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世界之最

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粽子(世界各国粽子)

bj0012023-09-24世界之最0

中国哪里的粽子最有名?

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传说而已,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黄桂酱――白糖腌桂花酱。

最大的粽子――大肉粽产于广西南宁,每只重约两斤,以肥猪肉、绿豆为馅,清香、软糯、甘润、膏腴不腻。

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庙,绿波廊、湖心亭两处皆有。长约寸许,形如枕头,火腿为馅,小巧清鲜;湖心亭以为茶食,甚妙。

中国最有名的粽子都产在浙北杭嘉湖的鱼米之乡:嘉兴五芳斋的鲜肉粽四季供应,用筷子分夹四块,块块见肉,芬芳和润,酥烂嫩鲜,肥糯不腻。湖州诸老大粽子以洗沙甜粽见长,以豆沙、猪板油丁为馅并不稀罕,难得的是豆沙是洗沙――红小豆煮烂去壳,再加糖、熟猪油、玫瑰原汁炒至乌黑晶亮有劲。这种豆沙吃口香、润、细、滑――北京市场上的豆沙多学日本,以机器磨碎加糖而已,干而不滑,香淡粒粗,哪里谈得上一个“润”字。

我是广西南宁的,我很喜欢吃我家的肉粽,那个味美啊

[img]

世界各国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先说说我们邻邦日本吧~!每年的五月初五,中国的端午节,而在日本被叫做男孩节,到了这天,他们会和我们一样吃粽子,挂菖蒲草,喝雄黄酒。但是说到日本粽子可是和我们的有很大区别哦,人们包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粽子的形状也和中国的不同,他们习惯把粽子包成“小锤子”。不仅如此,日本的粽子连口味也“本土化”,馅料多是米饭搭配三文鱼或鳗鱼。打开粽叶,在馅料上加点酱油和芥末,跟吃寿司没什么区别。

越南在端午节会吃方形的粽子,当地人喜欢用虾、瘦肉、鸭蛋黄、红豆做馅,还挺有闽粤风味。这种四方块粽子很大,要用芭蕉叶才包得下,简直就像炸药包一样,令人过目难忘。实际上越南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粽子,他们认为,圆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端午节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墨西哥的粽子当地叫"达玛尔"与中国粽子很相似,它以粗玉米作主料,配以肉片和辣椒,用玉米叶或香蕉叶包成,煮熟后清各香可口,甜、辣、香味俱全。

当中最有名的莫过融合了多元文化形成的娘惹粽流传于马来半岛西海岸华人社区,馅料配方很复杂裹上了猪肉、香菇、冬瓜糖,另外加上用各种香料和虾米炒香的“闰巴(Rempah)”最后放入一片班兰叶在里面有的商家甚至会用蝶豆花(蓝花)将糯米染蓝,蓝粽子了解一下?

而对于在中国的“歪果仁”来说,端午节不仅飘着浓香的粽子味儿,还充满了浓厚的中国文化韵味,许多外国网友都从端午节的传统中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并且积极参加赛龙舟等传统端午节项目中来,这反而更加证明祖国日益强大,人民生活多彩丰富~!

世界上最最大大的粽子有多少公斤

3000公斤

在今年的广东顺德长鹿农庄看到,有“天下第一粽”之称的端午应节粽子在“南番顺”龙舟文化节上新鲜出炉,超过一万人品尝了这个小山似的粽子

迄今为止世界上出现最大的粽子有多重?

