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中国之最

中国之最

中国最年轻的教授是谁(中国最年轻的教授是谁呀)

bj0012023-09-24中国之最0

18岁考入北大,拿奖学金完读牛津,26岁当上教授,侯逸凡现在如何了?

深圳大学终于等来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年仅26岁!这势必是一个足够激起人们好奇心的消息。但这对身为传奇故事主人公的侯逸凡来讲,这也只不过是自己传奇生涯的一个延长线罢了。

2010年的时候,侯逸凡不过16岁的年,而在当时她就已经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为了国际象棋史上最年轻的棋后。《纽约时报》也曾如此赞誉:“假如有一张面孔可以代表‘中国崛起’,那么这个人既不是某一位政治人物,亦非互联网大亨,而是文静温和、名叫侯逸凡的16岁姑娘。”

2012年的时候,侯逸凡刚刚成年之际,便顶着反对的声音压力,进入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北京大学读书。对很多人来讲,上大学无疑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大学生活的4年对于很多人来讲,都是人生的“恋爱季”,甚至于后来有人这样说及过大学生活,“要是不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都对不起曾经努力高考的自己”。显然对于侯逸凡来讲,当学霸才是自己大学所要追求的高度。

侯逸凡凭借优异的成绩成为了全国4名荣获罗德奖学金的幸运儿之一,入主了牛津大学。尽管说她的成绩向来都很扎眼,但似乎她并不希望别人总是拿这些外在光环,津津乐道成为谈资。跟很多成功人士一样,在获得成功之际总会将其归结为幸运:“其实我就是机遇很好,一路走来非常幸运”。

说到侯逸凡的下棋天赋是如何被发掘的还得追溯到侯逸凡5岁的那一年。在当时,跟她同龄的小孩子们都沉浸在玻璃跳棋的世界中时,侯逸凡就表现出了很强的上手能力。不管是在思维还是下棋逻辑上面,她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此还打败了比自己大好多岁的哥哥姐姐们。在发现女儿的如此天赋之后,她的父母便有了将其送到少年宫学智力课程的打算。

那是在1999年之际,侯逸凡初次踏进了少年宫的大门。要说少年宫里可供挑选的智力课程,无外乎就是国际象棋和围棋。处于懵懵懂懂的年纪,侯逸凡果断选择了前者,她当时如此选择的原因其实并没有那么高大上,无非觉得它的棋子造型很好看罢了,相比较只有黑白棋子的围棋确实没有任何可比性。

出于兴趣和热爱,在少年宫枯燥的学习生活中呆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侯逸凡就直接拿到了江苏省同年龄组的冠军。与此同时,还在后续的全国少儿赛上崭露头角。两年之后,侯逸凡在老家那边儿就已经难逢对手。取得这样的成绩,想必身为她父母的夫妻俩都会觉得非常骄傲,每每走出门的时候都会被邻居调侃上一句:“又带宝贝闺女出来遛弯了?”

为了不辜负孩子的天赋,身为母亲的她干脆直接辞掉了工作,带着年仅7岁的侯逸凡去到了山东,投奔了有“国际象棋名师”之称的童渊铭门下。夫妻俩合计着,“反正女儿现在只是在小学阶段,能出去外面见见世面也是好的,实在不行再回来上学也不晚,没什么太大影响”。有了象棋名师的指导,侯逸凡在下棋上面的造诣也有了很大提升,这无疑也表示她即将面临更大的舞台。

2003年的时候,她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少儿分龄组赛,获得了冠军之后也就此一战成名。在这之后,她顺利跻身到了中国国际象棋队,随即也拉开了她在国际象棋史上的辉煌序幕。

13岁那年,她成为了女子特级大师;

14岁那年,她成为了男子特级大师称号最年轻的女棋手;

15岁那年,侯逸凡成为了最年轻的中国棋后;

16岁那年,她成为了全球最年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17岁那年,她成功卫冕世界棋后……

2012年的时候,在第10届直布罗陀国际象棋公开赛中,侯逸凡战胜了匈牙利女骑手小波尔加。据悉,小波尔加是国际象棋史上的另一个神话——20年以来,小波尔加在慢棋比赛中对阵女棋手,从来都没有过败绩。有一说一,18岁的侯逸凡在打破这个神话之后,也顺理成章成为了一个新的传奇。

