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
中国十大书法作品(中国十大书法作品图片)
中国十大书法
1、王羲之(303年-361年)
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为南迁琅琊王氏贵胄,后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师承卫夫人、钟繇。著有《兰亭集序》。其书法尺牍散见于唐临诸法帖、十七帖、日本的丧乱、孔侍中等名品。其子王献之亦为书法家。
2、欧阳询(557一641年)
字信本,唐代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可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
欧阳询书法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3、颜真卿,(709—785)
字清臣,唐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
他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
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4、柳公权(778——865)
中国唐代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曾任翰林院侍书学士、中书舍人、翰林书诏学士、太子太保,封河东郡公。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进谏。擅楷书,广泛师法魏晋及初唐诸家,受颜真卿影响较大。其书结体紧密,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相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在书法史上具有很大影响。
5、米芾(1051-1107)
自署姓名米或为芊,芾或为黻,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
[img]大书法家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大书法家的作品如下:
1、王羲之书法作品《兰亭序》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黄庭坚书法作品《松风阁诗帖》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
3、颜真卿书法作品《多宝塔碑》
《多宝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书法作品。横细竖粗,对比强烈;起笔多露锋,收笔多锋,转折多顿笔。结体严谨道密,紧凑规整,平稳匀称,又碑版精良,存字较多,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4、柳公权书法作品《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共28行,每行54字。叙大达法师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所受恩遇,以纪念大达法师之事迹而告示后人。其结体紧密,笔法锐利,筋骨外露,阳刚十足,字迹如刀刻一般,且笔画粗细变化多端,风格特点显著。
《玄秘塔碑》为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历来被作为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大书法作品
十大书法作品分别是:《伯远帖》《中秋帖》《快雪时晴帖》《草书千字文》《蜀素帖》《寒食帖》《自叙帖》《祭侄文稿》《仲尼梦奠帖》《兰亭集序》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字艺术,历史悠久却又生机勃勃。中国书法,或沉重朴厚,或飞扬婉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被誉为“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
魏晋之际,玄、道、佛思想广泛流行,为书法艺术创作提供了多样化的文化背景。魏晋玄学兴起,其崇尚清谈,文风放达,表现在书法便开始大胆追求超逸潇洒的艺术风格。
十大行书书法名帖排行
所谓十大行书,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传世十大行书名帖,它们分别是:
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兰亭序》,这幅帖可谓是行书千百年来的巅峰,在构图、笔法、结构方面都很完美,一直受书家崇拜,在书法界的地位无所能及。
天下第二行书是颜真卿《祭侄文稿》,创作在安史之乱时,它可以说是颜真卿随意创作的,内含了他真挚的感情、对国家的忠贞、应对乱世的勇气。这部名帖不仅是一部作品,也是颜真卿人格的存在。
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黄州寒食帖》,这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通篇书法也体现了这种心情,整帖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点画线条的变化多样,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
天下第四行书是东晋王珣《伯远帖》,是王珣怀着痛切心情与人倾诉,它的书写保持了书法家的自然、随意状态,常被后世看作通向永远动人心脾的“神韵萧散”晋代书风道路上,不可多得之作。其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笔画写得较瘦劲,结体较开张,特别是笔画少的字显得格外舒朗,飘逸,书法虽为行书,却有隶书遗意,结体在扁长之间。
天下第五行书是五代杨凝式《韭花帖》,此帖字体点画生动,结构端稳,风神简静,结体妍丽,并以精严的技巧表达出含蓄内在的文人之气,用笔一丝不苟,却不显得古板呆滞,巧妙地将内擫和外拓的笔法融为一体,是帖中之精品,有“五代兰亭”、“最接近兰亭的名帖”美誉。
天下第六行书是柳公权《蒙诏帖》,此帖气势磅礴,痛快酐畅,浑莽淋漓,意象恢弘,极具虎啸龙吟、吞吐大荒的气派,是中国书法行书上的里程碑作品之一。
天下第七行书是唐欧阳询《张翰帖》,此帖字体修长,笔力刚劲挺拔,风格险峻,精神外露,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乐趣”,是欧阳询最具代表性的行书作品,是他存世四件墨迹之一。
天下第八行书是北宋米芾《蜀素帖》,率意的笔法,奇诡的结体,中和的布局,用笔纵横挥洒,方圆兼备,刚柔相济,一洗晋唐以来和平简远的书风,最能体现米芾“刷字”的意味,创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是米芾的代表作品,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
天下第九行书是黄庭坚《松风阁诗帖》,此帖笔力沉稳,其字潇洒绝逸,笔画遒劲,纵横挥洒,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极具黄庭坚个性。
天下第十行书是北宋李建中《土母帖》,此帖书法瘦不露骨,肥不剩肉,笔笔遒劲,字字潇洒,清秀飘逸,妙趣天成,真可谓“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富有艺术情趣,集中地表现了李建中书法艺术的造诣和风格。
著名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著名的书法作品有:
1、《三希帖》:所谓“三希帖”就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这三幅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的书法字帖。
2、《兰亭序》:《兰亭集序》共计324字,又名《兰亭序》,是中国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剪纸艺人按照作者原著精心制作成剪纸作品长卷,使之跃然纸上,惟妙惟肖,神情兼备,栩栩如生,足见剪纸大师刀功运气之精妙。
3、《仲尼梦奠帖》: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纸本行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4、《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5、《自叙帖》:是唐代书法家怀素于唐大历十一年或十二年(776或777年)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为纸本墨迹卷。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大书法家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1、《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7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戚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2、《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文稿》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
3、《洛神赋》
《洛神赋》是宋末元初书法家赵孟頫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赵孟頫曾多次书《洛神赋》,传世版本也较多,但其中保存完整的精品共两幅,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馆。
《洛神赋》用笔精纯、圆润,结体严谨、遒媚,章法平和、潇洒。赵孟頫师法“二王”,得其笔法,又结合自身的特点,其行书呈现出清俊、典雅之风,《洛神赋》亦是将他的审美理想呈现得淋漓尽致。在《洛神赋》中,“中和”之美充斥全篇,对后世书法艺术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
- 上一篇:中国十大灯具(中国十大灯具排名)
- 下一篇:中国十大黑茶(中国十大黑茶品牌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