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中国十大

中国十大

创新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中国创新十大杰出人物)

bj0012023-09-25中国十大0

王德根身高

王德根身高172CM,1994年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加盟华西希望集团,2005年被任命为特驱集团的总裁,2011年被华西希望董事会任命为执行总裁,2013年9月升任华西希望集团总裁。[1]

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杰出营销经理人、中国饲料行业十大CEO、2014创新中国十大年度人物等荣誉。

[img]

中国十大杰出人物有那些

1.火箭之父——钱学森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 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 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2.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3.水稻之父——袁隆平

他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并在2006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4月,荣登“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4.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

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84年晋升为教授,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加入九三学社, 2002年2月1日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陈嘉庚科学奖获得者 。

5.人民翻身大救星——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之,后改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6.改革致福领导人——邓小平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领导者,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7.中国脊梁——鲁迅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8.为物理献身马大猷——物理学家

马大猷毕生致力于声学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两项重要的开创性贡献:创立了声学中的简正波理论,并将其发展到实用阶段,在建筑声学和电磁理论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提出微穿孔板理论并应用于建筑声学和噪声控制领域,在气流噪声研究中取得独创性成果

9.国家地质研究者李四光——地质学家

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

10.社会的良心——巴金

在动荡十年后,巴金在撰写《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参考资料

李四光-百度百科

巴金-百度百科

2015中国十大创新人物是谁

12月20日晚,2015品牌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暨品牌中国十周年盛典在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盛大举行。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井宏,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祁玉民,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拜博口腔医疗集团董事长黎昌仁,优客工场创始人兼董事长毛大庆,拉卡拉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陶然,东华软件股份公司董事长薛向东,福建盼盼集团董事长蔡金垵,安徽古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梁金辉,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轮值总裁梁海山荣膺“2015品牌中国十大年度人物”。筷子兄弟荣获“2015品牌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

2022中国传媒广告行业十大杰出创新人物是谁

梁锦达于2022年荣获了中国传媒行业十大杰出企业家大奖。而梁锦达先生本人因对传媒行业及良策集团发展中作出巨大贡献科普营养】蛋白质:吃多少,怎么算?

临床营养网

2022年4月12日08:03

关注

作者:郑西希

图片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师,毕业于协和医学院

公众号“西希营养学”创造者。

是一个有着一枚吃货的心和一个医生的学术控的医学女博士。

在临床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很多关于健身、减肥、营养的问题,答案真真假假难以分辨,所以致力于通过微信的平台,用原创的图画和文字,向大众讲述实用、有趣而靠谱的营养学知识。

文章来源:西希营养学微信公号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蛋白质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提到“减肥”,很多周围的人首先想到的建议就是多吃蛋白质,而同时,蛋白质也是肌肉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提到“增肌”,大家最先想到的仍然是“多吃蛋白质”。所以很多追求健康的人会有一种“蛋白质多多益善”的看法。

这就涉及到2个问题:

1)蛋白质是不是越多越好?

2)我们现在吃的蛋白质是多还是少?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知道蛋白质在体内是如何被代谢和利用的,今天西希就用一篇“技术帖”来解释上面两个问题,重点解释关于蛋白质吃多少的推荐是如何得来的,蛋白质在体内会经过怎样的代谢过程。

01

每天应该吃多少蛋白质?

从单独营养物质的角度,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农粮组织等机构2007年更新的每日蛋白质摄入推荐量:对于健康成人是0.83 g/kg/d,比如对于60kg的成人是每日49.3g。

从膳食总热量的角度,我国和美国的膳食指南推荐可接受的蛋白质摄入范围是10%-35%总热量,例如对于每日摄入2000kcal的典型成人膳食来说,就是每日200-700 kcal来自于蛋白质,相当于50- 175g蛋白质,完全能够满足每日推荐摄入量。

02

蛋白质推荐量如何而来?氮平衡研究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果我们知道某个结论得出的依据,才会对这个结论更加信服。看过一些营养推荐的读者都知道,0.8g/kg/d是推荐的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这个数值是怎么来的呢?如果不知道来龙去脉,这个推荐也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所以西希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蛋白质推荐量的来历。

蛋白质摄入推荐是基于氮平衡研究(Nitrogen balance study)的,氮平衡研究就是仔细分析氮元素的来源和去路,看看身体里的氮元素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为什么要关注氮平衡?

在衡量蛋白质需求时为什么要关注氮平衡呢?

