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中国十大

中国十大

中国十大酷吏(中国十大酷吏是谁)

bj0012023-09-25中国十大0

中国历史上的酷吏有哪些?

1.酷吏张汤

张汤为汉武帝时人,官至廷尉、御史大夫,为人严苛,用法深刻,并且善于迎合武帝的意愿,因此名声很坏。司马迁把他列入臭名昭著的“酷吏传”。

然而按照【史记§酷吏传】和【汉书§张汤传】的记载:

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诋;即下户赢弱,时口言“虽文致法,上裁察。”于是往往释汤所言。

也就是说,对待富豪贵族等特权阶层,张汤是毫不留情的打击;而对于平民百姓,却很宽容,故意把案子当面向皇帝报告,而皇帝往往就从轻发落了。

这样的行为,按理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酷吏,而最终得到一个恶劣的酷吏名声,究其原因,只因其得罪的是特权阶层,而特权阶层掌握着话语权。

另一些类似的例子,比如武则天允许民告官,王安石变法损及士大夫的权益,朱元璋剥贪官皮,雍正铁心整顿吏治,史家对他们的评价都很恶劣。宋神宗和文彦博的一段对话最说明问题。神宗问,“王安石的新法对百姓很有好处,你们为什么要强烈反对呢?”文彦博给出了赤裸裸的回答,“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也就是说,统治者应该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而不是全体百姓的利益。当然,表面上还是要一个“民为重”的包装。

【史记§平准书】说,“是岁也,张汤死而民不思。”这个“民”的定义就比较模糊。往往所谓的“民”,只是大地主、大富豪而已。另外,即使这“民”真是全民,也未必说明什么问题。朱东润先生在他的【张居正大传§第12章-元老的成功】里有一段精辟、深刻的议论:

…他从勋贵盘据的畿辅,夺回担负国税的田土,便引起莫大的物议。他们不说他得罪勋贵,而说他掊克小民;正和他在沙汰生员的时候,一般人不说他整顿学政,而怀疑他得罪圣贤一样。孟子说:“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在一般人民智识不够的时候,他们只知道拥护巨室的利益;甚至在巨室的利益,和他们本身的利益违反的时候,他们还是拥护巨室的利益。

而张汤,正是一个得罪巨室的政治家。

【通鉴§卷019】中讲到另一位酷吏义纵的时候,拿义纵同张汤做一个比较,说,“赵禹、张汤以深刻为九卿,然其治尚辅法而行;纵专以鹰击为治。”不得不有保留的肯定了张汤的行为。

张汤后来被权贵诬蔑,下狱自杀,死后留下的家产只有区区的五百金。元朔六年卫青出塞讨伐匈奴,军事行动并非很成功,因此汉武帝从轻赏赐,一次还是给了卫青千金。以此参照,张汤权倾朝野而家产只值五百金,是非常的清廉了。

另外,许多人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但,并不是没有受益者,受益者并不少。忽略受害者,或者忽略受益者,是造成看法分裂的基本原因。然而比较惊讶的,是为张汤翻案的文字,并不多。

2.武则天与酷吏的关系

武则天统治时期曾出现过一些著名的酷吏,因而人们在评价武则天时往往把武则天与酷吏联系起来:有人说武则天实行“酷吏政治”;有人则把酷吏作为武则天“残暴”的根据。

事实上,武则天与酷吏的关系是复杂的。虽然武则天统治时期的酷吏较多,但并不能说明武则天实行了“酷吏政治”。至于把酷吏作为武则天“残暴”的根据,也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一、武则天并非始终器重酷吏

二、酷吏不过是武则天打击政敌的工具

三、武则天没有把行政大权交给酷吏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说武则天与酷吏的关系是复杂的,也是微妙的。在酷吏问题上,武则天的心理是矛盾的。从总体上看,她是反对滥刑,鄙视酷吏的,她要约法省刑,以 “道德”化天下。但当她的统治受到反对派的严重威胁时,又不得不纵恿酷吏,滥用刑法,打击政敌。所以武则天只是把酷吏当作消灭政敌的工具;而酷吏也只是充当了“鹰犬”的角色。武则天并没有把行政大权交给酷吏。此外,武则天在重用酷吏的时候也重用过许多“循吏”。因此,说武则天实行“酷吏政治”是很不恰当的。值得注意的是,酷吏并不是武则天的发明。早在西汉时期就曾出现过不少酷吏。自从司马迁在《史记》中为酷吏立传以来,《汉书》、《后汉书》、《魏书》、《北齐书》、《隋书》等正史中都列有《酷吏传》。这说明酷吏的存在是中国古代的普遍现象。毋庸讳言,酷吏的某些作法是残暴的,影响是恶劣的。但是对各个时代酷吏的作用应当进行具体的分析。武则天曾两度重用酷吏,完全是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汉武帝也曾重用过十二位著名的酷吏,并没有人把汉武帝说成暴君。为什么一定非要把使用酷吏作为武则天残暴的主要根据呢?

太多了~~~~

中国历史上有那些酷官吏?

