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中国十大

中国十大

中国十大兵书(中国十大兵书下载)

bj0012023-09-25中国十大0

我国古代十大兵书有哪些?

引言:在我国古代,有很多传世兵书,那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的十大兵书有哪些吗?

一、第一大兵书和第五大兵书

说到古代的兵书,很多人应该都会想到《孙子兵法》,但其实在我国古代,著名的兵法奇书还有很多,《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孙武所作,《孙子兵法》传世的有13篇,《孙膑兵法》为战国时齐国的孙膑所作,孙武和孙膑是同一家,其原书一共有98篇。吴子是战国吴起所作,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尚礼仪、明教训是吴子中主要的内容。《六韬》又被称为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周代姜子牙所作,传说六韬为西周的吕望所撰,姜太公曾助周灭商被周王封在了齐。《尉缭子》是秦国军事家尉缭所写,是战国晚期论述军事政治的一部著作,一共有五卷二十四篇。

二、剩下五本兵书

《司马法》的作者,据相关材料记载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司马大将军司马穰苴所著。《太白阴经》全名叫《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它的作者是唐朝的李荃。《虎钤经》是北宋吴郡人许洞所著,是一部论述实际用兵问题的兵书。《纪效新书》是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和治兵经验的总结。最后一部兵书《练兵实纪》是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所写的。

三、十部兵书在历史上的地位

孙子兵法应该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兵书,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孙膑兵法是在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等兵书的基础上,对先秦的军事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孙膑兵法中的事备而后动,胜不可一等主张,对后世的军事家影响非常大。吴子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该书中所论及的一些军事理论和方法,对战国以后的历代军事家都有较深的影响,至今仍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六韬中包含了秦国时期所有的军事理论,并且以问答的形式进行论述,是一部普及性非常强的古军事专著。司马法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兵书之一。太白阴经中包含的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因素,以及论次军事攻守战取之法等,都对当时的军事学家产生了很深的影响。纪效新书注重实践和总结经验教训,是当今研究明代军事史的必备书。

[img]

中国十大兵法名著有哪些:Top10

中国古代十大兵书指的是《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虎钤经》、《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

NO.1、最早的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为春秋末孙武所作,共三卷。孙武,字长卿,齐国人,后归吴,与伍员助吴攻楚,创下以少胜多的战例。

《孙子兵法》有十三篇传世。卷上: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卷中:势篇、虚实篇、军争篇、杂变篇、行军篇;卷下: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一共7000余字。作者在唯物论战争观基础上强调主观能动性,用辩证法观察和应用战争规律,承认战争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取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

如“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以逸待劳,以饱待饥”等论断,成为两千多年军事指导思想。《孙子兵法》号称“兵学圣典”和“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公元7世纪传到日本,18世纪后有法、英、德、捷、俄等文译本。

NO.2、堪称《孙子兵法》第二——《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亦称《齐孙子》,为战国时齐国孙膑所作。孙膑系孙武裔孙,大约与商鞅、孟轲同时。其书原98篇,图4卷,失传1000余年。1972年从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发现,经整理得11000余字,30篇。

上篇有: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选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选、杀士、延气、官一、强兵等15篇;下篇有:十阵、十问、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将义、将德、将败、将失、雄牝城、五度九夺、积疏、奇正等15篇。

《孙膑兵法》是在《孙子兵法》和《吴子》等兵书的基础上,对先秦军事思想有所发展。如“战胜而强立”、“事备而后动”、“胜不可一”等主张,对后世军事家影响甚大。

NO.3、战国时期吴起的著作——《吴子》

战国吴起(?—前381年)撰,计二卷。吴起是卫国人,曾以曾参为师,善用兵,起初在鲁国为官,后赴魏、赵、楚等国,被楚贵族谋杀。吴起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务在强兵。

据传,《吴子》汉初时尚有48篇,今仅存6篇18条,计3000余字。6篇是: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尚礼义,明教训是其书主要内容。《吴子》是研究吴起和战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吴子》,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相传战国初期吴起所着,战国末年即已流传。《汉书.艺文志》称“吴起四十八篇”,《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载为一卷。今有《续古逸丛书》影宋本及明、清刊本,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篇,分上下两卷。《吴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份珍贵的遗产,该书所论及的一些军事理论和方法,对战国以后的历代军事家均有较深的影响,至今仍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NO.4、传说中姜太公的著作——《六韬》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旧题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现在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此书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兵家类中不见著录,但在“道家”列“《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其中《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儒家类著录有《国史六》“即今之《六韬》也,盖言取天下及军旅之事。字与韬同也。”

传说《六韬》为西周吕望所撰,计六卷。吕望姓姜,字尚,亦字子牙,籍贯不祥,多谋善断,长于用兵,他曾助周灭商,封于齐,官至太师,俗称姜太公。后经研究,认定《六韬》一书乃战国时人托其名而辑成!“韬”即用兵之谋略,“六韬”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

《六韬》共60篇2万余字。60篇的名字是:文师、盈虚、国务、大礼、明传、六守、守土、守国、上贤、举贤、赏罚、兵道、发启、文启、文伐、顺启、三疑、王翼、论将、选将、立将、将威、砺军、阴符、阴书、军势、奇兵、五音、兵征、农器、军用、三阵、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粮、略地、火战、虚垒、林战、突战、敌强、敌武、乌云山兵、乌云泽兵、少众、分险、分合、武锋、练士、教战、均兵、武车士、武骑士、战车、战骑、战步。

凡是先秦军队编制、管理、训练、行军、布阵、攻守、战具、兵器及其军事理论,几乎无所不包。以问答形式进行论述,并有夹注,语言生动,说理充分,是一部普及性的古军事专著。