侯逸凡仍旧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等级分排名在2600分以上的女棋手。很多人都很乐意将其称作“天才少女”,但似乎侯逸凡并不喜欢这个名讳。在她看来,自己的天赋确实是有的,但称之为“天才少女”实在有些夸大。她每每说起自己的成功之道“最主要的还是训练度、机遇以及运气。所有的因素综合起来,切合到一个点上,才能够变成今天的我”。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看似已经放弃了学业的她,与在追逐职业棋手这条路上的人其实并不一样,侯逸凡打心底里还是非常喜欢上学的,尽管更多的童年时光都花在了学下棋上面,但她终归还是会挤出时间来学习。2012年,正处在职业生涯(国际象棋手)黄金时期时间点上,侯逸凡果断选择了去北大上学。尽管在业内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侯逸凡也坚持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哪怕上学会耽误我的竞技成绩,我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上学!”于是,18岁那年,她如愿走进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开启了大学校园生活。期间,她下棋念书两手抓,不仅在各种国际象棋大赛上拿奖,还打败一众学霸,两次获得学科总评第一。2017年,在被誉为“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的世界级奖学金——罗德奖学金评比中,侯逸凡脱颖而出,成为罗德学者。之后,她进入牛津大学继续求学。

在5月10日国际棋联线上国家杯决赛中,中国队派出了4男2女参加比赛,侯逸凡也在其中。中国队与美国队2:2打平,但是根据规则,中国队依偎在预赛阶段排名靠前而夺得了冠军。侯逸凡在转发新闻的时候就颇有感慨。

至于后来转型做教授这件事情,显然侯逸凡也经过了深思熟虑。当年在刚刚进入北大之际,她就当过北大国际象棋课的助教,面对近百位同学她都表现冷静而从容。课程结束之后,还有很多的同学都表示意犹未尽“她讲得非常好,口齿清楚,条理明晰,还会引经据典,让我们这种不懂国际象棋的人也听得很入神”。

而侯逸凡也表示,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更丰富多彩一点儿。所以从棋后到学霸再到如今的教授,她总是在不断追求自我的一种的挑战。“在一个圈子里待久了,也就渐渐习惯了这个舒适区,同时也代表难有动力做改变。我希望自己每过一段时间都能与时俱进,给自己注入新的时代元素,也尽可能给社会多做一些事情”。就好像她的人生信条说得那样——“人生就是要多见识不同的风景”。

[img]

清华最年轻的女博导

清华最年轻的女博导是颜宁。30岁时,她就成为了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正教授、博士生导师。37岁的她率领团队,攻克了困扰生物学界近半世纪的科学难题,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

清华最年轻的女博导

她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2016年,因为在蛋白质结构方面的突出贡献,颜宁还入选《Nature》杂志评选的“中国科学之星”随着在科研方面的佳绩屡出,高产的她也在学术圈也成了一个新icon,人气可谓急速飙升。

2007年10月,颜宁跟随施一公的步伐,回到清华大学。她不再是学生的身份,而是一名教授了。当时30岁的她被聘为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设立了自己的实验室,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女博导。

中国最年轻的正教授是谁

全国最年轻的正教授之一:曹珍富

余秋雨 1985年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正教授。

中南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刘路。

中南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是刘路。2012年3月,他被中南大学破格聘为教授级研究员,时年22岁,媒体称其为“中国最年轻的教授”。

中南大学由原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于2000年4月合并组建而成。原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中南矿冶学院,原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53年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两校的主体学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原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为1914年创建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是我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被3名中科院士保举,21岁受聘中南大学教授,刘路是怎么逆袭的?

在应试教育之下的学生,按照成绩被分为了“学神”、“学霸”、“学渣”等,刘路曾经就是位于“学渣”这个行列的。

他不仅没有从小就表现出“神童”的天赋,一直到初中、高中,他的成绩也是不拔尖的。

但就这样从哪方面看起来都普通平常的刘路,却在21岁的时候成为了最年轻的教授,他是如何完成“逆袭之路”的呢?

严重偏科的“差生”

刘路出生在辽宁的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妈妈在一家企业做工程师,爸爸是一家国企的后勤,由于爸妈都是理科生,也许是家庭氛围的影响,刘路从小就很喜欢研究数学。

但其实在小学、初中甚至高中时,他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很突出,刘路也说自己其实没什么天赋,只不过是喜欢数学,所以对其尤为的关注。

到初中的时候,刘路对于数学的研究已经可以称之为“痴迷”的状态了。

他研究的那些数理、数论等都已经不是课本上能够学到的了,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他一门心思放在了数学上,导致其他的科目亮起了红灯,甚至于他最喜欢的数学成绩都只能徘徊在及格线上。

