炮兵指挥所主任匡裕民、炮7师师长颜伏等一线指挥员,而幕后英雄则是福将陈锡联。我军的“小钢炮”,打败了17国联军的大炮。
女作家张爱玲有句名言,“成名要趁早”,这话搁在陈锡联身上,一点也不违和。
陈锡联,1915年出生在著名的“将军县”湖北黄安,14岁参加了徐海东、詹才芳的游击队,跟随詹才芳来到红四发源地七里坪,参加了红军。
1930年6月杨家寨战斗,第一次上战场的陈锡联趴在地上不敢动,班长孙玉清鼓励他不要怕,教他如何冲锋陷阵。此战歼灭郭汝栋2个连,陈锡联也得到了锻炼。
8月,徐向前红1师在黄安四姑墩歼敌2个团大部。接连几仗下来,15岁的陈锡联勇敢出了名,营长高汉楚点评:小胖人小志气大,打仗勇敢,就像一个小钢炮!
1930年10月,红军打下光山县城,陈锡联碰到连长孙玉清,孙玉清拿出几个铜板请客,陈锡联10几个人也凑了点钱,买了几根油条、一碗鸡血汤大家分着品尝。不料,被打成“吃喝委员会”成员,要被处决,幸亏视察的军长徐向前制止了抓捕。
徐向前说,几个穷孩子跑出来闹革命,不就是肚子饿了一起吃点东西嘛,抓的放掉,没抓的不许抓。一句话救了陈锡联,直到晚年,陈锡联都念念不忘。
抗战爆发后,陈锡联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团长。
1937年10月,22岁的陈锡联夜袭阳明堡,炸毁日机24架,有力配合了忻口战场,受到总部嘉奖,南京也奖励大洋2万元。随后是神头岭、响堂铺、百团大战。
抗战胜利后,陈锡联任3纵司令员,参加了上党、邯郸、鲁西南战役。1947年进军大别山,打开了宛西局面。1947年4月,豫北战役全歼敌第2快速纵队。
淮海战役,陈锡联攻占宿县,率西集团中野1、3纵和华野13纵队围歼黄维。
1949年2月,陈锡联力压“疯子”王近山,出任3兵团司令员,时年34岁,是最年轻的兵团司令。渡江后迂回大西南,攻占“陪都”重庆,成为重庆第一任书记和市长。
炮兵被誉为“战争之神”,往往决定了战争胜败和进程。
抗战时期,八路军吃尽了没有重武器的苦头。解放时期,临汾、太原攻坚战没有大炮僵持不下,淮海战役最后也是靠三野大炮解决了问题。
相反,辽沈战役打锦州大炮显威,平津战役大炮助力29小时拿下天津。
1950年4月,我军决定建立一支强大炮兵。炮兵掌舵人,主席首先想到红军的“小钢炮”,这样的虎将负责炮兵当然是内行。 陈锡联接到主席点将,忐忑不安,担心没有统率一个兵种的经验,怕干不好。刘邓首长勉励他,只要革命需要,不会可以边干边学。
1950年4月,陈锡联调任炮兵司令员,后兼炮兵学院院长。
不到半年,志愿军渡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第一批13兵团6个军18个师,每个师有一个75毫米山炮营12门,3个迫击炮连30门,加上营、连迫击炮一个师火炮约50门。加上3个独立炮兵师参战火炮320门,与美联军相比差距很大。
志愿军炮兵口径偏小,炮弹数量很少,主要靠人力、畜力行军。
反观美联军,仅美第8集团军就有火炮2900多门,近一半100毫米以上重炮,240毫米重炮18门,美军一个师就有火炮800门,是志愿军的16倍。
第一仗云山之战,志愿军39军8个团进攻只有2个炮兵团。第三次战役,志愿军6个军炮兵6个团,包围美军也很难吃掉对手一个团。相反,在美军火力打击下,志愿军伤亡很大。第4、5次战役,在美军“范弗里特弹药量”的战术下,双方进入僵持阶段。
1951年4月,彭总要求各兵种司令员到抗美援朝前线开会。
回国路上,陈锡联遭遇美机轰炸,一行人趁夜色躲进壕沟,等美机飞走才重新上车。回国后,陈锡联在国内精选8个师加入炮兵,在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组建8个训练基地,进行短期突击、战时训练,及时支援抗美援朝前线。
随着大批苏制122毫米榴弹炮到来,志愿军火力加强。第五次战役时,志愿军火炮已增加到2000余门,还有火箭炮团。铁原阻击战,24门喀秋莎火箭炮起了关键作用。
1952年底的上甘岭战役,美军320门火炮43天打出了200万发炮弹,还是没有拿下上甘岭。志愿军133门火炮24门火箭炮也打了40万发炮弹,杀伤敌军14000人。
1951年11月马良山之战,志愿军一个步兵团,火力支援3个炮兵团1个坦克营。12月,主席指出:秋季作战取得胜利,炮火猛烈和射击准确实为制胜的要素。
1953年3月丁字山之战,志愿军一个团攻坚有12个炮兵团支援。等到了1953年7月金城反击战,志愿军1100门火炮已经对美韩形成1.7:1的优势。接着,志愿军第一个合成军16军小试牛刀,猛烈的炮火就让联军感到了威慑。
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停战谈判,联军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
抗美援朝胜利结束,陈锡联的大炮还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1958年8月23日 10月5日,我军炮兵36个营、海岸炮兵6个连460门火炮,对金门胡琏380门火炮进行了多次突然炮击。
1959年,陈锡联调任沈阳军区司令员。1969年3月,和肖全夫一起指挥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用大炮捍卫了领土。 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其中有7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主席特地让陈锡联带李德生到沈阳军区熟悉情况。
之后,陈锡联深得器重,多次主持军中工作。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陈锡联牵头组建抗震救灾指挥部,调动部队组织抗震救灾。
1999年6月10日,开国上将陈锡联病逝,享年85岁。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至今健在最年轻的开国上将:曾被埋地下38小时,为什么靠两只苍蝇获救?