NO.5、秦国军事家尉缭的著作——《尉缭子》

战国尉缭撰,计五卷。尉缭的身世说法不一。一说是秦国大臣,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游说入秦,受秦王政重用,任为国尉,因此称尉缭;一说是魏惠王时人,善于军事韬略。

《尉缭子》5卷22篇:卷一天官、兵谈、制谈,战威;卷二攻权、守权、十二陵、武议、将理;卷三原官、治本、战权、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卷四束伍令、经卒令、勒卒令、将令、踵军令;卷五兵教、兵令。共4400余字。

前12篇为政治观、战争观,后10篇论述军令和军制。如“往世不可及,来世不可等待,求已者也”的“求已”政治观,主张实行“诛暴乱禁不义”的战争原则,“权敌审将而后举兵”的作战思想等,含朴素的辩证唯物思想。

NO.6、齐威王时期的著作——《司马法》

《司马法》是我国古代重要兵书之一。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齐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汉代对《司马法》评价很高。武帝时,“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士”。当时司马法共有150篇,今留存仅5篇: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

春秋时司马穰苴撰,计三卷。穰苴姓田,齐景公时尊为大司马而改氏。《司马法》为齐威王时诸臣追辑而成,称为《司马兵法》。

该书原有155篇,今存5篇3000余字。5篇为: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其言大抵据道、依德、本仁、组义,糅合儒、道两家思想,阐述战争目的在于安民止战,并以夏、商、周三代议例设天子统帅军队、军队内部制订爵位阶级、严肃军纪、善于用众。《司马法》主讲军事理论。

NO.7、唐代著名的兵书——《太白阴经》

《太白阴经》的全称是《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唐代李筌所撰。共10卷。全书分为人谋、杂仪、战攻具、预备、阵图、祭文、捷书、药方、杂占、杂式10门。这部兵书本于君王昌明,国家富强,内外兼修之旨,论次军事攻守战取之法,颇含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因素。

全名《神机制敌太白阴经》。中国古代重要兵书。唐代宗时河东节度使都虞侯李筌撰。李里籍未详,《集仙传》道其仕至荆南节度副使、仙州刺史等。全书10卷。现存《墨海金壶》、平津馆影宋抄本等。

NO.8、论述实际用兵的问题的兵书——《虎钤经》

《虎钤经》为宋代许洞所撰写,全书20卷,共120篇。它的内容主要是发挥《孙子兵法》和《太白阴经》的观点。前10卷主要论述实际用兵的问题。

中国宋代著名兵书。北宋吴郡(今江苏吴县)人许洞,历四年于景德元年(1004)撰成,凡20卷,210篇,共论210个问题。许洞曾任雄武军推官、 均州参军等职。该书现存明嘉靖刊本及清《四库全书》等刊刻本。《虎钤经》以上言人谋,中言地利,下言天时为主旨,兼及风角占候、人马医护等内容。许洞认为天、地、人三者的关系应是“先以人,次以地,次以天”(《虎钤经》,明刊本,下同),重视人(主要是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

NO.9、戚继光的著作——《纪效新书》

《纪效新书》是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和治军经验的总结。他在《自序)中说:“数年间,予承乏浙东,乃知孙武之法,纲领精微莫加矣。第于下手详细节目,则无一及焉。犹禅家所谓上乘之教也,下学者何由以措。于是乃集所练士卒条目,自选*亩民丁以至号令、战法、行营、武艺、守哨、水战,间择其实用有效者,分别教练,先后次第之,各为一卷,以海诸三军俾习焉。顾苦于缮写之难也,爱授粹人。客为题曰:《纪效新书》。

《纪效新书》亦称《纪效》,是明代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寇时撰写,共18卷,每篇都各附图说。卷首有“申请”、“训练”、“公移”和“或问”,其中“或问”一篇最为重要。正文分束伍、操令、阵令、谕兵、法禁、比较、行营、操练、出征、长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经、诸器、旌旗、守哨、水兵等18篇。此书注重实践,注意总结经验教训,是研究明代军事史的必备书。

NO.10、戚继光练兵时的著作——《练兵实纪》

《练兵实纪》是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此书正集9卷,附杂集6卷。它和《纪效新书》称为戚氏兵书姐妹篇。

《练兵实纪》 是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此书正集9卷,附杂集6卷。它和《纪效新书》称为戚氏兵书姐妹篇。 九卷九篇共二百六十四条,具体篇目是:练伍法第一、练胆气第二、练耳目第三、练手足第四、练营阵第五(场操)、练营阵第六(行营)、练营阵第七(野营)、练营阵第八(战约)、练将第九。后附杂集六卷六篇:储练通论(上下篇)、将官到任宝鉴、登坛口授(李超、胡守仁辑)、军器解、车步骑营阵解。

中国古代十大兵书都有哪些?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为春秋末孙武所著,共82篇,图9卷。今存本13篇。

《孙膑兵法》:为战国时齐国孙膑所作。共39篇,图4卷,隋以前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县西汉墓中重新发现其残简。

《吴子》:由吴起、魏文侯、魏武侯辑录,共48篇,今存《图国》、《料敌》等6篇,都系后人所托。

《六韬》:传说为周代吕尚所作,后经研究,认定为战国的作品,现存6卷。

《尉缭子》:传说为战国尉缭子所作,共31篇,今存有5卷,共24篇。

《司马法》:战国时齐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马兵法,共150篇,今存本仅5篇。

《太白阴经》:由唐代李筌撰写。共10卷,《四库全书》收录的8卷本,是后人合并的。

《虎钤经》:由宋代许洞撰写,共20卷120篇。

《纪效新书》:由明代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寇时撰写,共18卷。

《练兵纪实》:由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正集9卷,附杂集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