因为蛋白质和氮的关系非常密切,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只含有碳氢氧,蛋白质是唯一含有氮元素的宏量营养素,所以可以简单地认为身体中的氮主要来自蛋白质。

氮平衡是什么?

氮平衡简单的说就是摄入的氮和排出的氮处在平衡状态,既不多也不少。

氮平衡 = 氮摄入 - 氮排泄

氮摄入:取决于吃多少蛋白质

氮排泄:包括尿液、粪便、汗液、以及皮肤损失,尿液是蛋白质排泄的主要途径占70-90%

蛋白质总在丢失:即便完全不吃蛋白质,每日也会从尿液、粪便和其他途径丢失氮元素,这被称为必需氮流失(ONL)。通过让人完全不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几天并且收集排泄物可以测定必需氮流失。总的必需氮流失折合成蛋白质是每日0.35 g/kg/d,也就是说即便不吃蛋白质,我们的身体也会每日排出0.35 g/kg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来源就是自身组织的分解。所以至少每日要摄入这些蛋白质才能不进入消耗状态。

如果研究者控制人的氮摄入,同时测定他们的氮排泄,就可以知道这些人身体中的氮平衡是正还是负,测定足够多的数据,就可以画出下面图中一样的图,然后就可以从图中推导出在这群人中。当氮平衡为零的时候氮摄入是多少,这个氮摄入量就是氮平衡时的摄入量。由于氮摄入基本上全来自于蛋白质,继而就可以算出蛋白质摄入的推荐量。

处于氮平衡的时候,身体中的富含蛋白质组织,包括肌肉等不会分解,蛋白质的需求量定义就是让大部分人处在氮平衡的蛋白质量。

通过氮平衡试验得出的结果是,每日0.66 g/kg的优质蛋白就可以让一半的人达到氮平衡,为了让人群中大部分人都达到氮平衡,会在加两个标准差,也就得出了我们常见到的0.83 g/kg。由于氮平衡试验采用的是优质蛋白质,日常生活中的蛋白质来源可能不同,可以再适当放宽蛋白质推荐摄入量,达到1.05 g/kd左右,这样几乎可以满足所有人的蛋白质需求,让大家都处在氮平衡状态[1]。

03

多吃的蛋白质去哪儿了?——蛋白质的代谢

那么对于想让身体合成肌肉,需要处在正氮平衡的人群,应该怎样呢?吃超过每日推荐量的蛋白质是不是可以让身体合成肌肉,是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呢?

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体内经过消化吸收转化成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可以用于合成新的蛋白质,更新体内的组织,也可以转化成碳水化合物产生热量,或者被代谢成为废物排出体外。

如果处在生长发育,或者组织合成状态(比如孕妇、哺乳、疾病恢复期),以及大量力量训练后,身体确实会通过各种信号让蛋白质合成增加肌肉合成增加。

但是增加身体蛋白质合成是有限度的。刚刚出生的婴儿,是组织合成最旺盛的时候,成年人即便是奥运级别的运动选手,也很难让身体的合成能力超过婴儿。而出生0-6个月的婴儿,每日的蛋白质需求也仅仅在2.0 g/kg。所以日常生活中,无论怎样增肌,基本不会有人需要超过2.0 g/kg/d的蛋白质量。(但是实际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有很多人吃多于这个量的蛋白质)

当摄入量大的时候,不用于合成的蛋白质当然就会走向另外两个途径,一个是供能或者作为能量储存(就是长肉),另外一个就是被变成尿和便便排出体外。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总热量的摄入影响蛋白质需求,当总热量摄入是正平衡的时候,维持氮平衡的蛋白质需求量更少,因为身体的整个代谢状态时充足的,有更多的剩余物质可以转化为蛋白质。

很多人在所谓的“增肌期”是会不太限制总热量,同时摄入更多的蛋白质,这样的双重过剩结果就是更多的蛋白质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以及更多的含氮废物排出。

04

我们每天吃了多少蛋白质?

我们的传统膳食习惯是以谷物、菜为主的,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之下,其实我国的人均蛋白质摄入量并不低。蛋白质缺乏所致的营养不良并不是主要的营养问题。发表在柳叶刀上全世界2013年的数据[2]:

中国人均的蛋白质每日摄入量300-350 kcal,占每日热量的12.2%;

相当于75- 87.5 g,已经完全可以满足0.83 g/kg/d的推荐量;

而且从1980年到2013年,中国是碳水化合物供能下降最快和蛋白质供能上升最快的国家;

且在大城市,蛋白质供能的比例更高,蛋白质摄入更多[3]。

这意味什么呢?

