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西楚霸王项羽。项王兵败垓下,在乌江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达对项王的敬佩,思念之情。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人物介绍
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唐宋典籍记载为周王族诸侯国项国后代,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县人。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
项羽虽于战争前期取得胜利,但因分封诸侯,内部矛盾重重,加以战略决策失宜,军事形势日益不利,终被围困垓下,夜闻楚歌四起,以为汉军已得楚地,遂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评价“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刘邦
刘邦,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汉十二年,刘邦在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在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历代史家对刘邦多有称赞。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 百度知道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项羽
公元前203年12月,韩信把兵马屯在垓(gāi,今安徽灵璧东南)下,布置了十面埋伏,要把霸王引到一个适当的地方,把他围困起来。韩信故意拿话去激霸王,让他气得鼻孔喷火,头顶冒烟才好。他编了四句话,叫士兵冲着楚营叫喊:“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霸王率领十万大军一直冲到垓下,没碰着韩信,一看四面全是汉兵,楚军进入了重围。霸王带领人马只管向前冲,谁也抵挡不住。他见了韩信,更不肯放过。韩信一边作战,一边后退。霸王追赶了好几里地,杀散一批,又来了一批,杀出一层,还有一层。四面八方全是韩信“十面埋伏”的人。霸王转过身来,跑回垓下大营去了。夜里,项羽听到周围汉营里的士兵唱的净是楚人的歌。“四面楚歌”的成语就是从这儿来的。霸王吃惊不小,他说:“难道楚军都投降刘邦了,为什么汉营中的楚人这么多呢?”说着他就在营帐里喝起闷酒来。他留恋他宠爱的美人虞姬,她常常侍候在身边;还有那匹骑了五年的乌骓马。想到这儿,霸王再也忍不住了,他悲壮愤慨地唱起自己作的诗歌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歌的意思是:力气拔得起一座山,气魄压倒天下好汉,时运不利,乌骓马不肯走。马儿不跑怎么办,虞姬呀虞姬,你可怎么办。项羽一连唱了几遍,虞姬跟着一块儿唱。他唱得流下几行眼泪,伺候他的人全都哭了,不忍心抬头看他。霸王跨上乌骓,带着八百子弟兵,猛虎似的冲出去,突出重围,往南跑。他打算渡过淮河再往东去。霸王和八百子弟兵沿路杀散了汉兵。韩信、英布、周勃、樊哙他们分头追赶。霸王拍着乌骓,飞一样地直跑。等霸王渡过淮河,到了南岸,又跑了一程,就迷了道儿,不知道哪一条道儿可以通到彭城(今江苏徐州)。项羽就向一个庄稼人问路。那个庄稼人不愿帮他,就说:“往左边儿走。”霸王跟一百多个子弟兵就往左跑下去,跑了一阵,连道儿也没了,前边只是一片水洼地。他们的马陷在泥泞里,连蹄子都不好拔出来。霸王这才知道受了骗,走错了道,赶紧拉转缰绳,再回到三岔路口,汉兵可已经追到了。霸王往东南跑,到了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点了点人数,一共才二十八个骑兵,追上来的人马有好几千。霸王觉得没法脱身了,就带着二十八人上了山岗,对他们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八年了,亲身作战七十多次,战无不胜,成了天下霸王。今天在这儿被围,这是天数,不是我不会打仗。”他把二十八个士兵分成四队,说:“我先杀他们一个大将。你们跑下去到东山下会齐。”他大喊一声,向一个汉将直冲过去,杀了一个汉将。霸王到了东山下,那四队二十八个子弟兵全都到了。汉兵赶来,又展开血战。霸王专挑汉兵多的地方冲杀。他左刺右劈,又杀了汉军的一个都尉和不少士兵。汉军将士不敢逼近楚兵,远远地嚷着躲着。霸王点了点自己的人数,仅仅少了两个。霸王杀退了汉兵,带着二十六个子弟兵一直往南,跑到了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亭长荡着一只小船等在那儿。他知道来的是霸王,就催他马上渡河。他说:“江东虽小,可也有一千多里土地,几十万人口,大王还可以在那边做王。这儿只有我这只船,请大王赶快渡过河去。”霸王笑着对亭长说:“当初我跟江东子弟八千人渡过江来打天下,到今天他们全完了,我哪儿能一个人回去呢?就说江东父兄同情我,立我为王,我哪儿有脸见他们呐?”他接着又说:“这匹乌骓马,我最喜爱,曾经一天跑过一千里地。我舍不得把它杀了。我知道您是个忠厚长者,我很感激您一片好意,这匹马送给您。”他和二十六个子弟都拿着短刀步行,跟汉兵交战。他们杀了许多汉兵,自己也一个一个地倒下。末了只剩下霸王一个人。他身上受了十几处伤,最后在乌江边拔剑自杀了。
望采纳,谢谢!