2000年6月,被誉为“世界粽王”的巨型粽子,由广西南宁市烹制出锅。

这个粽子由优质糯米、绿豆、猪肉制作而成,长2.43米、宽1.6米、高0.88米,重达2225公斤,可供5000人同时分享。

世界上最老的粽子 保存完好但已经过期700年(南宋时期的陪葬物)

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是传承千年的文化,但是发现世界上最老的粽子竟然过期700年。你所见过的粽子基本都是当年新鲜的,最多也就是去年放忘记的粽子,然而这次发现的粽子,却是埋葬于公元1274年的古老粽子,在地下躺了700多年,没有想到还能够保存如此完整,可惜过期太久不能吃了。

世界上最老的粽子——已经过期700年

根据目前全宇宙考古界的成果,世界上最古老的粽子来自南宋时期。事情是这样子的……1988年9月28日,江西省德安县发现一座古墓,经考古研究,墓主周氏为宁国府(今江西武宁)通判、国史周应合之女,葬于公元1274年;丈夫为新太平州(今安徽当涂)通判吴畴,今德安县车桥人。

墓主周氏身穿素罗衣,在地下静静地躺了700多年,遗体完整,肌肉灰黑,令人惊奇的是,其局部肌肉还有弹性。接下来要说的,就是本文的重点了。这位女子右手拿着一根长40厘米的桃枝,桃枝上吊有两个棱形粽子,粽子长6厘米、宽3厘米,分别系于桃枝两边,外皮为粽叶,苎麻捆扎。

这两只粽子距今743年,经考古专家鉴定,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的粽子实物。当然,它们也是已知过期时间最长的粽子,所以,你别问了,不!能!吃!墓葬中为什么会出现粽子呢?这得从粽子的起源说起。 上一页 0 /2 下一页

粽子的来历 简介

粽的历史悠久,春秋时期,用菇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在战国时代,楚国三闾大夫及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百姓为了防止鱼类破坏屈原的尸体,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让鱼吃米饭而不去咬屈原的遗体。

另说则是用来祭祀屈原的供品。粽子一直是端午的必备的食品,除了纪念屈原之外,江苏等地,粽子被认为跟伍子胥信仰有关。当地记载:“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西晋周处《风土记》写道:“仲夏端午,烹鹜角黍。”《齐民要术》卷九引《风土记》记述粽子“盖取阴阳尚相褁未分散之时像也”。

南梁时五月五日作粽,并在筒粽上盖楝叶、以五彩丝线缠之。《续齐谐记》传说光武帝建武年中,长沙人区曲见自称“三闾大夫”的人谓:“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

扩展资料:

一、趣事

1、地球上最早

江西德安县文物部门于1988年9月在一座宋代古墓里发现了两个实物粽子,据考证,这是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实物粽。

该古墓位于德安县城郊,葬于公元1274年。墓主右手拿一根长40厘米的桃枝,桃枝上吊有两个棱形粽子。

粽子长6厘米,宽3厘米,分别系于桃枝两边,外皮为粽叶,苎麻捆扎。专家介绍,早期粽子有祭奠之意,放入棺木中以示亲属的哀悼。两个粽子成双成对,象征吉祥如意。

2、历史最悠久

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黄桂酱――白糖腌桂花酱。

大肉粽产于广西南宁,每只重约两斤,以肥猪肉、绿豆为馅,清香、软糯、甘润、膏腴不腻。

广西壮族出现过最大的粽子,它是将芭蕉叶垫在一个特大的方形笼格中,内放50公斤淘净并拌有酱油的糯米,再拌入一只去皮骨、切成小方块的猪腿的肉,面上覆一层芭蕉叶,隔水蒸熟,这种粽子壮族人叫“口粽粑”,可供一家三口吃两个月。

据香港的媒体介绍,香港有9位老人,曾经包了1只重36公斤的粽子,供250人食用。1989年端午节,台湾彰化县曾制作一只特大粽子,重达350公斤。广东一带包的粽子个儿特大,煮熟后1只粽子端到桌上,四个年轻人居然没法将它吃掉。

三、体积最小

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庙,绿波廊、湖心亭两处皆有。长约寸许,形如枕头,火腿为馅,小巧清鲜;湖心亭以为茶食,甚妙。

在上海一些酒楼饭馆中,宴席点心供应“迷你粽”,小得像手指一般,每50克糯米加4小块火腿,可包4只小粽子,白线缠绿叶,玲珑淡雅,真象一件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舍不得剥而吃之。

四、最早速冻品种

1995年,三全食品研制出了中国食品行业第一颗速冻粽子,至今坚持推动粽子行业的发展创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