总体来讲,蛋白质摄入量增加是膳食水平升高的表现。但也说明,也许我们不用这么纠结于额外去补充蛋白质,实际上,西希会记录自己每日的膳食摄入,我不额外补充蛋白质,不吃蛋白棒蛋白粉,蛋奶的摄入也不多,这样每日蛋白质摄入大概是17%总热量,约80g,也已经超过了0.83 g/kg/d的推荐。而身边一些健身的小伙伴,在日常饮食中每天吃很多鸡蛋清,还要喝蛋白粉,可想而知,蛋白质摄入会更多的超过推荐量。

虽然对蛋白质摄入没有上限,但是很多营养学会和医生都认为,超过每日2.0 g/kg/d的蛋白质对身体没有额外的好处,因为身体不会像储存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那样储存蛋白质,没有用于代谢的蛋白质就会被排泄出体外或者用于产生和储存热量,蛋白质吃多了也会长胖。

另外就是,含蛋白质量多的食物比如动物来源的食物同时含有饱和脂肪量多,含钠量也高,吃很多这类食物除了让花更多的钱让更多的蛋白质变成热量消耗掉之外,可能还会增加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的危险,完全没有必要。

蛋白质的代谢和摄入

蛋白质的摄入推荐量来自于氮平衡研究;

0.83g/kg/d的量可以满足大部分成人;

超过2g/kg/d的摄入没有好处;

目前我们大部分的蛋白质摄入充足,选择食物没有必要“唯高蛋白”论。

—— 全文终 ——

一日三餐充满学问,我们的健康在某种意义上是吃出来的。了解食物和营养,聪明地选择食物,享受美食的乐趣,理解吃的艺术,掌握动的技巧,尽在《边吃边瘦的营养书》。

参考文献

[1]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2012), 108, S3–S21

[2] Lancet Planet Health 2018; 2: e353–68

[3] obesity reviews (2014) 15 (Suppl. 1), 16–26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点击展开全文

打开腾讯新闻,阅读体验更好

打开

腾讯新闻

参与讨论

2009年度和谐中国十大创新人物夏显腾

2010年1月24日,和谐中国2009年度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颁奖盛典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总导演、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张继钢、艺坛常青树、德艺双馨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感动中国的双百人物、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盲人作家、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等文化名人入选和谐中国?2009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因演唱新中国60周年献礼歌曲《国家》而走红的新一代歌唱家代表刘媛媛,美籍华人歌唱家、联合国环保爱心歌唱使者尤雁子等荣获和谐中国2009年度杰出艺术成就奖,北京祥腾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浙江铝业董事长夏显腾因其卓越表现及其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的卓越贡献,荣膺“和谐中国2009年度十大创新人物”称号。

和谐中国年度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至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隆重推出了袁隆平、钟南山、任长霞、马云、吕日周、吴仁宝、张瑞敏、张继钢、杨伟光、王选、梁雨润、宋鱼水、夏家骏、史光柱、牛根生、南存辉、李双江、刘兰芳、蔡国庆、刘媛媛、王宝强等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本次入选和谐中国2009年度十大创新人物,夏显腾也是继互联网狂人马云之后,又一位获此殊荣的浙江实力派企业家。

据悉,以“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为主题的和谐中国年度影响力人物征评活动,由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中华民族和谐发展促进会、影响力人物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主办,旨在广泛宣传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作出重要贡献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物,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本次评选活动受到了经济日报、中国经营报、法制日报、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经济参考报、经理日报等37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跟踪报道。

中国当代创新人物事迹有哪些?

1、李四光

在旧社会走过的道路,尽管有些曲折和坎坷,但他毕生努力的方向和最终达到的高度,以及对祖国和人民作出的贡献,在当代中国科技界、知识界,的确是一面旗帜,无愧于党和人民给予的这个高度评价。

2、华罗庚

从小就有强烈爱国梦的数学家华罗庚,他放弃美国优越的条件,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刻苦钻研用数学解决了很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3、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以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平,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4、邓稼先和钱学森

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们始终保持一颗爱国心、始终走在中国武器制造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核和核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世界的先进水平历史波涛滚滚向前,从不回溯,但无数闪光的名字及不朽的篇章、璨若星河。

5、于敏(中国“氢弹之父”、著名核物理学家)

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