所谓酷吏,主要是指以残酷方式判案审讯、统治地方的官员,这些官员为了达到目的,往往是不择手段,堪称心狠手辣。历史上的酷吏其实并不少见,以至于《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史书甚至为“酷吏”专门列传。简单介绍十个历史上典型的酷吏。

1、西汉郅都。郅都在汉文帝时曾担任郎官,后被景帝提拔为中郎将,曾随汉景帝前往上林苑,因宠妃贾姬在厕所遇到野猪,景帝便示意郅都前去解救,郅都却根本不为所动,太后得知此事后对其大家赏赐,景帝也自此开始重用郅都。

2、西汉宁成。宁成是一个本质上实属豪强的酷吏,他狡猾凶残,任性使威。汉景帝因长安附近皇族多有凶暴犯法之人,于是任命宁成为中尉,负责京城治安,直接令皇族豪强人人恐惧不已。汉武帝继位后,宁成一度被罢官,但之后又于前125年被重新起用,被任命为关都尉,结果一年后,关东郡国的官吏察看郡国中出入关口的人都扬言说:“宁肯看到幼崽哺乳的母虎,也不要遇到宁成发怒。”不过,正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宁成家族最终被同为酷吏的义纵所灭。

3、西汉义纵。义纵年少时曾以抢劫为生,其姐姐义姁因医术高明而被王太后宠信,义纵也因此被提拔为中郎,随侍于汉武帝身边。义纵后被派往上党郡担任县令,在任期间敢于施行暴政,对违法犯罪者大肆惩治,使得县境治安大为好转。义纵后被升任长陵令和长安令,这两地多有贵族权贵,他们的子孙门客往往仗势欺人、多有违反乱禁之事,例如王太后的外孙名仲(史料称修成子仲,姓不知),身为皇亲而有恃无恐、横行京师,义纵得知后便派人拘捕,将其绳之以法。义纵后升任南阳郡守,就连同为酷吏的宁成都对其非常忌惮。当然,义纵自己最后也因违法而被汉武帝诛杀。

4、西汉张汤。张汤是个典型的酷吏,为官几十年,也曾办了不少案子。张汤极为懂得做官,办案既依律法,也善于揣摩皇帝的意思。汉武帝想严办,张汤一定会让他无罪变有罪,小罪变大罪。如果汉武帝仁心一现,那么哪怕这人犯了天大的事,张汤也能保住他的一条小命。例如前130年,皇后陈阿娇因使用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和卫子夫,案发之后汉武帝命张汤审理此案,此时的陈皇后已经失宠,张汤自然不会客气,导致先后被株连处死者达到三百余人。

除了来俊臣外,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酷吏?

酷吏是中国古代称呼用严刑峻法的官吏,是我国历史上的打黑策略之一。酷吏专门和豪强做对,用今天的词就是热衷“打黑”。酷吏的政绩大都相当突出,尤其是善于强化治安。在《史记》、《汉书》等正史中都有一个“酷吏列传”。从汉代的司马迁开始,在正史中专为“酷吏”作传,汉以后,“酷吏”这一名目开始从正史上消失,但酷吏政治仍被后世沿用,并在明、清时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酷吏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也是其牺牲品,需要时可重用,不需要时则抛弃,其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廉洁;二是喜用重典不畏豪强,对不服从法律的人,特别是豪门贵族,敢于痛下辣手;三是几乎都没落得个好下场。

那么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酷吏?

一、郅都

郅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酷吏,郅都是西汉时期的郎官,要知道在汉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国家的法律非常严苛,因此也诞生了一批维持法制的酷吏。郅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估计历史记载郅都本人的平价还是非常不错的,郅都严格遵守西汉法律,无论是任何人犯法都会严格执行。因此在达官贵人眼里,郅都就是一个眼中钉,一个十足的酷吏,但是在百姓眼里,郅都就是一个好官。

二、张汤

张汤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主要是因为张汤制定了汉朝的很多部法律。其中张汤还参与惩治陈皇后以及等多次谋逆大案,因此张汤也特别受到了赏识。在历史记载中张汤这个人非常的严格,而且严于律己,对于法律非常的敬畏,无论是谁犯法都是一视同仁,因此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酷吏。

三、王温舒

王温舒是汉代时期的酷吏,这个人生性残忍。早在王温舒没有当官之前就经常杀人,当王温舒发迹以后,更是为了升迁,大力平定治安。许多人因为小偷小盗全部被杀害,因此当时王温舒治下的治安非常好,但是也留下了酷吏的名声。

中国古代的酷吏有哪些

张汤著名酷吏张汤,汉武帝初时任侍御史、专司刑法。他处理的第一个案子就是“巫蛊”案。武帝的第一个皇后姓陈,就是成语“金屋藏娇”中的那个陈阿娇。武帝未登基前为胶东王时娶为王后,登基后封为皇后。帝后感情虽笃,遗憾的是陈皇后未能为武帝生下接班人。一次武帝巡游至姐姐平阳公主府邸,看中了平阳公主府上的歌女卫子夫(其弟就是后来平定匈奴的大将军卫青),遂将其纳入宫中,因为怀孕生下皇子而“三千宠爱集一身”。陈皇后不甘心失宠,召女巫楚服为其祈祷,以图武帝回心转意。时间久了,引起武帝怀疑,遂命张汤审理。楚服自恃身后有皇后撑腰,不买账,从而激怒了张汤,将楚服以“巫蛊”定罪,牵连到宫中300余人,均被处以死刑。此案办得快速利落,武帝一高兴,张汤官也就做大了,不久擢为廷尉,成为最高司法长官。