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许多人的奋勇拼搏,在这之中就有着多位为祖国出生入死的将军,他们经历过许多生死攸关的事情。在战场上的他们,面对枪林弹雨从不退缩,英勇无畏直向前,他们一直冲锋在前,他们的经历是比电视剧中演的还要精彩。
而在这些为了国家不惜牺牲自己的人中,就有一位在战争之中曾因飞机落下的炸弹被埋在地下38个小时,最后靠着两只苍蝇得救,经历令人震惊。
生平简介
王扶之是出生于陕西省的一个农村家庭孩子,他的家庭十分贫穷,在他五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不幸去世,由于家中的生活十分贫困,他的父亲只得带着他去一家地主家打工,而他也在地主家成了一个放牛娃。当他后来再长大一点后,他的父亲就把他送进私塾去念书,在空闲时间,他也会去附近的一些农场进行工作,以此来赚取生活费,他只在私塾中读了三个月,但就是这三个月是他文化启蒙的萌芽开始。
在他12岁的时候,由于有着比常人高的身高,便谎称自己17岁加入了红军,在第二年的时候王扶之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一开始的时候,他只是在部队之中担任着测绘工作,但他也参加了重大的战争战役和战略行动,在抗战时期的他更是一人担任多职,带领部队英勇作战,立下了许多功劳。在抗日战争之后,他便获得了副市长的身份,并且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那时的王扶之才仅仅27岁。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之上,王扶之在战士作战的坑道之中和记者一起修改着新闻稿件,就在此时,美国的轰炸机在空中突然朝他们袭下炸弹,而炸弹落下的地方就正好在王扶之的旁边,在修改新闻稿件的王扶之和记者都受到了一定的伤害,他们更是被埋在了土中。
王扶之被埋坑道
王扶之被埋在坑道之中虽然没有生命之忧,但却被落下来的石头给砸晕。在醒来的时候,眼前已经是一片漆黑,自己的大腿也被石头给压住,王扶之将军被埋在坑道之中已经生命垂危,只能希望外面的战士们能够将尽快找到他并将他救出,摆脱危险。
彭老总和吴信泉将军听到了王扶之将军被埋在坑道之中的消息,心急如焚,便立马下令一定要将王扶之将军给救出来,部队派出了许多战士们去营救,但是被炸弹毁坏的土层太厚,他们挖了一天也没有能够找到王扶之,当时人考虑到王扶之在地下埋了这么久,空气又不流通,早就可能牺牲。吴信泉在听到虽然十分难过,但他在心中也已经接受王扶之将军可能牺牲的猜测。
就在大家准备要放弃的时候,一名工兵却站出来大声的说,王扶之师长可能还活着,因为这名工兵看到了两名苍蝇从王扶之被埋的洞中飞了出来,而这也就说明王扶之将军被埋的坑道还有空气,王扶之将军可能还活着。大家听完这个消息都十分高兴,从坑道之中飞出的苍蝇给大家提供了具体的方向,大家顺着苍蝇飞出的方向努力的去挖掘。
最终部队的士兵们经过了38小时,终于在黑暗之中找到了王扶之将军,当时的王扶之将军身体并没有受到严重的伤害,只是受了点轻伤,吴信泉将军得到这个消息十分激动,立刻向彭老总汇报了这件事情,当时的彭老总已经正在准备王扶之将军的后事,当彭老总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在激动的同时更多的是不敢相信,他不断地告诉别人,两个苍蝇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奇迹。
在王扶之获得救援之后,听说了竟然是两只苍蝇救了自己,他便一直把两只苍蝇看作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并且从此之后他便不在拍苍蝇,但是令人可惜的是,在被救出之后王扶之想要感谢的这名发现苍蝇的工兵,但却一直没有找到他。
在抗美援朝结束之后,王扶之被授予国家二级勋章,在1953年的时候,王扶之回到中国任命于人民解放军第39师的师长,在1964年的时候被晋升为少将。
结语
在被埋入坑道中的王扶之因为两只苍蝇获救,因此,他便对苍蝇有着不同常人的情愫,他把苍蝇十作为自己的救命恩人。王扶之将军一生为祖国做出了许多贡献,他的一生都是传奇和令人敬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