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南大碎尸案的简单介绍
96年南大碎尸案令人胆寒,最终结果如何?
没有结果,至今尚未查明真凶是谁。“南大碎尸案”是曾经轰动全国的一个影响极其恶劣的案件,死者为一名女大学生,被人将尸体切碎并且散放在闹市区几处垃圾箱中。如果不是环卫工人生活条件差,见到肉想要捡回家自己吃,从而发现了碎肉中的手指,恐怕此案就真正的成为了一件不为人知的事件了。
第一 南大碎尸案,从现在看来,几乎说仍是一起完美犯罪。没有目击者,没有作案动机,没有留下指纹DNA。作案者,进行碎尸抛尸,手法纯熟。几乎没有瑕疵。
首先先来了解一下96年南大碎尸案,心理素质差的真的不要再看下去了。
刁爱青,女,生于1976年3月,遇害时为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信息管理系现代秘书与微机应用专业成人教育脱产班专科一年级学生,在鼓楼校区学习和生活,遇害时不满20岁。她住在鼓楼校区南园四舍,该宿舍楼当时人员复杂,流动性大。据刁爱青生前的好友回忆,刁个子高约1.65米,身材适中,长相普通。短发,单眼皮,眼睛稍有些近视,看书写字时会戴上眼镜。嘴角右上方有颗痣,如菜籽般大小。说话时嗓音稍哑语速偏快。一个细节是,这个字迹娟秀的女孩,有时候会故意把自己的名字复杂化为“刁爱卿”。
1996年1月19日,一名扫雪的清洁工在南京路街口街口附近的华侨路捡到一个装满熟肉片的提包,在家中清洗的时候发现了三根手指,遂报案。案发后,南京市警方高度重视,并成立专案组进驻南京大学,当时附近几乎所有居民都受到了盘查。
事情发生在1996年,在一天晚上死者的室友由于在寝室中使用了大功率电器,从而导致作为寝室长的死者被批评。死者心中郁闷,于是外出散心,惨案就此发生。当夜死者未归,直到尸体被发现,寝室同学和学校的老师前去认证,才勉强认出来碎尸的身份。
第二 这个案件之所以非常难以破解,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的科技还不成熟,当时尚且没有生物科技手段来进行破案,没有后来所谓的DNA认证。而死者本人在学校也和他人没有仇怨,是属于一个小透明的学生,平时性格非常的内向,没有太多的朋友,也就没有和其他人太多的来往。由于交际的圈子太小了,而认识她的人,都没有作案动机,也都有不在场的证明,所以基本上就彻底的杜绝了从身边人找凶手的可能性。
第三 后来人们根据案件进行推测,凶手最起码是一个心理素质非常强悍的人,否则无法做出如此伤天害理的事情。而且凶手一定是一个经常与尸体打交道的人,可能是屠夫,或者其他人。然而警方对当时学校以及学校周围的居民进行了地毯式的搜查排除,仍然无法发现任何的与凶手有关的蛛丝马迹,这桩案件至此仍然是一件悬案。
总结
综合而言,96年南大碎尸案至今尚未找到凶手,但警方已经表明,不会放弃此案。
[img]“南大碎尸案”:南大学生无故被杀,尸体被切片煮熟后抛尸,后来怎样?
一提到“南大碎尸案”,想必很多人都晓得。“南大碎尸案”又叫“刁爱青案”,1996年1月,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的学生刁爱青在一次出走后新奇失踪,再被发现时,尸体曾经被人切成两千多片煮熟后抛尸。2021年4月“刁爱青案”再次登上热搜,这起引发了人们长达25年关注之久的案件到底是怎样回事?
1996年1月19号清晨刚刚下过大雪后,一名清洁工在南京华裔路的渣滓桶里发现了一个黑色的大袋子,翻开里面是一整包排列划一的熟肉片,本来以为是有人丢弃的猪羊肉,可谁知清洁工在检查时竟从中翻到三根手指!