因为学习成绩的原因,老师不止一次的打电话跟他的父母沟通过,但光是父母和老师着急也没什么用,即使是被妈妈发现他房间里的灯亮到了晚上十一二点,但其实刘路刻苦钻研的,还是与考试无关的数论。

不过还好,中考发挥超常的刘路,考上了当地的重点中学。

到了最关键的高中,刘路仍然是“我行我素”,并不专心备考。他的父母虽然也很担心他的未来,但对于劝阻不听的刘路,他们最终选择支持孩子的决定,让他走自己选择的道路。

于是刘路一超出重点线56分的成绩,考上了中南大学的数学系,这个成绩在他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牛津、斯坦福的同学中显得逊色几分,但他认为已经足够了。

为数学而生的刘路

在刘路看来,考上哪个大学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在哪个大学,他都要学数学专业。于是立志研究数论的刘路在学习生活都十分宽松的大学里,终于有了更多的时间,能够让他“肆无忌惮”的开始钻研数学。

在大学里,他的成绩依旧不算拔尖,不过大学里的图书馆给了他更多接触到数学研究的机会。

到了大二的时候,刘路开始研究数理逻辑,那个时候开始有同学问他问题的时候就发现,他的思路跟别人的不太一样,跟老师教的也不太一样,他的方法往往是更简单高效的,而且是让人不太容易想到的,为此也对他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不过这个过程中,同学看法的改变对刘路来说并不值得关注,能够引起他兴趣的,是一个名叫“西塔潘猜想”的世界级数学难题。

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英国数理逻辑家西塔潘提出的一个反推数学领域关于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证明强度的猜想。

这个猜想提出多年,被很多世界各地的数学家验证多年都无法破解,而对数理逻辑极其感兴趣,并将数学看做自己生命的刘路也对此猜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刘路看来,这不是一道世界级数学难题,而是一道未破解的题目,一道等待着他破解后,依旧像往常一样的兴奋的题目。

“学渣”逆袭,20岁破解数学难题

因为常年学习数学,刘路与传统的学者对于数理逻辑的想法会有所不同,再加上对数学浓厚的兴趣,刘路在接触西塔潘猜想两个月后,就想到了用来证明这个猜想的办法,于是他用了一整夜的时间,将证明过程完全写了出来,为了证明自己的验证过程,刘路将证明过程寄给了数理逻辑国际权威杂志《符号逻辑杂志》。

那个时候的刘路才刚上大三,年轻人的想法总是很多,于是刘路在寄出这封信的时候,并没有用自己的真实姓名,而是起了一个“刘嘉忆”作为署名,所以现在也有很多人搞不清楚,实际上,那个证实了西塔潘猜想的刘嘉忆,就是刘路本人。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虽然之前一直被称为“差生”,但当以“刘嘉忆”为署名的西塔潘猜想证明过程被《符号逻辑杂志》收到后,顿时引起了数学界的轰动。

当时著名数学家邓尼斯·汉斯杰弗德在看到这个证明过程后,兴奋不已,他研究西塔潘猜想多年都没能得到结果,在知道这个验证过程是一位中国大三学生计算出来的时候,他表示非常震惊并且佩服,还亲自给刘路写了信,表达了他的赞美。

21岁的刘路成为最年轻教授

刘路从一个“学渣”逆袭,从被其他人都不看好的偏科生,到年仅20岁就破解了世界级数学难题,其中依靠的,就像他自己所说的,他并不是个天才,而是对数学“如鱼得水”般的依赖和研究。

在日常生活中,刘路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离不开数学,试问用这种精神进行研究,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呢?

刘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验证了“努力”的成果。当西塔潘猜想被人验证出来的新闻一出,在震惊世界数学界的同时,也让国内的舆论为之一震。

从小被认为是差生的刘路,在20岁的时候得到了国际数学专业杂志的认可,他所在的学校中南大学也开始对他有了独特的重视。

博士生导师侯振挺教授在听说之后,收他做自己的徒弟,并利用自己的资源千方百计的为他创造条件进行研究。

中国科学院的三位院士听到这个消息后,也联名上书教育部,希望国家可以重视这位年轻的数学天才,于是中南大学破格录用刘路为正教授,21岁的刘路成为了最年轻的教授。

这样的逆袭之路是如何走的,其实并不难发现,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刘路最大的兴趣就是数学,他愿意去研究,喜欢去探索,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其次就是他的努力和不放弃,不管身边的人怎么看,他都能毫不顾忌的去努力探索发现,去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上天永远不会亏待努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