[img]四面楚歌的主人公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项羽,楚国著名的军事家,武艺高强,最后被刘邦所灭。
四面楚歌这个成语源自于《史记•项羽本纪》,表示四面受敌,孤立无援。那么历史上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呢?下面跟我来了解一下吧。
详细内容
01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楚国名将项羽。项羽,出身于楚国项氏一族,著名的军事家,个人武艺高强。早年随叔父项梁参与起义反秦,后来叔父阵亡,项羽开始独当一面。
02
项羽在历史上着名的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了章邯领导的秦国主力部队。秦灭后,称王,推行分封制,加封各地贵族。
03
后来与汉王刘邦展开了为期四年的楚汉之争,由于后期补给不济,兵困马乏,加上与朝臣不和,最后被刘邦所灭。
04
“四面楚歌”就发生在项羽被刘邦所困的时候。《史记·项羽本纪》里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05
项羽被困在垓下,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夜里,四周围困的军队唱起了楚国民歌,项羽大惊以为刘邦已经攻陷了楚地,否则部队里怎么这么多楚人。想到这里项羽就丧失了斗志。第二天项羽突围至乌江边,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的父老,挥剑自刎了。
四面楚歌主人公是谁
1、“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楚国名将项羽。
2、项羽,出身于楚国项氏一族,着名的军事家,个人武艺高强。早年随叔父项梁参与起义反秦,后来叔父阵亡,项羽开始独当一面。
3、在历史上着名的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了章邯领导的秦国主力部队。秦灭后,称王,推行分封制,加封各地贵族。
4、后来与汉王刘邦展开了为期四年的楚汉之争,由于后期补给不济,兵困马乏,加上与朝臣不和,最后被刘邦所灭。
5、“四面楚歌”就发生在项羽被刘邦所困的时候。《史记·项羽本纪》里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6、项羽被困在垓下,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夜里,四周围困的军队唱起了楚国民歌,项羽大惊以为刘邦已经攻陷了楚地,否则部队里怎么这么多楚人。想到这里项羽就丧失了斗志。第二天项羽突围至乌江边,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的父老,挥剑自刎了。
7、后来人们用“四面楚歌”来形容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更多关于四面楚歌主人公是谁,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项羽。
四面楚歌,汉语成语,读音为sì miàn chǔ gē,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成语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白话释义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兵少,粮食也吃完了,汉军会同诸侯军队包围了一层又一层。夜里听到汉军四面都唱起楚歌,项羽就大吃一惊,说:‘汉军已经全部得到楚国吗?怎么楚人这么多呢。’”
扩展资料:
近义词
腹背受敌,汉语成语,拼音是fù bèi shòu dí,意思是指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
成语出处
《魏书·崔浩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
白话释义
《魏书.崔浩传》:“刘裕向西进入函谷关,就会进退无路,腹背受敌;北上岸,姚军一定不出关助我。”
- 上一篇:灯塔水母(灯塔水母真的永生吗)
- 下一篇:古埃及最变态的法老(古埃及最神秘的法老)