清洁工报案后警方又分别在两处地点发现了尸体的剩余局部,内脏头颅一样是被煮熟后包在床单,黑色游览包里丢弃。当年没有DNA审定技术,尸体毁坏也非常严重,警方只能经过细微的察看肯定受害人是一名女性。随后警方还在《扬子晚报》上登载了认尸启事,最终肯定这个身高一米六左右,体型偏壮,小眼睛,眼下和嘴角有痣的年轻女孩就是失踪了好几天的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大一重生刁爱青。这起碎尸案手腕之残忍实属稀有,时至今日让人想起来照旧阵阵恶寒。当时南京警方简直是全员出动,或多或少都参与了案件的调查。
据当时南大的学生回想称,案发后南大校园里处处都是便衣警察,他们一边搜证,一边维护学生平安,避免凶手再次作案。这起案件在学生中间掀起了轩然大波,他们纷繁猜想各种可能,人人自危,也等待着凶手能尽快被抓获。可是破案难度之大让南京警方倍感压力。当时没有DNA技术,无法从抛尸物品上提取凶手的信息,而且案发后又下了几场雨,即使是有什么千丝万缕也被雨水冲刷了。刁爱青自己的人际关系也让警方“查无可查”。
当时刁爱青是南大教育学院的重生,第一年高考失利刁爱青复读后与南大录取线相差三分,经过姐姐刁爱华的关系进入了南大成人教育学院。刁爱青老家在姜堰市的一个村子里,刚从乡下来到南京短短几个月的刁爱青在学校连朋友都还没有,更别提仇家。这个不到二十岁的女孩性格也非常沉闷文静,她身边的人都说,她不太爱说话,也不爱参与什么集体活动。
仇杀,情杀,谋财害命在这个女孩身上似乎都不太可能。那凶手又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做出如此残忍的事情?警方揣测凶手就是南京本地人,生活在南大左近,抛尸工具应该是自行车。当时南京警方用尽了一切方法,以至把向抛尸地点左近的渣滓桶丢过渣滓的人逐个排查,但一直无果。
之后的数年里,有各种身份的人去讨论猜想这起案件。有的文艺工作者还以“刁爱青案”为原型停止了文学创作。2008年,天涯论坛一名叫“黑弥撒”的网友发布了一篇关于“南大碎尸案”的帖子,疾速惹起了一众网友的关注。帖子中揣测刁爱青是认识或爱上“打口碟文化”中那些重金属,极端音乐的沉浸者,死于某种极端宗教典礼。文中对凶手的外观,手腕,心理,动机都停止了细致的描写,以至有网友以为“黑弥撒”与碎尸案有关。不过后来警方调查后发现“黑弥撒”只是发表了一些对案件的猜想。
后来关于“南大碎尸案”的猜想不断也没有断过,但是一直也没能抓到凶手。2016年,“南大碎尸案”过了20年追诉期,南京警方称无论过去多久都会清查到底。
南大碎尸案为何至今未破?
1996年,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女大学生刁爱青遭人谋杀,此后26年间,这起案件长期未被侦破。南大“1996.1.19”碎尸案也因此逐渐以“南大碎尸案”之名,成为舆论关注的一桩悬案。
对于受害者家属而言,26年的追问与等待,无疑是一场漫长的煎熬。作为至亲的亲人,不知亲人因何而死,也不知道凶手在哪里,这样的苦闷无法消解,并随着每一次“网络谣言”心生希望,又倍增失望。
那么为何“南大碎尸案”发生已经过去26年了,该案至今仍未侦破呢?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几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该案的关键证据缺失较为严重。
该案的凶手具有很强的反侦察能力,在作案后对尸体进行了肢解和蒸煮,并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对尸体进行抛尸。因为尸体进行过高温蒸煮,与凶手相关的关键指纹和DNA都没法获取。曾经轰动一时的白银案告破,就是因为后期通过DNA比对找到凶手的DNA。
因为该案的凶手不仅作案方式残忍,而且很有可能此后多年没有做过案,导致DNA库无法匹配到凶手信息。
二、目击证人的缺失。
受害人刁爱青是个性格比较孤单的女孩,案发前后几乎没有直接的目击证人。限于当时的科技环境,那个年代是没有什么天网高清晰摄像头的,很多路边单位也没有安保摄像头,警方很难从抛尸路径和受害人行走路径上发现嫌疑人画像,这也增加了破案难度。
三、第一犯罪现场难求。
第一现场通常就是我们说的案发现场,大多数刑事案件发现受害人的地方就是第一案发现场,是凶案发生的地方。即使有些刑事案件发现受害者被抛尸,转移了案发现场,但是也会根据线索找到第一犯罪现场。
南大碎尸案发现受害人尸块的现场,是后来的抛尸现场,而且还是多个,散布的抛尸现场较难梳理出一个凶手活动的时间线。
对于一个刑事案件来说,作案现场留下的痕迹会很多,再狡猾的凶手也难免有疏忽,会留下哪怕很小很小的关键证据。案发现场的分析能提供强有力的作案证据,甚至可以分析出犯罪者的犯罪心理动态。
但是遗憾的是,南大碎尸案第一现场始终没有找到,这就给案件破获又增加了难度。
有的时候正义会迟到,但是我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个案件会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早晚会真相大白,还受害者和家属一个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