另一酷吏叫周纭。此人做官行事,与董宣如出一辙。上任伊始,他就先了解洛阳城里有哪些豪强大姓,平日里是否作威作福,结果下属报上来的并非豪强大族。他一怒之下,严厉训斥,限期上报,所以很快他就摸清了全城豪强与他们的胡作非为,一经审理查实后毫不留情予以镇压。他奉公执法,不畏豪强皇亲国戚。外戚窦笃权倾朝野,其家族中人所为不法之事,都受到周纭的追究查办。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周纭的不畏强权,秉公执法,使得京师在很短暂的时间内就为之一清,治安明显好转。遗憾的是周纭没有遇上光武帝刘秀这样的“明君”,秉公执法将既得利益集团得罪了,在既得利益集团的排挤下,周纭丢官家居。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的官员不为污浊官场所容,吏治也就江河日下,豺狼当道了。周纭丢官,窦氏家族立即对与他们有旧仇宿怨的人,寻衅打击报复。周纭自忖难过此关,干脆在家坐等窦家前来问罪。谁想,这窦笃良心未泯,还懂点事理,认为周纭虽法办了窦家不少人,却是公正无私的,并不来找他麻烦。周纭于是得以善终。但这只是个别现象,并非所有酷吏都能落个好下场。来俊臣奉武则天命审讯另一酷吏周兴。来俊臣知道周兴不好对付,遂将周兴请至府邸饮酒。酒过三巡,来俊臣趁势从周兴口中套出用刑的新绝招:在一口大瓮四周布满木炭,点燃后,将犯人投入其中,不愁其不招。于是来俊臣如法炮制,周兴还在莫名其妙时,来俊臣展开武则天的密诏,喝道:我奉圣上密旨审你,请君入瓮吧!这就是我们常用的成语“请君入瓮”的由来。这个事例充分说明酷吏的一个侧面——直接造成了传统司法实践中刑罚的残酷。正是像这样的酷吏的存在,使法制荡然无存。

中国历史上酷吏有哪些,有一个最残忍,直接用醋灌鼻?

我现在能想到的,中国历史上的酷吏有商鞅,有张汤还有来俊臣,其中来俊臣就是发明用醋灌鼻的人。这些人处在不同的时代,但是提起他们的名字,相信很多现代人听了都瑟瑟发抖。这些人发明的酷刑一个比一个残酷,甚至可以用丧心病狂来形容。

我们先来说,离我们时代最遥远的秦朝的商鞅。商鞅变法,我相信很多人都学过,因为在初中历史上这是一个重点。商鞅这个人有大破大立的能力,他可以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但同时我觉得他又是一个阴险至极之人。商鞅在变法过程当中,为了维护自己和秦始皇的利益,曾经发明了很多酷刑。比如说劓刑,这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是跟鼻子有关的,没错,就是将受罚之人的鼻子割去的一种酷刑。凿颠更是残忍至极,就是将一根长钉砸入人的头颅之中,这种刑罚的痛苦之意不比千刀万剐来得弱。

时间来到了西汉汉武帝时代,另一个酷吏又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就是张汤。相信很多人在看电视剧的时候,都会听到过一种杀人的手段,就是碎尸万段。没错,碎尸万段这种刑罚就是张汤发明的。张汤这种性格以及残忍的手段,必定在为官路上得罪很多人,所以最终他被其他人迫害而死,一点儿都不出乎我的意料。

最后来说一下,武则天时期的来俊臣。其实来俊臣的“杰作”除了用醋灌鼻子之外,还有很多残酷的刑罚,其中最著名的刑罚就是“请君入瓮”。这刑罚虽然不是他发明的,但是是他最开始应用的。他用这种残忍的手段杀了当时跟他一样同是酷吏的周兴,然而讽刺的是,想出“请君入瓮”之人就是周兴。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暴吏有董卓,和坤等,他们的残暴表现如何?

哪有这种奇怪的说法?

历史上只有酷吏的说法,但也没有什么官方的历史十大酷吏排名,只有汉朝十大酷吏:1 侯封 2 郅都 3 张汤 4 赵禹 5 宁成 6 义纵7 减宣 8 杜周 9 周阳由 10 王温舒。

董卓还算残暴,但是和珅又不是残暴的人,只是贪污而已。董卓的残暴表现,就像楼上说的一样,杀人很多,手段残忍。

历史上真正著名的酷吏,得数唐朝来俊臣这种。他刑讯审问往往屈打成招,牵连无数,审讯囚犯时,常用烧醋灌入犯人鼻腔或用铁圈梏犯人头,外加木楔,致使脑裂髓出,或掘地做牢,犯人进入,不死不得出,前后杀人千族(不是千人,是族)。狄仁杰那么牛逼,都差点被他弄死。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