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世界之最

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作者(世界的最遥远的距离)

bj0012023-09-24世界之最0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出自哪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作者说法较多,一说出自张小娴的小说《荷包里的单人床》,另一说出自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诗集《飞鸟集》,但《飞鸟集》中并未收录近似诗句,大抵是因为其中一个版本最后一句中有“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飞鸟与鱼的距离”,被一些人认为是泰戈尔所创作,但到目前为止没有客观证据说明泰戈尔创作过类似诗句。原句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该句可在张小娴作品《荷包里的单人床》中找到。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的作者是谁?

说法一:作者是泰戈尔,《读者》杂志2003年第14期上曾经刊登过此诗,署名是泰戈尔,出处《飞鸟集》

考证:泰戈尔这么鼎鼎大名,不会假冒吧?从网上找到泰老爷子的作品集,在《飞鸟集》搜索“距离”二字,目有!难道是翻译用词不一致?仔细看看,《飞鸟集》收的都是两三句的短诗,不可能收录这么长的诗。

难道出处有误?本着严谨的精神,继续追查泰戈尔的其他作品。《新月集》,目有;《园丁集》,目有;《边缘集》、《生辰集》、《吉檀迦利》……找遍了所有诗集,目有这个配搭!

这时,偶然在网上看到,《读者》杂志2003年第14期上的引诗,是摘自同年第5期《女子文学》(现改名《女子文摘》)。但据《女子文摘》一位编辑透露,这首诗是从网上弄来的。哇卡卡~~原来也是网上抄来的!那就不足为信了

不过有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地方言之凿凿地说出自《飞鸟集》,难道都没有去查过么?恶毒滴猜测一下,恐怕是从最后一段“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自己推演出来的吧?BS某些人的想当然!

说法二:张爱玲,语言风格相似

考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说法三:张小娴,她的小说《荷包里的单人床》里有一段“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考证:确有其事!虽然偶没看过原书,但大学的时候有人在我的本子上留言并注明是张小娴,印象深刻!

据说,陶晶莹因为特别爱张小娴写的这个句子,访问张小娴时,还在电台节目引述这一段句子,并说明由来。结果,比不上吴宗宪对陈孝萱在综艺节目的

“表白”引起的骚动。张小娴本人也是满生气的,就去查泰戈尔的诗,至今并没有发现。她说:“那些句子,是我当时写那篇小说时想到的,为了表现女主角的心情;可是如果泰戈尔真的有类似的诗,翻译成中文也不可能一模一样的字句啊。”

在《荷包里的单人床》的再版序中,张小娴有详细的说明。(参见附注)她本人当时只写了第一段,后面部分是别人续写的。据说是阳明神农坡医学院的一些同学在BBS上集体创作的,最后在网上流传的。这个说法目前来看比较可靠,可以作为结论。可惜阳明山医学院的BBS无法登录,不能找到更有效的直接证据。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谁写的,急需

普遍认为作者是泰戈尔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的,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

他的散文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同时,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都是使用泰戈尔的诗歌。维尔弗德·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深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意即“献诗”)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后来他与这个运动疏远了。为了抗议1919年札连瓦拉园惨案,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他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的荣誉的人。

他反对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反对这种“人为”的、完全服从的、死背书、不与大自然接触的学校。为此他在他的故乡建立了一个按他的设想设计的学校,这是维斯瓦-巴拉蒂大学的前身。

在他的诗歌中,泰戈尔也表达出了他对战争的绝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没有任何政治因素,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个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泰戈尔做过多次旅行,这使他了解到许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他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写至今为止是这类描述中最细腻的之一。

全诗如下: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 生与死

而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而是 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

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 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

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

而是 用自已冷漠的心 对爱你的人

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img]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一诗是谁写的?

这首诗是泰戈尔写的,相传收录在《飞鸟集》中,原诗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全诗内容是什么?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作者:张小娴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

却装作毫不在意

所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瞭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没有交汇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飞鸟与鱼的距离

一个翱翔天际

一个却深潜海底

此诗作者说法较多,一说出自张小娴的小说《荷包里的单人床》,另一说出自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诗集《飞鸟集》,但《飞鸟集》中并未收录近似诗句,该句可在张小娴作品《荷包里的单人床》中找到。

扩展资料

张小娴,祖籍广东开平,毕业于香港浸会学院传理系。95年推出第一部长篇小说《面包树上的女人》而走红文坛,是继亦舒之后,香港最受欢迎的言情小说家。

1994年第一部小说《面包树上的女人》在《明报》上连载,一炮而红,1995年结束10年编剧生涯正式成为专职作家,1997年5月,她出版的《荷包里的单人床》一书,除打进香港畅销书排行榜首之外,还持久走红新加坡及马来西亚。之后,她的《再见野鼬鼠》、《不如,你送我一场春雨》、《三月里的幸福饼》及《汉仔夫妇》系列作品相继问世,销量数以十万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